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之我见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860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材料的感知(看到文字,读出字音)——理解(把单词转化为意义)——反应(领会作者说的是什么)——综合(与实际联系的应用),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对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的一个过程。本文主要从解读文本时一定要从多个视角出发,解读文本——细读是关键,文章从两大方面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本解读   多个视角   细读
  课改以来,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取得的重要进展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问题也伴随而生。比如,课堂上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非语文”活动,一些阅读教学脱离课文的语言,教师天马行空,随意发挥——或对人文内涵的深挖细找,或进行大量的“泛语文”活动,恰恰忽视了对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始终要把解读文本的能力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著名特级教师,中国小语教学的新生代人物孙双金老师在谈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曾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这确实是一句朴素的至理名言。那么,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呢?我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下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谈:
  一、解读文本时一定要从多个视角出发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意蕴的载体。这种意蕴可以是一种情绪、情感、情操,也可以是一种理解、理念、理论;可以是一种直白,也可以是一种婉曲;可以是对事物的认识,也可以是对人生的感悟;可以是一己有限的心得,也可以是济世博大的胸怀……
  “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语文教师拿到教材文本,在进行解读时,首先要發出的究问。答案在哪里?一定在文本的本身。教参,只能是“参阅”。我们要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大脑来解读教材文本来自作者的规定性。
  教师在进入教学之前,必须充分、细致地阅读教材文本,每个教师的个性都成为解读文本的一种别样体悟。教师对教材文本其实在进行着再创造。教师不仅要考虑把教材文本教给儿童,还要设身处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用儿童的心灵去亲近教材文本,用儿童的眼睛去发现教材文本中属于儿童文化创造的那些特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才能遵循教学最基本的规律。低年级识字课教学,有的老师备课时(尤其是公开课)煞费苦心琢磨出来的方法新颖别致,可却根本不适合孩子们。基于这一点,我们必须紧紧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延续始终。没有遵循规律的教学一定是低效的。
  二、解读文本——细读是关键
  “细读”的字面意义并不深奥,就是仔细地、认真地阅读。古今中外,一切负责的、敬业的文章批评家都会赞同并实践细读;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文学教师,都要求学生细读。因为关于课文的一切独到的见解、高深的理论或教学的看似神奇的预设,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基于文本的细读与深入的理解。如果说,一般的人,非中文专业的人阅读文本,可以是随便翻翻,可以是大致浏览,人们很难也不会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那么对语文教师就不能这样,而是语文教师需要细读。
  深入、准确地解读文本、细读文本,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更是一个人享受阅读、品味文学之美的过程。如同欣赏自然美景一样,只有在文本中慢慢地走,细细地观察,才能从中发现别人不曾留意的细节,才能有机会与许多美景不期而遇。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才知道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才知道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才好决定怎么教,怎么学;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才能胸有成竹地应对生成。一句话:只有文本解读得好,课堂教学才会落实得好。解读文本的过程恰似佛家入境的三个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有经历了这种过程,把文本读到“玲珑剔透,形神兼备”,才能有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那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必须细读文本。
  吕叔湘先生说,文本细读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文本细读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文章的语言,语言承载着作者在认识社会生活中所捕获的意义,寄托着作者的真知灼见,渗透着饱满深沉的思想感情。我们要本着对文本语言的高度警觉,用敏感的心捕捉文本潜在的信息,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轻易放过,对文本潜心涵咏,品味语言的艺术,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
  (一)细读文本时首先要抓住关键词句,找准教学切入点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课文中尤其一篇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或一词,或一句,或一段;或文题,或开篇,或总结,或承上启下。找准以上切入点,通过精心设计,突破一点,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从而对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
  (二)细读文本还要揣摩细节词句,细读品析,品味语言特色
  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很多课文的动人魅力大多隐藏在细节里面,教师若能关注这些细节,便可突出重点,迅速进入文本语言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与作品融为一体,方能“将其言若出吾口,将其意若出吾心”,最终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的精华都有一些显著的特点,或是结构特色方面的,或是表达方法方面的,或是语言风格方面的。教师应该走进细节,遵循课标要求、细节,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如《燕子》一课:“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这里的“痕”用得好,刚下过雨,电线细而高,天空淡蓝,“痕”显得那么朦胧淡远,若有若无。如用几“根”,则显得坐实,缺少韵味。
  李白的《静夜思》可谓妇孺皆知,诗虽小,却妙,却好。大部分文学作品不及《静夜思》这样朴素单纯,可为何这样单纯的一首小诗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细究起来,缘自诗人捕捉到了几个近乎常态的朴素细节:从月光洒地到秋霜的联想,由皓月悬空到思乡情结。而这些细节恰恰是谁都可能有过亲身体验的。找到这些细节,走进作品的境界,自由体验,从而就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并与作家产生心灵的共鸣。
  总之,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如果说我们的教学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可以说文本解读就是大树的“根”,教师解读文本越深入,语文教学这棵大树就会越加生机勃勃,苍翠欲滴!文本细读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当我们从文本中发现了自己熟悉的生活,发现了人生的价值,发现了生命的真谛时,心中会充盈着喜悦,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在语言之河中畅游、在语言之途上徜徉。
其他文献
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商业银行推出的投资理财商业计划,其风险较低、收益高于存款的特点使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成为人民投资理财渠道之一,也成为银行获取中间收入的重要来
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深化、拓展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是: 一、理顺街道、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的关系,调动辖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
现阶段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项目越来越多,对施工技术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与之相配套的分项工程施工难度也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安全管理方面.暖通工程作为超高层建筑的重要配套工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民建工程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当前已经成为了建筑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工民建工程建设涉及到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它的作用和
控制权争夺在现代企业公司治理问题中越来越引人关注,股东、董事以及管理层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在控制权争夺过程中不断激化,公司治理潜在的问题也随之暴露。  本文采取案
非谓语动词是每年高考英语试题考查的一个热点。全国高考英语试题在2012年中就单项选择题非谓语动词共有32道题,其中动词不定式有11道题,动词-ing形式有14道题,过去分词有7道题。  一、动词-ing形式(动名词和现在分词)  1.动词-ing形式作主语  (上海春招卷37)___a wet football can hurt your foot if you are not careful. 
期刊
众所周知,市政给排水工程一直是衡量一个城市城市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市政工程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提高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影响市政给排水
Lu Xun (1881-1936) has been Zhou Shu-ren’s pen name since he published Diary of A madman. He was born into a declining feudal family. His extensive reading in youth enabled him to accumulate a great s
期刊
随着对建筑质量的提高,对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多,因为混凝土结构影响到建筑质量进而影响到人们的安全,因此人们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在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就有了极高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百姓对于建筑工程及其机电内容的需求逐渐增大,这对我国建筑工程机电施工技术的发展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为了能够抓住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