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几点经验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e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原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然而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也需要培养和激发。目前在大班教学环境下,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往往被动地等待教师的提问,“不敢问”、“不想问”、“问不出”,学生无问题意识是普遍的现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辅助条件,去建构新的思想和概念,而当学生已有知识不足以生成和建构新思想、新观念时,新旧知识之间将有一段距离,这个距离就表现为问题。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科学之门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造的火花,没有问题,就没有学生学习探究的动力。所以说,问题的生成和解决,是学习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发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一、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有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不能提出问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合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民主、平等、和谐的物理教学氛围是问题意识产生的良好条件,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安全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
  教师对待学生的物理问题的提问与回答的正确态度更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的发问,教师要表示注意的态度,要以和悦的态度去倾听,鼓励学生与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师生之间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关系,才能使学生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感,才能使学生解放思想、无所顾忌地去想、去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营造适于质疑的课堂氛围
  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置发现问题和提出新奇有趣的物理问题的情境,这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材料、生活中的有趣的物理现象、设计有趣、生动的实验等途径,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如讲《平面镜》这一节我事先准备了一面大的平面镜,让学生照一下镜子,再引导学生回忆儿时学习过的“猴子捞月亮”、“杯弓蛇影”的故事。学《光的直线传播》时先讲“凿壁偷光”的故事,再让学生回忆夏天在树荫下纳凉时看到一个个圆圆的太阳的像等等物理现象,是学生既熟悉又无法解释的问题,使他们好奇不已,形成兴趣。教学时多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问题作为素材,介绍问题的背景和要达到的要求,让学生探索讨论。通过情境设置,唤起学生求知欲望,诱导学生以饱满热情投入到探求知识和谋求释疑的情景中去,使之乐于学,勤于问。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容易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让学生会问。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因此,教师教会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出疑点,提出问题。
  在现实生活的观察中质疑,提出问题。科学来自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现实生活,尤其多观察那些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从中找出事物的矛盾,发现问题。如:两女士在河边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她们体重看起来相同,但她們留在河边湿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的差异。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则宽而浅。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积极思考质疑,定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为什么? 这能否用物理学上的理论来解释?
  在动手操作的物理实验中质疑,提出问题。物理离不开实验。学生亲自设计、操作实验的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好途径。如:在探究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和物体浮沉的关系实验中,学生通过亲手实验,观察到的不同的物理现象,从而提出问题:固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是由什么决定的?固体的浮沉与固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聪明才智,尝试科学实验探索的方法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新旧物理知识衔接处质疑,提出问题。知识总是相互联系的,学习新的物理知识时,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因果联想等,学会变换视角思考,在新旧物理知识中点燃起问题意识的火花。如:运动快慢用速度来描述,那么,如何来描述做功的快慢呢?
  在物理教学中,要创设适宜学生发现物理问题的民主自由的氛围和奇妙有趣的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积极主动地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思维中发问,在发问中思维,最终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在研究性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成为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人。
其他文献
考虑如下边值问题  (1)  的解的存在性,其中a,b,c,d,x ,x.  我们假定a,b,c,d,x ,x,f(t,x)=g(t,x,x),g(t,x,y)关于x,y非混合单调;在不使用上下解,f(t,x)在t=0,t=1点都可以是奇异或者非奇异的条件下,得到了以上边值问题的唯一迭代解。  定理1.1设f(t,x)=g(t,x,x)关于t连续,g(t,x,y)满足以下两个条件:(i)存在常数M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点明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掌握这一交际工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盲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日后定将与健全人一样参与社会竞争,但他们面临的困难要比健全人要大一些,除了生理上的困难,还有心理上的障碍。如果再没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就更差。为了切实做好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我们依据学生的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为班级的每
期刊
如今的时代,需要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智能型、开拓型人才,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落在了培养创新能力上。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中学物理,担负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认识已知世界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形成探索未知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作为物理实验教学的最高目标。就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结合实验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以演示实验的教学研究为突破,培
期刊
教育是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实施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本文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点粗浅见解和尝试。  一 、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易形成思维定势,从而抑制了创造性思维,制约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的拓展,要提高学生的思维
期刊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信息技术课,要培养的目标: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技术的更新,意识到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并逐步培养起有效地去更新自己知识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作为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掌握这些实用技术的,必须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切实掌握这些技术;三是学会应用,培养在应用中创新的能力。立足于实践,
期刊
语文能力,概言之可以分为听、说、读、写四大类,四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如何联系?靠语感。语感在有效的阅读中得到培养,得到提高。而写是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从这个角度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并顺利地向写作迁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  语感技能的基础和前提是语感素质,语感素质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语感技能的高低。语感素质包括语言的因素和认知的情感因素两大方面,它是语言本身的、知识和情感的素质的综合。这是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使之充满人文关怀。  一、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课程逐步成为学校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为了教好这门综合性课程,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对教材的处理  现在的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信息技术教科书,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入门、计算机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系统、网络基础与运用几部分。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先学上机操作熟悉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而后学习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按照《
期刊
阅读作为获取语言文化知识,了解外部信息,提高语言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侧重点。教学大纲从六个方面对此作了详尽的阐述,使阅读教学的要求、任务更加具体明确。随着教学的侧重,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很多学生感到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缓慢,深层含义理解能力不强。少数学生步履艰难,阅读无速度、无效率。无法从阅读中寻求知识乐趣。同时因为投入了一定的时间没有取得理想效果而挫伤积极性进而对英语
期刊
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是我国中学领域的一件大事。数学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人才的培养。21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的时代,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数学已成为广大公民所必需的文化素养。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用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自主探索,使其得到发展呢?笔者拟就此谈点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