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及解决对策思考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dyt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农场是农业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新型经济体,也是中央重点扶持的农业发展形式。但是,从传统的一家一户承包生产向规模化经营转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2年多全方位调研分析,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科技普及、教育培训、人力资源、机械操作、田间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方案不足等方面,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业的生产管理,也严重影响了农业规模化发展进程。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以期为各级部门推广农业规模化经营献计献策。
  关键词: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科技普及;教育培训;人力资源;机械操作;规范化;程序化
  中图分类号: F306.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2-0440-03
  收稿日期:2014-04-23
  作者简介:邱光(1967—),男,江苏南京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774222763@qq.com。家庭农场是指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后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是以家庭成员直接参与或间接参与管理的生产方式[1],是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后所带来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参与生产管理的成员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但是随着农业知识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土地规模化管理后出现的新问题难以适应,有时候会使人措手不及,从而带来更大的问题[2-3]。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服务团队多年来一直关注中国土地集约化进程,对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并针对各地家庭农场出现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会诊,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现将问题汇总如下。
  1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的机械和人力资源问题
  中国农村长期使用分散承包经营模式,解决了老百姓的生活问题。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分散承包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甚至制约了农业科技进步,特别是对农业机械的发展极为不利。
  在发展家庭农场的过程中,土地集约化连片种植则有利于这些机械的便捷快速作业,减少土地的成本投入,提高土地的规模效益。但是,在家庭农场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各种原因限制,在机械和人力资源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
  1.1关于农业机械的施展空间和利用率问题
  1.1.1大型农业机具的普及率不高,适宜机具的选择难度大在走访多个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的过程中发现,自有大型机械的种植户并不多,许多种植大户需要等待其他承租机械手来耕种或收获,等待的时间有时比较长,往往会错过最佳的种植或管理时期,给后期的水稻生长和管理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主要原因是许多小型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承包土地只有13.33~20.00 hm2,且分散承包,在购买大型机械方面具有较大的资金压力,他们没有必要也不愿意购买大型器具。在这种状态下,机械化操作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大型机械需要专业的操作手操作和维护;二是农村道路和沟渠不配套,不利于大型机械进场操作。为了赶时间、抓季节、节成本,许多家庭农场在种植过程中比较粗放,有些种植方式还有一定的退步,从而造成田间高低不平,沟垄不足,管理不方便,反而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和病虫草害的管理。
  1.1.2作业成本较高,维护费用较大,农民热情不高一方面,虽然购买农业机械有政府的补贴,可以减轻农民的购买成本,但是农业机械的使用是短期行为,多数时间内机械处于闲置状态,在此期间还要进行维护保养,一旦保养不好,必然影响下季使用,这也就无形中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目前的家庭农场大多不能连片种植,机械的空驶行程比较多,而燃油价格不断上升、机械老化损耗等因素都额外增加了生产成本,从而影响了种植大户使用机械的积极性。
  1.1.3农场主的企业化操作理念不强,惯性农业思维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根据走访的家庭农场经营理念分析,80%农场主的企业化操作理念不强,还沿袭了以往的农业惯性思维,缺乏对农业种植和经营的长远规划,在机械、人力资源储备和分工管理方面的组织不够,仅仅满足于既得利益和短期效益。这样短视的行为,必然造成农场主不愿意对农业机械化进行投入,阻碍了家庭农场的现代化进程。因此,要教育和培养家庭农场主的企业化经营理念,从大的方面和长远角度来发展家庭农场,创造一个持续创收的农业经营环境。
  1.2关于家庭农场的人力资源问题
  根据走访的众多家庭农场发展状况来看,人力资源问题是最重要、最突出的问题。由于许多地方具有土地很不平整、水利设施不到位、气候变化比较快等方面的限制因素,家庭农场的作物种植方式各种各样、千差万别;此外,有些田块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在施肥施药等田间管理方面的机械化程度并不高,需要人力进行辅助作业。
  1.2.1严重缺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一方面,随着中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和劳动力转移,造成了农村劳动力奇缺,参与种植的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大多数进城打工,因此在农忙季节,家庭农场很难雇佣到得力的劳动者;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一个合理的收入来源,劳作者在农忙时也不愿意到家庭农场中进行劳作,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家庭农场的人力成本。因此,在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是一个严重的制约因子,如何才能做到农忙时及时雇佣到劳作者,闲暇时雇工有事做,安心等待雇佣,并使他们得到生活的保障,这是家庭农场主在进行企业化操作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1.2.2农场主的用工投入存在将就心理由于农业用工为柔性投入,在实际生产中,人们容易产生将就的心理,在问题出现之前,总想减少投入、降低成本。在当前农村劳动力成本普遍较高的情况下,许多种植大户更不愿意长期雇佣人力资源,能省则省,能用机械凑活就凑活。特别是在种植和病虫草害管理过程中,更是粗放毛糙,摒弃精耕细作,只要收获时能有钱赚,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一旦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才开始手忙脚乱地组织劳动力,而组织劳动力需要一个时间缓冲,因为农村劳动力是分散的、自由的,一时很难组织起一个得力的团队。当病虫草害发生一般时,损失不太明显,他们就得过且过;当发生毁灭性病虫草害时,他们又病急乱投医,这时损失尤为明显。   因此,如果没有做好家庭农场的用工储备,关键时刻的投工不足,就会造成田间管理不到位,轻则造成草荒、病虫害严重,重则造成农作物大面积死亡,甚至颗粒无收。
  1.2.3用工人员的生产技术落实不到位,责任心不强虽然农场主和农技人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强,但是技术在落实过程中,主要依靠雇佣的劳动力,而现有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这些临时雇佣人员只经过了简单的讲解就进田操作了,他们只知道按照雇主的要求去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知道进行变通,有时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不管任务完成的质量。
  因为农业管理和企业管理具有较大的差别,企业的产品可以通过零部件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控制,是一个短期速显的过程;而农业生产管理则是长期后显的过程,不可能当场评判雇佣人员的责任心问题,它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体现出来。有一部分农民素质相对较差,在没有良好的监督和考核情况下,他们都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能减则减,能方便绝不找麻烦,往往出工不出力,偷工减料。
  要解决佣工的工作质量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2个方面入手:首先,以公司的形式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提高人员的工作质量;其次,雇佣监督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可以分配到各个小组,边生产边监督,用他们的表率和言传身教来影响身边的雇工,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再次,利用合同约束机制,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最后的产量来进行绩效考核,对管理比较好的田块给予奖励,控制差的田块降低人员工资,并加以处罚,同时进行补救,出现严重问题的要追究责任。总体来说,要用制度来进行田间预控制,减少重复劳动,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
  因此,农业生产技术不能落实到位,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一个瓶颈。如何进行农业生产一线人员管理、调动雇佣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是家庭农场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2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的科技普及和教育培训不足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省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比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特定人才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等。这些培训对培养新型农民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土地流转和家庭农场的发展,以及新型耕作制度和管理条件的变化,又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些年,笔者参加了不少农业技术培训,从中发现许多培训的不足之处。
  2.1农业科技教育缺乏长期性、系统性、有效性及针对性
  农业科技培训主要是用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种田技能,从而促进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接受能力。但是,基层农业科技培训缺乏长期系统的规划,所邀请的授课专家的理论性太强,知识太专业,缺少与农民的互动和沟通,常常是“台上专家口干舌燥,台下农户不知所云”。这种培训往往与农民实际需求相背离,调动不了农民的听课兴趣,起不到授课的有效目的。
  实际上农民所需要了解的知识并不多,主要关心最新的农业实用知识、能够为他们带来好品质和好收成的新技术、能够解决他们生产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如何预防问题、增加农民的收入才是针对性的培训,才是农民感兴趣的培训。
  深入基层、走进田间的现场指导是最受农民欢迎的培训方式。特别是现在的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他们碰到的问题特别多,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带到课堂上并向专家请教。如果你走进田间,他们会非常感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真正学到你传授的知识,并会把这些知识传播给其他农户。这样的培训才算有真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2家庭农场的科技普及不到位,农场主对培训的认识不足
  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农场主是沿用传统的技术,凭借自己的种植经验来管理农场的。由于对新问题的认知能力不足,往往错过大好良机,这是因为他们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不畅。因此,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科研单位和涉农企业一定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家庭农场服务交流平台,让农户能及时了解新技术,及时倾诉自己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家庭农场服务交流平台链接下,农场主才能主动地与技术服务人员沟通,才能认识到科技培训的重要性,才能学好农业知识,进行科学种田。科技人员通过这个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总之,要做好新型农民的培训,扩大家庭农场的承包规模,全面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就要加大政府对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这种培训工作不仅要深入基层,针对单一方向的培训,而且要利用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在冬季闲暇时间对家庭农场进行系统化、全方位的培训。让农场主系统地学习农业知识,了解农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市场的需求变化趋势,以便他们科学地种好田,做好种植格局的调整,创造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从而提高农民的收益。
  3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规范化和全程化的理念不足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调研考察组不仅走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了农场规模和经营情况,还与农场主、种植大户以及农民进行座谈。交流中发现:许多家庭农场缺乏一个长效经营思想;在种植管理过程中,田间管理的规范化和全程化的观念不强,往往碰到问题才开始想办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一个系统化的操作流程和预测预报的机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小型家庭农场
  小型家庭农场虽有精细化优势,但有现代化不足和小农意识问题。小型家庭农场(3.33~13.33 hm2)面积小,不需要雇佣太多的生产人员,可以凭借农场主的个人生产经验进行精细化管理。缺乏一个从种到收的规范化操作方案,往往是看到问题再进行处理,或根据邻居的种植情况来参考,没有人给他们做预防性的指导。
  这类家庭农场的承包面积少,不利于农场主个人购买大型农业机械,多数采用传统耕作方式。需要大型机械耕种时,要等待雇佣机械手来操作,这就会造成播种期推迟,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也影响后茬作物的播期,长此以往就形成恶性循环。
  在作物的后期管理上,传统的农业管理方式比较多,不利于现代农业的集约化发展。在用药上,这些家庭农场主的小农意识比较重,喜欢从私人经销商那里购买便宜的、不规范的农用产品。也有的外来承包户自我意识比较强,只相信自己的经验,多从家乡带来化肥农药而不根据当地农技部门的指导用药,这就给农业生产带来许多潜在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用药不对路,防治效果差;施药不及时,看到病虫草再打药,从而错过最佳防治时期;无节制地增加用药量,重复用药,从而造成了用药成本和用工成本增加,使残留量增加;有的甚至使用高毒违禁药物,从而形成食品安全隐患,对人畜造成很大的伤害。近观江苏省这几年出现的大面积药害事故以及影响全国的毒豇豆事件,都是由私人经销商不规范经营造成的。   因此,对这类家庭农场或种植大户要加强思想和科技教育,让他们意识到科学种田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大对小型家庭农场的管理,让他们组成合作团队,形成有特色的经营合作社。由合作社来协调农业生产,组织培训农场主,从全局化的层面上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3.2大型家庭农场
  大型家庭农场虽有规模化优势,但有规范化不足和粗放管理问题。大型家庭农场(66.67~200.00 hm2)面积相对较大,这些家庭农场一部分是农业科技人员或从事农业服务的人员承包的,一部分是城里的老板下乡承包的,它既不同于普通的种植大户,又不同于国有大型农场,因为他们不但缺乏种植大户的实践经验,而且缺乏国有农场的管理经验,一切都是从头开始。不过这部分人有闯劲,有干劲,学习比较快,接受能力比较强。
  根据考察组调研的结果来看,这类大型家庭农场具有外来资金的优势,可以进行规模化的土地承包和购买大型现代化机械。不过,由于初次涉及种植业,对土地的性能、作物的秉性、气候条件或病虫草管理等方面不熟悉,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尝试。在这样尝试的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重大的生产问题,其一是盲目上马,对农场的未来发展缺乏系统性规划,对作物的种植过程缺乏规范化的操作流程,管理比较粗放;其二是由于人员组织安排不合理及田间管理不均衡,致使田间种植过程散乱不齐,土地高低不平,作物长势差别很大,从而严重地影响了作物的整体产量;其三是缺乏农业专业人员的技术后盾或技术指导不及时,造成田间出现大量的病虫草害问题。
  对于这类大型家庭农场来说,首先要按企业的市场操作模式来管理,设定不同层次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分片进行规范化管理,按照一定的操作规程进行作物生长的全程控制;其次要获得农业专业团队的技术支持,及时了解农业生产信息的变化,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再次要了解农业市场信息变化,及时调整新品种和新技术,从而创造一个更加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牌农产品,并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要发展好家庭农场这个新兴主体,各级政府和服务部门都要做好多方面的保障工作。家庭农场主应按照公司的管理机制和市场运营模式,制定长远规划和组织人员安排。在农业科技人员的支持下,为农场培养各方面的人才,记录和研究生产过程中各种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实践依据。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可以探索出一套家庭农场全程化管理模式,避免人为因素和自然条件所带来的生产问题。当技术成熟时,把这种科学、合理的服务模式推广到全省各地,为科学管理家庭农场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推广和发展家庭农场模式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苏福祥. 美国家庭农场主抗御经营风险的有效措施[J]. 农村经济,2000(1):29-31.
  [2]王书萍,梁逢超. 种植大户生产经营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J]. 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2):18-19.
  [3]李文红,张敏,张朝显,等. 家庭农场设施蔬菜一年三收高效种植模式[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8):155-157.毛倩如,金丽馥.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2):443-446.
其他文献
摘要:培育具有强大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大型粮商是我国现阶段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将粮食供应链抽象成一个复杂网络,通过分析粮食供应链网络与病毒传播网络的相似性,利用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中的SIR模型模拟粮食供应链网络风险传播过程,研究大型粮商主导的粮食供应链整合对抑制粮食供应链网络风险传播的影响。大型粮商通过构建全面协同的伙伴关系,将危机管理职能置入供应链管理平台,以此进行的粮食供应链整合能更有效地控制
摘要:设计一种凝结式热回收热泵和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装置,回收干燥废气的能量,并利用双级加热的方法,以提高各级热泵效率。搭建热泵干燥测试平台,对设备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在平均辐照强度为625 W/m2、环境温度为22.3 ℃时,热风温度可达40~70 ℃,热泵干燥系统平均能效比高达3.89,干燥能耗除湿量平均达 1.65 kg/(kW·h),均远高于传统干燥系统。可见,该系统可应用于干燥农副产品
摘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建立复式花生脱壳机振动筛作业含杂率和损失率数学模型,采用响应曲面优化分析和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获得复式花生脱壳机振动分选装置振动筛作业最佳工作参数为振幅3.8 mm、振动频率485 Hz、振动臂角度35°,此条件下分选装置含杂率为2.18%,损失率为174%。  关键词:数学模型;振动分选装置;响应面分析法;花生;脱壳机  中图分类
摘要:以海岛棉(新海22号)、陆地棉(自育品系589)和以其为亲本配置的正反交杂种F1、F2为试验材料,大田自然环境条件下,测定花铃期倒四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发现,海岛棉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Fm、ΦPSⅡ、Fv/Fm显著高于陆地棉(P<0.05);胞间CO2浓度(Ci)、Fo、Y(NO)、Y(NPQ)显著低于陆地棉(P<0.05);叶绿素a/b、蒸腾速率(
摘要:我国大部分烟区苗期普遍遭遇低温和寡照天气影响,导致烤烟成苗素质较差。本研究通过在湖南省桂阳县开展水旱两段式壮苗栽培技术与常规漂浮育苗技术对烟苗成苗质量的比对试验,结果显示:水旱两段式壮苗栽培技术能缩短烤烟成苗时间,有效促进烤烟苗期株高、茎围、叶长、叶宽等指标,对烤烟苗期生物量有显著影响,适时的假植可以使烟株提前适应移栽后的光热交换条件,不仅可以有效缩短缓苗期,还可以保证移栽后烟株大田长势。可
摘要:为了得到蚯蚓粪水稻育秧基质的最佳配比,分别设置蚯蚓粪的体积添加比例为0%(T0,空白对照)、20%(T3)、40%(T2)、60%(T1),研究蚯蚓粪与细土的混合基质对水稻的育秧效果。结果表明,蚯蚓粪添加量为20%~40%时,对水稻幼苗的生长促进作用最佳,与空白对照相比,T2处理株高增加了13.1%,T3处理发根力、基茎宽、百株鲜质量分别增加了35.5%、13.5%、22.1%;绿叶数在不同
摘要:通过对江苏省苏州地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以及专业大户的抽样调查,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这些经营主体的粮食生产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专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效率相对较高,家庭农场的技术效率最低;规模效率最高的是专业大户,其次是家庭农场,最低的是专业合作社;在追求粮食产值最大化的过程中,3种经营主体均不同程度地在粮食播种面积、劳动总工时、农业生产总成本等要素投入方面存在冗余;劳动力投入比例过高
摘要:高光谱具有波段窄、波段多的特点,能够提供比多光谱遥感更精细的地物光谱信息,为识别光谱性质相似的森林树种提供了有效途径。对南疆盆地4种主栽果树树种(苹果、香梨、核桃、红枣)的冠层光谱数据进行测量,用BP神经网络对原始光谱数据及其经一阶微分、对数一阶微分、归一化一阶微分变换后的光谱数据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对数一阶微分和归一化一阶微分变换后树种识别精度分别为94%和88%以上;红边区的光谱波段
梦想常青,卓越创新—第二届常青藤中国论坛在京举行  7月26日至27日,由常青藤中国论坛组委会主办,常青藤八校中国学生组织协办的第二届常青藤中国论坛(Ivy China Forum)在中国地质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与会者包括常青藤八校和国内高校的学子以及行业内的杰出人才。  第二届常青藤中国论坛主题为“梦想常青,卓越创新”,设有“新形势·新市场·新资本”、“机遇·挑战·未来”、“创业沙龙”、“另眼
摘要: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对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与丁醚脲(DFT)形成的包合物进行表征。用紫外光谱法求得β-环糊精聚合物与丁醚脲在水溶液的包合常数为3.42×104 (mol/L)-2。以乙二醇为溶剂,二者的包含常数下降为3.22×104 (mol/L)-2。此外,β-环糊精与丁醚脲在乙二醇溶液中的包合常数为1.21×103 (mol/L)-2,表明β-环糊精聚合物的包合能力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