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 引导 沉淀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高中生谈恋爱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果引导得当,相信这不会成为一件棘手的事。作者从语文老师的角度出发,认为: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正视经典爱情题材作品的解读,用经典爱情题材的解读去熏陶感染学生,将会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爱情价值观,让他们谈谈自己的读后感,正是给他们爱情的憧憬找到了一个出泄口。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经典爱情题材 爱情价值观
  
  现在一些高中学生谈恋爱已不是罕见的现象,暗送秋波、鸿雁传书,乃至牵手揽腰、卿卿我我的镜头并不鲜见。我近两年作为班主任也很是为此头痛了一阵子:班级里几位成绩不错的男生都相继陷入其中。刚开始我采用的是“棒打鸳鸯”法,可是收效甚微:毕竟老师是不可能手跟手、脚跟脚的,所以有时真是“一个头两个大”。在办公室里和其他老师交流,大部分班主任也和我一样“谈爱色变”;一说到那些谈情说爱的学生,任课老师也是一个劲地摇头。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这方面投入低多了,其他方面的投入势必就少了。班级里原本学习不错的学生成绩开始下滑了,三番五次请家长,学生却“阳奉阴违”。所以我们戏称:学生高中谈恋爱真是一件让老师头皮发麻、心中火辣辣的事,处理起来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就是个“烫手的山芋”。
  有一天,教学《长亭送别》时,我突然意识到:同时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这是我得天独厚的机会。想想也是:鲧治水,九年不息,功用不成,因为他用的是“堵”。大禹之所以能治水成功,因为他用的是“疏”。所以我想爱情未必就是“麻辣烫”。我们完全可以用经典作品中的爱情予以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一、对语文教材中爱情题材作品的正视是符合学生心理的
  爱情题材的文学作品在教学中历来有避重就轻之嫌,部分老师尤其是女老师认为:我在上面讲,几个捣蛋的男生会故意起哄,所以能略就略吧,自己读懂多少就多少吧。还有的老师认为:本来他没这方面的想法,学了几篇这样的文章之后,不要以样学样哦。曾经我也有过这样的忧虑和担心。但后来一想,藏着掖着是不是就行了呢?不,有时不妨把话挑明了说,或许会更好。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视爱情题材作品的解读是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生处于性意识发展的第二阶段——爱慕期,与异性接近的愿望逐渐明朗化,并且以情感吸引和实际接触需求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希望得到异性对自己的肯定。女生会刻意打扮自己,总觉得男生时时注意自己,因而言谈举止显得紧张、羞涩;男生会有意在女生面前显示自己的风度和才能。俗语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都逐渐趋向成熟,他们对爱情题材的作品感兴趣也就没什么大惊小怪了。
  另外高中学生所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然而,由于家庭、学校对他们的关注不够,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有些学生谈恋爱就是要寻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而且,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影响,很多学生把爱情过于美化、理想化,向往浪漫的爱情,因而会模仿成人谈恋爱。
  人的心理是:你越不想让他知道的事他越想知道,你越不想让他做的事他越想做。与其阻止,不如多加引导,他知道了事实,反而会打消好奇心,少了冒险的可能。夸美纽斯说:“德行应该在邪恶尚未占住心灵之前,早早就教。”让学生心灵纯洁情操美好,就得用健康美好的文学去熏陶感悟。从中学生人格成长的角度看,中学生处于自我觉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时期,一个人的知识、才干的增长,主要在青春期打好基础,而且,其行为习惯、性格、兴趣,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也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青春期的教育有利于中学生的社会化,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语文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帮助他们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新教材中选入的爱情题材作品是符合当代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毕竟语文教育也是人文教育。“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会使用语言文字的有思想的‘人’”。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视爱情题材作品的解读,正是撩开爱情的神秘面纱,让学生接触美好的心灵、纯洁的爱情,进而击退他们对爱情的好奇,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二、解读经典爱情题材作品,引导学生寻找爱的真谛
  爱情题材作品,尤其是那些经典名著、古典诗词,无不有生动形象、深远悠长的意境,铿锵有劲的韵律,表现手法多变畅达。在教授这些篇目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品位文中所蕴涵的意境美、人情美,进而领会爱情美,在阅读品味中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语言文学的能力,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提升个人文化素养。这样“一举多得”,我们为什么舍而不为呢?
  比如教授《长亭送别》时,[叨叨令]一段曲词中莺莺直抒愁绪,从眼前的车马说到眼下的心情,设想自己今后处境之凄凉、相思之痛苦,用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口语,如车儿马儿、花儿靥儿、被儿枕儿、衫儿袖儿、书儿信儿、娇娇滴滴、熬熬煎煎、昏昏沉沉、重重叠叠、恓恓惶惶,作者巧妙地用排比把它们组接起来,兼以反复咏叹,直像蜿蜒低回的溪流,呜呜咽咽,如泣如诉,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把莺莺写得柔肠百结、哀哀切切,真是声情并茂、催人泪下。我们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大珠小珠落玉盘那样和谐的音律,进而总结出崔莺莺的爱情观:对于举案齐眉的渴望,对一往如故的爱情的坚贞,也表现了同病相怜的愁苦。学生从中可以了解到爱情是需要面对取舍的。
  再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面对李甲的遗弃和黑暗的社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怀抱百宝箱而沉江,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学生解读后就会知道在爱情面前不能放弃自己的人格尊严。
  其他篇目中也有值得我们歌颂的爱情:《陌上桑》中貌若天仙的秦罗敷,机智勇敢地断然谢绝太守调戏,可见她对爱情忠贞不贰;《清平乐村居》中“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写出江南一对老夫妻喝醉了小酒打情骂俏的场景,他们生活得好温馨、好美满、好惬意,这种白头偕老的爱情多么宝贵。林觉民的“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把对妻子真切的爱推及爱天下人,忍心舍生取义,道出了革命者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的爱情观。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爱情的批判中辨明是非。比如《雷雨》中的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情”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青年时期抛弃道义,随便对待婚恋,那么在他以后的生活中必定要付出代价,甚至终身背上良心债。再比如《氓》中的青年男子的喜新厌旧、始乱终弃告诉我们:爱是一种责任。
  中学教材中的经典爱情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总之,利用教材中经典爱情的描述,通过正反比较,引导学生认识爱情的本质,领会爱情的真谛,学生自然而然会形成比较正确的爱情价值观。
  三、畅谈对经典爱情的读后感,让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价值观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教育名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使学生不因“早恋”影响终身的幸福。所以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用我们的真心去换取学生的真心。这首先就要求我们必须能给学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薄伽丘说:“纯洁的爱情是人生中一种积极的因素,是幸福的源泉。”这是鼓励学生追求美好爱情的最好借鉴。所以在鉴赏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接受我们的观念,要给学生创造畅谈的机会。因为学生的阅读量与日俱增,思维创新、想象能力都很强,我们要懂得相互理解,尽量做到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来聆听,用赞赏的眼光去赏识,友善地去引导,这样既可消除他们紧张而又“恐惧”的心理,又可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大胆发言。只要我们用真爱去感悟引领他们的真实想法,我们的“爱情”挑战就会获得更进一步的胜利,这样我们才能做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真教育”。
  例如:《项链》教学结束后,我们可以布置学生谈谈对路瓦载先生的爱情和人生价值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教学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谈谈豪放词宗的细腻柔情。《荷花淀》结束教学后,可以评评水生嫂的爱情细节。
  通过解读,学生会对美好爱情有所理解,再通过笔尖的细细流淌,纯洁美好的情愫在学生的心中一定留下美好的印记,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也会因此而美丽。
  我们的课堂中多了“爱情单元”说明我们的教育对学生的爱情观更多的是理解、尊重,我们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对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有一个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拥有美好的情感追求,健全的人格。正如陶行知先生之言:“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能如此完美结合,我们有理由相信:爱情不是“麻辣烫”。
  
  参考文献:
  [1]曹小玲.不要在语文课堂上对爱情欲说还休——对中学生爱情教育的反思[J].科学教育,2008,(1).
  [2]王启彦.高中爱情题材课文教学探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7).
  [3]曹宏林.如何引导学生解读爱情题材的作品[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6,(12).
其他文献
摘 要: 由于思想政治教材内容抽象乏味,以及学生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效果低下,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已成为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针对中学思想政治课低效现状,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学习兴趣 激趣方法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
在一次校级公开教学活动中,我听了本校一位教师上的公开课,内容是选修《网络技术》中的《IP地址及其管理》。这位教师的教学流程是: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本课总结三个环节。在新课讲授这一环节,先由根据新课引入后说出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提示学生自己看书本相关内容(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然后提问学生。学生照着书本阅读相关内容回答问题,教师也照本宣科地讲解一番。这节课是理论性很强的一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
所谓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精神、宽容的人生情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情感的支持,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就是软弱无力的。教师只有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自然而然地爱上地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造就不竭的源泉。情感是人们内心感情和态度的表露,是人类智慧的基础。而从教学方面来说,情感则是学生智慧发
摘 要: 学习《历史》,记忆是一大难题,如果能练就过目不忘的本领,那么学习历史就会举重若轻。文章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建构记忆这一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历史》 激趣 理解 练习    学习《历史》,记忆是一大难题,如果我们都能练就过目不忘的本领,那么学习历史就会举重若轻。历史不忘,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法西斯的暴行,让人切齿铭心,八年抗战的胜利,让人欢欣反思。学习《历史
摘 要: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思维的肇始,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它叙述简洁生动,含义丰富隽永。但时下有些文言文教师仍只是停留在字词句的翻译上,或者把它上成文学作品分析课,而忽视了其作为文学作品的特质,对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美的感悟。如何尽快让新鲜的空气吹进文言文的课堂?作者认为一要抽丝剥茧,其义自见;二要一视同仁,和谐互动 ;三要善于移花接木,完善自我;四要学以致用,创设情境。  关键词: 文言
摘 要: 化学新课程高考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怎样的?化学新课程高考的发展方向如何?已经实行新课程地区的化学高考有怎样的特点?文章以江苏省化学高考试卷为例,从确立新的化学知识观、尊崇新的化学能力观、倡导新的化学课程观等三方面对化学新课程高考的命题思想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化学新课程高考 命题思想 三维目标    新课程改革在首批实验区已经推行5年多了,到2011年将在全国全面实行。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的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最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教学手段上看,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对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有利于创设良好的环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构学生认知图式。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关键词
摘 要: 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校的实践最主要的是集中在课堂教学上。作者在《生活中的轴对称》教学中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和方法,努力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和学科的理解与运用。  关键词: 加德纳 “多元智能理论” 中学数学教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随着课改的深入,教育基础理论和教育发展理论的出新与教育评价的滞后
摘 要: 化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上好一堂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策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介绍了一些做法。  关键词: 化学试卷讲评课 教学策略 形式    要想学好化学这门学科,必要的化学练习考试是必不可少的,因而上好一堂试卷讲评课也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通过讲评能帮助学生澄清模糊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
摘 要: 作者以实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双临界问题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弹簧 接触弹力 摩擦力 双临界问题    一个物理问题中,往往会涉及几个物理过程,不同的物理过程,遵从不同的物理规律。物理过程有先有后,在前一个物理过程与后一个物理过程之间,必然存在这样一个状态——临界状态:此前为一个物理过程,此后是另一个物理过程,所以临界状态是从一个物理现象(状态、过程)变化为另一个物理现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