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隔着镜片看世界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上初一不久,我看黑板上的粉笔字,隐约带着刺儿。用手掌遮挡左眼,只用右眼看,半眯着眼才看得清楚;挡右眼用左眼看,却清晰如常。我没觉得有哪里不对,也没跟爸妈说,直到某天听到大人聊天时说到“字有刺”,随口插了一句:“我有时候看黑板上的字也觉得有刺。”爸妈对视一眼,细问一番,得出结论:我近视了,得去配一副眼镜。
  知道有可能是近视眼,我第一反应不是烦恼、难过或担忧,反而是欠揍地暗暗窃喜。班上早有同学戴了眼镜,他们从小巧的眼镜盒里拿出眼镜,架在鼻梁上,整个人焕然一新,散发出独特的书卷气质,顿时“万众瞩目”,周围人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声。一想到自己也即将收获那样的感觉,就对戴眼镜这件事充满期待。
  家附近有一家开了好些年的眼镜店,我的同学们也多是去那家店配眼镜。周末,在爸爸的陪同下,我第一次踏足这家平常路过无数次的眼镜店。看到玻璃柜里整整齐齐摆放着的眼镜,款式多样,在白炽灯下闪着亮光,我更加期待。验光测度数,接着选镜片、挑镜框。握着取眼镜的凭据走出店门,我还有点恍惚。
  怀揣兴奋又期待的心情等了几天,终于等来取眼镜的时间。一放学我就迫不及待地冲出学校,飞奔到眼镜店。拿到眼镜,试戴,金属的冰凉擦过耳际。抬头看镜子,感觉陌生:原来我戴眼镜是这样的。店员姐姐说:“你戴着眼镜好斯文呀。”我腼腆笑笑,看看周围,走了几步,跟她反映:“有点晕。”店员姐姐解释:“刚戴眼镜是这样的,过几天习惯了就不会晕了。”
  我戴着眼镜走回家,隔着镜片看熟悉的街景和来往的人潮,仿佛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那时,满眼新奇的我还不知道,往后常年戴眼镜的我,再也没有那样明亮清澈的眼睛了。
  天真而无知的我,只知道享受班上同学一声声“好斯文”“好有书卷气”“好有气质”的赞叹。更幼稚的是,我还为自己的近视度数比其他同学更深而自豪,所以并没因为近视而注意保护眼睛。
  真是“年幼”无知啊!
  二
  第一副眼镜戴到初三,觉得看东西也有点模糊了,才发现其中一个镜片被刮花了。于是我拥有了第二副眼镜,同时得知近视又加深了两百度。我竟然没有难过,仿佛近视加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配新眼镜,自然是换了新的镜框。戴着新眼镜进教室,同学说:“比之前要好看。”我还是腼腆笑笑,暗自高兴。这第二副眼镜,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洗澡,它没离开过我的鼻梁。
  一位长辈说:“总是戴眼镜,度数会加深的。”我没反驳,还是常常戴着眼镜,不仅因为同学觉得我戴眼镜更好看,还因为眼镜店里店员姐姐说过,我两只眼睛度数相差比较大,最好常常戴着,不然眼睛会累。
  到高中,我终于开始烦戴眼镜这件事了,但已经无法脱离它,因为不戴眼镜连地面都看不清,看书得把头低到桌面上,眼睛吃力,脖子也累。
  一个不近视的同学好奇地问:“近视是什么感觉?”
  我把她拉到走廊上,指着远处连绵的山:“你看到那座山了吗?”
  同学点头。
  我又问:“看得清山上的树吗?”
  同学摇头。
  “近视就是这样……你们看那么远的树才看不清,但近视的人看近处的树,也看不清。”
  不戴眼镜是“50米外人畜不分”,但有一天课间,我还是固执地摘下了眼镜,站在走廊上眺望远方,看什么都是一片模糊,连远处那座大山都没有清晰的轮廓。走廊上人来人往,相识的隔壁班的同学和我打招呼,我看不清对方的脸,只能通过模糊的身型和听声音辨认,回应的话都因为担心认错人而底气不足。
  “你怎么不戴眼镜?”
  “因为……不想隔着镜片看世界。”
  三
  曾经幼稚地期待并主动习惯戴眼镜的生活,现在想要逃离,却再也逃不掉。就连课间摘掉眼镜一会的固执,也没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不戴眼镜,不仅看不清楚,而且会有眩晕感。
  我终于醒悟,为自己曾经的天真无知而深深后悔。
  偶尔会想,如果当时不是很严重时,我没有天天戴眼镜,是不是度数就不会加深得那么快?现在是不是也可以像一些近视度数较低的同学一样,只在上课做作业时戴眼镜,日常生活中裸眼就能应付?假设没有结果,因为时间不会倒流,不会再给我一次尝试对比的机会。
  到高三毕业,我明显感觉到近视度数再次加深。第三副眼镜在三甲医院配的,价格比之前去的那家眼镜店贵得多,不过验光也更专业。对着镜子试眼镜框,我发现镜子里那双熟悉的眼睛,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明亮有神。我知道,这是近视度数深、常年戴眼镜的结果。


  在醫院取配好的眼镜时,我想起应不应该常戴眼镜的问题,想问问护士,张口却又咽了下去。以我现在的度数,问这个问题已经没有意义了。
  后来又和一朋友聊到近视这件事,同样离不开眼镜的他说:“我以前度数不是很深,上课戴眼镜,下课就摘掉,结果度数加深得很快。”
  一会戴一会不戴也会让度数加深吗?时间没有给我后悔的机会,但朋友的经历让我知道了另一种行为的结果,让我那个曾经纠结过的问题有了答案。虽然,我明白这也并非标准答案,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有同学因为不常戴眼镜而使近视度数加深,也有同学是必要时才戴眼镜,近视一直保持在较低的度数。具体问题,还是得具体分析。
  或许,还是跟个人用眼习惯有着更密切的关系。那些虽然近视但是度数基本保持、不再加深的同学,是因为他们近视后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更加注意用眼,懂得保护眼睛,而不是像曾经的我,放之任之,幼稚无知。
  而今,悔之晚矣。
其他文献
秦淮灯影,曲水游舟,暖风吹散六朝的烟雨,在游人的眼角,抹上一指红尘的艳色。金陵,应当是这样的艳丽无双,独占风流,如发间璀璨的点翠,如天上缠绵的红鸾。  那一眼,我避过了如此多情的绿水朱楼,却陷入寻常巷陌之中。  那年的初夏,朋友自国外回来,正巧因为课程间隙,我也有了个短短的假日。两人隔着屏幕,兴致勃勃地选着地方要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各种古城筛了一遍——她嫌人家模板化的商业运作,诸类游乐园被否
期刊
有人说,青春太好,好到你无论怎么过都觉浪掷,回头一看,都要生悔。 1  暑期夏令营的第一天,李青北悄悄地带着雪花王混了进去。  雪花王是一条白皮黑边的蛇,无毒无害,又懒又馋,总是喜欢缩在椰子壳里睡大觉,是李青北最好的朋友。去新环境结交新朋友,怎么说也不能忘记老朋友,对吧?实在不行下午还能把它带回去。怀着这种想法的李青北,还非常贴心地给雪花王带了口粮——一只肥硕的小白鼠。结果他到的时候,教室里已经乌
期刊
说实话,我接到邀请的时候是非常意外的,因为咱们优秀的校友非常多,很多人比我优秀,比我资深。我确实没想到,这么快就轮到了我——一个网红。  我一直以为自己挺年轻,但前段时间我被邀请参加央视《夕阳红》的时候,我第一次对自己的年龄进行了审视。接到今天活动的邀请,让我作为过来人分享经验,则是对我的第二次打击。  我相信每个毕业生可能都会问一个问题:到底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当教授解决生命科学中最有挑战的
期刊
1  我最早的记忆,是和我奶奶一起生活的时光。  那时候,家里常常只有我们两人。有大雾的清晨,她带着我去田里干活,让我坐在田埂上等她。我就一直坐着,哪儿也不去。大雾中,一个邻居路过,问我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和谁来的,我说和奶奶,她在田里。  奶奶把种出来的黄瓜腌成咸黄瓜,把黄豆做成豆豉,我们吃了很多年。  在我三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奶奶用粉笔在地上给我画了一只小鸟。我非常惊讶,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画画
期刊
[知趣]  问:街上洒水车的背景音乐总是那几首老掉牙的曲子,让人听到耳朵起茧,试问这是全国统一的,还是有什么讲究?  答: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在我们的印象里,洒水车播放这类音乐,好像是不需要解释的,因为它们就是洒水车的标志啊,可转念一想,为什么不播放别的音乐呢?比如,《流年》《红豆》。  有个说法是这样的:洒水车播放这类音乐的主要功能是提醒广大市民,“车来了,让一下”,就
期刊
稻草人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是四月。云淡风轻的早晨,它第一次目睹日出。它简直爱上了这里,它在麦田里待了一天又一天,认识了飞鸟,认识了田鼠,认识了会唱歌的小女孩。  一天天地看着日出日落,云卷云舒,它觉得很幸福,但更令它幸福的,是它认识并深爱着的他们都在身边。  秋天过去了,冬天的迹象渐渐显露出来,风刺骨的寒。  过去常歇在自己肩上的候鸟仓皇南飞,投下的影子逐渐拉长,直至不見。它甚至来不及去问它们何时
期刊
台剧《想见你》中,2019年27岁的黄雨萱灵魂穿越到1998年的17岁女生陈韵如身上。两人长相一样,性格却大不相同,说话做事完全不一样。  陈韵如内向自卑,没有朋友,不善交际,暗戀着不喜欢自己的阳光男孩。她为妈妈从事的工作感到羞惭,经过妈妈工作的地方都低着头。父母离婚,都想带弟弟一起生活,她拼命乖巧努力,在爸妈心里的存在感却始终比弟弟要弱一些。  当黄雨萱的灵魂进入她的身体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她
期刊
经历了一个长长的“寒假”之后,学生们回到了校园。同事们谈道,没有老师的督促,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基于此,可以认为未来教师这个职业是无可取代的。不过,我们还得具体来看。学生在家里线上学习效果不好,问题是他们离不开老师呢,还是离不开学校?在学校里,有教师,有同学,教师只是其中的一环——即使在这一环,也有可能是离不开教师这一群体,而不是某一个老师。  由此我在想:在离开学生的这一段时间里,作
期刊
1  时常会产生一种被窥视的错觉。  线上聊天的时候,网络购物的时候,用播放器听音乐的时候……永远都有一条恰好的资讯出现在我的推送中,内容近似,风格雷同,于静默间填满了脑子的每一寸间隙:“点进去啊,我们知道你喜欢这个的。”  我的确喜欢这个。  咔嗒,咔嗒,时间便在鼠标的点击声中被侵蚀、吞没,而我无知无觉,继续接收那些重复的讯息,直至深陷泥泞之中,才蓦然惊觉自己除了满身的偏执与傲慢,竟然一无所知。
期刊
1  上周末,和两个高中同学吃饭,不可避免地聊起了中学时候的人和事。  回顾我的中学生涯,有骄傲也有遗憾。那时候,我的人生是纯粹的,无忧无虑,即使错过了什么,笑一笑之后,依然能继续往前奔跑,有冲劲,更有憧憬。  只是成年之后,现实世界向我掀开了其残酷的一面。  很多人问我,大学的时候为什么不考研。  虽然我常常不会刻意去解释,但我心里清楚原因:那时候,我妈和我爸在闹离婚。  一个家庭的分崩离析对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