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中华蜜蜂的乐园

来源 :自然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jing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蜜蜂是神农架唯一的一种蜜蜂,它们生活在没有污染、水源充沛的地方。中华蜜蜂酿出的蜂蜜纯而甘甜,沁人心脾。
  中华蜜蜂,一听这个名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中国的一种蜜蜂,至少它的原产地在中国。这种蜜蜂,又被称作中华蜂、中蜂、土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其实它是中国独有的,也是我国的当家品种。它通常生活在以杂木林为主的森林群落和传统的农业群落中,除了为我们提供可口的蜂蜜之外,它也是主要的传粉昆虫,成为许多种植物授粉的“中介”。
  不一般的土蜂,需要特殊保护
  提起养蜂,我们印象中的场景往往是这样的:花海成片,小蜜蜂在花丛中来回穿梭,不辞辛劳地采蜜,蜂农要从南到北不停地追赶花期。我们平时看到的蜜蜂,通常都是西蜂,研究者也称之为意蜂,就是意大利蜜蜂。西蜂的特点是采蜜的效率很高,也容易驯化,还可以随时搬迁放养。与西蜂相比,神农架的蜜蜂叫中蜂。这里的蜂箱不搬迁,通常是摆放在一些固定的区域,比如老百姓的房前屋后,有的甚至把蜂箱放在岩壁上。其实,中蜂是神农架唯一的一种蜜蜂,它们生活在没有污染、水源充沛的地方,而且,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食量小等特点,所以备受人们的关注。
  地处北纬31度线上的神秘的神农架,茫茫林海,中华蜜蜂在那里悠然自得地生活着。空气污染、水源缺乏、蜜源植物种类单一、天敌横行,这些都和生活在这里的中华蜜蜂毫无关系。因为这里人迹罕至,规模性的工农业无从谈起,老百姓至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把中华蜜蜂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为它们提供得以栖身的场所,时刻照顾着它们的起居。另外,神农架林区山体高大,外来物种很难入侵。
  意蜂“痛下毒手”,中蜂举步维艰
  中华蜜蜂在中华大地上生活了3000年之久,但是最近100多年来,随着外来蜂种的引入,中华蜜蜂的生活状况遭受了巨大的影响,它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大多数都被逼到了高山地区。在中国,中华蜜蜂抗寒抗敌害能力远远超过西方蜂种,一些冬季开花的植物如没有中华蜜蜂授粉,必然影响生存。中国许多植物能繁衍下来,中华蜜蜂功不可没。中华蜜蜂为苹果授粉率比西蜂高30%,且耐低温,出勤早,善于搜集零星蜜源,对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而西蜂的嗅觉与中国很多树种不相配,因此不能给这些植物授粉。
  由于毁林造田、滥施农药、环境污染等因素,中华蜜蜂的生存日益艰难。而引入的意大利等国的西蜂,是对中蜂最大的威胁。这些西蜂对中华蜜蜂有很强的攻击力,且翅膀振动频率与中华雄蜂相似,导致中华蜜蜂将其误认为同伴,让其进入蜂巢,还给予相当于同伴的待遇和饲喂。不同种群不能共存,西蜂杀死中蜂蜂王不可避免。自1896年西方蜜蜂的优良品种如意大利蜂和喀尼阿兰蜂的引进和大量繁育以来,中华蜜蜂受到了严重威胁,分布区域缩小了75%以上,种群数量减少了80%以上,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在黄河以北地区,只有一些山区还保留着中华蜜蜂的小规模种群,如长白山、太行山、燕山、吕梁山、祁连山等。在新疆、大兴安岭和长江流域的平原地区,中华蜜蜂已经灭绝,半山区处于濒危状态;大山区如秦岭、大别山、武夷山、浙江南部、湖南南部、江西东部和南部山区、南岭、十万大山等地区处于易危和稀有状态,蜂群减少了60%以上;只在云南怒江流域、四川西部、西藏、神农架山区还保存着自然生存状态。
  与中华蜜蜂相比,意蜂的工蜂嗅觉灵敏度较低,不易发现分散、零星开花的低灌木和草本植物,如十字花科、蔷蔽科、漆树科、山茶科、五加科、唇形科、菊科、葫芦科等。这些种类的植物植株分散,矮小,多生长在遮荫处,中华蜜蜂是它们的主要采花者,而意蜂的工蜂很少去。另外,在同一采集地区,中华蜜蜂每日外出时间比意蜂更早,归巢时间更晚,每天采蜜的时间比意蜂多2~3小时。因此,中蜂对本地植物授粉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西方蜜蜂。
  中华蜜蜂起着重要的生态平衡作用。中华蜜蜂一旦完全灭绝,会影响整个与之有关的植物共生生态系统的变化,多种植物将消失。难怪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没有蜜蜂人类只能活四年。”
  神农架为何成为中蜂的乐园
  中蜂种群和栖息环境的保护,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我国成立了国家级中蜂(长白山中蜂)保护区、神农架国家级中蜂(华中中蜂)保护区等5个国家级蜜蜂保护区。
  神农架中蜂属于中华蜜蜂华中生态型,是东方蜜蜂的一个品种,是我国的本土蜂种。据调查,神农架林区是目前湖北省唯一未饲养外来蜂种的行政区域。中国养蜂学会、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蜜蜂专业委员会对神农架地区中蜂遗传品种资源进行调查后,普遍认为神农架是中华蜜蜂最好的栖息地,是蜜蜂与植物共存生物多样性表现最为突出的地区。
  神农架拥有迄今为止地球中纬度地区保存尤为完好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可供中华蜜蜂采蜜的植物就有400余种,可谓食源丰富。加上神农架是长江和汉江的分水岭,共有四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317条。神农架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年平均降水总量为36.44亿立方米,汩汩的山泉水随处可见,为中华蜜蜂提供了良好的水源。
  神农架中华蜜蜂的传统饲养方式、取蜜方式、品种纯度等都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是“难得的中华蜜蜂保种场所”。神农架国家级中蜂(华中中蜂)保护区的建立,将有助于健全管理机构,改善管理手段,进一步加强保护力度,从而更好地保护神农架中华蜜蜂种质资源,使区域内物种多样性得到较好的保存。
  呵护中蜂,就是呵护人类自己
  在神农架林区,笔者有幸接触到著名养蜂人项斌先生。2012年深秋的一个上午,我和项斌约好,去听他讲蜜蜂的故事。到了他的养蜂基地,项斌就一边眉飞色舞地讲起关于蜜蜂的有趣故事,一边给我泡蜂蜜水。只见他从很大的一个蜜桶里取了一小勺蜂蜜,蜂蜜拉成一条细长的线慢慢地滑落到小杯子里。他加了一杯水,让蜂蜜慢慢融化。我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觉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它的味道,甘甜、醇香……似乎这些词都不够准确。一种淡淡的甜,但似乎又是上百种花粉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项斌说,如果觉得喝蜂蜜水不过瘾的话,可以直接吃一块蜜。在他的“怂恿”下, 我吃了一口,纯而甘甜,沁人心脾。   项斌介绍说,他的爷爷、父亲都是养蜂人,也是神农架的老林业人,对养蜂有着独到的见解。项斌说:“养蜜蜂,首先要和蜜蜂交朋友,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规律,然后要顺应它们的习性。割蜜的时候,要给蜜蜂多留一点蜂蜜,不然它就饿死了。”短短的几句话包含着朴素的道理,道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项斌的养蜂场在湖北神农架林区官门山,这里的海拔在1200~1500米之间,这个高度正是中药药源植物生长的理想地方。这里丰富的水源,也为中蜂采蜜创造了理想的条件。
  与其他养蜂人不同,项斌的蜂箱是挂在岩壁上的。和项斌交谈了解到,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避免黑熊和野猪等野生动物偷食蜂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蜂箱醒目,引起公众对中华蜜蜂这个古老的原始蜂种的关注。
  项斌总是细心地呵护着他的蜜蜂。进入冬季,项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泥巴把蜂箱上的蜂路封上一部分,这样就避免了冷空气的侵入,从而为蜜蜂提供一个温暖的生存环境。其次还要时刻守护在蜜蜂养殖区,因为冬季野生动物如黑熊、野猪、啄木鸟和老鼠都有可能偷偷跑来吃蜂蜜,甚至伤害蜜蜂。项斌说:“虽然我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但是至少有我在,它们不敢明目张胆地来。”第三件事情就是要定期揭开蜂箱查看,如果发现哪个蜂箱的蜜不够蜜蜂吃,就要去旁边的蜂箱里取一些蜜过来,从而保证所有的蜜蜂不挨饿。到了夏天,还要把蜂箱垫起来一些,这样就保证了蜂箱的自然通风;另外,还要不定期在蜂箱周围放一些盐水,供蜜蜂饮用。
  不仅如此,项斌割蜜的时间段和频率、方式也和别人不一样。在其他地区,一般是在4~9月份割蜜,而且一个月割4~5次,而项斌仅仅在7~9月份割蜜,而且一箱仅割一次。这样既保证了蜜蜂的高质量生活,也保证了蜂蜜的质量。割蜜时,从巢房取下一部分,然后用纱布自然过滤,这种方式获取的蜂蜜水分含量少,品质高。
  为了扩大中蜂种群,神农架的养蜂人最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就是收集野蜂。项斌告诉我:收集野蜂时,首先要跟踪蜜蜂群,但是不能离它们太近,如果一开始就很近,蜂群会误以为要伤害它们,所以就群起攻击人。而且,其中有一个技术性的活,就是要先找到侦察蜂。首先飞到人身边的就是侦察蜂,而且它们喜欢躲在岩屋(即岩壁上突出的部分)下面。识别出侦察蜂,就要想方设法和它“套近乎”,让它对人产生好感,这样它才会回去通知所有的同胞过来。一旦“收买”了侦察蜂,就要把贮备好的蜂箱就近摆放,然后等它们对蜂箱逐渐熟悉了,再在不知不觉中把蜂箱搬回来。这是一个让中蜂逐渐适应的过程,否则,收集工作就不会成功。收集野蜂,一方面可以扩大种群,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蜂群的遗传多样性。
  (作者单位:湖北神农架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2000至2012年,为何地球并未如科学家预测般温暖?一个由美国科罗拉多州波尔德大学领导的研究小组一直在寻找答案,他们发现其实隐藏的“元凶”显而易见,那就是数十个火山喷发而出的二氧化硫。  科学家一直将气候变暖归咎于温室气体。根据之前的观测表明,自2000年以来,平流层气溶胶的增加正好抵消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5%。这项新研究表明,中小火山喷发气体减缓了全球变暖。  最近,关于平流层二氧化硫的起源有
期刊
人们认为,现在的太阳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去年五月,太阳进入剧烈的活动期——它闪闪发光,并发出大量的辐射和放射物质。但是,据美国国家航天局称,太阳正处于出人意料的衰退中。  图片中的太阳影像是在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天文台观测到的,它显示了太阳当天的样子。不同的颜色突出了日冕的不同方面,还包括耀斑、抛射物和冕环。  这幅图像或许表现出太阳的“焦躁不安”。但事实上,进来的太阳活动较原先预测的有所减弱。太阳
期刊
蝙蝠是具有真正飞翔能力的一类哺乳动物,全世界已被描述的蝙蝠有一千多种,属于翼手目动物,可进一步被区分为大蝠亚目和小蝠亚目。小蝠类分布广泛,以捕食昆虫为主,但它们的眼睛很小,具有回声定位功能——一种用声音来“看”的感觉能力。对应地,大蝠类只分布在旧大陆的热带地区,以花蜜、果实、花粉为食。几乎所有的大蝠类都长着大眼睛,对视觉极为依赖。蝙蝠的体型、大小千差万别,大黄蜂蝙蝠(Craseonycteris
期刊
GREEN ENERGY  古人发奇想,独木水上行,  千军顺流下,万里一战赢。  好风凭借力,轻舟过太平,  更有机械巧,借来力万钧。  Motion is the spirit of primitive man, in his daily quest to hunt for food.  Discovering the tree turned log canoe that floats, of
期刊
折纸属于纸艺的一种,是指将一张完整的纸通过折叠的方法而成就各种事物造型的艺术,一般采用正方形纸,但也有采用三角形、长方形或多边形纸的情况,根据组合形式可分为单体折纸、组合折纸、插接折纸等。大多数折纸爱好者们都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折纸应该是使用一张正方形的纸不剪不粘折叠而成。折纸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小儿科”,它已经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许多折纸大师的折纸水平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作品令人
期刊
气候变化的影响渗透到地球的每一寸表面,极地更是首当其冲。极地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是双向的。一方面,温室效应对脆弱的极地生态和自然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巨大;另一方面,极地的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同样惊人。位于北极圈内最大的城市是挪威的特罗姆瑟市。这个人口仅6万的小城在极地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球最负盛名的极地研究所、极地博物馆、
期刊
大象是非常吉祥的动物,很多折纸艺术家都喜欢创作大象折纸。大象的折法现在约有近百种,曾经有一位叫阿兰·若尔若的法国艺术家在1988年筹备了一场88只不同折纸大象的展览,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些大象虽然形态各异,但它们都是用纸折成的。  01 Isamu Asahi(原创作者,下同)  02 Enomoto Nobuyoshi  03 Jozsef Zsebe  04 Joseph Wu  05
期刊
大象
期刊
借助微弱的星光,可以看出右侧百十米是河滩,拉萨河像一条若隐若现的细细的亮带由西向东飘去……"哎呀!"咚的一下,我一头撞到一棵树干上,三角架滑到了地上,还好,摄影包还死死地抓在手里。    过了一座小桥后,四人分成三组,我独自一人向河滩摸去。湖滩是卵石堆积、荆棘丛生的地方。突然,我发现有一条卵石垒起的高出地面一米多的小路伸向河边,便兴高采烈地急忙前行,刚要爬上堆顶,忽然,松动的石头带着我滑落下去。万
期刊
2013年6~8月,我国将择机发射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10飞船。该飞船将与在轨运行的天宫-1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神舟-10和天宫-1将领衔主演2013年中国载人航天"大戏",标志着我国突破和掌握了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