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热”的若干“冷”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ei81331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出现和兴盛,高校创业教育逐渐全员化、专业化,在这样一种热烈的状态之下,却存在一些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的重大问题,需要我们作冷思考、冷处理,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创业教育效果的增强。
  关键词: 高校创业教育 “冷”思考 功利性 师资力量 丰富性
  创业教育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至今在中国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由于各种原因,日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于2010年5月由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建议》,将高校创业教育纳入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之下。近年来,有研究者指出,着眼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从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角度考虑,一方面要将创业教育渗透进大学教育的学科教学中,另一方面要将创业教育全员化、专业化。高校创业教育在中国逐渐呈燎原之势,无论相关部门还是学校,都在如火如荼地探索和实践。
  必须承认,在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是有道理的。最重要的理由正如很多专家学者所表达过的,首先是基于我国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就教育部统计所得,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成为新中国成立至今六十四年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与之相对的则是由于经济增速的放缓等因素带来的岗位需求量的下降,其中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使得2013年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得到改善,将会使得近几年抬头的“读书无用论”再次甚嚣尘上,这不仅对十年寒窗苦读承载众多期待的学子和学子背后倾力而为的家庭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且对于我国希望通过教育变人数优势为人力资源优势来讲也是一个阻礙。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正如众多专家学者所指出的,创业教育最核心的在于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创新这一点,对于整个中国民众而言都是比较欠缺的,没有创新理念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国家和民族的确在未来的世界中很难有太大发展,因而通过创业教育作为载体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养成创新精神是值得探索和尝试的。
  但如果在高校进行创业教育并使之全员化、专业化,想得到比较合乎期待的效果,则有一些问题是我们在这样的一种“热烈”的状态下必须进行“冷静思考”。
  一、高校创业教育中的功利性倾向需得到修正
  高校创业教育产生和兴起的原因众多,有国内的,有国外的,有教育界本身的,也有社会的。但一般认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兴起是与九十年代末高校持续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速相伴而生的,所以,毋庸置疑的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顺利出现并迅速兴起得益于中国的一个重要的背景: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创业教育不可避免地带有为解决当前现实问题的权宜性、短视性和功利性。这可以看做是高校创业教育在后续发展中必须面对并妥善解决的“先天不足”。
  这种先天不足,既表现在创业教育的目标制定体系中,又表现在目标实现和评价体系中。就创业教育的目标制定及其实现来看,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创业者、企业家,因而在创业教育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指导学生创办企业,执著于操作和技能层面,我们应该把创业教育看做是大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中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一部分,把创业教育当做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但正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学会副秘书长赵金华所言:“即使有人认识到这样稳健、长远的教育思路有利于新的教育理念发展,但是,因为他们更热衷于所谓现实问题的解决,而一种宏观的教育理念又往往是无法立竿见影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所以,该教育思路还是不被大众接受”。[1]与之相连的则是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大部分学校更看重创业教育的实际效益——短期的、经济的、表面的效果,看重多少学生参与创业有关的比赛,获得什么样的奖项,多少学生进行实际的创业,创业成功者几何……但鲜少有学校会关注创业教育的长期效果——在什么样的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怎样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么说并不是否认在创业教育中不该关注其实际效益,但正如美国已故创业教育之父蒂蒙斯所认为:“真正的创业教育应该面向未来,为大学生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的一代’”。[2]
  此外,这种“先天不足”尚未解决也使得我们在实际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中充满两难。一方面,我们在不断地突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并认为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大大不够、不好。另一方面,我们为了避免创业教育的功利,希望把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理念使用与培养。虽然有专家认为:“创业教育的本质即在于影响教育之长远及人的全面发展,而非简单涉及方式方法等相对而言属于枝节性的问题”,[3]但如果不从实践和操作的层面处理,而仅仅是从教育观念和意识的层面理解创业教育,则显然是不够全面和深入的,也没有办法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或者说,只是在原来的素质教育里增加了创业精神的新内容,少了实践和操作,缺乏创业技能和方法的培养,那我们这样大张旗鼓地呼唤创业教育的意义又何在呢?我们又何必把它单列出来,成为一门课程全员化专门化呢?可如果创业教育只专注于方式方法的培养,则又显得过于简单和肤浅。所以,这两方面都是需要的,但如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平衡彼此,是一个难题。
  二、高校创业教育薄弱缺乏的师资力量需要各方面协调努力共同增强
  如果我们同意创业教育既是一种融合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又认同创业教育有其独特性,必须进行实践和操作层面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的话,那么,不得不说,面对高校创业教育,我国的师资力量非常的薄弱甚至欠缺。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创业教育是个新事物,我们的理论体系本身还很不完善,很多方面存在疑问和争论,还在探索和研究中。另一方面,这和我国高校师资的群体特征有关联。就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教师而言,一直被要求做一个好的教学者加好的科研者,本身在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方面就不够,更毋庸说具备创业实践经历和能力了。虽然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始对创业教育师资进行培训,但这样的培训一方面时间较短,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要求,另一方面培训师资本身更多地侧重于理论研究而比较欠缺实践经历和能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培养出合适的教学师资更是困难重重。简而言之,我国高校创业师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连差强人意都谈不上的。   面对这一状况,某些专家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法,比如考虑利用创业成功的校友团,比如联合社会中的一些创业者,聘请他们成为校外创业导师……这些方法都是值得探索和尝试的。但问题是,许多学校并非都能像一些大牌名校一样找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足够的校友团的,而且社会中的创业者能否有这样的意愿、责任心和时间来担当校外导师的角色,这其中具体如何操作,怎样配合,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的。甚至,创业教育如果要在所有高校全面铺开的话,在初期,师资力量特别缺乏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以政府相关部门出面介入或邀请,以获得社会力量的支持。总而言之,在目前的情况下,需要社会相关的各种力量共同协调支持,才能解决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这在现实中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改善,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高校創业教育需注重保护学生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首先,这部分是与上文述及的“功利性”有关的。因为目前创业教育的功利性、短视性特点突出,实际工作中就难免会有较多相对单一狭隘的引导,比如对“优秀”的要求过于统一,对“成功”的定义也相对单调等。如果这部分不能加以改变和完善的话,则对于学生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很难起到创业教育渴望达到的作用。其次,这部分与我国目前的教育普遍重“人力”、“人才”而非“人”有关。综观现今的大学校园,大部分学生,他们中很多人能听得到社会和国家的声音,却没有办法看到本然的我。所以他们在大学的学习中,盲目地追求现时期社会所热衷的各种资格证书、各种等级考试、渴望进入具有较好社会地位、经济利益的职业领域,在对这些的追求中,大家急切浮躁、来去匆匆却彷徨迷茫。其实,因为缺乏相关教育引导,也因为社会氛围本身使然,很多大学生没有能力、没有良好的心态可以安然地看到真正的自己,这就使他们很难找到个体自身和社会、国家民族价值的那个结合点,既成为“最好的自己”,又成就于国家和社会。
  所以,当我们在高等教育中再浓墨重彩地添上创业教育的一笔时,我们绝不能让学生更深重地陷入外界的统一的声音,而忽视掉自身精神世界和个性特征的丰富性、多样性。盖茨和马云有其巨大的价值,但这个世界,也绝不能缺少凡·高和尼采,否则,人类的精神世界,该如何荒芜?我们更要避免让学生认为只有成为一个企业家才是成功、幸福和实现价值的。否则,就如凡·高、尼采等人,会否变成凡·高工作室董事长、尼采文化公司总经理呢?即便具备天赋,还能否甘心并顺利成就为凡·高和尼采呢?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对高校创业教育寄予厚望,并且试图将创业教育在高校通过全员化、基础化、专业化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必须略微降一降温度,作一些冷思考、冷处理,从而在进行创业教育时有更冷静理智的态度,更完善科学的理论体系,更卓有成效的师资力量,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3]赵金华,等.中国高校创业教育20年回顾评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2(6):98-104.
  [2]张婷.蒂蒙斯创业教育思想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7(6):51-53.
  [4]李志义.让教育回归本然[J].中国大学教学,2010(2):4-8.
其他文献
谈谈当前农村报道何加正对新闻界来说,农村始终是一个广阔无比的海洋,里面有永远取之不尽的资源和定藏。因此,农村报道也就始终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课题。18年前,农村首先拉
该文在5MNaOH+220克/升NaCl、电流密度为20千安/米〈’3〉、温度为80-90℃、当测试电压升达到4.5V时作为阳极寿命 止点的条件下对采用Sol-gel法制备的纳米级尖晶石型氧化物的钛阳极涂层进行失效实验。测试结果表
分别用LiCO、LiCoO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对LiMnO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后的LiMnO在室温和高温(55℃)下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用LiCO改性后的LiMnO的循环性能得到提高,但用LiCoO改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完善精要的结束语,犹如“画龙点睛”,是成功的另一半。准确、恰当的结束语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将课堂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从而为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作者就结束语的功能、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结束语 设计策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是成功的另一半。准确、恰当的结束语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
摘 要: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其提出与实施是一种时代的必然。对终身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的分析将大大提高终身教育的正确性和说服力,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及其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终身教育理论依据 教育思潮 教育思潮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是指人在一生各阶段中所接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接受的不同类型的教育的统一和综合。21世纪,“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
会议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与“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