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应面向社会生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555666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地理新课标准明确提出地理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生活化。如何使地理教学生活化,开放地理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实践表明: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教学延伸
  一、教学目标渗透社会观
  这里所谓的社会观,即指人们对社会的基本观念和思想意识。在地理教学目标中渗透正确的社会观,对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起积极作用。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从认识领域渗透,主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首先,教师要从教材中把握社会纵向变迁与横向联系的知识点,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有关生活常识;其次,教师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补充有关社会新信息,渗透商品、效率、改革、竞争、合作、自主等现代社会意识,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社会生活常识;最后,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和经验的作用,处理好旧知与新知的关系,促使学生不断更新观念,正确认识社会。
  2.从情感领域渗透,主要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法制观念等。道德情感与法制观念对人的社会行为起导向作用,道德品质不良,法制观念淡薄的人,必然是社会的不适应者。因此,教师应着眼于社会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3.从技能领域渗透,主要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生活常识、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教学中,首先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学生分析社会现象,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基本技能;其次要组织各种活动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如,社会交往技能、独立完成某一任务实现社会效能的技能、在社会活动中自我情感调控的能力等。
  二、教学延伸促进社会化
  为了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发展,地理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小天地,而应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把课外实践作为地理教学的扩展与延伸。
  1.开展课外实习活动。通过课外实习活动,比如在教学“天气和气候”时,我要求学生关注每天的天气和漳州市的空气质量日报,并做好天气日志的记录工作,细心观察天气和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并算出每个月的平均气温,作为总结当地气候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同时我还让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要求学生观察冬天里大棚蔬菜的生长情况,到大棚内现场了解大棚内蔬菜生长的温度、湿度,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可以改变局部的小气候,可以利用局部气候为人类造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组织及教学设计提出了明确的指向性要求,必将对未来的基础地理教育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使地理成为一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利的学科。
  2.注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养学生实际生活技能。如在炎热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穿白色宽松的长袍;在我国寒冷的北方人们喜欢穿深色的皮毛制服;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青藏高原,牧民们往往穿一个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大袍。从饮食上来说,我国历来有“北面南米”之说,这与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有关;从住房上来看,我国内蒙古草原牧民多住蒙古包,黄土高原的居民住窑洞,北方居民房屋内有土炕,南方炎热地区的少数民族以竹楼为主。这与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有关。人们出门远行我国沙漠地区的居民用骆驼,冰天雪地的高寒地区用狗爬犁也与地理环境有关,等等。而教学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显示力量而真正成为教学。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因此,地理教学应拓展时空,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不应脱离生活,而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学会在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
  3.创设实践体验情境。现行课堂教学知识获得和运用的方式都不直接接触客观实际,只直接接触经过抽象加工整理而成的文字、图形、表格等“书面材料”,缺少直接经验的过程和真正的体验。学生在亲自操作中体会到该“如何做”,自己亲自核实一下,并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这要比在现成的著作中或在一本教科书中搜寻答案更有意义。这种“真正的体验活动”是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宗旨。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能力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也得到提高。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多种实践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4.体验社会行为。以往的学习,偏重于对概念或理论的死背硬记,缺乏深层次的疑问,如用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众多知识是如何形成的?定律、法则或理论存在的依据和前提是什么?这些知识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而人们又是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因此,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具有社会影响性的活动。如“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宣传。这样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效能,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参考文献:
  [1]陈澄.地理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12.
  [2]毕淑芝等.当今世界教育思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8.
  [3]王民.国外地理教育动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7.
  [4]王树声.王树生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9.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选择性纳入386例冠心病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对纳入主体进行交叉分组,
第一部分:连翘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连翘(Forsythiasuspensa(Thunb.)Vahl)为木犀科(Oleaceae)连翘属(Forsythia)落叶灌木。其果实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常用中药连翘,按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政治的初始阶段,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初中政治教学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培养方法  1.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标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广大的初中政治老师来说,这不仅是一个机遇,更是一
目的:对危急值的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使得危急值护理记录书写的规范性得以提高.方法:分析2019年1月-3月份共60例患者的危急值护理记录的情况,总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和选修四对儒学发展和孔子的生平思想作了系统介绍,但对儒家思想中的尚武精神却鲜有涉及。儒家思想与尚武精神是中国文明传统中两个重要的“文化基因”,作为两种异质文化精神,儒家思想与尚武精神并非是水火不容式的绝对对立。儒家思想与尚武精神都脱胎于上古和三代文明,由先秦“士”阶层分化而出的儒、兵、侠则是二者产生的物质载体。儒家思想继承了上古和三代文明,而上古和三代文明的特质则主要体现为尚武传统
目的:探究将饮食护理方案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对临床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造成的影响,分析其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对该时段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所有地理知识都可以在地图上表示出来,有些知识还可以演示。平时练习或考试,有些知识课本上没有明确说出,但是从地图上或演示中可看出。学生不能正确答出,是因为他们没有仔细观察的。要弥补这个不足,教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地图在地理学习和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看,是先有地图然后才有系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地图集中了客
摘 要: 如何尊重历史,客观地认识古代日本、近代日本和现代日本,对我国人民来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教会学生用心灵的眼睛看待“异质”历史文化,让日本历史的学习既富于启发性,又带有现实性和可视性。因此,掌握并实施日本历史课堂中能实现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新颖的新课导入形式、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多媒体技术的适当运用三条实施策略。  关键词: 日本历史 有效
摘 要: 本文结合物理教学中的实例,分析探讨了启发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并且列举了多种启发学生思维的途径。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思维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 变式练习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启发式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开动脑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利用多种启发方法渗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摘 要: 教师的角色研究持续了很多年,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些年,随着新课程在国内如火如荼地进行,对教师角色的研究又掀起一陈热潮,在此过程中,教师角色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教师角色在发展中体现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初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历史教师的角色转换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初中历史教学 教师角色定位  一、教师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发展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