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曾拜师学武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人习武,这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优良传 统。可惜后来武风渐渐衰弱下去,文人真的变成了纯粹的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可怜得很。但是,老舍先生却曾拜师学武,掌握多项武术技能。
  《舞剑图》是老舍先生第一部著作
  老舍先生出身满族家庭。他是自有记载的祖辈以下的第一位识字的家庭成员。其余的,男士皆为武人,都是当兵的,是八旗之下的兵丁。旗人是必须入伍当兵的,因为旗人人少,而国土地广所有的男人皆是旗兵,负有保卫国土和维持国家安全的责任。所以,旗人历来有习武的传统,虽不必去当兵,但习武的习惯可能在旗人中还未完全泯灭。
  自打英国回来起,就不断有文章记述老舍先生打拳的事,最早的是北京的名记者陈逸飞先生。他去拜访老舍先生,发现后者正在屋里练五禽形意拳,引起陈逸飞想跟他学拳的念头。
  1918年老舍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因成绩优秀,排名全班第五,被任命为京师第十七高等及初级小学校(方家胡同小学)校长,时年十九岁。任职期间,全:比京市的小学举办过一次联合运动会,地点在北海公园的西北角,那里在万佛阁的废墟上建有一座运动场。运动会组委会下设宣传组,宣传组免费向与会者发放一本名为《舞剑图》的小书,著作者是舒君和颜君。舒君者舒庆春,负责文字;颜君者颜伯龙,负责图谱。舒和颜是北京师范学校同班同学。
  这可能是老舍先生第一部著作居然是体育方面的!可惜此书已荡然无存。但可见老舍先生对剑术并不陌生。
  在济南正式拜师学武
  上世纪30年代初,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业余时间写作,非常勤奋,伏案时间过久,引起背腰酸疼,于是,正式拜师学武,以求缓解筋骨的疼痛。
  当时,济南是个武术之城,有一批武林高手集中在那里,其中有不少是回旗人,如鲁地名家马永奎(子元)。老舍先生和他们相识之后,拜师习武,逐渐掌握了多项武术技能,包括剑术、棍术、拳术和内功。他每天早上都要锻炼一阵渐渐形成了习惯。这个习惯,被他一直坚持到老年,几乎无一日中断过,除非病得卧床爬不起来。
  老舍先生的太极拳打得极为漂亮,柔中有刚,流畅大气,如行云流水。他经常在公共场合表演他的拳术。在学校联欢的集会上常有他表演武术的身影,甚至在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农庄里他也曾为美国退伍军人做过余兴拳术演出。
  臧克家先生晚年在回忆老舍先生的文章里记述过,他在青岛曾去访问老舍,一进门,在玄关的端头看见一排武器架子,上面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一字排开,十分抢眼,以为是误入了一个练家子的家中,其实是老舍先生的家。
  老舍先生习武的副产品是他将拳师频频地写入了他的小说和戏剧。他在山东曾写过一部长篇小说,叫《二拳师》,可惜因故只开了个头而半途作废。后来,集其“核儿”压缩成短篇小说,这就是那篇精彩的《断魂枪》,成为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再后来,在美国,他曾将《断魂枪》改编成英文话剧,交给美国大学生去演出,取名《五虎断魂枪》。
  1965年老舍先生率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遇见一位叫城山三郎的作家。他听说老舍先生会武术,便一拳打过来,佯做进攻状,老舍先生不慌不忙,伸手借劲使力,顺势握住他的手腕,轻轻一拉,城山三郎就是一个趔趄,几乎跌倒,连声疾呼:高手!佩服!佩服!
  这样的文人服下大概很难再找到了。
  在他的好友中,拳师的确不乏其人,除早期山东的拳师之外,还有北京的刘世森大夫,此人既是他的按摩师,又是他的内功老师,一直陪伴在他身旁,直至他离世尾他的终生好友。
  他的朋友中,有多位普通人,如手藝工人、说唱艺人和店铺的小老板,包括重庆百龄餐厅的回民老板杨五爷、北碚茶叶铺的冯玉斋老板、天津的鼓书艺人富少舫和他的义女富贵花、北京的裱画师傅刘金涛。他们在旧社会都是下等人,有的甚至属于下九流的末端胆老舍视他们为知心朋友,而且是最可信赖的朋友.甚至可以把自己的妻儿托付给他们,可以在危难关头向他们求救,包括暂时解决吃住和借款渡难关等等,一句话,仿佛可以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这些朋友。这些朋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由裱画工人刘金涛师傅,引出了老舍藏画的话题。这个话题的意义可比插花、品茶还有分量得多,因为它有社会意义,远远超出了个人爱好的范畴。
其他文献
侯宝林有3个儿子,老大侯耀中没学相声;老二侯耀华,1946年生人;老三耀文,1948年生人,两人都比我大十几岁,不知怎么,我与他俩特别投缘。  最先熟悉的是“二哥”侯耀华。那时,他刚和张国立、葛优、梁天一起拍了王朔的电影《顽主》,在影视界崭露头角,后来令他大红大紫的《编辑部的故事》还没开拍,在名气上还不如他的兄弟。  当年举办“国际相声交流演播”,他并没有与父亲、兄弟同来。后来,侯耀华在上海生活一
期刊
顾执中先生1928年开办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最初名为民治新闻学院),至1952年院系调整时,民治新闻专科学校一方面并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同时在华东新闻出版局领导下,改组为以工农学生为对象的民治新闻学校。1954年起,自动停止招生。1983年,民治新闻专科学校在重庆首先恢复起来,顾执中先生任校董兼名誉校长。  1984年夏,顾执中先生给我写信,拟办一“民治文化补习学校”,让我协助。他在信中说:“这里
期刊
做主持、做餐饮、当演员、五子棋荣誉九段……身兼多职且样样都做得有声有色的那威,是演艺圈一个令人瞩目的存在。那威说:“我选择职业的更大一部分原因,不排除是因为在当时它能给我带来更多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我也明白了我妈告诉我的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一拍脑门儿就能干的活儿,你只有尽可能地多储备才能,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上立足。”  在IBM工作多年,事业也做得风生水起时,那威选择辞职,因为他想自己创
期刊
在浙江省瑞安市马屿镇梅屿社区梅底村,生活着一位名叫姜碎凤的老寿星。她今年已有111岁。那么,姜奶奶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呢?  姜奶奶的父亲是当地乡间小有名气的中医,从小在中药铺长大的姜奶奶耳濡目染,不仅认识许多常见的草药,还懂得不少中医药知识。哪个山头长哪些草药,老人都了然于胸。她还经常采了草药分给附近有需要的村民。  姜奶奶的孙媳妇告诉我们,3年前,姜奶奶不仅生活可以自理,还时不时上山采药,次
期刊
我的父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年,我和哥哥很少见到他。有一年,有人捎信说,部队到了十三里铺,离我家很近,母亲想让父亲看看孩子,带着我们俩连夜出发往十三里铺赶。大爷爷推着小车,我和母亲坐在车上,哥哥在下面跟着跑。照个面,住不了一两宿。记得村里人为欢迎解放军,搞了慰问演出,看着看着,还没演完,吹起来集合号,号角一响,瞬间集合完毕,部队就开拔了。父亲连跟母亲打个招呼的时间都没有,别说是送送我们了,我们只好
期刊
55年前,凌尚前出生在距离边境线不足1公里的小山村。少年时,凌尚前就有从军梦。17岁那年报名参军,不想愿望落了空。1981年,当得知乡里招收国防民兵哨员时,凌尚前积极报名并通过考核,开始了守边生涯。11块界碑、每天巡逻一次,往返16公里,38年磨破了300多双鞋……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平孟镇天池国防民兵哨所“老哨兵”凌尚前初心不改,以界碑为伴、哨所为家用他的一双铁脚板忠诚守护着祖国的领土。  矢志
期刊
暑假结束后,儿子提出要更换一个新书包。儿子的书包并没破,只是旧了些。我和妻子觉得儿子的要求并不过分,再说书包的价格也不贵,就给儿子买了一个比原先还大还漂亮的书包。儿子拿到新书包高兴了好一阵。几天后,看着儿子高高兴兴地背着新书包去上学,我不由得想起自己上学时为书包发愁的事。  记得当年,眼看我就要上学了,距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母亲却很发愁。课本、作业本、铅笔、橡皮等,都准备好了,就差一个书包了。当时
期刊
在贵州乌江之畔,54岁的遵义市余庆县植保植检站站长杨再学和老鼠已经“斗争”了32年,每到年底,他都要算一算今年又从鼠口里夺回了多少粮食。“全省农田鼠害防治面积600万亩,我们的研究成果推广了100万亩,按平均每亩挽回粮食损失10公斤计算,今年‘鼠口夺粮’1000万公斤,能为农户挽回产值2000万元左右。”杨再学高兴地说。  杨再学是成长于余庆县大乌江镇的山里蛙,1986年从贵州农学院植保专业毕业后
期刊
刘长乐,上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國传媒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6年,他创立了凤凰卫视,现任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  以下是他讲的一个和李敖有关的故事:  2005年9月,凤凰卫视做了个名为“神州文化之旅”的活动,时年70岁的李敖,也被刘请到了上海,参与了这个活动。李敖到上海后,就像往常一样,把自己一个人关在酒店里,准备他第二天去复旦大学
期刊
青岛市福山路3号,有一座3层小楼临海而立,花岗岩立面,融合了德式日式两种风格,看上去颇是幽静雅致。1931年8月,沈从文受杨振声的邀请来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其间在这里创作完成了《胡也频传》《八骏图》《记丁玲》《月下小景》等重要作品。  沈从文曾经在文章中,称自己在北平的居室为“窄而霉斋”。而来青岛后所住的洋房地势很高,可以遥看青岛汇泉湾碧海蓝天和中山公园的满目翠绿。由于住房条件较好,加之青岛气候温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