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做“生话中的小数学家”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l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做“生活中的小数学家”,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数学。探索真实世界中的数学,这样的数学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因此,为了使学生把数学视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数学训练和应付考试,作为教师必须引导他们走向生活,勇于实践,在生活实践中触摸感知,体验数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建构起极富个性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与情感模式,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教学中可采取如下策略:
  
  一、“触摸”生活。让学生在与生活的亲密接触中掌握知识
  
  让学生与生活亲密接触,即让学生“触摸”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很好方式。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必须注重教学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去主动获取知识。比如教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时,我先让孩子们自己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在课堂上,我先让孩子们感受1千克的重量(如两袋食盐、1千克的砝码等),随后,我便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体重,再让他们互相背一背,体验几十千克的重量,老师的体重正好是50千克,大家来背背老师,然后估计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加起来是1000千克,从而让学生感受1吨到底有多重。
  
  二、注重生活实践,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低年级的数学多实践活动,一年级数字的认识,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归生活,数一数身边的物体,感受数与生活的紧密关系;“三支铅笔和两支铅笔合起来是五支铅笔”,这就是加法,而生活中计算合起来的应用是举不胜举,学生动手了,他们就会理解,理解了才会有深刻的记忆。
  如二年级上册的“对称”教学。如果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讲解上而不让孩子们去动手剪,动手折,恐怕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对称”是非常困难的,同样,二年级上册和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教学,都应让孩子们亲手实践。真正让他们体验生活中数学的魅力,更体验数学给生活带来的无穷乐趣。
  所以说。符合学生特点的探究性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学习空间大大扩展,能使学生交流面更加广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数学文化”得到交流,从而使学生一下子感受到数学知识带来的无穷魅力,更加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
  
  三、引导自主探究,在“生成——建构”中发展数学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中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数学模型的桥梁作用。引导学生“构建”自己与众不同的知识结构。
  在引导学生探究、建模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首创性,即针对一个个特定的个体来说,虽然一些知识、模型别人已经提出过,但对他本人来说。却是新颖的、第一次发现的,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调动个体的主动建构和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建构知识体系,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数学能力。
  让学生“触摸”生活、在生活中实践、在活动中探究,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成长为“生活中的数学家”。“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这一目标肯定能够在我们的教学中得以实现。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如何使学生领悟文章的情境呢?
  
  1.以情动情
  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师情感的丰富与外显化,作为一名教师对教学一往情深,教师的语言、神态、动作都要充满浓厚的情趣,以自己的真情,美好的情感,融化在课堂教学语言中,感染学生,以情生情。
  
  2.以境激情
  情感环境可以通过电教媒体、挂图、实物、小品表演等直观型教学手段来创设。例如:在教学朗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迎接爸爸的灵柩时的联想,先让学生听着悲怆的音乐、看着在机场众人迎接爸爸灵柩时的录像,那音乐低沉而悲伤把同学们带进了雷利失去父亲悲痛的境界里。然后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播放相应的音乐。接着再让配乐朗读,朗读的感情随着音乐时起彼伏,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重点段落熟读成诵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是积累大量语言的有效方法,是把阅读材料的语言进行内化的最好途径。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写漓江水美的片断,读后引导学生说出“漓江的水比大海、西湖还美”,到底美在哪里?学生找出“静”“清”“绿”三个方面,我再根据这组排比句的节奏进行指导,再加上这部分的描绘形象具体、言辞优美,经过上述反复读书,学生自然熟读成诵了。
  语文教学以读为本,无论从大语文环境还是从小语文环境来说,都是站得住脚的。在语文教学中,要布置学生做好自读,教师上好导读、教读、品读课,努力提高读写能力,做到“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叶圣陶语)。
  总之,关键处要精讲助读。阅读课应当以读为主,但并不排斥必要的讲解。该讲的还是要讲,要紧的须弄清讲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讲解一要精当,二要起到助读作用。
  在朗读技巧上作些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还要注意正确处理重音、停顿,适当运用语速、语调。特别是一些长句子和难读句,更应适当点拨。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一门综合实践课,只有把阅读真正教给学生,阅读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
其他文献
英语是传输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育的本质是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英语学习要以积累为本。在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语感阅读”。    一、什么是“语感阅读法”    “语感阅读法”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韩宝成教授在他所主持的课题一《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中提出的。他所倡导的语感阅读法,是一种崭新的英语教学和学习理念,让我们的英
摘 要:只要把握好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童话阅读接受心理,加强语言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游戏娱乐中施教,就会在提高童话类小学课文教学的课堂有效性上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童话 教学 有效性    小学童话教学日益受到重视,选入教材的童话课文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他们因受各种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很少能按照童话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的接受心理去施教,致使童话类课文教学的课堂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活动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教育环境中的自主探究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主体。学习是学生个体有意义的探究行为,学习不再是外在于学生的活动。课堂教学应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高效益的课堂就是要激发学生更多有效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能够愉快享受酣畅
摘 要:物理是一门锻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等各方面能力的学科,无数事实说明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出来的。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测粉笔密度一例来说明。  关键词:潜能 创设 开放的问题情景    如今教育提倡教给学生主动探
一、音乐课,怎么会这样  常常见到这样的一些场景:数学课上学生思维活跃,动手动脑,到了音乐课上却懒得思考,只等着早些下课;美术课上折、剪、画得不亦乐乎,在音乐课上唱首歌的声音比蚊子还小。我们不禁要问:音乐课,怎么会这样呢?  究其原因,我感觉是:学生认为音乐看不见又摸不着,声音在头脑里无法停留,稍纵即逝,捉摸不定,于是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学生在音乐课上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老师教唱歌,就跟着琴声唱一句
在教学中,我们应采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综合评价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面对一个个聪慧与特性并存的孩子,我们不得不深思,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中,如何去做好“评价”这一“新亮点”。  一、评价方法的开阔性  积极的教师期望和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良性发展的有效刺激。实施积极评价,应以促进每个学生主体良性发展为根本目标,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取分层评价的方法:对优等生见解独到
摘 要:作为英语教员,在教学中不但要讲授英语知识,还应不失时机地对学员进行思想熏陶,根据学员的心理特征,自然巧妙地将德育内容寓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可以从教材内容,英语课外活动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德育 英语教学    “德育”不是政治教员的专职,每个教员都应把德育看成自己本职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自觉对学员进行道德教育,并深刻认识到德育应
金昌市自从2006年生物开始会考以来,生物教学工作就显得很重要,初二年级学生的学业也日趋繁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又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以提高教学质量。是我多年来一直寻求的解决办法。通过多年会考取得的优异成绩和经验,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严抓课堂45分钟。一定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1.在新授课中如何抓课堂45分钟  (1)每当预备铃响起,生物
摘 要:随着美术教育改革的深入,美术课堂教学日益发展成为了一种发展的、变化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以期为学生发展服务,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服务终身。  关键词:美术教学 开放性 新理念    美术教学中要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美术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
一直以来,语文教育习惯于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学生的审美评价对象,总试图“通过少数经典范文的反复咀嚼,让学生举一反三,读懂天下所有文章”。教师总是扮演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和终极裁判官的角色,抽象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在文山题海中跋涉,致使语文课堂日渐失去活力,语文课变成学生深觉头痛、甚至厌学的课程。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文教科书也大胆地进行了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