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肉碱强化对异养小球藻种群增长、脂肪酸组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不同质量浓度L-肉碱[0(ck),50,100,200 mg/L]在不同时间(6,24,96 h)强化异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144h,研究L-肉碱对异养小球藻种群增长、脂肪酸组成及相关脂肪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L-肉碱强化对异养小球藻种群增长有显著影响(P<0.05),各处理组种群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24 h时添加100mg/L肉碱强化处理组种群密度最大,为3.083×107/mL,是起始浓度的6.17倍,同时样品收获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在小球藻异养培养24h时添加100mg/L肉碱能够通过提高乙酰辅酶A羧化酶、丙二酰基-CoA:ACP转酰基酶、p-酮脂酰-ACP合酶、△12脂肪酸去饱和酶活性,来改善其脂肪酸组成,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与n-3/n-6脂肪酸比值升高,进而促进其种群增长和改善其生化组成.
其他文献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点内容,要求通过做好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工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田园综合体理念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在创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同时,为其提供新的动能.围绕实际案例,细致阐述了田园综合体内涵和田园综合体的产业共生模式、旅游共生模式及田园社区共生模式,并尝试从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模式、多规合一与三生共融、以旅游为纽带投入创新要素、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环境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行之有
在分析农林高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基础上,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4所农林业高校为例,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实践技能量化考核比重激发学生能动性的教学改革措施,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深化“协同育人”.
为了解我国北方香型粳稻资源遗传背景,利用SNP分子标记对54份香型粳稻和8份非香稻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香味基因Badh2进行等位基因分析.1K SNP分子标记基因分型结果共检测出2 244个等位位点,62份材料的相似系数为0.18~0.99,平均系数为0.8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2份材料共分为3个类群(相似系数为0.82),然而类群并未按不同地域完全分开,其中只有第一类群材料大多来自吉林省.利用已开发的香味关联分子标记,鉴定54份香稻资源的Badh2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发现2份资源具有新等位变异,
为深入了解暴马桑黄三萜合成途径的调控机理,基于前期测得的转录组数据,同时结合基因组数据(GenBank登录号为LNZH00000000.2),筛选得到暴马桑黄羊毛甾醇14α-脱甲基酶(lanosterol 14-alpha-dem-ethylase,LSD)基因序列,并设计特异引物.以暴马桑黄菌丝体总RNA反转录得到的c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LSD基因cDNA序列全长,命名为SbLSD1(登录号为MN640689).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bLSD1基因cDNA序列全长1 746 bp,编码58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是细胞抗氧化防御中的重要酶之一,植物受到各种环境胁迫时,在调节活性氧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玉米APX基因家族在不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并从玉米自交系B73中成功克隆得到ZmAPX2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构建了 ZmAPX2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并预测了 ZmAPX2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构建p3301-ZmAPX2-Bar表达载体.结果表明:玉米APX2基因在不同干旱胁迫下均呈上调表达,在PEG6000干旱胁迫24 h时,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为对照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是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的内源性抑制剂,是纤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随着对PAI-1及其与疾病关系的深入研究,发现PAI-1可作为多种疾病的诊断指标.大量证据表明,其在动静脉血栓、出血异常、细胞侵袭、
为分离克隆大豆抗旱功能重要基因,前期运用RNA-Seq技术对M18苗期根系转录组进行了分析,筛选与苗期大豆根系生长发育相关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选取差异较大的基因进行克隆,提取M18叶片基因组,设计引物,得到目标片段,命名为GmERF10.为了解GmERF10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和软件对GmERF10的理化性质和蛋白质结构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同物种及不同物种间乙烯应答转录因子(ERF)基因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GmERF10为不具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的亲水性蛋白.GmERF10含有38
为评价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对温室草莓上蚜虫防治效果及防治过程中草莓光合参数的变化,利用吡虫啉和异色瓢虫对春棚中草莓上蚜虫进行防控,分析草莓叶片光合反应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防治对温室内草莓上的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吡虫啉处理后第1天,防治效果达到86.61%,显著高于异色瓢虫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5 d后,2种防治方式对蚜虫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且处理10d,2种防治方式间差异不显著;对草莓蚜虫进行2种防治处理后,其叶片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显著升高,防治第10天后除净光合速率,异色瓢虫
以七叶苷显色反应筛选β-葡萄糖苷酶的产酶菌株为基础,从90余大型真菌菌种中筛选出1株生长速度及菌丝状态较好,且可以有效转化葛根素的大型真菌菌株(编号1924),并鉴定确认该菌株为多孔菌科多孔菌属(Polyporus submelanopus),得到了较纯的粉末状葛根素转化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鉴定,该转化产物为3\'-羟基葛根素.该转化产物对Hela细胞的体外增殖呈明显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和较强的总抗氧化能力,且在相同给药剂量下,转化产物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总抗氧化能力都高于葛根素.在0~1
以6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研究其生物质炭制备工艺及结构特征,并探究炭化物用于土壤改良的可行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生物质炭制备工艺,结合比表面积、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分析产物理化性质及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分别优化得到6种低温生物质炭的制备工艺,其得率大小排列顺序:玉米芯(36.10%)>玉米秸秆(34.73%)>瓜子壳(34.07%)>菇渣(33.89%)>杨树枝条(32.28%)>大豆秸秆(28.16%);杨树炭、菇渣炭、大豆秸秆炭中灰分含量较大,田间持水量较高,且表面富含多种离子,表明其保水保肥性能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