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聚力量 六湾迸发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60791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海洋经济总体实力正在稳步增强,海洋主导产业逐渐壮大,2013年上半年,海洋渔业、海洋港口物流、滨海旅游、船舶修造、海洋工程建筑等五个海洋优势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海洋经济总量80%。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环三都澳海洋经济集聚区雏形基本形成。
  环三都澳区域
  位于福建东北翼宁德市的三都澳,是中国1.84万公里黄金海岸线的中点,可利用的深水岸线达88公里,是中国东南沿海唯一尚未大规模开发的深水良港。2007年,福建省政府将环三都澳区域列入重点开发区域;2008年正式批准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2010年,环三都澳区域被列为福建十大新增长区域;2011年国务院批覆海西《规划》,环三都澳区域被列为培育壮大的九个集中发展区之一。
  按照总体发展布局,宁德市将着力打造环三都澳海洋经济圈、沿海蓝色产业带和三都澳、白马港、福宁湾、沙埕港海洋经济聚集区,加快构建以环三都澳为核心,以沿海一线为主轴,以四大湾区为重点,以内陆山区为腹地的海洋经济发展大格局。
  按照宁德城市规划,“一环”集中于环三都澳海洋产业聚集圈,以产业功能湾发展为支撑,以城市功能湾发展为依托,实现城市、港口、产业联动发展;“一轴”即沿海岸带蓝色产业发展轴,沿高速公路、铁路向北,在蕉城、福安、霞浦、福鼎沿海着重发展冶金、机械制造、港口物流、能源、石化、渔业加工等产业;“六区”即四个临海产业片区和现代渔业示范区、滨海旅游区。
  目前,宁德正着力打造包括石化、钢铁、冶金、电机电器、船舶修造等产业集聚的临港重化工业基地;培育发展生物医药、邮轮游艇等产业,建设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港口物流产业基地;以三都澳、东冲半岛、福瑶列岛为重点,建设滨海旅游业集散基地;以水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服务为重点,建设现代海洋渔业基地。
  宁德海洋经济重大建设项目规划表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市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就有180个,总投资达7142亿元之巨。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61个,10亿元以上63个,百亿元以上12个;现代渔业项目8个,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7个,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32个,现代石化产业项目2个。
  据《福建省重点生产力布局规划》,宁德三都澳被定位为“东方游艇港、国家级游艇试验基地”,将被打造成一个游艇产业集聚区。不过,以目前投资规划来看,宁德更大的发力点集中在港口物流业上。在宁德规划的“十二五”180个海洋经济重大项目中,基础设施占了63个,总投资约占四成。2012年在建万吨级以上泊位5个,其中,城澳1#、2#国际集装箱码头达产后,可靠泊40万吨巨轮;“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建设24个泊位,新增吞吐能力约5537万吨。
  闽江口区域
  闽江口区域位于福州市境内,包括闽江口、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北岸等区域,拥有罗源湾、兴化湾北岸等20万吨~30万吨级深水岸线资源。今年,福州市以“福州新区”开放开发为突破口,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推动福州跨越发展,深化海峡两岸交流合作。
  “福州新区”是以马尾新城为核心,以罗源湾、福清湾为两翼,依托长乐航空新城、环福清湾地区,涵盖从江阴半岛到罗源湾的福州沿江沿海开发地带,是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区、示范区、先行区。
  深化榕台合作是福州新区建设的主线。福州新区将推进与台湾产业深度对接、融合发展,形成闽江口产业对接集中区;以台商投资区为主要载体,承载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转移;以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为依托,共建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产业园区;推动离岸金融业务,争取国家支持在新区建立对台金融合作示范区;引进台湾大型物流企业;构建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重要聚集区;推进环马祖澳旅游区开发建设。
  同时,福州新区将构建便捷高效的直接往来枢纽。推动福州新区与台湾空中直航航线向内陆省份和国际市场延伸;开辟福州港至台湾本岛的客货滚装快捷走廊,实现新区至台湾本岛海上客运直航常态化;推动福州新区成为两岸直接“三通”的综合枢纽和主要通道;建设琅岐综合码头,加快开通黄岐到马祖客运航线。
  在与台湾一水之隔的沿海地区建设福州新区,打造榕台合作新平台,构筑两岸直接往来新通道,探索两岸交流新模式,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罗源湾经济开发区是国家首个国土综合开发整理示范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福州深水外港。罗源湾开发区是国家一类通商口岸,台轮停泊点,外联104国道及沈海高速公路,温福高速铁路贯穿开发区,并在区内设站。开发区距长乐国际机场58公里,距福州市区60公里。罗源湾港区航线可至全球各主要港口。陆海空全面铺开,形成了便捷、高速的立体交通网络。
  罗源湾港口优势得天独厚。罗源湾口小腹大,形似葫芦,海域面积230平方公里,具有不冻不淤,水深港阔等优越条件,同时避风条件良好,是福建省六大深水良港之一,30万吨轮可直驱而入。罗源湾北岸岸线全长27公里,可分布60多个深水码头泊位,深水锚地面积达50平方公里,600艘万吨轮船可同时抛锚,可满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四代、第五代集装箱船全天候靠泊作业,岸线能满足福州港未来50年乃至100年货物吞吐的要求。
  福清市濒临东海,不仅大陆海岸线长,港口资源更是丰富,同时拥有福清湾和兴化湾两大良湾。如何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福清人一直在思索。
  2012年8月通过验收的《福清市城乡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总报告》,对福清市海洋经济的发展布局提出了战略性规划,即中心城区引领全域、外围片区分区统筹,坚持陆海统筹,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整体推进产、城、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其中,围绕福清湾和兴化湾,积极做好两“湾”的文章,成了战略实施的关键。
  为做足“湾”文章,福清已开始规划包括公路、铁路、轻轨等综合交通体系的规划建设。如根据福州、平潭、福清、长乐、滨海新城同城化原则,福清将建设大都市轻轨,规划形成一纵两横的轨道交通体系。   环福清湾一带有着众多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如瑞岩山风景区、福清湾湿地保护区、东壁岛海上度假区、龙江入海口、福庐山风景区、东龙湾海上温泉、东瀚镇莲峰滨河旅游度假区、万安古城、目屿岛旅游度假区等景点,如同一串珍珠,沿湾分布。福清将整合福清湾生态资源和区域性旅游要素,并借力平潭的自然、旅游资源,一起提升湾区的生活、生态、旅游价值,着力培育福清湾国际化休闲、度假、商务住区。
  发展环兴化湾,就是要利用临港、岸线、土地资源和既有产业的比较优势,临港整合,升级跨越,打造引领海西经济转型的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依托江阴深水港和国家级保税港区,重点推进江阴海港新城建设,建成以仓储物流、医药化工、冶金机械、电力能源为主的综合开发区域,积极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游轮游艇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航运物流。
  湄洲湾区域
  莆田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沿海中部,自古就是江海相连的繁华之地。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是莆田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未来所在。
  莆田拥有湄洲湾、平海湾、兴化湾南岸三大港湾,海域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是目前全国少数几个能够建设40万吨以上深水泊位的海港之一。海洋能和风能蕴藏量大,潮汐能可开发的装机容量达360万千瓦,占全省海洋潮汐能总容量的36%;海上风能可开发量160万千瓦。充分发挥天赋优势,推动莆田从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转变,正成为眼下莆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点睛之笔。
  为实现从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转身,莆田加快推进海陆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湄洲湾港口整体连片开发,重点推进一批深水码头建设和湄州湾港口铁路支线、湄渝高速公路、疏港公路等运输通道建设,实现大港口、大交通、大产业、大物流的互动发展。同时,莆田围绕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和能源基地,加快发展临港产业,着力构建海峡西岸重要的钢铁基地、东部沿海最大的林浆纸业基地、亚太地区有较大影响的油品储运基地、国家级LNG战略储备和海西重要能源基地、湄洲湾大型煤炭中转基地。莆田还大力兴建海上牧场,推广高效、生态、安全的海水养殖模式,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建设规模化的鲍鱼、海带、紫菜养殖基地。比如南日岛借用风电基础设施,设立海上牧场,营造“风行海西,鲍打天下”。
  近几年来,莆田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以港兴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坚持抓好大项目好项目,加强与央企、民企、外企的“三维”合作,2012年全市对接“三维”项目246个,总投资3000多亿元。这些大项目的落地建设和投产,为新一轮加快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后劲,为莆田发展海洋经济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必将极大助推莆田“蓝色经济”的腾飞。
  泉州湾区域
  作为福建省的海洋资源大市,泉州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海洋经济试点省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目标,泉州深思熟虑,主动对接省里新规划、新政策、新布局,盘活海洋资源,研究海洋战略,争取在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根据泉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海洋资源禀赋、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以环泉州湾为核心,以环湄洲湾南岸地区和环围头湾地区两翼为新增长极,以临海产业带、滨海城镇带和蓝色景观带“三位一体”为主轴,以十大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一核、两翼、三带、十区”的海洋经济开发格局呼之欲出。
  “一核”为环泉州湾海洋经济优化发展区。以加强资源整合和优化开发为导向,重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做优做强海洋产业,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交通物流业、滨海文化旅游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
  “两翼”为环湄洲湾南岸地区和环围头湾地区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以加快海洋资源开发为导向,环湄洲湾南岸地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海工机械装备、临海能源、港口物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产业。环围头湾地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建筑建材、滨海运动休闲、海洋生物与新医药、现代海洋渔业等产业。
  “三带”为临海产业带、滨海城镇带和蓝色景观带。临海产业带统筹规划港口发展与临港产业基地建设,以沿海港口和大型开发区为载体,集聚临港大项目,重点发展石油化工、能源、机械装备、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水产品加工流通等支柱产业。滨海城镇带统筹区域城镇发展,构建“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市-中心镇”的城镇空间体系。蓝色景观带构筑滨海观光长廊,开发海岛观光旅游产品,打造滨海景观体系。
  “十区”为泉州台商投资区、泉州开发区、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泉州(泉港、泉惠)石化产业区、海西(惠安)海工机械装备制造基地、福建装备制造业(晋江、南安)基地、晋江滨海新区、石狮海洋生物科技园区、临港物流园区、滨海旅游区等十个产业集聚区。
  厦门湾区域
  厦门湾,碧海银滩,经济发达,正向世人展示一个“文明、幸福、平安、创新、宜居”的滨海城市新形象。厦门海洋经济水平高,海洋综合管理能力强。邮轮游艇、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海洋管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海洋综合管理获得国家、国际多项殊荣,得到高度赞誉。
  厦门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厚实,潜力巨大。随着新一轮海洋发展热潮的到来,厦门该如何更高层次打造海洋经济,引领全省加快海洋经济发展?
  海洋是厦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然而狭小的海域空间又是制约厦门发展的一大瓶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厦门市走出了一条“立法先行、集中协调、科学支撑、综合执法、管海一盘棋”的海洋综合管理道路,努力促进海洋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近年来,厦门市先后制定了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域使用规划等一系列涉海规划,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洋规划体系,以规划推动海洋综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防止海洋资源盲目、无序开发,确保有限的海洋资源高效持续利用。
  同时,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海域使用管理规定、海域环境保护规定、中华白海豚保护规定等十多部涉海法规也纷纷出台,这些,既保障了用海有法可依,也保障了用海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使海洋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在厦门的海洋管理上,科技,是一个重要引擎。厦门是我国海洋科学的发祥地之一,拥有厦门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集美大学、福建海洋所等一大批海洋科研机构和众多知名的海洋科技人才。正是依托这一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厦门市通过整合、凝聚,逐步构建起海洋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不仅吸收和运用最近的海洋科技成果,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而且还专门成立了市海洋专家组,发挥专家们的专业智慧,从宏观上、战略上对厦门的海洋进行科学的把脉,实现海洋管理科学化决策。
  为解决涉海管理和执法部门的职能交叉和冲突问题,实现海陆一体化管理,厦门市还建立海洋综合管理与协调机制,不仅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各涉海部门领导任成员的海洋管理协调领导小组,通过定期会议、现场办公等形式,协调解决海洋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而且建立9家涉海执法部门共同参与的厦门市海上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并建立厦漳泉海洋执法城市联盟机制。
  治海,更要护海!通过生态修复、增殖放流等一系列的护海行动,厦门的海不仅“美了”,而且“活了”。这两年,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在国内备受瞩目。厦门市不仅编制完成全国第一份海岛开发与保护规划,而且还率先实施了海岛覆绿工程,猴屿、上屿岛生态景观修复工程,让海岛恢复生机与活力。厦门规划每年修复1个~2个岛屿,使无居民海岛成为厦门海域上闪烁的翡翠珠链。
  东山湾区域
  东山湾区域位于漳州市境内,包括东山湾、诏安湾等区域,拥有20万吨级以上深水岸线资源。
  近几年,为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漳州市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其中临港工业发展迅速。2012年,漳州市海洋经济总产值达997.7亿元,增长21.2%,占福建全省16.5%,居福建省第三。今年,漳州市全面推进38个海洋经济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609.3亿元。
  在漳州市全面推进的38个海洋经济重点项目建设中,在建重点项目32个,总投资469.84亿元;预备项目6个,总投资139.46亿元。其中,在建重点项目包括:诏安赤石湾中心渔港等3个渔港建设项目,总投资2.67亿元;漳浦盈丰食品等11个水产加工项目,总投资58.3亿元;诏安大北农海洋生物科技等5个海洋生物项目,总投资69.1亿元;中海油龙海漳州液化气(LNG)项目填海造地工程等4个填海造地项目,总投资206.8亿元;厦漳跨海大桥等5个海洋工程项目,总投资96.47亿元;1个船舶制造项目,即漳浦一帆重工船体分段项目,总投资6亿元;有漳浦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二期工程等3个滨海旅游项目,总投资30.5亿元。
  在海洋船舶制造业方面,漳州共有船舶修造企业80家,基本形成了以沿九龙江流域的船舶修造工业走廊和以神舟造船、毅宏游艇为代表的现代游艇制造基地两大板块。
  漳州现有水产加工企业455家,水产品加工规模位居全省第二。2012年有19家企业获省级水产产业化龙头称号,6家企业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年产值上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5家,占全省上10亿元企业的50%,5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4家企业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认证,中国驰名商标数超过全省的1/3,水产品出口创汇27.34亿美元,出口量居全国设区市首位。
  漳州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全市风力发电已装机20万千瓦,建成漳浦六鳌、东山澳仔山等风电场,形成以漳浦、东山、龙海、诏安等沿海县(市)为主的海上风力能源产业带。
  此外,漳州市还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来支持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通过整合全市各类涉海资金,2012年~2015年每年筹集1亿元,设立市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涉海重大项目前期经费,支持海洋重点产业发展,海洋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海洋公共服务平台和涉海基础设施建设等。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蓝色产业投资基金等,支持海洋经济发展。
其他文献
越南兴安省Tat Vien村的农民会在农闲时编织鱼篓。越南摄影师黎焕龙这样写道。“用它抓鱼非常简单,仅需将鱼饵放入鱼篓内,几个小时过后,你就会在篓内发现鱼、鳝鱼还有螃蟹。”图中的男人正推着载满鱼篓的自行车准备拿到市场去卖。
期刊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一家警犬训练部有一只名为“浩克”(与“绿巨人”浩克同名)的比特斗牛犬。狗如其名,“浩克”的体重达79公斤,堪称世界最大的斗牛犬。而且它只有17个月大,还在继续生长。身材魁梧的“浩克”后腿站立时身高超过一个成人,庞大的体型让它在网上迅速走红,拍摄的视频有超过110万网友点赞。警犬训练部的工作人员称虽然“浩克”看起来有点凶残,但其实脾气非常温顺,可以作为家庭宠物。
期刊
去卡帕多奇亚旅行,有件事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乘坐热气球拍照。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拍摄日出,还有那里的美景。而摄影师Francois Nadeau却被那里的大地和散布的小村落深深吸引。因而在乘坐热气球时,除了拍摄日出,和其他热气球,他还特别留意了地面的情况,这才有了画面中的完美场景。
期刊
图片拍摄于废弃的钻石开采城——位于纳米比亚海岸的波莫纳。图中是一所被沙子吞噬的房屋,小屋建在主村外的山坡上,在那些地方经常能看到类似的图景。眼前的一幕让摄影师Romain Veillon大吃一惊,沙砾是那么的纯净,像是好多年、甚至几十年没人碰过。
期刊
马卡哈位于夏威夷欧胡岛西岸,因一个与世隔绝的社区而声名远播,古代波利尼西亚海员后裔主宰着这个社区。画面中,姐妹二人与她们的一个表妹刚破晓便来到了海滩边,为即将到来的滑板冲浪比赛热身。孩子们很小就开始参与这项原先专属于部落首领的古老运动,这有助于让后辈对自身所承袭的本民族文化产生自豪感。
期刊
这张照片摄于苏格兰Skye岛上的Cuillin山脉。摄影师克里斯·普莱斯考特当时正在拍摄一部关于山地自行车手丹尼·麦卡斯基尔的纪录片。为了获得最佳的光线,捕捉到翻滚的云海,他们赶在日出前到达Sgurr Dearg山峰(又名“不可到达之尖峰”)附近,然后用17mm的镜头和中灰渐变滤镜,拍下了这张照片。
期刊
一个夏日的夜晚,美国田纳西州的萤火虫们点亮了自己的“小灯”,在丛林里比划出亮点和亮条。它们点燃自己的“小灯”的行为很常见——其实是为了吸引异性。
期刊
一个以厦门为龙头,涵盖漳州、泉州的大都市圈轮廓日益清晰。福建省长苏树林指出,将把厦漳泉的同城化打造成“闽南金三角”。厦门预计2013年海洋经济增加值将比2012年递增15%以上,达到366亿元。漳州2012年海洋经济总产值997.7亿元,增长21.2%,占全省16.5%,居全省第三。而泉州2012年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920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440.5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内贸集装箱运输
期刊
福建在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做了许多切实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一水之隔,北接长三角,南联珠三角,扼东海与南海之交通要冲,具有优越的海洋区位条件。全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大于陆地面积,陆地海岸线长达3752公里,蜿蜒绵长,港湾众多,有东山湾、厦门港、湄洲湾、兴化湾、罗源湾、三沙湾、沙埕港
期刊
日本爱知县丰桥市当地有一传统习俗——“手筒花火”,已有400 年历史。照片拍摄于丰桥市的吉田神社,人们手里举着自制的烟花、烟筒一齐庆祝袛园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