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同”显“异”促合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jiushixin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成熟,大家逐步认识到,阅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体验,也要引导思维,促进体验和思维发挥合力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也明确指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
  怎样认识与引导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和思维呢?
  一、抓住“同”,要体验也要思维
  抓住“同”,就是要抓住共性,阅读教学,不管什么学段,不管什么文体,也不管什么课型,需要体验也需要思维。 体验与思维,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体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亲身经历。”体验是感性的,没有体验,生命不会受到感动,灵魂不会受到震撼。“思维”,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是理性的,没有思维,就不可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认识就不深刻。学习语文的目的、语文学习的特点和语文课程的功能作用,都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既要体验也要思维。
  (一)从三维目标的角度看,要体验也要思维
  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 为一体 ,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离不开深入的体验 ;落实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更需要深入的思考。
  (二)从语文学习的特点看,要体验也要思维
  汉语文教科书是文选型的。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通过一篇篇文章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文章不是无情物”,文章既蕴涵学生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和阅读技能,也在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审美体验。因此,学习阅读,既要在体验中学习,体验作者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也要在思考中学习,学习读懂文章的阅读技巧,学习作者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思考方法。
  (三)从语文课程的功能和作用看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功能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包含文学,通过体验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和审美意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语文教学又不仅仅是文学,它的多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还需要思维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二、体现”异”, 体验思维各有侧重
  (一)文体特点不同 体验思维各有侧重。
  课标在第三学段目规定:“学习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可见,即使是同一学段,文体不同,学习目标也不同,学习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学习说明文,主要是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的运用,当然也可以有体验。而叙事性作品(通常是文学作品)的学习,是以体验为主的体验和思维的结合运用。
  (二)阅读阶段不同 体验思维各有侧重。
  阅读阶段,这里既指不同学段,也指一篇课文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
  先说学段。拿古诗的教学来说,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差别是很大的。课标指出:第一学段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故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可以看出,第一学段 以在朗读和用画面创设的情境中的体验学习为主,第二学段增加了“领会内容”,则必须有思维的参与,第三学段增加“体味内容”,“体味”,含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多重意思,更需体验与思维的结合运用。
  (三)阅读课型不同, 体验思维各有侧重。
  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精读的评價,“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浏览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从评价标准可以体会到,以培养精读能力为主的精读课要体验,也要思维;以培养略读能力和浏览能力的略读课,要以训练概括能力为主。
  三、促合力,体验思维相互交融
  体验与思维的交融,产生合力作用,是语文教学追求的境界。在优秀课例中,体验与思维,如水乳交融,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
  新的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必须是体验与思维的结合运用。两者的结合,将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一个新的群体出现了,这就是农村留守儿童。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引发了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种种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表现有哪些?  1. 生活自理能力差  留守儿童本需要好好关爱和教育,父母的外出务工,延缓了这一进程。有的是几天,几个星期不洗头,不洗脚,不
期刊
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师会引领学生进入一个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在时光里自由穿梭,在文字之间诗意徜徉。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那么,语文课如何才能展现十足的语文味呢?就是要深深地扎根于文本的土壤里,以执教2016年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这一篇课文为例,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来彰显课堂教学的语文味。  一、以文本为范
期刊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不断调动思维器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有效提问可以带来高效率的教学。它就像是一块强力磁铁,强烈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拥有旺盛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引导学生不断从一个成功点走向另一个成功点。要想加强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好的学习效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激发兴趣点,拓展问题空间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源泉,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感受到
期刊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统文化教学应该提倡采取非常规的手段让学生充分感悟其非凡魅力,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一些较为特殊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音乐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课堂上渗入音乐,能发掘学生兴奋点,促使其思维活跃,反应敏捷,音乐能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能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理解课文、体味意境。  1.乐曲伴读。白居易长诗《琵琶行》的背诵总让学
期刊
想必大家与父母之间一定发生过许多感人的事、有趣的事、开心的事……这些事留存在心底,总会让我们记忆犹新。我认真回想了一下自己的成长过程,感觉虽然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里,发生的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却能让我深刻体会到爸爸妈妈给予我的那份无私宽广的爱。  记忆中,在我四岁时,妈妈就给我报名上了少儿英语辅导班。妈妈总说自己上学时英语学得不好,怕以后不能辅导我,所以让我自己努力把英语学好。每周一到双休日
期刊
月儿躲进乌云妈妈的怀抱,小雨淅沥沥地从天边蔓延开来,树叶承接着秋雨,却漏了秘密,打湿了大地。窗外一片漆黑,空寂的夜晚跳动着我不安的脉搏。  “你每天唠唠叨叨,烦不烦。你每天唠叨像架飞机,无休止地在我耳边徘徊!”在校考试失利的我回到家里,却与妈妈的琐碎唠叨撞在一起,瞬间擦出火花,一股股的焦躁气流冲上心头。眼泪夺眶而出,顺着脸颊滴落下来,我摔下筷子跑进卧室,刹那间,我憋见妈妈为我盛饭停留在空中的手抖了
期刊
一、留心观察,思考生活  “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做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引路人。不仅要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周围的景,而且要观察周围的事。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好习惯,并随时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还要让他们学会思考生活,留心发生在身边的事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人、事、物可以忽
期刊
书是人类文明的源泉,读书可以使人进步,读书可以使人明智。高尔基曾经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人们所学的大量知识,并不都是亲自实践所得来的,有些知识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所得到的,大部分的知识来自于书籍。书能开阔视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从课本中来的,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为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读书,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
期刊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字词教学,识字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使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前提。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阶段的识字量有明确的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和汉字,而在小学低年级要认识1600到1800个汉字。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感受到汉字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一、按照字理中识字,教
期刊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措施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更是提高复习效率,冲刺高考的重要环节。高中语文作业作为高中语文课堂与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有效的语文作业可以检测学生课堂听讲能力和知识消化、巩固、运用能力,也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