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人花鸟画的审美趣向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源自生活,是生活的写照,反应人们的审美情趣。宋代的花鸟画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及锤炼,其灿烂恢弘的光辉,几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而弥新。本文通过将宋代花鸟画的画幅、构图、主题、设色进行归纳、对比和剖析,分析其形成因素,研究宋人花鸟的审美趣向。
  【关键词】:两宋;花鸟;审美
  1.宋人花鸟画的兴起
  1.1社会因素
  宋朝在大一统的封建君主专制王朝下,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维持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体系,正统的文化基础是儒家学说,实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北宋设置翰林图画院以及画学,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画家,宋徽宗的绘画理念贯彻实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宣和院体”风格。而南宋末代皇帝李唐出身于北宋画学,执擘“南宋四大家”,对南宋画院影响深远,如对其它三大家——马远、夏圭和刘松年的影响。见证南宋画院的画风和体制是对北宋画院的传承和发展。
  北宋画院的考试制度保障了院体画家们的绘画精神面貌,为宋人花鸟审美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由于战乱,北宋迁于南宋,画家们也随之迁移到了南宋,南宋画院接收了一大批北宋画院的画家,打下南宋画院的基石。相对而言,南宋画院用荐举制度多于考试制度,形成南宋画院后期多为师徒或父子亲属关系,而这种近亲繁殖的画院录取现象也是南宋画院随之没落的原因之一,进而推动了文人画的发展。
  1.2文化因素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阶段,意识形态的趋势态度相应形成,必然对当时的艺术创作造成冲击并起到引导的作用。所以,艺术的审美趣向的发展与社会变迁、文化生活、理论道德息息相关。当北宋向南宋变迁的动乱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开始有所动摇,自汉魏以来一直处于隐性滋长的禅道思想逐渐显现出显性发展的姿态,伴随着禅道思想对中原文化的大范围浸润,社会的审美观念亦产生巨大的影响。北宋中期,花鸟画的着色倾向开始由色彩着色向水墨着色转变,墨色花草的书写绘绘渐成风尚,由此而产生了巨大影响的画家。这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出现与宋代文人画理论的兴起有着必要的关联。宋朝实行科举取士,重文轻武,学优登仕的文人数量逐渐增加,文化事业日兴月异。文人们学识渊博,好读书作对,舞文弄墨,琴棋书画,各有涉猎,在为文之余广泛接触各种艺术,同时从自身审美角度出发,提出新的美学标准。例如有关于写意画的新美学标准就是由这些文人在此背景下提出来的。
  2.宋人花鸟审美趣向的构成特点
  2.1从画幅看审美
  自北宋而至南宋,花鸟画的画幅明显逐步缩小,南宋的小品画幅的花鸟画居多,形状各异,如圆形、扇形、斗方等等。形状的多样性影响到其主题的选择,以及市民阶层生活日常的需要,屏风、枕屏、缂丝的盛起,花鸟画的审美趣向逐渐走向生活化,雅俗共赏。如精致轻巧的团扇不仅可以拂暑驱蚊,并且逐步成为宋人日常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装饰品。自画幅来看,宋人花鸟画的形式感更趋于多样化发展。审美内涵与艺术载体是特定的历史阶段的生产物,它所展现出来的形式不但反映了宋朝绘画创作表现的变化,亦反映出在那个特定的时代的特殊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两宋文人画潮对花鸟画的冲击和影响,使得花鸟画的审美趣向更倾向于人们茶余饭后的游玩与消遣,逐渐成为文人墨客们抒发情感和寄托思想的产物。
  2.2从构图看审美
  构图是画面构成意境的首要条件,绘画者的巧妙构思,无不体现于独特而有讲究的构图形式。宋人花鸟不像明清以奇拔谨策取胜,而是将花鸟置于画面布局的主体位置,在难以察觉的取舍中平衡画面,留白的同时利用空白,并在朴实而又大气的画面经营中赢得雍容华贵的艺术效果。而这种朴实华贵却透露着一派天真的气息,对比于后代同类题材,宋人花鸟的独妙之处,首先体现在其画面构图的高度单纯。区分绘画作品雅与俗的关键在于作品自身的格调与品位。宋朝花鸟画的宫廷性质,确定了其雅俗的不共赏,其简净而单纯的艺术品相的确立,便体现在宋朝花鸟画的构图美学中。
  全景构图为山水画的主要构图特征,在北宋尤为突出,场面宏伟而气势磅礴。南宋至“马一角,夏半边”为一大变。花鸟画亦有全景式构图,例如马远的《梅石溪凫图》,充分体现了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关于山水画“三远”的论述,体现了深远、高远、平远的艺术特色,画面中的山崖侧立环绕,腊梅倒垂其间,一群野鸭在溪塘嬉戏, “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意展现得淋漓尽致。至南宋以来,审美的流变在花鸟画的构图形式上展现出了更为多样性的特征,如半景式构图;如特写式构图,用焦聚的表现手法再现生活中的场景,如《写生草虫图》;还有南宋广为流传的折枝式构图,如林椿《梅竹寒禽图》,用一枝进而联想其全株,尽显曲线美的变化;再如马麟的《绿橘图》,善于截取,取精去粗,不落全相,巧妙选取边角之景,“剪头去尾,笔笔处处,皆以截断”。
  2.3从主题看审美
  宋人花鸟画的主题基本是花鸟草虫。宋人花鸟画的篇幅缩窄,主题亦选择小巧而精致的物体来反复雕琢。中国古人将自然界的所有花鸟草虫都人性化,于是在绘画中,这些花鸟草虫都具有了一定的象征的意义,宋人花鸟的审美趣向因其意义的不同而有所偏差。
  纵观宋人花鸟画册页,就主题而言,花卉类包括草本和木本植物,然后是禽鸟鱼虫。面对这些主题,可以因其象征意义的不同而判断画作的审美趣向。例如,奇珍异鸟的主题,其审美趣向通常为珍贵、富裕的表现,但画家也能因其独特的视角表现出雍容大度的儒雅之气;而乡野之花鸟的主题,审美趣向通常为表现隐逸的野趣,画家们亦能则其清野之特色表达出入世或者出世等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向。因此,宋人花鸟的审美趣向在主题上占有很大因素,但也不是绝对的因素。
  2.4从设色看审美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随类赋彩”。色彩的浓淡、色调、对比与搭配会产生不同的绘画效果,是画家们的内心写照。花鸟画的设色方式不同产生不一样的表现效果,不一样的表现效果透漏出不同的审美趣向。
  工笔重彩工整细密,着重敷设渲染。在中国绘画历史的早期,工笔重彩占有重要的地位,如秦汉的墓室的壁画、帛画。重彩画颜色饱和,勾线工细严谨,设色匀净浓重,以矿物质颜料和粉质颜料为主,画面通过层层罩染,产生套叠、透叠的色彩感和丰富的层次感,拥有浓、重、厚、繁的特质。重彩画着重体现在石色的应用上,而石色的特殊质感能产生既闪烁又稳重的独特美感,给人以高贵富丽、精彩炫目的印象。宋人册页,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细致精巧,重彩设色艳丽明净,富丽而不落俗套。体现了画家富贵工致鲜丽的审美趣向。
  淡彩画在国画里只用植物颜色作画,而不用矿物质颜料。 先用墨把对象染到八九分,然后再用淡薄的色彩稍作渲染的技法称之为淡彩。淡彩要做到色不碍墨、墨不离色,浑然一体,又透露着墨韵,达到清新、淡雅的表现效果。例如崔白、崔悫、吴元瑜的大部分作品,设色清淡,彰显其野逸清新。他们有着共同的审美趣向,那就是清新雅致。
  参考文献:
  [1]石涛,石涛画语录,西冷印社,2006
  [2]冯文华,南宋小品画兴盛的原因,文艺争鸣·艺术史,2011/5
  [3]聂瑞辰,花鸟画的多元化审美取向研究,天津大學建筑学院,2011
  [4]王海,宋明两代院体画的兴衰对现代工笔画复兴的启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11
  [5]李维红,浅议宋徽宗与宋代花鸟画的审美标准,艺术探索,2006.2,
其他文献
【摘要】:在苏州众多的传统民间工艺里,桃花坞木刻年画,是一个值得苏州人骄傲的文化符号,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美术史、民俗史上确立了它应有的地位。而在歷史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变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发展,使它不断出现新的样式和风格,适应着时代的进步。本文就介绍了桃花坞年画的发展历程,发展中受到的各方面影响,以及目前的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桃花坞年画;苏州;文化
期刊
【摘要】: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传统工艺的生产方式逐渐被现代机械化生产所取代。然而在大工业生产带给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抛开现代设计一系列的符号化特征,我们的工业产品变得千篇一律,我们的社会物质似乎又显得那么贫乏。于是从“复兴传统工艺”到“振兴传统工艺”,传统工艺作为解决工业生产和现代设计问题的一种方法被一次又一次的重新提出且呼声越来越高。而作为传统工艺的承载——工艺美术品却又常常被作为一种艺
期刊
【摘要】: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巴洛克时期,是以意大利歌剧的产生为标志的。意大利歌剧中流传至今的优秀曲目成为这一时期音乐创作中的古典艺术精品。这些歌曲可称得上是世界声乐作品中一枝独放的奇葩,虽然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仍以主题内容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旋律声部优美、流畅;钢琴伴奏的织体简洁、纯朴;以及歌唱风格柔美、抒情等特征为世界各地的声乐爱好者和歌唱家们所珍爱。这些歌曲在当今的声乐教学
期刊
【摘要】:版画艺术在技术上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的。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版画在历史上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早期版画的画、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画稿刻版,称复制版画;后来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来完成,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创作版画。版画的实用性功能在现代社会已经基本消退
期刊
【摘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其作者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述的16岁主人公由于四次被学校开除不敢回家历经游荡过程中心理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引起读者的关注,但是不同身份、性格的读者对于此部小说的评论各不相同,随着对此小说评论的不断增加,此部小说在文学批评界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分别对作者及写作背景、故事概况入手,进而对主题以及艺术魅力展开论述,一方面明确主题,另一方面使越来越多的读者感受此部
期刊
【摘要】:话剧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传入中国,在时代的变革中萌芽,在战火纷飞中发展,在民族解放中重生。随着当今小剧场话剧的发展,人们对话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今“中国式”话剧艺术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并存、多样化发展的时代。本文将以中国著名导演林兆华为例从“中国式”舞台呈现方面对“中国式”的话剧道路进行总结。  【关键词】:林兆华;舞台呈现;意境  “中国式”话剧既包含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写意式舞台意境
期刊
【摘要】:室内设计的本质是空间设计,室内设计就是对室内空间的物质技术处理和美化。而影响着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形式、光线、材质、色彩、装饰等,这些因素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对室内空间的感知。本文主要以视知觉的“空间”理论为依据,了解和掌握影响空间的主要要素对室内设计中的空间表现和创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空间;情感;变化  室内空间构成要素的变化会引起人在空间中情感与心理的变化。开阔明亮的
期刊
【摘要】:普契尼是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也是歌剧发展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文通过对普契尼歌剧作品的创作风格研究,对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特点的分析,来探索普契尼在歌剧创作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在歌剧发展史上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普契尼;风格特征;形象塑造;演唱特点  歌剧文化是世界音乐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19世纪50年代,法国的“抒情歌剧”在
期刊
福州寿山石品种繁多、色彩斑斓,其中田黄、芙蓉、荔枝等名贵石料,历来被人们所锺爱,或加工成印章、或凋刻成精美的摆件,成为高雅的艺术品。  石雕艺术已有1000多年曆史,从简单的斧凿刀具到创造了适应雕制要求的先进工具、器械,创作的方法和门类亦随着时代进展逐步开拓,逐步规范化。寿山石雕的技艺,至目前为止已發展成圆雕、薄雕(薄意)、印钮雕、高浮雕、镂空雕5种技法。  审石,意即在操刀之前必先“相”其石。相
期刊
【摘要】:中国的花鸟画经历了漫长的酝酿及发展,宋代成就了花鸟画创作最繁荣的局面。宋代花鸟画以其精深的美学内涵,高贵华美的风格,精研慎密的构思,来展示其特有的人文精神。中国绘画自宋以来的精神渊源离不开释家与道家静观无为、心领神会的思想传统,宋代花鸟画则处处渗透佛家注重内省的喜悦,并与儒家的现世思想发生微妙的交接,兼具感官认知与积极入世的特质。在宋代花鸟画中蕴含了封建社会后期新的审美意识、审美风尚和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