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宏观调控政策及经济金融环境的综合影响下,2010年我国银行业信贷总量仍会大幅增长,但增速将显著回落;存款规模继续稳步增长,企业存款增速将大幅回落,结构可能呈现“先活后定”趋势;净息差将沿上升通道缓慢回升,银行业盈利提速成定局,结构有望改善;不良贷款难以“双降”,但资产质量短期无忧,长期压力犹存。
关键词:银行业;信贷;净息差;盈利;不良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2-0014-06
经济是金融的基础,其发展速度、动力格局及结构均会对银行经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根据目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笔者判断201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仍将延续,但调控取向将由“松”向“紧”转变;经济仍将实现高速增长,GDP增速有望达到9%以上;经济增长动力格局将由投资主导逐步过渡到“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价格下行周期结束,重新步入通货膨胀时代,CPI增幅在2-4%;上半年房地产行业景气程度仍有望延续,但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将会出现分化。得益于上市公司特别是金融企业业绩好转,上半年股票市场将会整理向上,下半年则可能呈现整理向下之势。本文基于在宏观调控政策以及经济金融环境的综合影响,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将会呈现出的以下几点趋势。
一、信贷总量仍会大幅增长,增速将显著回落
受宏观调控政策基调和经济良好预期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预计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余额增量仍较为可观,绝对额将仅次于2009年位居建国以来历史第二高位,增速将显著回落,可能落在17-19%之间,本外币全折信贷余额增量将达7.19-8.04万亿元,人民币信贷余额增量将达6.76-7.56万亿元,具体如表1所示。
笔者判断2010年商业银行信贷仍会大幅增长,但增速回落,主要基于对贷款需求和贷款供给的综合分析。
(一)贷款需求分析
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长,增速回落。2009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1-11月绝对增量达16.86万亿元,同比增速为32.10%,为近10多年来的新高。笔者判断,2010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仍将维持高位,增速在26-28%之间,增量将达24.5-25.0万亿元(见表2)。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2009年大量的新开工项目在2010年将转化为施工项目。2009年1-11月,新开工项目317012个,同比增加88236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36922亿元,同比增长76.6%。第二,2010年新增投资规模依然可观。在2008年底公布的1.18万亿新增中央投资计划中,2010年约安排5885亿元,比2009年还要高出1000亿元左右,这将带动全社会投资至少增加11770亿元。第三,房地产开发投资正在加速,将成为支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维持高位的重要力量。如图1所示,从2009年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低至1%后开始V型反转,目前已回升至17.8%。随着存量住房大幅下降,成交量和价格均创历史新高之后,开发商对未来的信心也在不断增强,可以预期20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将进一步回升,预计全年增速在22%左右。
大幅增长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决定了银行信贷规模也随之增长。2005-2009年期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占比最低年份为14.46%,最高年份达17.25%。根据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6-28%的预测,以近5年平均增速15.94%测算,由此因素拉动人民币贷款将新增3.90-3.96万亿元(见表3)。[1]
2.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将重现活力,其信贷需求将稳定增长。虽然金融危机给我国的中小企业带来重创,但笔者判断在2010年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将再现生机。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2010年我国经济将实现稳定增长,并且增长源动力将逐步由政府主导的投资向市场主导的投资转移,这将给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带来机遇。第二,目前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已近尾声,2010年将实现温和复苏,由此我国外贸环境将进一步好转,中小企业出口的市场空间有望再次打开。企业市场空间扩大,投资扩张意愿开始增加,对资金的需求开始增大。在我国企业融资渠道一直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现实条件下,民间投资的进一步增长将带动商业银行配套信贷规模的扩大。
3.以按揭贷款为主体,居民经营性贷款快速增长。近年来,居民贷款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10年将延续这一趋势。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居民消费贷款特别是个人中长期贷款增量依然较大。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是居民消费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201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线城市价格跌幅有限,二三线城市价格依然有微弱的上升空间;成交量不复2009年增速,但增量依然可观;销售额同比增速将从80%高位回落,但有25%左右的增速可期待。因此,二套房贷首付比例的可能提高并不能阻碍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增长。此外,汽车消费贷款也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鼓励扩大消费后,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减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政策延长至2010年底,由此预计明年汽车消费信贷有望延续高增长趋势。第二,居民经营性贷款仍将快速增长。与国家允许农村土地流转和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相对应,我国农业机械化开始进入关键时期,同时农村居民养殖、经商开厂等商业性活动渐趋活跃,这些都将促进农村居民贷款需求的大幅增加。此外,城镇居民特别是在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地区,除旺盛的消费贷款需求外,也存在一定的经营性贷款需求。综合判断,我们预计2010年居民贷款增速将在18%左右,增量将达1.12万亿元,其中居民消费贷款增速将在20%左右,增量将达1.04万亿元(见表4),其将成为人民币贷款增长的另一重要支撑力。
4.外汇贷款将保持一定增幅,增速回落。由表5可知,在人民币升值窗口期间,外汇贷款增速较高。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并未消除,外汇贷款高速增长的动力仍然存在;人民币利率与外币利率的套利空间短期内仍将存在;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加上金融机构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客观上也将促进外汇贷款的大幅增长。笔者预计2010年我国外汇贷款增速将从50%以上高位回落至22%左右,增量大约为0.45万亿美元(见表5)。
(二)贷款供给方面
1.中央政策调控取向将由“松”至“紧”。中央高层在多种场合一再强调,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宏观经济政策基调不变的条件下,中央层面要求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直接踩“急刹车”的概率较小,存在不重现全面信贷总量调控的情况,即不会在年初就下达具有较强指令性的贷款增长计划。从货币政策历史执行规律来看,货币政策由“松”到“紧”有一个平稳回落的过渡阶段,从而巩固经济逐步复苏的势头。
2.商业银行贷存比仍处于合理范围。虽然2009年人民币信贷和外币信贷均大幅增长,但贷存比并未明显上升。如表6所示,8年期间,2009年人民币贷存比仅略高于发生金融危机的2008年,低于其它年份;本外币贷存比也仅略高于2005-2008年,显著低于2002-2004年。这表明从商业银行经营角度而言,2009年大量投放的信贷并不是以透支2010年的信贷空间为代价的,2010年银行仍存在大量投放信贷的基础。
3.资本充足率不会成为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的制约因素。2009年10月,银监会正式下发《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对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务的标准、比例及其如何计入监管资本等问题作出了要求。据测算,这将造成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降低0.6个百分点,影响贷款潜在发放能力6000-7000亿元,但笔者认为此负面影响是有限的。一是因为规定正式稿采取了“新(债)老(债)划断”的做法,仅对商业银行自2009年7月1日起持有的其他银行次级债从资本中予以扣除,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银行的负面冲击;二是商业银行可以稍高的价格重点向非银行机构发行次级债券,并计入附属资本;三是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公布了数百亿元的股权融资计划,预计通过进一步的融资基本可以不影响2010年的正常贷款投放。
二、存款规模稳步增长,结构将呈现“先活后定”趋势
根据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基本原理,贷款的大幅增长必将带动存款的增加。笔者预计2010年人民币存款增速将显著回落,由2009年的27%以上回至15-17%之间,增量维持在8.89-10.08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将稳步增长,增速与2009年波动不大,但随着企业投资意愿的增强,公司存款增速将大幅回落。
就存款结构而言,无论是企业存款还是居民存款,其活期化特征在2010年上半年将得以延续,下半年则可能出现逆转,定活比呈现出整理向上趋势(见图2)。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2010年上半年(至少前4个月)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将依然处于景气状态,下半年则可能进入调整阶段。经验表明,存款活期化趋势与资产价格高度相关。正如图2所示,当2007年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比较景气时,存款特别是企业存款定活比相对较低;当2008年两个市场进入调整阶段时,存款定活比不断走高。二是2010年上半年将处于温和通胀,但利率水平较低,加息概率较小,而下半年则可能开始进入加息周期。援引凯恩斯的货币投机需求理论,当CPI不断走高,而利息较低或不足以对冲通胀时,企业和居民将存在持有流动性更高的货币的意愿,以把握可能随时出现的投资或投机机会。加息之后,这种意愿将会有所减弱,相应定活比将呈回升之势。
三、净息差将缓慢回升,银行定价能力逐步增强
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在2009年二季度已经见底(见表8),2010年有望延续触底以来的小幅缓慢回升态势,预计全年升幅达到5%左右,对其产生正面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正面影响净息差。在银行资产中,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收益率较低,而中长期贷款收益率较高。为应对净息差收窄,各商业银行均加大了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如图3所示,从2009年7月开始,新增票据一直为负值,而中长期贷款与新增贷款占比则大幅跃升。预计2010年,银行资产配置中,中长期贷款占比仍将维持高位,这将提升银行的加权资产收益率。而在银行的负债中,活期存款成本较低,定期存款次高,债券成本最高。上文已经论述,2010年上半年活期化趋势将得以延续,下半年虽然将呈现整理回升态势,但升幅有限。
2.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将呈现稳中有升趋势。银行间拆借、质押式回购等货币市场利率将影响银行资产收益率。笔者预计虽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仍将延续,但流动性将不复2009年上半年的盛况。近期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已经微调货币政策,重启了1年期央票,正回购利率和央票发行利率随之接连上升。央票发行利率具有主导货币市场利率作用,加上银行间资金供应不再像以往那样宽松。由此,货币市场利率将呈现整体上行趋势,这将提升净拆放同业占比较高的银行资产收益水平。
3.2010年下半年我国或将进入加息周期。银行流动性较高的低息资产(尤其是票据)收益率对基准利率变动较为敏感。由图4可知,目前我国贷款基准利率已处于历史底部,再无降息可能。而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累积效应的显现,需求增加,食品价格恢复性上涨,公用事业价格(水、电、气)改革,以及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将使潜在通货膨胀转变为现实通货膨胀。笔者判断2010年下半年,CPI极有可能突破3%,届时央行可能会加息1-2次,每次27个基点。
4.银行定价能力将逐步增强。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贷款供求关系变化有利于贷款利率少下浮、多上浮。随着实体经济的持续向好,以及民间投资的逐步启动,贷款需求将持续增加,但由于政府对贷款规模的调控取向以及商业银行自身资本金限制等诸多因素,贷款供求关系将朝有利于商业银行方向转变。第二,银行定价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扩大息差。2009年净息差收窄后,各银行普遍开始关注贷款定价能力的提升,个别银行甚至把提高贷款定价能力作为战略转型的着力点。[2]
四、银行业盈利提速,结构有望改善
我国银行业2008实现税后净利润583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0.6%。受息差收窄等多种因素影响,2009年盈利增速大幅下滑,全年增速大约在5-6%之间。2010年银行业信贷规模仍将大幅增长,净息差将缓慢回升。因此笔者判断,“量价齐升”将推动银行业盈利提速,全年增速有望达到18-20%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对银行业盈利增速的判断低于证券行业分析师25-28%的预期,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笔者认为2010年人民币信贷余额增量在6.76-7.56万亿元,低于市场7.5-9.0万亿的预测;二是2010年净息差回升将呈缓慢前行之势,特别是下半年存款结构重新向定期化转变,虽不影响回升趋势,但将阻碍回升的速度;三是价格水平的回升将推动银行业经营成本刚性增长。
2010年我国银行业盈利结构有望得以改善。首先,银行非息收入占比将会提高。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上半年股票市场将呈现震荡向上态势,这将有利于银行代理基金、理财、托管等中间业务的提速;下半年资本市场景气度虽有可能调转向下,但经验表明理财产品具有滞后性特征,上轮股市行情在2007年4季度见顶回落,而股票型理财产品和基金净资产规模则在2007 年4 季度到2008 年1 季度达到顶峰。二是与景气的股票市场相伴,2010年企业IPO(极有可能迎来红筹股回归)、增资扩股、债券发行等将保持活跃。假设债券融资额(不含国债)自2009年的1万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1.5万亿元左右,则银行投行业务收入的增速可望达到50%左右。三是外贸恢复正增长将拉动银行国际业务收入增长。目前商业银行与国际贸易相关的中间业务占到收入四分之一左右。近期,世界经济复苏得到进一步确认,笔者预计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有望实现10%-15%的正增长。外贸增速由负转正将拉动商业银行净手续费收入的增长。四是总体价格水平回升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等“传统”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加快。预计2010年我国CPI增幅将从2009年的负增长转为2%-4%的正增长。假设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手续费费率不变,随着总体价格水平的由负转正,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等“传统”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速也会相应有所加快。[3]
其次,零售业务利润占比有望提升。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多家银行大约在2004年就已经开始进行战略转型,经过五六年的投入,有望在2010年厚积薄发开始进入收获期。二是银行极有可能将个人房贷利率上浮。2009年以来,一线城市房价涨幅接近1倍,目前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现,银行承担的风险较大,而房贷利率一直维持在年初的七折水平,并没有因承担的风险加大而上调。这使得银行在个人房贷业务上承担的风险与所获得的回报不成比例,违背风险定价原则。随着贷款定价能力的提高,以及进行精确的利润核算,各家银行有望回归理性状态,上浮房贷利率。
再次,“量价齐升”将推高中小企业利润在对公业务利润中占比。从量来看,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特别是出口的回升和消费的增长,企业盈利情况将会得到改善,民间投资将会逐渐活跃,贷款需求将会大幅增加。从价来看,一方面,银行不断强化贷款定价能力;另一方面,相对大企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强,在贷款需求旺盛、供给受限的情况下,定价将会呈上浮趋势。
五、不良贷款难以“双降”,长期压力仍在
笔者认为,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在2010年虽不复近几年来持续好转趋势,但总体将保持稳定态势,长期而言压力仍然存在。
首先,2010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难以再现“双降”。自2004年至2009年三季度,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持续“双降”,不良额从1.70万亿降到0.50万亿,不良率从13.21%降到1.66%。2010年这一双降趋势有可能改变,基于贷款仍将大幅增长预测,不良率将继续下降,预计全年在1.45%左右;但不良额极有可能调转向上,预计全年在5000亿元以上(见表9)。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2010年下半年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的景气程度可能发生变化,银行的短期融资风险将会有所加大;二是2009年发放的大量中长期贷款虽然不会在2010年到期,但可能会有少许产能过剩等项目贷款进入到次级或可疑类别。
其次,2010年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将保持稳定态势。虽然不良贷款余额可能将调转向上,但也仅是微幅增加。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2010年,我国经济继续平稳增长,出口将实现正增长,企业盈利状况将走出低谷,这将有利于更好地保证银行债权的偿还;二是银行风险暴露具有滞后性。如图5所示,银行不良资产变化滞后于贷款增速变化2-3年。2009年发放的中长期贷款绝大部分在2010年尚未到期,短期风险不大,压力在2011年之后。三是银行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增强。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得到提升,2010年盈利还将提速,并且银行拨备覆盖率已大幅提高,这将使银行有更多的财务资源来核销不良资产。
第三,信贷大规模扩张后,银行业资产质量压力长期存在。正如图5所示,2011年后,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余额和比率面临“双升”压力,这种压力是否成为现实取决于后续的宏观经济走势和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如果宏观经济实现平稳增长,借贷企业经济效益将会不断好转,政府财政收入将会持续增加,银行债权安全性就会提升。同时,如果银行自身优化调整了目前不尽合理的信贷投向和结构,降低了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行业信贷集中度,调减向产能过剩以及利润下滑比较严重的国有大企业的信贷投放,银行资产质量压力也会相应减小。■
参考文献:
[1]刘勇.2008年银行业趋势预测与对策选择[J].银行家,2008(4).
[2]周行健.关于商业银行价值创造模式的选择[J].海南金融,2008(11).
[3]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银行业经营状况有望显著改善[N].上海证券报,2009-11-23.
关键词:银行业;信贷;净息差;盈利;不良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2-0014-06
经济是金融的基础,其发展速度、动力格局及结构均会对银行经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根据目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笔者判断201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仍将延续,但调控取向将由“松”向“紧”转变;经济仍将实现高速增长,GDP增速有望达到9%以上;经济增长动力格局将由投资主导逐步过渡到“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价格下行周期结束,重新步入通货膨胀时代,CPI增幅在2-4%;上半年房地产行业景气程度仍有望延续,但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将会出现分化。得益于上市公司特别是金融企业业绩好转,上半年股票市场将会整理向上,下半年则可能呈现整理向下之势。本文基于在宏观调控政策以及经济金融环境的综合影响,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将会呈现出的以下几点趋势。
一、信贷总量仍会大幅增长,增速将显著回落
受宏观调控政策基调和经济良好预期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预计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余额增量仍较为可观,绝对额将仅次于2009年位居建国以来历史第二高位,增速将显著回落,可能落在17-19%之间,本外币全折信贷余额增量将达7.19-8.04万亿元,人民币信贷余额增量将达6.76-7.56万亿元,具体如表1所示。
笔者判断2010年商业银行信贷仍会大幅增长,但增速回落,主要基于对贷款需求和贷款供给的综合分析。
(一)贷款需求分析
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长,增速回落。2009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1-11月绝对增量达16.86万亿元,同比增速为32.10%,为近10多年来的新高。笔者判断,2010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仍将维持高位,增速在26-28%之间,增量将达24.5-25.0万亿元(见表2)。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2009年大量的新开工项目在2010年将转化为施工项目。2009年1-11月,新开工项目317012个,同比增加88236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36922亿元,同比增长76.6%。第二,2010年新增投资规模依然可观。在2008年底公布的1.18万亿新增中央投资计划中,2010年约安排5885亿元,比2009年还要高出1000亿元左右,这将带动全社会投资至少增加11770亿元。第三,房地产开发投资正在加速,将成为支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维持高位的重要力量。如图1所示,从2009年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低至1%后开始V型反转,目前已回升至17.8%。随着存量住房大幅下降,成交量和价格均创历史新高之后,开发商对未来的信心也在不断增强,可以预期20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将进一步回升,预计全年增速在22%左右。
大幅增长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决定了银行信贷规模也随之增长。2005-2009年期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占比最低年份为14.46%,最高年份达17.25%。根据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6-28%的预测,以近5年平均增速15.94%测算,由此因素拉动人民币贷款将新增3.90-3.96万亿元(见表3)。[1]
2.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将重现活力,其信贷需求将稳定增长。虽然金融危机给我国的中小企业带来重创,但笔者判断在2010年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将再现生机。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2010年我国经济将实现稳定增长,并且增长源动力将逐步由政府主导的投资向市场主导的投资转移,这将给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带来机遇。第二,目前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已近尾声,2010年将实现温和复苏,由此我国外贸环境将进一步好转,中小企业出口的市场空间有望再次打开。企业市场空间扩大,投资扩张意愿开始增加,对资金的需求开始增大。在我国企业融资渠道一直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现实条件下,民间投资的进一步增长将带动商业银行配套信贷规模的扩大。
3.以按揭贷款为主体,居民经营性贷款快速增长。近年来,居民贷款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10年将延续这一趋势。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居民消费贷款特别是个人中长期贷款增量依然较大。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是居民消费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201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线城市价格跌幅有限,二三线城市价格依然有微弱的上升空间;成交量不复2009年增速,但增量依然可观;销售额同比增速将从80%高位回落,但有25%左右的增速可期待。因此,二套房贷首付比例的可能提高并不能阻碍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增长。此外,汽车消费贷款也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鼓励扩大消费后,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减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政策延长至2010年底,由此预计明年汽车消费信贷有望延续高增长趋势。第二,居民经营性贷款仍将快速增长。与国家允许农村土地流转和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相对应,我国农业机械化开始进入关键时期,同时农村居民养殖、经商开厂等商业性活动渐趋活跃,这些都将促进农村居民贷款需求的大幅增加。此外,城镇居民特别是在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地区,除旺盛的消费贷款需求外,也存在一定的经营性贷款需求。综合判断,我们预计2010年居民贷款增速将在18%左右,增量将达1.12万亿元,其中居民消费贷款增速将在20%左右,增量将达1.04万亿元(见表4),其将成为人民币贷款增长的另一重要支撑力。
4.外汇贷款将保持一定增幅,增速回落。由表5可知,在人民币升值窗口期间,外汇贷款增速较高。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并未消除,外汇贷款高速增长的动力仍然存在;人民币利率与外币利率的套利空间短期内仍将存在;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加上金融机构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客观上也将促进外汇贷款的大幅增长。笔者预计2010年我国外汇贷款增速将从50%以上高位回落至22%左右,增量大约为0.45万亿美元(见表5)。
(二)贷款供给方面
1.中央政策调控取向将由“松”至“紧”。中央高层在多种场合一再强调,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宏观经济政策基调不变的条件下,中央层面要求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直接踩“急刹车”的概率较小,存在不重现全面信贷总量调控的情况,即不会在年初就下达具有较强指令性的贷款增长计划。从货币政策历史执行规律来看,货币政策由“松”到“紧”有一个平稳回落的过渡阶段,从而巩固经济逐步复苏的势头。
2.商业银行贷存比仍处于合理范围。虽然2009年人民币信贷和外币信贷均大幅增长,但贷存比并未明显上升。如表6所示,8年期间,2009年人民币贷存比仅略高于发生金融危机的2008年,低于其它年份;本外币贷存比也仅略高于2005-2008年,显著低于2002-2004年。这表明从商业银行经营角度而言,2009年大量投放的信贷并不是以透支2010年的信贷空间为代价的,2010年银行仍存在大量投放信贷的基础。
3.资本充足率不会成为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的制约因素。2009年10月,银监会正式下发《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对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务的标准、比例及其如何计入监管资本等问题作出了要求。据测算,这将造成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降低0.6个百分点,影响贷款潜在发放能力6000-7000亿元,但笔者认为此负面影响是有限的。一是因为规定正式稿采取了“新(债)老(债)划断”的做法,仅对商业银行自2009年7月1日起持有的其他银行次级债从资本中予以扣除,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银行的负面冲击;二是商业银行可以稍高的价格重点向非银行机构发行次级债券,并计入附属资本;三是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公布了数百亿元的股权融资计划,预计通过进一步的融资基本可以不影响2010年的正常贷款投放。
二、存款规模稳步增长,结构将呈现“先活后定”趋势
根据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基本原理,贷款的大幅增长必将带动存款的增加。笔者预计2010年人民币存款增速将显著回落,由2009年的27%以上回至15-17%之间,增量维持在8.89-10.08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将稳步增长,增速与2009年波动不大,但随着企业投资意愿的增强,公司存款增速将大幅回落。
就存款结构而言,无论是企业存款还是居民存款,其活期化特征在2010年上半年将得以延续,下半年则可能出现逆转,定活比呈现出整理向上趋势(见图2)。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2010年上半年(至少前4个月)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将依然处于景气状态,下半年则可能进入调整阶段。经验表明,存款活期化趋势与资产价格高度相关。正如图2所示,当2007年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比较景气时,存款特别是企业存款定活比相对较低;当2008年两个市场进入调整阶段时,存款定活比不断走高。二是2010年上半年将处于温和通胀,但利率水平较低,加息概率较小,而下半年则可能开始进入加息周期。援引凯恩斯的货币投机需求理论,当CPI不断走高,而利息较低或不足以对冲通胀时,企业和居民将存在持有流动性更高的货币的意愿,以把握可能随时出现的投资或投机机会。加息之后,这种意愿将会有所减弱,相应定活比将呈回升之势。
三、净息差将缓慢回升,银行定价能力逐步增强
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在2009年二季度已经见底(见表8),2010年有望延续触底以来的小幅缓慢回升态势,预计全年升幅达到5%左右,对其产生正面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正面影响净息差。在银行资产中,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收益率较低,而中长期贷款收益率较高。为应对净息差收窄,各商业银行均加大了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如图3所示,从2009年7月开始,新增票据一直为负值,而中长期贷款与新增贷款占比则大幅跃升。预计2010年,银行资产配置中,中长期贷款占比仍将维持高位,这将提升银行的加权资产收益率。而在银行的负债中,活期存款成本较低,定期存款次高,债券成本最高。上文已经论述,2010年上半年活期化趋势将得以延续,下半年虽然将呈现整理回升态势,但升幅有限。
2.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将呈现稳中有升趋势。银行间拆借、质押式回购等货币市场利率将影响银行资产收益率。笔者预计虽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仍将延续,但流动性将不复2009年上半年的盛况。近期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已经微调货币政策,重启了1年期央票,正回购利率和央票发行利率随之接连上升。央票发行利率具有主导货币市场利率作用,加上银行间资金供应不再像以往那样宽松。由此,货币市场利率将呈现整体上行趋势,这将提升净拆放同业占比较高的银行资产收益水平。
3.2010年下半年我国或将进入加息周期。银行流动性较高的低息资产(尤其是票据)收益率对基准利率变动较为敏感。由图4可知,目前我国贷款基准利率已处于历史底部,再无降息可能。而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累积效应的显现,需求增加,食品价格恢复性上涨,公用事业价格(水、电、气)改革,以及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将使潜在通货膨胀转变为现实通货膨胀。笔者判断2010年下半年,CPI极有可能突破3%,届时央行可能会加息1-2次,每次27个基点。
4.银行定价能力将逐步增强。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贷款供求关系变化有利于贷款利率少下浮、多上浮。随着实体经济的持续向好,以及民间投资的逐步启动,贷款需求将持续增加,但由于政府对贷款规模的调控取向以及商业银行自身资本金限制等诸多因素,贷款供求关系将朝有利于商业银行方向转变。第二,银行定价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扩大息差。2009年净息差收窄后,各银行普遍开始关注贷款定价能力的提升,个别银行甚至把提高贷款定价能力作为战略转型的着力点。[2]
四、银行业盈利提速,结构有望改善
我国银行业2008实现税后净利润583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0.6%。受息差收窄等多种因素影响,2009年盈利增速大幅下滑,全年增速大约在5-6%之间。2010年银行业信贷规模仍将大幅增长,净息差将缓慢回升。因此笔者判断,“量价齐升”将推动银行业盈利提速,全年增速有望达到18-20%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对银行业盈利增速的判断低于证券行业分析师25-28%的预期,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笔者认为2010年人民币信贷余额增量在6.76-7.56万亿元,低于市场7.5-9.0万亿的预测;二是2010年净息差回升将呈缓慢前行之势,特别是下半年存款结构重新向定期化转变,虽不影响回升趋势,但将阻碍回升的速度;三是价格水平的回升将推动银行业经营成本刚性增长。
2010年我国银行业盈利结构有望得以改善。首先,银行非息收入占比将会提高。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上半年股票市场将呈现震荡向上态势,这将有利于银行代理基金、理财、托管等中间业务的提速;下半年资本市场景气度虽有可能调转向下,但经验表明理财产品具有滞后性特征,上轮股市行情在2007年4季度见顶回落,而股票型理财产品和基金净资产规模则在2007 年4 季度到2008 年1 季度达到顶峰。二是与景气的股票市场相伴,2010年企业IPO(极有可能迎来红筹股回归)、增资扩股、债券发行等将保持活跃。假设债券融资额(不含国债)自2009年的1万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1.5万亿元左右,则银行投行业务收入的增速可望达到50%左右。三是外贸恢复正增长将拉动银行国际业务收入增长。目前商业银行与国际贸易相关的中间业务占到收入四分之一左右。近期,世界经济复苏得到进一步确认,笔者预计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有望实现10%-15%的正增长。外贸增速由负转正将拉动商业银行净手续费收入的增长。四是总体价格水平回升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等“传统”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加快。预计2010年我国CPI增幅将从2009年的负增长转为2%-4%的正增长。假设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手续费费率不变,随着总体价格水平的由负转正,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等“传统”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速也会相应有所加快。[3]
其次,零售业务利润占比有望提升。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多家银行大约在2004年就已经开始进行战略转型,经过五六年的投入,有望在2010年厚积薄发开始进入收获期。二是银行极有可能将个人房贷利率上浮。2009年以来,一线城市房价涨幅接近1倍,目前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现,银行承担的风险较大,而房贷利率一直维持在年初的七折水平,并没有因承担的风险加大而上调。这使得银行在个人房贷业务上承担的风险与所获得的回报不成比例,违背风险定价原则。随着贷款定价能力的提高,以及进行精确的利润核算,各家银行有望回归理性状态,上浮房贷利率。
再次,“量价齐升”将推高中小企业利润在对公业务利润中占比。从量来看,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特别是出口的回升和消费的增长,企业盈利情况将会得到改善,民间投资将会逐渐活跃,贷款需求将会大幅增加。从价来看,一方面,银行不断强化贷款定价能力;另一方面,相对大企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强,在贷款需求旺盛、供给受限的情况下,定价将会呈上浮趋势。
五、不良贷款难以“双降”,长期压力仍在
笔者认为,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在2010年虽不复近几年来持续好转趋势,但总体将保持稳定态势,长期而言压力仍然存在。
首先,2010年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难以再现“双降”。自2004年至2009年三季度,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持续“双降”,不良额从1.70万亿降到0.50万亿,不良率从13.21%降到1.66%。2010年这一双降趋势有可能改变,基于贷款仍将大幅增长预测,不良率将继续下降,预计全年在1.45%左右;但不良额极有可能调转向上,预计全年在5000亿元以上(见表9)。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2010年下半年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的景气程度可能发生变化,银行的短期融资风险将会有所加大;二是2009年发放的大量中长期贷款虽然不会在2010年到期,但可能会有少许产能过剩等项目贷款进入到次级或可疑类别。
其次,2010年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将保持稳定态势。虽然不良贷款余额可能将调转向上,但也仅是微幅增加。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2010年,我国经济继续平稳增长,出口将实现正增长,企业盈利状况将走出低谷,这将有利于更好地保证银行债权的偿还;二是银行风险暴露具有滞后性。如图5所示,银行不良资产变化滞后于贷款增速变化2-3年。2009年发放的中长期贷款绝大部分在2010年尚未到期,短期风险不大,压力在2011年之后。三是银行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增强。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得到提升,2010年盈利还将提速,并且银行拨备覆盖率已大幅提高,这将使银行有更多的财务资源来核销不良资产。
第三,信贷大规模扩张后,银行业资产质量压力长期存在。正如图5所示,2011年后,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余额和比率面临“双升”压力,这种压力是否成为现实取决于后续的宏观经济走势和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如果宏观经济实现平稳增长,借贷企业经济效益将会不断好转,政府财政收入将会持续增加,银行债权安全性就会提升。同时,如果银行自身优化调整了目前不尽合理的信贷投向和结构,降低了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行业信贷集中度,调减向产能过剩以及利润下滑比较严重的国有大企业的信贷投放,银行资产质量压力也会相应减小。■
参考文献:
[1]刘勇.2008年银行业趋势预测与对策选择[J].银行家,2008(4).
[2]周行健.关于商业银行价值创造模式的选择[J].海南金融,2008(11).
[3]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银行业经营状况有望显著改善[N].上海证券报,200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