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体验是有声有色的,他们眼中的生活充满了奇趣。所以,要想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堂,我们数学教师就要让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们的生活中去,就要给数学课堂添加“声色”。现就如何给数学课堂添加“声色”谈谈笔者个人的一点想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让数学课中有“声色”
一节数学课如果纯粹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那这样的课必定很枯燥。作为现代的数学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知识通过鲜活的画面、生活情境传达给孩子,带他们进入数学的“乐园”,使他们自觉地去学和想。
在数学课堂中引进多媒体技术,让直观形象的图片和生动鲜活的图像显现在孩子的面前,能创造一个有“声色”的教与学的环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数学课堂中实现有效的教学。如在教“圆的认识与周长”中,通过运用多媒体,直观地把圆心、半径、直径现场画给孩子们看。这一技术的运用,让孩子们对陌生的曲线图形有了深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觉得圆的知识并不难而想继续往下探究。在教“百分数的应用”这课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节商店服务员开展销售活动的视频,并把他们运用百分数统计的片段展示出来,让生活中的情境进入数学课堂,让孩子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
二、把游戏和自我探究引进课堂,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的内容大多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大难度。对孩子而言,游戏可以启发他们心智,将游戏引入数学课堂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在教“位置”这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游戏,让一个学生上台主持,该生说“数对”,台下面坐在相应位置上的学生听到后要马上起立,3秒钟内没起立的就上台表演一个小节目并成为新的主持人。这样的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而且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特征——满足感和成就感,让数学知识更容易传授,让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其实有很强的自我探究欲,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因为这可以带给他们更多的成就感。教师可以利用这点,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进行自我探究,作为课堂的“润滑剂”,让教与学之间产生良性的师生互动,使课堂出现一种和谐、热烈、平等的氛围。
如在教学“鸽巢问题”时,笔者先让学生分组,然后研究要把3支铅笔放进2个文具盒,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想一想,摆一摆,写一写,再把各自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之后,又让他们研究要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有几种放法?……以此类推,通过观察记录和思考,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他们行动着、思考着,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进行着热烈的讨论和辨析。最后,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总结出“鸽巢原理”(也称“抽屉原理”):至少数=商+1。这样的学生自我探究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能力,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想上好一节课,数学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而这种能力又来自教师的课前准备和积累,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课前,教师要了解这节的内容、重难点,做出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的相关预案。同时只有教师自己吃透了教材,在课堂里才会胸有成竹,才能真正成为“授业解惑者”。除了课前的准备,课后的反思也至关重要,特别是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栽跟头。做好课后反思、归纳、总结,就是课堂教学经验的积累,也是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教师要时刻提升自身能力,比如加强对教材的钻研乃至组织教材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课堂的花架子就会越少,对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的处理能力也会越强。教师自身能力强,就会得到孩子们的认可,课堂氛围也就更容易变得轻松愉悦,数学中比较抽象的知识也就更容易传授。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师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要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把良好的专业能力和现代化的技术结合到课堂,一定会让数学课堂变得更“活”,数学课堂也会充满“声色”。(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县望仙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让数学课中有“声色”
一节数学课如果纯粹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那这样的课必定很枯燥。作为现代的数学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知识通过鲜活的画面、生活情境传达给孩子,带他们进入数学的“乐园”,使他们自觉地去学和想。
在数学课堂中引进多媒体技术,让直观形象的图片和生动鲜活的图像显现在孩子的面前,能创造一个有“声色”的教与学的环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数学课堂中实现有效的教学。如在教“圆的认识与周长”中,通过运用多媒体,直观地把圆心、半径、直径现场画给孩子们看。这一技术的运用,让孩子们对陌生的曲线图形有了深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觉得圆的知识并不难而想继续往下探究。在教“百分数的应用”这课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节商店服务员开展销售活动的视频,并把他们运用百分数统计的片段展示出来,让生活中的情境进入数学课堂,让孩子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
二、把游戏和自我探究引进课堂,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的内容大多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大难度。对孩子而言,游戏可以启发他们心智,将游戏引入数学课堂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在教“位置”这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游戏,让一个学生上台主持,该生说“数对”,台下面坐在相应位置上的学生听到后要马上起立,3秒钟内没起立的就上台表演一个小节目并成为新的主持人。这样的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而且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特征——满足感和成就感,让数学知识更容易传授,让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其实有很强的自我探究欲,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因为这可以带给他们更多的成就感。教师可以利用这点,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进行自我探究,作为课堂的“润滑剂”,让教与学之间产生良性的师生互动,使课堂出现一种和谐、热烈、平等的氛围。
如在教学“鸽巢问题”时,笔者先让学生分组,然后研究要把3支铅笔放进2个文具盒,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想一想,摆一摆,写一写,再把各自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之后,又让他们研究要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有几种放法?……以此类推,通过观察记录和思考,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他们行动着、思考着,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进行着热烈的讨论和辨析。最后,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总结出“鸽巢原理”(也称“抽屉原理”):至少数=商+1。这样的学生自我探究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能力,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要想上好一节课,数学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而这种能力又来自教师的课前准备和积累,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课前,教师要了解这节的内容、重难点,做出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的相关预案。同时只有教师自己吃透了教材,在课堂里才会胸有成竹,才能真正成为“授业解惑者”。除了课前的准备,课后的反思也至关重要,特别是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栽跟头。做好课后反思、归纳、总结,就是课堂教学经验的积累,也是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教师要时刻提升自身能力,比如加强对教材的钻研乃至组织教材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课堂的花架子就会越少,对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的处理能力也会越强。教师自身能力强,就会得到孩子们的认可,课堂氛围也就更容易变得轻松愉悦,数学中比较抽象的知识也就更容易传授。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师也要跟上时代的潮流,要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把良好的专业能力和现代化的技术结合到课堂,一定会让数学课堂变得更“活”,数学课堂也会充满“声色”。(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县望仙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