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让妇女和孩子出去!”
5月2日18点40分左右,在成渝高速公路永川段,一辆客车撞上货车尾部,造成1死20伤。车祸发生后,车上的男乘客用脚踢碎窗户玻璃,“先让妇女和孩子出去!”不知谁先喊出这句话,车内的男乘客依次送妇女和儿童爬出窗户。
“先让妇女和孩子出去!”一句久违了的铿锵有力的话,终于回来了。客车和货车相撞,惨剧瞬间发生。数十位乘客被困在车内,谁先逃离车厢这个囹圄之地,就意味着能远离灾祸而全身。生死抉择之时,一位男士的倡议,即刻变成了无声的命令。这个场面,不要说感动了在场的当事人,即便我们这些间接的“目击者”,一样为之动容。
任何灾难,都是不幸的象征。有些灾难,因为有了感人至深的一幕出现而变得“万幸”,比如电影《泰坦尼克号》叙述的那场海难,逃生的绝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沉没海底的多半是男人,为人所传诵。有些灾难,因为一些不可思议的镜头,为世人所不齿,1994年12月8日,发生在新疆克拉玛依的那场特大火灾,325名中小学生和教师葬身其中。当时,“让领导先走”,至今还是国人倍感耻辱的口号。
“好,做得好,好样的!”“感动!都是真正的男人!”“这才是中国人。”“这才是当今应该宣扬的!”在以批评、挖苦见长的网络跟帖评论中,如此众口一词的评论,尤为难得。
“先让妇女和孩子出去!”好比一面镜子,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中国式的绅士风范。其实,从汉语里,很容易找出类似的伦理规范。“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汉代的班昭在其《女诫·卑弱》中,已经在提倡“先人后己”的理念了。到了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成为中国人的座右铭。在危急关头,当领导的“身先士卒”,则是他们的最高行为准则。必须承认,在今天的社会里,在保护妇女和儿童方面,不论是当领导的还是绅士们,做得不如古人。正因为这样,车祸中一句“先让妇女和孩子出去”,才让我们为之热泪盈眶。
读者 刘海明
这条官员“秘密通道”废除得好
陕西咸阳市委书记张立勇在任市长期间,有两次在情非得已之下躲避上访群众而从“密道”脱身的经历。所谓“密道”,是通往一个偏门的楼道,由于知道者少,就成了一些干部情急时离开机关大楼的密道。张立勇觉得,这两次“密道”走得很郁闷,实在不像一位市长的样子。不久,张立勇当众宣布,他今后决不再走“密道”,“我是堂堂人民政府的市长,我要堂堂正正走大门!”于是,这条“密道”被废弃了。
现在,一些干部讲起理论头头是道,直面群众却手足无措,为躲避上访群众而从“密道”脱身的官员恐怕不在少数。因此,像咸阳父母官那样废掉躲避群众的“秘密通道”,堂堂正正走大门,值得大力推广。
应该承认,政府官员的公务确实繁忙,面对人民群众的上访,某些时候躲避群众情非得已,但在更多时候,某些政府官员热衷于从“秘密通道”遁形,原因恐怕在于对人民群众缺乏应有的感情,或对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推三阻四、搁置不理、敷衍了事;有的甚至不能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上访,态度粗暴,激化矛盾……从“密道”脱身躲避群众虽然原因多多,但最根本的一点,是忘记了“人民公仆”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领导者直面群众听真言、办实事不是小事,而是公仆本色。如果在问题面前首先想到的不是群众的疾苦、老百姓的利益,而是自己的面子、位子问题,并认为只要问题翻不了天,上级领导不会怪罪下来,由他去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从而遇见群众上门寻找“麻烦”就从“秘密通道”溜之大吉,这样的干部,缺乏的是执政为民的意识,败坏的是党群和谐关系,最终受损害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笔者希望废掉“秘密通道”这样的可贵姿态再多一些。各地不妨自问一下:在对待群众方面,还有多少官员从“秘密通道”遁形?
读者李秀荣
应破除“华夏第一”的“政绩癖”
国家环保总局日前通报,河南“华夏第一祖龙”属于“环评未批先建”项目,已停工待查,环保部门若评估确认该项目环境影响较大,不宜在始祖山森林公园内建设,将责令有关部门恢复环境原貌。
“华夏第一祖龙”计划投资31118万元,拟建设高29.9米、宽13.8米的龙头和长21916米、高9.9米、宽6.6米的龙身,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从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如此之大的工程对当地自然生态及森林植被的破坏是不容忽视的。从文化价值判断,该项目只是一个庞大的人造景观,不可能成为文物,故而不具有历史价值。不言而喻,“华夏第一祖龙”堪称是劳民伤财的败笔。
这么一个败笔却受到当地热捧,不惜拆资3亿多元,未履行任何环保手续就擅自开工,且一建就是5年多。地方政府为何对这条“龙”情有独钟?笔者以为,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看中的并非“祖龙”能带来多少旅游效应和经济利益,而恰恰是耀人眼目的“华夏第一”。往深处说,政府部门或官员是把“华夏第一”当作政绩“顶礼膜拜”。
环顾四周,不难发现,如今一些地方患上了“贪大病”、“求大癖”,盖高楼、建广场,搞人造景观,盲目追求规模宏大,动辄就要搞出一个“华夏第一”、“中国之最”,甚至“世界之最”,否则就不过瘾。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少数地方穷得叮当响,宁愿债台高筑,也要打肿脸充胖子,搞个“中国最大”。而贪大的背后是冲动的政绩观作祟,他们把“华夏第一”当作地方标志性符号,误以为有了这个“符号”,当地就能在全国乃至于全世界扬名,地方出了名,官员自然脸上有光,政绩多多。
“华夏第一祖龙”之类的项目,全国尚有多少?需要认真梳理,必要时应果断叫停。“华夏第一”、“中国最大”、甚至“世界之最”,有违国情,大都无必要,也超出了地方财力之承受,这种情结须淡化。而刹住此风,关键要消除地方政府或官员对“华夏第一”的政绩“崇拜癖”。
读者尹卫国
读者来信
新西部杂志社:
我是山东的一名学生,但对西部充满了向往。我是在学校的图书馆看到《新西部》的,没想到只一次就被你们深深吸引了。我折服于西部的美丽与深邃,虽然没去过一次,但是从咱们杂志上我就能读懂那里。
我一直想到西部工作,可我是家里惟一的男孩,父母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我去的。今年,我报考了四川的电子科技大学,就是为了能与西部近距离接触。不知道能为西部做些什么,我非常愿意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为西部人民做些贡献。
希望《新西部》越办越好。
马玉可
2007年4月12日
编者:马玉可同学,你对西部的热爱很让我们感动。西部的确很美丽,但也很贫穷。西部的发展需要许多像你这样有志向的青年。不过,你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只要学有所成,无论通过何种方式,都可以为西部做出贡献。希望你能够梦想成真!
5月2日18点40分左右,在成渝高速公路永川段,一辆客车撞上货车尾部,造成1死20伤。车祸发生后,车上的男乘客用脚踢碎窗户玻璃,“先让妇女和孩子出去!”不知谁先喊出这句话,车内的男乘客依次送妇女和儿童爬出窗户。
“先让妇女和孩子出去!”一句久违了的铿锵有力的话,终于回来了。客车和货车相撞,惨剧瞬间发生。数十位乘客被困在车内,谁先逃离车厢这个囹圄之地,就意味着能远离灾祸而全身。生死抉择之时,一位男士的倡议,即刻变成了无声的命令。这个场面,不要说感动了在场的当事人,即便我们这些间接的“目击者”,一样为之动容。
任何灾难,都是不幸的象征。有些灾难,因为有了感人至深的一幕出现而变得“万幸”,比如电影《泰坦尼克号》叙述的那场海难,逃生的绝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沉没海底的多半是男人,为人所传诵。有些灾难,因为一些不可思议的镜头,为世人所不齿,1994年12月8日,发生在新疆克拉玛依的那场特大火灾,325名中小学生和教师葬身其中。当时,“让领导先走”,至今还是国人倍感耻辱的口号。
“好,做得好,好样的!”“感动!都是真正的男人!”“这才是中国人。”“这才是当今应该宣扬的!”在以批评、挖苦见长的网络跟帖评论中,如此众口一词的评论,尤为难得。
“先让妇女和孩子出去!”好比一面镜子,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中国式的绅士风范。其实,从汉语里,很容易找出类似的伦理规范。“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汉代的班昭在其《女诫·卑弱》中,已经在提倡“先人后己”的理念了。到了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成为中国人的座右铭。在危急关头,当领导的“身先士卒”,则是他们的最高行为准则。必须承认,在今天的社会里,在保护妇女和儿童方面,不论是当领导的还是绅士们,做得不如古人。正因为这样,车祸中一句“先让妇女和孩子出去”,才让我们为之热泪盈眶。
读者 刘海明
这条官员“秘密通道”废除得好
陕西咸阳市委书记张立勇在任市长期间,有两次在情非得已之下躲避上访群众而从“密道”脱身的经历。所谓“密道”,是通往一个偏门的楼道,由于知道者少,就成了一些干部情急时离开机关大楼的密道。张立勇觉得,这两次“密道”走得很郁闷,实在不像一位市长的样子。不久,张立勇当众宣布,他今后决不再走“密道”,“我是堂堂人民政府的市长,我要堂堂正正走大门!”于是,这条“密道”被废弃了。
现在,一些干部讲起理论头头是道,直面群众却手足无措,为躲避上访群众而从“密道”脱身的官员恐怕不在少数。因此,像咸阳父母官那样废掉躲避群众的“秘密通道”,堂堂正正走大门,值得大力推广。
应该承认,政府官员的公务确实繁忙,面对人民群众的上访,某些时候躲避群众情非得已,但在更多时候,某些政府官员热衷于从“秘密通道”遁形,原因恐怕在于对人民群众缺乏应有的感情,或对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推三阻四、搁置不理、敷衍了事;有的甚至不能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上访,态度粗暴,激化矛盾……从“密道”脱身躲避群众虽然原因多多,但最根本的一点,是忘记了“人民公仆”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领导者直面群众听真言、办实事不是小事,而是公仆本色。如果在问题面前首先想到的不是群众的疾苦、老百姓的利益,而是自己的面子、位子问题,并认为只要问题翻不了天,上级领导不会怪罪下来,由他去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从而遇见群众上门寻找“麻烦”就从“秘密通道”溜之大吉,这样的干部,缺乏的是执政为民的意识,败坏的是党群和谐关系,最终受损害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笔者希望废掉“秘密通道”这样的可贵姿态再多一些。各地不妨自问一下:在对待群众方面,还有多少官员从“秘密通道”遁形?
读者李秀荣
应破除“华夏第一”的“政绩癖”
国家环保总局日前通报,河南“华夏第一祖龙”属于“环评未批先建”项目,已停工待查,环保部门若评估确认该项目环境影响较大,不宜在始祖山森林公园内建设,将责令有关部门恢复环境原貌。
“华夏第一祖龙”计划投资31118万元,拟建设高29.9米、宽13.8米的龙头和长21916米、高9.9米、宽6.6米的龙身,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从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如此之大的工程对当地自然生态及森林植被的破坏是不容忽视的。从文化价值判断,该项目只是一个庞大的人造景观,不可能成为文物,故而不具有历史价值。不言而喻,“华夏第一祖龙”堪称是劳民伤财的败笔。
这么一个败笔却受到当地热捧,不惜拆资3亿多元,未履行任何环保手续就擅自开工,且一建就是5年多。地方政府为何对这条“龙”情有独钟?笔者以为,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看中的并非“祖龙”能带来多少旅游效应和经济利益,而恰恰是耀人眼目的“华夏第一”。往深处说,政府部门或官员是把“华夏第一”当作政绩“顶礼膜拜”。
环顾四周,不难发现,如今一些地方患上了“贪大病”、“求大癖”,盖高楼、建广场,搞人造景观,盲目追求规模宏大,动辄就要搞出一个“华夏第一”、“中国之最”,甚至“世界之最”,否则就不过瘾。尤其需要警惕的是,少数地方穷得叮当响,宁愿债台高筑,也要打肿脸充胖子,搞个“中国最大”。而贪大的背后是冲动的政绩观作祟,他们把“华夏第一”当作地方标志性符号,误以为有了这个“符号”,当地就能在全国乃至于全世界扬名,地方出了名,官员自然脸上有光,政绩多多。
“华夏第一祖龙”之类的项目,全国尚有多少?需要认真梳理,必要时应果断叫停。“华夏第一”、“中国最大”、甚至“世界之最”,有违国情,大都无必要,也超出了地方财力之承受,这种情结须淡化。而刹住此风,关键要消除地方政府或官员对“华夏第一”的政绩“崇拜癖”。
读者尹卫国
读者来信
新西部杂志社:
我是山东的一名学生,但对西部充满了向往。我是在学校的图书馆看到《新西部》的,没想到只一次就被你们深深吸引了。我折服于西部的美丽与深邃,虽然没去过一次,但是从咱们杂志上我就能读懂那里。
我一直想到西部工作,可我是家里惟一的男孩,父母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我去的。今年,我报考了四川的电子科技大学,就是为了能与西部近距离接触。不知道能为西部做些什么,我非常愿意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为西部人民做些贡献。
希望《新西部》越办越好。
马玉可
2007年4月12日
编者:马玉可同学,你对西部的热爱很让我们感动。西部的确很美丽,但也很贫穷。西部的发展需要许多像你这样有志向的青年。不过,你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只要学有所成,无论通过何种方式,都可以为西部做出贡献。希望你能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