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ao_8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可以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同伴的想法提供机会,还能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经过观察,发现此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是缺少小组讨论。所以,本文主要从小组讨论的意义及小组讨论的有效性途径入手来解析小组讨论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关键词】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06-02
  一、研究背景
  2012年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英语新课程标准》(后简称:《新课标》)中提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论述英语教学中,对高中生情感态度要求的目标包括“在学习中有较强的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及“能了解并尊重异国文化,体现国际合作精神”等目标;在教学建议中,对教师的建议之一是“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可见,《新课标》特别重视合作学习的运用,并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那么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节课时长45分钟,全班共有50人,这次课是随机安排的,所以课堂观察均为真实的情境。本篇论文只是从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来分析本节课中一个教学片段。
  二、对本节课的整体分析
  通过对本节课观察,笔者从中学到了一些基本的授课技巧和授课方法。比如,在授課过程中,教师授课必须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另外,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及训练。例如,本次被观察教师讲授的是关于如何进行自救的阅读短文,他在讲授语法点和单词的同时也把自救知识涉及生活方面,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但此次被观察教师在授课时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主要表现为:整节课堂缺乏小组讨论;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教师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等。
  三、英语课堂上开展集体学习的不利因素
  (一)纪律问题
  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尤其是当进行问题回答时,往往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回答,教师也很难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参与问题
  由于高中学生学习水平不同,教师在课堂上很难调动所有的学生参与,性格开朗活泼的人往往是课堂的主角,有的学生即使参与了实际效果也不尽理想,教师对这种情况通常采取积极鼓励不爱发言的同学站出来表演,而这样势必造成课堂节奏的拖沓,同时又限制了想参与同学的积极性。
  (三)选题问题
  教科书上的讨论题单调,缺少灵活性、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全班同学如果只围绕一个选题来讨论,势必会有些同学对这个论题不感兴趣,或者有其他观点。
  (四)效率问题
  课堂布置的任务有时候太过单调,集体活动由于节奏拖沓,往往一节课下来每个同学表现的机会很少,而教师也无法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因而课堂效率不高。
  四、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本节课
  (一)从行为主义学派的视角分析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程序化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吸收的模式,但却忽略了对知识恰当语言产出能力的训练。比如:这节课老师整堂课只是一味地在讲关于:“Heroic Teenager Receives Award”这篇阅读的大体内容,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而课堂根本没有设置任何关于阅读部分的问题来使学生增加对自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从认知主义学派的视角分析
  认知学派代表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语言是受规律支配的符号体系,强调通过学习和掌握语法规律来学习语言。认知学派还强调以“学”为中心,认为英语学习不仅是获得语言习惯,更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结构。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丰富的多向交流,讨论或合作性地解决问题,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学习,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比如:教师在教课文中新单词 “typical”时,老师不应该只是教学生一遍遍地读,而应该把音标教给学生。
  五、英语课堂开展小组讨论的建议
  教师在课堂上是个指导者和协调者。教师不同的教学目的会导致交流方式的差异,继而也会影响到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传统的教学法就是整个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属于“满堂灌”,这样学生就很难掌握和应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尤其是英语语言知识。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角色分配
  角色分配可以避免小组讨论出现冷场情况,也可以限制个别学生滔滔不绝的发言,从而有效杜绝小组讨论结果只代表个别成员观点的现象。教师在分配小组成员时,应优劣互补,小组成员可随时进行调节,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话题选择
  学生只有在面对自己熟悉的材料时,才会产生讨论和探求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从而获得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应慎重选择讨论的话题,既要有讨论的价值,其范围又不能过大或过偏。如:“开卷考试的利大于弊”或“开卷考试的弊大于利” (小组抽签决定),为了找到充分的理由来证明本组观点,每个组员都会积极思考、发表意见。同时,教师也要随时四处走动并给予他们指导。
  (三)学生评价和总结
  在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在每个组随机点出一名到两名学生来对其他组或者对自己组的表现进行一个评价,用于检测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抽取评价的学生必须是随机的,以避免“事不关己”的想法。   (四)教师评价和总结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了他们今后的学习,他们会从中扬长避短,这样也就避免了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教师来说,可以从整个教学过程和结果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计划,有效开展和完成教学任务。
  (五)关注“座位文化”——这里我引用一个实验
  经典实验:托马斯·古德和杰瑞·布罗菲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证明物理环境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场景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向学生呈现一个巨大的箱子,要求学生写出所有有趣的东西。学生很兴奋,回答积极热情。这个练习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写一个有关一个大青蛙的神话故事。在几分钟前很积极地想主意的学生现在沉默了,好像不能完成这项作业。根据古德和布罗菲的研究,这种困难的原因部分是因为教室的物理安排。教师把六个桌子放在一起成为一组,形成矩形,这种结构促进学生之间的眼神交流;然而当任务转向个人作文时,这种座位安排和眼神交流好像就有副作用。好像一种座位安排只有利于一种学习活动。
  这个实验,让我们了解到在进行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时,“座位文化”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以下是一些相对比较容易开展合作学习的座位安排,仅供参考:
  其实,在中国这种“座位文化”极其容易被忽视,往往老师不会考虑座位的问题。例如,我们潜意识中认为坐在后面的同学是“坏”学生,而喜欢坐在前排的同学。所以在面临合作学习时希望老师要给与“座位文化”多一些思考。
  六、结语
  小组讨论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改变了原来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既让学生成为主体,发掘了学生的潜能,也让老师掌握了更多的反馈信息,在以后的教学中更有针对性;既给全体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和表达自我的机会;既加深了师生的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可见,小组讨论学习的确有助于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 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00-504
  [2]顾伟林.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周报,(37),2003
  [3]蒋兰.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4]朱纯.外语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李花平(1987-),女,陕西西安人,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通用技术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通用技术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使通用技术课程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技术素养?这是每个通用技术的教师首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通用技术 习惯 兴趣 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43-0
期刊
【摘要】在体现小学数学教学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中,要对教材和教学资源的深挖,深加工处理,合理巧妙地使用教材内容,对于生活中的教学情景资源进行挖掘,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感悟运用数学,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下面本文就对如何加深小学数学理解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理解 小数加法和减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59-01  从教十年,笔者是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讲到底,而学生则是听讲、划书、记笔记和做练习。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习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学生,学生对学得的知识印象很容易淡化,知识的遗忘率很高。  “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期刊
【摘要】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教书与育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目的,两者不可偏颇,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科学的育人方法,是学生健康成长,自我发展的保障。因此班主任既要增强育人意识,又要提升育人本领,争做一个幸福洒脱的班主任。  【关键词】育人意识 育人本领 幸福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73
期刊
【摘要】刚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把幼儿园之前开展绘画活动中普遍采用的“范画教学法”明确否定了,对此,一线教师的强烈反应是:“不会教了!”,本文分析了目前教师在绘画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及原因,并小结了自己在《指南》背景下开展绘画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指南 范画教学法 思考 尝试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9
期刊
【摘要】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交职院)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以及学院优异的教学条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展开探索,构建了一套科学、创新、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太极拳教学体系,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太极拳 教学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85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92-01  1.
期刊
【摘要】正是由于学习迁移与认知结构之间密切的联系,为了提升教学效益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负迁移的归因分析,须以认知结构为切入点寻求源由,分析因果、发现规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更好的应用迁移规律及帮助学生防止和克服因认知结构中的共性或个性特点给迁移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正迁移进行研究、探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关键词】负迁移 认知结构 归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童话是儿童文学中最贴近儿童的一种文体,教材编者正是看到了童话的教学价值,才会让童话出现在教材当中。通过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调查统计以及对具体课文进行分析,发现童话进入教材存在各年级比例失衡、改编问题严重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建议:适当调整教科书中童话作品的比例、慎重选编童话进入教材、增设童话课外读本、利用各种童话资源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 童话教材 选编误区 思考与建议  【中图
期刊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促进学生成才和就业的关键。为了了解当前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果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随机抽取了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及心理学院的30名10级研究生,对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论文发表量进行了调查,并在spss16.0中运用卡方检验,按性别分析某大学研究生的论文发表量与学习兴趣是否有关系。  【关键词】研究生 学习兴趣 论文发表量 卡方检验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要】如何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健康成长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助学工作体系,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奖助学金、社会捐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临时困难补助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多元化配套资助体系和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与建立“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高校学生助学体系新格局,努力转变助学的单一功能,真正做到助学不仅仅解决家庭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