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来源 :现代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它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以及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由此可见,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表现在教学形式上: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教学内容不管轻重主次,一律小组合作交流,课堂很开放,很热闹。然而,这只是对合作学习的片面理解,它只关注了合作学习的表面形式,而忽视了它的意义和有效地实施过程。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如何培养?下面是我对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一些策略。1 合理分组很多的数学课堂中,分组合作往往是为了显示课堂热闹而采取的教学行为。其实不然。数学合作学习中的分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能之间影响学生在这堂课中的学习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担任班级教学后,教师就应该开始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等等。通过认真分析整理后,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搭配分组。在课堂上,我一般是采用异质分组。也就是这样分配的:每个小组的人数在2-6人之间,一般4人小组是最佳的组合,4人中,包括一名成绩好的学生、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和两名成绩一般的学生。中差学生结合一组,让差生先发言,好学生总结,避免差生成了听客、旁观者。由教师先进行授课,授课结束后,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进行再学习,使每个成员都牢固的掌握。这种分组方式比较复杂的类型。例如: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鸡兔同笼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独立思考,然后要求每位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并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深化,找到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巧妙的策略。这个过程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合作交流的价值。除此之外,有时我在课堂上采取的分组方式是邻近组合。这组分组方式比较节省时间,比较适用于简单的内容。但是这种分组往往最后会流于形式,学生在合作中不能得到收获。个人比较偏向自由分组。2 明确分工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老师提出要求后,学生几人一组就热热闹闹地讨论起来(往往是各说各的),讨论结束后就请每组代表发言(这个代表往往也是优生),而代表的发言往往是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小组的意见,这样的合作并不是有效的合作。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还得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得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特定的职责,并且得遵守一定的规则。我班一般是每四人一组,对此我作了如下分工: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组织好纪律并在活动中给予学差生帮助。记录者:负责记录本组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等,并将检查者的角色整合其中。报告者:集合组内研究成果,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小组中,每个职位都是轮流担任的,这样可以增进小组合作意识,增强合作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参与其中。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小组合作,组长分配任务,提出活动的目标及要求并在活动中给予组员指导,有两个组员负责测量1角、5角、1元硬币的周长和直径,一个组员负责记录并汇报成果。
  3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当的合作内容 教师要以学生的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的任务要有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价值,难度要合适,不能离开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也不能超过学生当前认识能力。要遵循“难度大于个体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圆的特征: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4 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在小组合作学习前一定要留有“空白”,让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建构,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做好合作交流与精神的准备。只有在 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展开合作交流,才有可能使学生言之有物,甚至出现观点针锋相对和正面交流的场景。可见,独立学习和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必要前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应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我们要开展科学的、合理的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数学教材的不断变化,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引起了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自身的见解及措施。  [关键词]创新能力;探究兴趣;自信心 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 培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及个性发展为原则,寓方法指导于知识传授之中
期刊
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相互影响的过程,而其中的学习动机、兴趣、热情、毅力这些非智力因素起到了动力、调节、补偿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最佳的接受教学信息,促使其自觉的集中注意力,在繁重的刻苦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下面试图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着力于情感,激励和学习习惯要求上下功夫,营造轻松、愉快、成功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方面尝试与同行分享。 1 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
期刊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1 给孩子一个什
期刊
[摘要]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能鞭策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教学的整合;资源库  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工具。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在全国教育战线上逐渐深入,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教学
期刊
1 关注历史复习“专题”策划模块主题教学是新课程的特点,也是高考出题的命题趋势。高考备考中通常在二轮复习中重视专题策划,但新形势下,一轮复习也应以专题为主要单元进行教学策划。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要立足于一定的专题背景下,并且要使专题体系化、层次化。2 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化与阶段特征历史的整体化表现在多个方面,既有纵向历史发展的整体化,也有横向历史发展的整体化。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教材的章节局限,在一定
期刊
有些教师和我抱怨:音乐课难上,学生难管。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往往会被学生破坏:或是演唱歌曲时个别学生不顾集体大声喊唱;或是演奏中不顾节奏,随意敲打乐器;或是表演创编活动中兴趣不高,对教师的安排不理不睬;或是在聆听音乐时到处张望,窃窃私语……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把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能作为自己的任务,而更应注重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
期刊
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
期刊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已经近十个年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效快捷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多的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我们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及经验的匮乏,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设置随意性;自主学习浅层次化; 探究问题有形无实等。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不能引发学生去思考,从而导致学生由课堂开始的精神饱满到兴趣索然、精力分散;课堂上不能给学生提供安静的时间和
期刊
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殊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1 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机器重要的基矗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