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现状与执法研究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45724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确保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本文主要对如何完善气象探测环境立法、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机制、提升执法力度和执法水平、完善监督检查机制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环境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立法、执法监督
  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对天气的晴阴雨雪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需要利用气象探测数据进行准确判断,如果气象探测环境受干扰,探测数据即会出现偏差,影响气象部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目前,气象台站探测环境受到影响和破坏,是全国普遍现象。
  一、目前气象探测环境的现状
  1.气象探测环境遭到破坏且保护工作相对被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城市规划逐渐向郊区扩散,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导致观测站周围建筑项目数量日益增加,有些建筑物非常高大,这些建筑物已严重影响探测器对气象要素的探测,比如:风向风速、日照等,并对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构成威胁。气象探测与本地的发展和城市建设产生了冲突,从而使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处于被动地位。


  2.社会公众对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在日常生活中,社会公众虽对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熟知,但是对气象探测保护工作的内容和流程了解甚少,比如郑州有多少个气象站,每个气象站的保护范围和要求是否一样,社会公众应如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等诸多问题,缺乏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意识。
  3.气象部门执法能力有待提高。气象部门属于基础性公益服务部门,以公益性气象服务为首位。气象行政执法工作起步较晚,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有限,加之对有关法律法规理解不透彻,比如对于郑州国家基本站而言,保护范围是半径1km,1km是指建筑物的最近点到观测场围栏的距离而不是到观测场中心的距离,而距高比是指距离和高度的比值,距离越远,建筑物可建高度越高,在对探测环境破坏者实施监管时,不能取得很好的执法效果和法律效果,给气象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对策
  1.完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下称《气象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了气象探测环境的执法范围,以及建设项目应当取得气象部门的相关审批。但由于《气象法》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同时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国家相关法律和《气象法》中规定的内容没有形成相对应的可操作的内容,以及缺乏形成一個完整的集合与具体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在立法层面上亟需进一步完善。
  2.加大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法治宣传力度。由于气象探测环境法律法规专业性较强,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公众还没有认识不到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因此,气象部门应做好宣传工作,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来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典型案件。
  3.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机制。气象部门应当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及时了解并掌握当地城镇建设规划情况,以尽早发现预防干扰和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同事还要主动及时将《气象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指定的气象探测环境执法范围图送有关部门备案,制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机制,并将其纳入地方城镇建设规划范围,使得这些部门在做规划时充分考虑气象探测工作的需要,对城市建设布局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城市建设不会对气象探测造成不良影响。
  4.提升气象部门的执法力度和执法水平。气象部门应提高执法力度,提升执法管理水平,组织相关执法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对工作态度不端正的执法工作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处分,让执法人员意识到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保障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推广。同时,应加大对破环气象探测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5.完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监督机制的完善,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政策及违规处理原则,尤其是监督管理制度,能够保证做到有章必循,提高工作人员的执法能动性,创建有责任心、有执法态度的工作环境,加强在规范制度下,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巡查和监督工作,促使政策的实际操作效率和真正落实,保证气象探测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罗杰.论气象探测环境发展现状及其保护措施低碳世界2015/35(172-173)
  2.张计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及对策探讨科技展望2016/13(171)
  3.梅松峰黄均陈骏.气象探测环境执法中的难点与对策研究农业与技术2014/03(154 16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职电子专业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情况、主要分析了研究的目标和现状,根据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方式和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中职电子专业;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及评价  一、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模式及评价研究情况概述  1.研究背景及研究目标。随着电子科技不断发展,智能控制技术应用的领域得到大幅扩张,工业控制、嵌入系统、智能装置等领域都成为电子专业学
期刊
【摘要】互联网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在享受着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消费隐患。近年来,出现了很多起个人信息泄露的维权事件,民商法应该将消费者信息权纳入到民商法的保护范畴之内。本文从民商法的角度探讨如何保护消费者的信息权。  【关键词】民商法;消费者;信息权  前言:信息权是指基于信息财产产生的各种权利的总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的多元化。信息的传播
期刊
【摘要】随着旅游业发展的不断深入,社区居民在旅游参与中的重要性日渐突显。本文在国内外社区参与旅游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对阆中古城的历史、资源、文化及旅游发展概况进行描述,进而对古城社区居民旅游参与的状况进行走访调查和整理总结,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通过居民参与的改进,促进阆中古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阆中古城;社区居民;旅游参与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利益相关者视角下
期刊
【摘要】国家民族治理是多民族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稳定和统一。苏联时期波罗的海三国的民族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对三国民族问题,苏联采取了较为强力压制政策,一度使三国的民族主义失去了生存空间。但靠国家强力维持的社会平静并不意味着民族问题的根本解决,戈尔巴乔夫的公开化、民主化改革为民族矛盾的激化创造了条件,波罗的海三国成为率先宣布脱离苏联独立的共和国。  【关键词】苏联;波罗的海;民族  对于苏
期刊
什么样的人能够脱颖而出?是那些能够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什么叫极致?就是做的至少比绝大多数人好的人。如果你做的和别人一样好,那仅仅是普通,不可能有更多机会。评判标准是和别人比较,而不是和自己比较。自己觉得怎样怎样,没有用。做到极致,就是你考虑的方面比绝大多数人广、深度比绝大多数人深,而且持续反省能不能更好,甚至它已经成为了你生活的一部分。  而生命短暂,一个人想得面面俱到,那太不现实了。记住,人生的
期刊
最近读到一首诗,诗名叫《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让他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第二种生活方式像树一样的成长,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向往的方式,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
期刊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以及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和城镇化建设,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统村落的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这一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满怀诗意地提出了“要记得住乡愁”。所谓“要记得住乡愁”就是要记得住思恋亲友的个人乡愁、关注现实的社会乡愁、以及传承文明的文化乡愁。  【关键词】习近平;乡愁情结;价值功能  一、引言  “记得住乡愁”一语出自习近
期刊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公正观念和公正意识是否进步且适宜,对于他们今后是否能为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大量学者针对当代大学生公正观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这对深化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是从当代大学生公正观现状及公正观培养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  【关键词】大学生;公正观;公正观培养
期刊
【摘要】人类生活是离不开自然资源支持的,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时更要从长远计划考虑,自然资源浪费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对于比较常见的环境资源保护问题,已经得到了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才可以实现更理想化的环境保护目标。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虽然社会发展衍生了很多人工建造产物,但归根到根本,人类的任何活动仍然离不开大自然,与其他的生物一样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直面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带来的生态环境新问题,在国内外重要会议、考察调研、访问交流等各种场合,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道路。尤其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将绿色发展正式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执政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的任务目标,表明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发展观的绿色转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念指导和政策支持。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背景  习近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