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有形

来源 :世界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aro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大象有形是我对老子“大象无形”的个人理解。在《辞源》里大象无形是一切事物本源的难以固定形态,后援引为封建帝王一统天下的意志,后又多被赋予垄断和强暴的色彩,是由控制体系而产生的强化态势。从上世纪初现代艺术在中国的启蒙、幻灭到建国后30年婉然的分水岭充分可以看到它曾产生的负面作用—强烈的政治工具倾向等违背艺术本身创作规律的戒条至今灌溉着我们的艺术土壤。可喜的是,近30年来当代雕塑艺术家们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现象和实体力量在国际艺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开疆拓土努力在雕塑语言和概念阐释上发出自己独有的声音。
  另一层面,在当代雕塑艺术的语境里装置艺术、大地艺术等艺术门类近来与雕塑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相揉并生,其界限渐趋模糊。但使用原始材料和现成品加工的概念创作过程始终是它们有所区别的壁垒。由此,字面理解“大象有形”当代雕塑艺术定义之内涵和外延便有了确凿的“佐证”。
  本次“大象有形”当代雕塑艺术邀请展是近年我编撰《中国当代雕塑史鉴》一书付梓前简洁的点阵式呈现。由此来探究当代雕塑艺术在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脉络,使大众对当代雕塑有一个基本的启发和认识。参展的艺术家大多是活跃在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当代艺术家。如田世信、吴少湘、展望、隋建国、蒋朔、沈少民等艺术家已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风格和理论架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而年轻最具活力的艺术家陈文令、史金淞、李占洋、艾松、谭勋、戴耘、高孝午、赵光晖、田禾等在海内外有了自己的面貌和影响力,他们对雕塑语言和材料的认识及实践显然是非常有探索意义的,才气和功力都可见一斑。毕业于德国杜塞道夫美术学院、在德国定居18年的任戎和印度艺术家巴拉特兄妹的作品参展,体现出当代雕塑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内涵。本次虽然参展的作品大都不够新,但依然可以看出艺术家的雕塑语言和对新材料的认识和把握功力。
  要说明的是如此短的时间做出如此体量的中国式的雕塑展览似乎有些荒诞,更遑论对作品的遴选和空间的整体把握,展览肯定会有许多不足和遗憾之处,恳望大家批评。
  感谢宋庄艺术促进会和宋庄美术馆给予此展览的大力支持,这个展览是我本人亦是全体参展艺术家的一个重要记忆。
  策展人 徐亮
  2013年10月30日 北京苹果社区
其他文献
多米尼克·巴达斯|文  (瑞士日内瓦艺术之门基金会主席)  每件艺术品,都密集着白明飘逸隽永和渊博才思的磁场,什么语言能够评论如此天物?  雅、这种极至的雅,源自于艺术家自身的“大儒”气质。  白明,其人如其作品,其作品犹如其人。  有的艺术家其人其作有其一致性,而有的艺术家其人其作之间却很相悖。而艺术家如白明,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追随他的目光,投向他创作所用的材质,看到作品一点点成形、凸显轮廓、画笔
期刊
有了艺术会怎么样呢?这或许就是“质变—深圳2013公共雕塑作品展览”在面对深圳中心区,面对深圳书城以及周边广场这个特定空间的时候所要试图解决的问题。  让艺术介入空间,通过艺术使空间的品质发生改变,这是展览的主题“质变”的第一层含义。  近些年来,中国的城市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检讨它快速发展的过程,人们不难发现,论及城市的规模和气魄或许已经够大,论及城市空间的硬件设施和材料或许已经不输于发达国家
期刊
“遇见梵高——五三青年艺术节”于2014年5月3日下午三点在昆明昆建路5号108智库空间开幕,108智库空间是利用旧工厂改造的文化创意园区,它的原址是昆明轴承厂,一个有着50多年历史的生产轴承的国有企业,90年代市场经济之后,厂区的经营和销售不太景气,呈半亏损状态,大量厂房闲置,2003——2012年,陆陆续续有艺术家租用这里的厂房做工作室,形成了松散的艺术聚落。2011年,轴承厂正式宣布破产,2
期刊
戴耘的近作,以他所擅长的技术方式重新进入历史。如果说,戴耘曾经以一种摹仿的方式,用青红砖材料再现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成为当代生活的符号性象征。那么,在近期(实则是近6年来)作品中,他将其目光从现实生活转向历史深处。在那里,他似乎找到了自我的存在感——一种通过艺术史获得的存在感,这种存在感不是个人肉身的存在,而通过艺术与不同民族精神的演进历史相遇,在一种集体性的人类自我意识中感受到个体的存在。  戴
期刊
《脸·神农架》艺术计划构想:  制作N张“脸”(纸质)。在会议期间的某一时刻,请与会理论家、艺术家、媒体记者、会议酒店的员工以及酒店里的每一位游客佩戴,在那个时刻让“神农架香溪源酒店”里的每一个人换上同一张面孔。  在《脸·神农架》艺术计划中,来自不同地域的理论家、艺术家、游人,在这里相聚、邂逅,和艺术家一同完成神农架论坛的艺术行为,让每个人都成为艺术的创作者。  人们换上同一张“脸”(杨佴旻),
期刊
世界进入现代以来,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消费,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人为破坏。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等导致的地球异常现象明显增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21世纪地球人刻不容缓的严峻命题。人,如果不能有效的节制贪欲,放任自己继续施加对于自然环境的掠夺和毁坏,其后果将如同人类的添薪泼油自我燃烧,势必将自己化为灰烬!  人类在自燃,世界在融化。  请为贪婪的欲火釜底抽薪,请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期刊
时间是张亚平作品的主题,动态的时间如何以视觉的方式表述在张亚平的作品里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圣奥古斯丁在他的《忏悔录》这样说到“时间是什么?没人问我,我很清楚:一旦问起,我便茫然”。奥古斯丁指出时间的内在化,时间不再是外在的物理之流,而是我们的思想意识的伸展——当下对过往的时间是回忆:当下对当下的时间是直接经验:当下对未来的时间是展望。《时间切片》这件静态作品时间感的获得是由于作者让回忆与当下经验
期刊
全球暖化的威胁每天都愈加迫近居住在我们星球的人类。日前,世界气象组织宣布,今年6月及上半年全球平均气温创下了历史新高。到7月20日,新疆吐鲁番火焰山地区的地表温度,达到了破纪录的73度!……而甚至在这些消息尚未公布之时,杨佴旻便已推出了《自然·环境》世界艺术计划,将全球“自然环境”暖化的主题用燃烧般的汽车意象来予以审视。这里,“自然”在反自然的工业与科技文明的“进步”过程中产生了“自燃”,也就是先
期刊
worldart:很开心,看到建筑之外的展览,感觉很新奇,我对美术的认识过去是架上绘画,从当代艺术开始发展,但建筑的展览是为数不多的一次,请问展览的初衷和想法是什么?   陈: 我主推的事情里包括了模型、展览、草图手稿展览,建筑之外这个展览是从我经过十多年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实践和推广,积累大量的优秀建筑师的素材和作品,是对建筑师群体跨界实践一个比较全面的记录。六年前我们策过一次马达思班的概念模型的大
期刊
活动背景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远在唐代即以新兴的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东销日本,西销印度、波斯乃至于埃及。历代以来,瓷器一直是中国对外的重要输出品,与丝绸、茶叶并誉于世界,在国际贸易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的产瓷地区之一,瓷器外销有着悠久的历史。宋元时期,德化窑的产品作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输出商品,大量外销欧洲、东南亚、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