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教学的华丽转身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dfhdfrt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告别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现在的教学已进入了全新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也是新的变革。梅洛·庞蒂认为“艺术创造是一种运用物质媒体进行创造性知觉的活动,多媒体的运用,带来了知觉的形式化,从而使知觉的意义得以扩展和丰富化地表现。”可以看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是可以发挥其独特的、必要的作用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学科整合;教学实效性
  告别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现在的教学已进入了全新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也是新的变革。梅洛·庞蒂认为“艺术创造是一种运用物质媒体进行创造性知觉的活动,多媒体的运用,带来了知觉的形式化,从而使知觉的意义得以扩展和丰富化地表现。”可以看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可以发挥其独特的、必要的作用的。下面,针对我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转变了教学观念
  在教学观念上,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教师一言堂,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而现在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加深刻,学生对学习也更感兴趣。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我则以学生自学为主,注重学生的“学”。例如,我在小学二年级上册《识字二读读词语识汉字》一课中,我就转变了自己的位置,变教师为学生,我利用课件出示生字“语”,学生认真观察字形,看清每个笔画所占的位置,然后我写了一个占格错误的“语”字,让学生帮助老师纠正,学生踊跃发言,而且说的相当准确,生怕老师没有听明白而没有改正错误的笔画,有一种小老师的风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非常好。从此可以看出,放手给学生一点空间,学生会还给我们一个神奇的世界。
  在课堂中我努力把自己的角色从传授者变成引导者、合作者,教学的组织者,与学生共同讨论探索语文问题,启发学生,让他们养成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学生与我交流的时候,很高兴,就像是朋友之间交谈,自然、随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变成师生间的相互学习或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师生关系就变的更加民主、真正变为教学相长关系。由单纯的教师“教”变成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老师可以成为“学生”,学生有时也可以成为“老师”。
  二、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学习兴趣是能够推动语文学习的一种精神力量。它让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让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情境导入环节,根据学生都富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个特点,我采用过播放动画、变魔术、讲故事等方式,记得在我讲授《小儿垂钓》一课时,我就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在没有运用信息技术时,学生只能听老师的讲解,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对古诗的含义只能是死记硬背。而运用了信息技术后,学生仿佛走进了垂钓的世界,通过看图片,亲自表演,切身地感受到垂钓时的情景,对古诗的内容很容易就理解清楚了,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有着其它手段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
  三、更新了教学手段
  多媒体的引入,丰富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手段。在上《识字》课时,我利用网络优势,收集到了古筝“高山流水”音乐,让学生听着舒缓的音乐走进课堂,让学生在课间玩得快乐的心情快速的平静下来,在讲解生字的笔画时,多媒体又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运用动画的形式演示生字的笔画,很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
  在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让我明白了:教学中好的教学资源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特别是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更需要丰富精彩的教学资源。那么是不是有了精彩的资源就能上好一堂课呢?答案肯定不是。好的资源只是一个基础、一个好的手段,一节课还是要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精彩的资源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服务,不能为了资源而使用资源。目前有些老师一节课忙于播放课件,学生则头晕眼花,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多媒体运用时,也要注意适时、适当。
  多媒体的运用使语文的教学有了一个华丽的转身,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要注意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实效性,知道课件的运用是否合理、恰当,要知道它的运用将要解决什么问题,能达到什么目的,不能盲目地追求教学信息化。要让多媒体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点睛之笔,使学生赏心悦目,获得知识与美的双重享受。
  参考文献:
  [1]潘爱琴摘要:《中小学电教》吉林省电化教育馆2003
  [2]李克东摘要:《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探究所2003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东湖小学110400)
其他文献
清晨八点半,我裹着围巾,戴着手套,将音乐设置为随机播放模式,踏出了医院大门。  冬日里,街道上的梧桐树都早已掉光了叶子,行人步履匆忙,店铺也未见几人进出,实在是萧条、寒瑟得很。呼吸到的每一口空气,都带着冬天里的寒意流入我的身体里,全身无一处暖。  迎面走来的,要么是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学生,要么是去上班的年轻人……唯独我,是刚刚下班,带着深深的黑眼圈,以及疲惫的身心。有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特别狼狈,无力
摘要:当前,在山区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探索语文教学新方式,使教学内容、师生关系以及课堂氛围都处于动态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山区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本文对山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期望通过本文的写作,为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山区;教学质量;动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山区初中语文教学来说,由于教学设备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作者经常会塑造一些刀枪不入、百毒不侵的人物形象,可那些都是虚构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真有少部分人拥有一些特殊技能。他们拥有这些超能力,是因为他们有着常人没有的基因。通常,99.9%的基因在遗传上是一致的,但在极少数基因突变的情况下,那些微小的不同基因中深藏着一些奇异的神秘能力。下面这些“超能力”就是因为基因突变而真实存在的。力大无穷  美国密歇根州的雷姆·汉克斯对自己的力大无穷
“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什么意思,难道我以后就不能成为我自己吗?”  我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出彩的?是实现自己年轻时的理想抱负,在所从事的领域有一番作为?是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和谐的人际关系,乐有所乐?还是时刻处于集体的暴风眼,受人艳羡,享受众星捧月的待遇?  大概上述的情况确实算是出彩,但我觉得不尽然。我的人生不但要有该有的长度,还应该在价值与意义上不断地拓展与延伸。 
摘要:本文就语文教材编写过程中对经典的呈现问题作了探讨,并结合李思衡老师的观点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能给语文教学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语文教材编写;经典;呈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109  湖南夏峥嵘老师在《经典理应完整呈现》(《语文学习》2013年第1期)一文中谈到了教材编写者删改经典的问题,该文认为:经典完整呈现,是正确
摘要:时政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优势,历史教学如能及时捕捉,恰当筛选,巧妙设计,能使课堂焕发深沉的历史感和鲜活的时代感。本文从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出发,分析引入时政新闻教学的缘由,结合实例探讨实施时政新闻教学的策略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提高效率。  关键词:时政新闻;历史教学;政史整合;策略  一、引入时政新闻教学的缘由  清代著名学者龚自珍曾经说过:“欲知大道,必先为
摘要: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学化學教师反思能力的构成入手,同时寻求有效的培养途径,希望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构成;培养途径  一、教学反思及教学反思能力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一种能力。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反思,作为一名热爱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只有不断的探索、反思,才能不断的成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课堂的开放性,教师片面地追求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和激励性,造成了课堂教学“无序”、“空洞”的现状,本文结合《伤仲永》教学环节中的引导学生探讨“方仲永悲剧发生的原因,并从中获得启示”问题的研究,提出了用真实的课堂评价语导引语文课堂的观点,并探讨了“真实的评价”的定义。  关键词:真实评价;多元解读;以生为本;尊重文本  中
摘要: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继续延伸2012年盛行的“材料”与“新材料作文”取向。但考生作文中宿构、默写、套用的情况较严重,模板化、程式化与假大空现象更为普遍。因此,亟需反思急功近利的高考作文教学的严重后果;提倡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语文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原点”、“触发点”,培养学生关心现实,热爱生活的情感,让作文成为一种生命活动过程的体验。  关键词:语文教
摘要:热力环流的成因是高中地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地理原理,本文探讨的是这一节课的“问题案”中问题设置的意图和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达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问题案”教学的体会和反思。  关键词:问题案 ;热力环流 ; 地理思维  地理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针对这一教学目标,结合本校正在实行的“问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