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是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探究教学活动的倡导者萨其曼博士认为:“儿童具有探究问题的天性”,“探究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只有通过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才能使课堂教学走出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束缚,给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对推进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认真总结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一线教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正是抱着这样的愿望,管中窥豹,求教大家。
一、探究式教学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一种独立性、创造性、批判性的思维品质。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是的,常使学生处于问题意识当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意义是深远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功地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首先必将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物理问题来源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很多的物理现象,产生过强烈的好奇心,甚至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幻想。教师如能因势利导,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教”重力”一节,教师可提问:树上的苹果为什么总是往地面掉?人造卫星为什么总是绕着地球运转而不脱离轨道?这两种现象之间是否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在起作用?这样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求知欲。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启迪智慧、激发兴趣、主动参与的效果。
在实施问题教学的课堂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合作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也就成为学生成长、教师提高、教学相长的过程,也就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角色由以往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其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创设情境、激发志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的状态转变为提问质疑、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状态。随着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知识能力和整体素质得到培养、发展和提高。这正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努力实践的。
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和长期实践,以问题为载体,以思维发展为主线,在师生互动中定能把课堂推向高潮。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要经过实践探索
实践是物理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阅读、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探索活动。
1.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注重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都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希望亲自动手多做实验。实验课中,应先提示学生如何作好实验计划的制定和安排,自由设计实验,选择好必要的器材,注意科学的实验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估、交流、取长补短,比如“研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探究的结论,先让学生独立地假设、猜想,让学生充分的想象,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等方法进行猜想。有的同学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这一猜想,学生们有一致的共鸣,于是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探究方案,此时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空前高涨,通过讨论确定运用控制变量法,在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物体的密度不同,研究所受的浮力是否相同,简略步骤:用弹簧测力计称出铁块和铝块在空气中的重力,然后使铁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两次示数求出浮力,然后进行比较。通过以上实验的探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对于一些探索性的实验,学生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所揭示的物理事实感到惊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去寻求答案。新颖有趣的问题,特别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又是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基础。即使对于一些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表达出来后,也更为生动形象,易于被学生接受,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老师树立一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思想,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就能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和终身学习意识,使其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和科学探究者。
三、把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重要的课程思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科技”无不揭示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托生产、生活实践中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感性的和理性的知识、经验和感受。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识水平提供或指导挖掘生活中的探究课题,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如在讨论与社会发展、生活生产、科学技术、自然等领域相联系的课题中考虑“温室效应”“热岛效应”“人体与物理”“交通与物理”“厨房与物理”“杂技中的物理”等等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利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最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科学的愿望。
课外探究活动可以大大减轻课堂教学的压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要认真选题、精心组织,跟踪学生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课堂延伸的手臂。
四、探究式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在设计研究某个问题的方案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在完成某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践探索能力;在研究某个物理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联系的问题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总之,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过分地关注结果,而应更注重过程的探究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此长期坚持下去,方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彰显教师的科学和艺术魅力。
一、探究式教学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一种独立性、创造性、批判性的思维品质。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是的,常使学生处于问题意识当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意义是深远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功地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首先必将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物理问题来源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很多的物理现象,产生过强烈的好奇心,甚至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幻想。教师如能因势利导,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教”重力”一节,教师可提问:树上的苹果为什么总是往地面掉?人造卫星为什么总是绕着地球运转而不脱离轨道?这两种现象之间是否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在起作用?这样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求知欲。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启迪智慧、激发兴趣、主动参与的效果。
在实施问题教学的课堂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合作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也就成为学生成长、教师提高、教学相长的过程,也就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角色由以往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其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创设情境、激发志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的状态转变为提问质疑、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状态。随着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知识能力和整体素质得到培养、发展和提高。这正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努力实践的。
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和长期实践,以问题为载体,以思维发展为主线,在师生互动中定能把课堂推向高潮。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要经过实践探索
实践是物理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阅读、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探索活动。
1.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注重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都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希望亲自动手多做实验。实验课中,应先提示学生如何作好实验计划的制定和安排,自由设计实验,选择好必要的器材,注意科学的实验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对实验的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估、交流、取长补短,比如“研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探究的结论,先让学生独立地假设、猜想,让学生充分的想象,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等方法进行猜想。有的同学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这一猜想,学生们有一致的共鸣,于是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探究方案,此时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空前高涨,通过讨论确定运用控制变量法,在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物体的密度不同,研究所受的浮力是否相同,简略步骤:用弹簧测力计称出铁块和铝块在空气中的重力,然后使铁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两次示数求出浮力,然后进行比较。通过以上实验的探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对于一些探索性的实验,学生对于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所揭示的物理事实感到惊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心理,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去寻求答案。新颖有趣的问题,特别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又是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基础。即使对于一些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表达出来后,也更为生动形象,易于被学生接受,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老师树立一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思想,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就能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和终身学习意识,使其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和科学探究者。
三、把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重要的课程思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科技”无不揭示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托生产、生活实践中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感性的和理性的知识、经验和感受。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识水平提供或指导挖掘生活中的探究课题,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如在讨论与社会发展、生活生产、科学技术、自然等领域相联系的课题中考虑“温室效应”“热岛效应”“人体与物理”“交通与物理”“厨房与物理”“杂技中的物理”等等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利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最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科学的愿望。
课外探究活动可以大大减轻课堂教学的压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教师对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要认真选题、精心组织,跟踪学生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课堂延伸的手臂。
四、探究式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在设计研究某个问题的方案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在完成某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践探索能力;在研究某个物理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联系的问题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总之,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过分地关注结果,而应更注重过程的探究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此长期坚持下去,方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彰显教师的科学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