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酒神精神淺探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的自殺狀態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少年維特的煩惱》主人公維特多愁善感,以個性和情感來決定自身行動,表達人類內心感情的衝突和奮進精神,一向被世人認為是英國感傷主義和德國狂飆突進的代表。現時學者大多從感傷主義、狂飆突進運動,或空間敘事研究等為探討角度,而本文將利用尼采酒神精神的理論,嘗試針對維特的自殺片段進行解讀。
  關鍵詞:維特;酒神精神;自殺;生命價值;歌德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1-0015-02
  一、尼采的酒神精神(Dionysian)
  酒神精神(Dionysian)是尼采第一部系統討論美學和文藝問題的著作《悲劇的誕生》中,闡釋藝術起源、功能及其對個體生命的意義的其中一個思想範疇。在尼采之前,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已有使用酒神崇拜來標誌藝術發展的一個階段,雅可比、布克哈特、荷爾德林、弗.施萊格爾、瓦格納也都談到作為一種審美狀態的酒神現象或醉的激情[6]。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以「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為基礎論述了悲劇的誕生和衰落,同時肯定生命、肯定生命追求強力的本能:
  尼采認為,古希臘藝術並非產生於希臘人精神上的和諧與靜穆,而是植根於他們所意識到的人生苦難和衝突。但古希臘人並沒有因為生命的悲劇性而厭世,而是以藝術為媒介來對抗存在的荒誕,為苦難的、悲劇性的生命尋找意義和存在的理由。[3]
  酒神是西方詩學中的重要概念,酒神狄奧尼修斯(Dionysus)是希臘神話的葡萄酒與狂歡之神,在諸神之中以酒和狂歡見稱,乃豐收、享樂和放縱的象徵,是生命豐盈的化身。酒神祭祀儀式是人們聚集,酊酩大醉,載歌載舞,個體進入一種身不由己的自棄狀態,在痛苦和狂喜的癲狂中,在這種狂歡和放縱狀態之下個體生命和意識與世界融為一體[3][5]。酒神精神的核心其實是在正視生命是悲劇性的前提下,肯定生命,從而力圖超越人生悲劇本身,體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達到對人生及世界本體的體驗。
  酒神精神有幾項特徵:一、它是一種情緒系統高度亢奮的精神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人超越個體化原則和現象領域,達到個體與世界總體生命交融,從而使本能的生命力煥發出勃勃生機,人從這原始生命力的充盈狀態中得到無限的幸福和快樂;二、它是一種特殊的肯定生命的態度。現實生活中個體的生命是易逝的,當中充滿不幸和痛苦,但世界總體生命卻是永恆的,易逝的個體生命獲得了戰勝不幸和痛苦的力量。[3]正如尼采在《偶像的黃昏》中一段話可以概括:
  肯定生命,哪怕是在它最異樣最艱難的問題上;生命意志在其最高類型的犠牲中,為自身的不可窮竭而歡欣鼓舞——我稱這為酒神精神。[4]
  二、自殺與生命價值
  加繆曾表示「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自殺」[2],更有哲學家認為自殺正是人類有自由意志的最典型體現,人能夠在生與死之間作出價值判斷,一旦其得出生存不如死亡更具價值時,它就可以通過自己的意志以結束自己的生命[2]。自殺對生命的意義,哲學家們向來有不同看法,而酒神精神的理論運用,目的不是以完全契合文本以分析為出發點來探討論題,而是藉其特徵來分析主人公的自殺前的狀態。
  《少年維特的煩惱》顯然是一個悲劇,維特面對的衝突表面是得不到綠蒂的愛。然而看深一層,當中其實包含了不能抑壓對綠蒂無盡的愛意,這對維特來說是不可能用自主意志抑止的;另一方面則是綠蒂即便在精神交流上和維特有著深刻的連結,她卻是一個有婚約的女人,在道德層面上維特亦不應該也不能愛她。維特身不由己的愛意,以及道德的限制使他感到痛苦而備受煎熬,可以在《少年維特的煩惱》十二月十四日的信件,維特向信友描述自己的夢看見:
  怎麼回事,好朋友?我竟害怕自己起來了!難道我對她的愛,不是最神聖、最純潔、最真摯的愛麼?——我不想起誓,可現在這些夢!……這一夜我把她摟在懷裡,緊緊貼在自己心口,用千百次的親吻堵住她那說著綿綿情話的嘴……[1]
  故事的軌跡由開始就注定是一場沒結果的悲劇,維特選擇以離開山村來抑止對綠蒂的愛而不果,回到山村後綠蒂已成為阿爾伯特的妻子。維特即使傷心,卻沒有和綠蒂斷交,最後只能選擇以自殺將這長久以來的深愛而不得所產生的張力釋放。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裡涉及到自殺是對生命肯定或否定的命題。尼采繼承了叔本華的「生命意志」學說,把其改造成「強力意志」,強調生命的本能和人的精神力量,張揚個性的欲望和創造力,重視無意識和非理性[3]。曾經深深影響尼采的悲傷主義代表人物叔本華強調「自殺是想逃避生活的痛苦與不幸,因而實際上它不僅是對生命意志的否定,而恰恰是對生命意志的強烈肯定」[2],說明叔本華認為自殺是對生命的肯定。
  三、維特的自殺狀態與酒神精神
  假設自殺是對生命的肯定之論點成立,那就可以著手從酒神精神的特徵分析維特自殺前的狀態。「酒神精神」是一種「醉」的精神,在人們酣醉狂放的狀態體現出來,是個體生命和意識逐漸進入渾然忘我之境,在沉醉與狂迷中個體生命被束縛的狀態得以解除,從而在心靈深處領略到與世界本體融合的滿足[3]。
  這個狀態在維特準備自殺時疾寫遺書的內容展現得淋漓盡致。在進入忘我之境的狀態中,維特首先下定自殺的決心,並寫最後一封信給綠蒂,過程是逐漸陷入失控的境界。信件開始寫道:
  ……綠蒂啊,當一個人不得不對自己說:『這是我的最後一個早晨!』時,他心中便會有一種無可比擬、然而卻最接近於朦朧的夢的感覺。……[1]
  這是進入忘我之境之前的狀態,它「接近於朦朧的夢」,然後維特開始陷入失控:
  ……綠蒂,不……我怎麼能逝去呢?你怎麼能逝去呢?我們不是存在著嗎!……逝去……這又意味著甚麼呢?還不是一個詞兒!一個沒有意義的聲音!……[1]
  隨後維特開始回憶過去和綠蒂的美好,並完全進入了迷狂的狀態:
  阿爾伯特是你的丈夫,這又怎麼樣呢?哼!丈夫!難道我愛你,想把你從他的懷抱中奪到我的懷抱中來,對於這個世界就是罪孽?罪孽!好,為此我情願受罰;但我已嚐到了這個罪孽的全部甘美滋味,已把生命的瓊漿和力量吸進了我心裡。從這一刻你便是我的了!……我不是在做夢,不是在說胡話!在即將進入墳墓之時,我心中更豁亮了。……[1]
  可以看見維特的精神一步步進入迷狂的狀態,面對相思不得的痛苦,維特在信中爆發出對綠蒂一直以來的愛意和欲望,使一直言溢於表的感情揭露,釋放長久以來束縛。而在心靈深處領略到與世界本體融合的滿足方面,維特在信中寫到:
  時候到了,綠蒂!我捏住這冰冷的、可怕的槍柄,心中毫無畏懼,恰似端起一個酒杯,從這杯中,我將死亡的香醪痛飲!是你把它給了我,我還有甚麼可猶豫。一切一切,我在生活中的一切希望和夢想,都由此得到了滿足!此刻,我就可以冷靜地,無動於衷地,去敲死亡的鐵門了。[1]
  酒神精神體現在維特身上在於他的自殺,正如他在信中提到「我願勇敢地死,高高興興地死,只要我的死能給你的生活重新帶來寧靜,帶來快樂」[1],死亡使他的真實自我重新,為愛而與死亡的融合為他帶來滿足。維特以結束生命帶來的痛苦和不幸,正是肯定了生命的永恆,而這種對人生悲劇的深刻體更超越了悲劇本身。
  《少年維特的煩惱》這部小說引起嘩然大響,當時不小男女都爭相模仿悲劇愛情中的主角,而小說直到現在仍然大受歡迎,這不朽名作除了情節扣人心弦以外,亦是因為它的多樣性可以讓讀者從不同方面深入解讀,而本文則嘗利用酒神精神解讀文本,希望從一個新角度探討自殺這個永恆存在的生命哲學。
  參考文獻:
  [1]歌德著、楊武能譯:《少年維特的煩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2]何顯明、余芹:《飄向天國的駝鈴:死亡學精學》,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
  [3]董學文主編:《西方文學理論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4]尼采著、周國平譯:《悲劇的誕生》,北京:三聯書店,1986年。頁92。
  [5]王婷婷:〈從酒神精神的角度淺析尼采的哲學觀〉,《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2年8期,頁63。
  [6]周國平:《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年。頁69-76。
  作者简介:
  冼美鳳,工作單位: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籍貫:中國香港。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逐渐深入,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成为了当下教育技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对其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之上,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国内四个典型的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模式,最后对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协作学习;概念构图;关联主义;建导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1
期刊
摘要:评弹《雷雨》非常有特色,充分尊重了原著精神,又增添了新的内涵,对原著中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了更为精准的诠释。评弹版《雷雨》以蘩漪与周萍冲突为主线,重新塑造蘩漪和周萍形象。展现了一个因无爱而痛苦、为渴求爱而挣扎的蘩漪。同时,在保持原剧“悲悯情怀”的同时,展现了曲艺艺术的独特魅力。曹禺先生曾经高度赞扬了苏州的评弹艺术,将其概括为“说噱弹唱评”五个方面。和话剧相比较,评弹艺术以其表现细微、风趣幽默、
期刊
摘要: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是集技术、艺术与创新为一体的一项工作。在编辑过程中,如何把新闻节目编排得新颖、生动活泼,使观众始终保持强烈的新鲜感与浓厚的收看兴趣,是需要编辑从多角度全面把握的。这不仅要求记者善用典型意义的画面,而且要求后期制作人员不断提高画面编辑水平,把握好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新闻画面;新闻节目;现场环境;新闻事件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獻给读者一首歌——《感恩歌》
期刊
摘要: 老舍作品中的市民形象中包含有“理想型”与“过渡型”人物形象。这类人物形象具有中国普通人的善良本质,但却又有不同的特点。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对市民影响这一角度出发,对这两类型的市民形象做全面解读分析。  关键词:老舍;理想型;过渡型;人物  中图分类号:I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1-864X(2015)01-0006-02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出生于北京西城区一个贫民家
期刊
摘要:于沈从文而言,“神性”是人的一种精神特质,表现为对“美”、“善”、“真”的追寻。“神性”在沈从文的美学体系和美学思想中是极为重要的,从“神性”的角度对其湘西题材的小说中折射出的人性美进行分析,不仅能够对其作品中的人性美有更好的认知,我们也能够对其美学思想有更深切的体现。  关键词:沈从文;湘西;神性;乡土小说;审美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
期刊
熟悉殷美生的人都说他是世上最“富有”的人,而这种“富有”并不是说样有钱,而是他的精神富有。他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他把青春都奉献给了他的爬格子事业,从青年时代到已步入中年从没放弃过新闻写作,写闻,办诗社,乐此不疲。他就是江西湖口县流泗镇优秀共产党员、乡村“土记者”殷美生。  你可别小看了他,他曾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成为全国小有名气的“土记者”,在他家,只见他的获奖证书、聘书堆成小山似的,有的作品竞
期刊
摘要:生活、情感、信仰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也必然与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文学创作息息相关。它们在文学创作中扮演着“水之源,木之本”的重要角色,深刻影响着文学创作的产生发展。  关键词:文学创作;源泉;社会生活;情感;信仰  中图分类号:I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1-0010-01  一、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基础源头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期刊
摘要:京族是我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中的一员我国大陆海岸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近两万公里。北仑河口这一带便是京族世代休养生息的区域。这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京族悠久的海洋文化。他们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沿海位置,经过四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本文旨在通过对京族传统文化中体现的海洋文化进行分析和归纳,以利于发掘京族海洋文化,传承民族文化。  关键词:京族;海洋;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P
期刊
摘要:明代建立和实行的各种军事制度,内容十分丰富,垛集制度作为一种常见的征兵制度在朱元璋时期发挥了很大作用。它继承于元代,但它的实施受当时社会状况和军户制度影响。在引入中原过程中,其实施方法发生了变化,在实施过程中会因军士缺额数和人口密度不同而不同。正是由于不同地区实施方法不同,称谓在不同时地区也略有不同,但其目的却都是因为军政民政的需要,而不是减轻民众的兵役负担。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