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美术欣赏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an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要改变旧的教学方法,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有欣赏法、对比法、讨论法、联系法、参观法、电教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些课程内容在合理选用电教手段的同时采取与示范教学相结合,效果更佳。欣赏教学可与绘画、工艺的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学美术欣赏教学又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规律。就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渴望,有效的途径是打破常规,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寓知识传授于趣味中,进行别出心裁而有创意的课程设计,并结合学科特点,营造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增强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我通过教学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开展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理性认识和实施策略。
  在欣赏课中,传统教学法往往是由教师选择审美对象,滔滔不绝地向学生介绍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形式美等,但最终只能是教师本人的感受和个人欣赏,而学生仍不理解,无法调动其欣赏作品的积极性。原因是通过老师的讲,学生充其量只能对作品做剖析麻雀式的理解而已。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老师在欣赏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欣赏的积极性,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为此,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为提高欣赏课教学水平,注重改进教学方法,构建理想的教学模式,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1.欣赏法。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注重欣赏性教学是美术欣赏的出发点。中外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流传下来极为丰富的艺术佳作,各种流派风格纷呈。通过欣赏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欣赏水平,丰富生活,从而培养文化艺术修养。
  2.对比法。比较是美术欣赏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对比,学生不但容易理解作品内容,而且能开阔视野,因此教师在欣赏教学中,要把美术作品进行横向、纵向、求同求异等多方位的对比,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3.讨论法。为创设课堂讨论的情境、氛围,可根据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形式美等提出真正可引起思考、有价值的、吸引学生的讨论题。而作为学生的朋友,我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欣赏更多地给予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的空间,给学生创设了一种由被动欣赏转入主动欣赏、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参与的热烈的课堂气氛。
  4.联系法。如:《用线条表现》一课,欣赏完课本的范例后,我请学生回答在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语文、数学等学科中线条图像的运用,学生能举出像地理课中的地图、山川河流、公路等用手绘线条表达的例子。这样联系其他学科知识,不仅更好地学习了本课内容,也培养了学生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
  5.参观法。我组织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览,让学生直接观赏原作,不仅开阔了视野,更加具体感受到了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社会效应。
  6.电教法。我采用电脑多媒体、录像、幻灯、投影仪等电教手段,改变旧的教学格局,使得进行高质量的美术欣赏成为可能。多媒体电脑的运用在视觉形式上点、线、面、色的强度和画面吸引力比课本、图片要强许多倍。利用电脑多媒体光盘对图像放大、缩小和定放等手段,再配以音乐,让学生的思维不由自主地被带进充满遐想的绘画艺术境界中,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习如坐春风,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有些课程内容在合理选用电教手段的同时,采取与示范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效果更佳。例如:讲到中国古代花鸟画时,我在预先张帖好宣纸的画板上,用大笔以浓淡不同、相互重叠、渗化的点线面现场挥毫,让学生面对面痛快地感受一下写意画挥洒自如、虚实相生、纵横交织的潇洒画风。老师笔墨淋漓、无拘无束的表演,会激发起学生的勇气和兴趣,激发起学生亲手一试的欲望;然后再对水墨写意画的情趣美、蕴意美和形式美等审美内涵进行揭示,并让有激情的同学现场试画,体会在宣纸上作画的感觉,让他们充分感受和领悟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和艺术震撼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爱国情感。
  欣赏教学与绘画、工艺的教学应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绘画与工艺等美术实践的“外力”,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1.课始导入欣赏内容。我在工艺绘画课的开始部分安排了一些与本课有关的欣赏内容,如上服装设计一课时,在导入阶段让学生欣赏“时装表演”的录像。
  2.练习中穿插欣赏内容。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以欣赏帮助练习、以练习促进欣赏的教学方法。
  3.结束时加入欣赏内容。我在练习结束时加入了欣赏,通过比较与实践体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还可给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明示发展的方向,使学生产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
其他文献
语文作为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一方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我国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它关系着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增强,关系着民族兴衰的命运,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为了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就要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
期刊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
期刊
摘 要:学生自我思维、独立思考是一种能力,也就是自主学习能力,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的一项思维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使学生处于被动形式,使学生感到压抑、无自主性,因此,小学生对小学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必要系统研讨。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语文教学 老师教学方案  小学教育的方式正在日新月异的进行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从以教学为主逐渐变化为开发小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自我学习能力。以前,老师
期刊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同时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思想,陶冶性情,磨砺思维,发展智力,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语文感性经验,领悟语言规律。  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为达到这些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
摘 要: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生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开发潜能、激发创造力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教育。愿赏识教育日益成为教育者对孩子进行成功教育的良方,让孩子在赏识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赏识教育 成功教育 快乐成长   我国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四块糖”的故事,在教育界传为佳话;南京某厂技术员周弘用“赏识”的办法,把自己双
期刊
近几年福建省高考化学科试题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内容稳中有变,体现出新课程改革平稳、温和推进的特点与导向。从具体的试题来看,在考查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着重对考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考试内容仍以考查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强调学科内综合,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特别重视思维开放性和探究性的考查,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所以,高三化学的复习,始终应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
期刊
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贝拉克(Bellack)等人1966年的研究揭示:“在所进行研究的课堂上,教学程序的核心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经常还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应。”在这项研究中,有72%的课堂谈话是由教师承担的,其中近7%的谈话是用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其余的谈话用于提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评价学生的发言。由此可见,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着频繁
期刊
摘 要:用真诚的心,给那些艰难跋涉的暂时后进的学生一份真情、一份赏识,在爱的沐浴下他们也会长成参天大树,开出自己朵朵与众不同的繁花。赏识教育的魅力是无穷的,赏识能够使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关键词:数学教学 赏识教育 闪光点 应用   赏识教育,是教师主动地认识到学生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使之朝良性发展,进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不屈不挠的
期刊
现在的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要,从一年级开始就已融入了简单的音乐欣赏。笔者在大量的课堂实践中发现,教材这样科学合理地安排,目的是使我们学生慢慢地学会注意、关注,从而喜欢上欣赏,进而欣赏周围世界的美,也就在音乐欣赏中形成“自觉”的乐感。这也应了那句话:“音乐素质的培养恰恰必须以音乐欣赏为基础。”回想以往,每每播放音乐欣赏曲,大多数学生呈现的是神情茫然、毫无兴趣的状态。笔者通过多年的
期刊
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中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经历了从感性到理性、从困惑到成熟、从努力到收获的过程,现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认识。  一、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这成了我数学教学的一贯特色。参加工作的聋校学生返校看望老师,一致称赞说跟我学到的数学知识在工作、生活中非常实用,让他们受益匪浅,这更加坚定了我坚持特色教学的信心。  对于新课程来说,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