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体验”成为提高品德课堂效率的“大功臣”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hdg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体验是促使学生“心动”的催化剂,是解决知行脱节问题的关键。通过课堂、课外两大阵地的活动,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充盈课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和内心体验,从而实现品德教育目标。
  关键词:生活 课堂 课外 体验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要对儿童的生活进行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理想、信念的确立,思想品德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在实践中完成。“体验式教育模式”正是适应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合力,引导学生进行健康、积极向上的行为心理体验。
  一、体验,在课前调查中生根发芽 “活动性”和“体验性”是品德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因为在品德形成的过程中,仅仅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对这些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持有坚信无疑的态度,而这种信念的产生必须通过个体的情感体验才能实现。 实践活动能使大脑处于最兴奋状态,学习情绪高涨,并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从而带动大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情境,提供可行的实践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实践活动,去发现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的魅力。 我在教学《服务在身边》时,为了让学生认识、了解自来水公司和电力公司,知道这些机构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知道个人在享受家乡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和便利时,应该礼貌对待,并奉献社会、奉献家乡,使家乡变得更加美好,在课前我让孩子们背上书包,一起来到了自来水公司和电力公司,把他们每天朝夕相处的水和电带到了眼前,让他们用自己的笔去记录水和电,让他们用自己的相机去拍摄水和电,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通过采访工作人员进一步的了解水和电。所以在课堂交流当中,学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采访材料。有的同学拿出自己的文字材料,告诉每一位同学水从哪里来,怎么过滤,输送到哪里。有的同学拿出了自己拍摄的录像材料,告诉同学们正是这样的自来水公司让我们喝上了放心水,正是这样的电力公司为千百万居民服务,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光明。有的同学拿出了自己搜集整理的雪灾时电力人员工作情况的照片:当电塔倒下时,当道路被冰封的时候,当人民的生活受困的时候,可爱的电力工人,哪边的电塔高,就往哪边爬,哪里的积雪深就往哪里走。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教师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课前调查让学生体验到了求知的欲望、接触新事物的新奇感、自主探索的乐趣和生活的精彩,因而在后续的教学当中,学生特别主动和投入。课前调查中的生活体验,唤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也在学生内心深处烙下了深深的印迹,这是无需“灌输”而自动生成的感性认识。
   二、体验,在课堂中抽枝长叶 对周遭生活世界的深刻体验是个体思想道德形成的基础。有什么样的体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经验、感受、观点等,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整合教材,富有创意地设计教学活动,才能使课堂处处闪现智慧的火花,精彩纷呈,收到实效。 一位教师去一所山区学校教学《交通连四方》时,首先让学生猜猜老师是怎么来到学校的?一般会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学生回答乘火车、坐轮船、坐公共汽车、走路、骑自行车、骑摩托车等。老师追问:“有这么多种交通方式,老师为什么选择坐公共汽车来学校呢?”学生马上打开了话匣子,说明本地区因为经济和地理等情况限制,只有公路这种交通路线。接着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地图上找找家乡在哪里,是怎么通到外面去的?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动手在地图上比划着。老师迎头赶上,又让学生说说近两年家乡公路的变化。学生各抒己见。接着老师拿出了一些当地的特产,让学生对照地图,设计最佳运输方式,把这些土特产销往外地去。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学生个个动手设计,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师有的放矢、层层深入的活动设计体现了生活的现实观照,开放了教育时空,淡化了教育痕迹,将学生对家乡交通日新月异、四通八达的深刻体验彰显得生活味道更浓、有效性更强。 相反,某教师在教学《不给邻居添麻烦》时,努力想使教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回忆邻里间发生的故事,采用“生活缩影式”的图片“唤醒”学生已有经验,但由于它只是未经加工的生活“原貌”,而且是在师问生答这样一种理性的方式中展开教学的,所以虽然学生说出了一些给邻居添过的麻烦,而且面对教师的提问“你们觉得这样做对吗”也都摇了头,但事实上整个过程中既没有及时捕捉细节,让学生对给邻居添的麻烦进行更细致的描述,以期对所添的麻烦有深刻的印象;也没有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正在看书或熟睡,被别人家电视机的声音打搅,你会怎么想?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灵没有丝毫触动,“摇头”只是迎合教师课堂上的需要而已。 课堂的失败在于教师没有从学生的经验入手,没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没有及时给学生搭建好一个生活体验的平台,没有明确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因此只是从教材的抽象规定出发而外化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心灵滋养毫无促动。
  三、体验,在课外延伸中枝繁叶茂 一个活动的成功,光靠教师的设计、学生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家长的支持、教师的跟踪关注、成人的指导与帮助都不可少。 听何老师上的《我也会当家》,算是好好惊喜了一把。课堂中,何老师先是稳打稳扎地做好做实每一个环节:回忆父母持家的细节→听“当家”故事→列当家计划→小鬼当家(学习买菜小窍门)。一步一步,帮助学生梳理学习重点、难点,构建交流的平台,调动起学生的亲情,激发学生为父母服务的热情,并让学生懂得勤俭持家是一门学问,学会主动关心家庭生活。 课堂的精彩之处在“豹尾”的处理。何老师设计了两个课外延伸活动:一是“家长密信”。何老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偷偷放在学生课桌里的“家长密信”时,学生们全体哗然,连在座的听课老师也都为这封盖着“绝密——由爸爸妈妈亲启”的红色封条的“家长密信”而侧目而视。密信中老师对家长告知了孩子周末的“当家计划”,并鼓励家长用“爱的鼓励”来肯定孩子的热情,支持孩子的生活体验。其中有几句话特别感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他就学会了胆小;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中,他就学会了负罪;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学生为这一份神秘感、神圣感而兴奋,对周末的当家计划充满了挑战与自信。另一个延伸活动是“小鬼当家部落”。何老师在他们学校的校园网论坛中建立了一个新贴——“小鬼当家部落”,鼓励学生和家长将活动的感受写在那里与大家分享,也可张贴活动照片。不出所料,一周后,我们听课者登陆该校网站,果然看到了孩子体验后的感受,有形容活动成功的巨大喜悦的,有描述活动失败的挫折感的,也有收获经验、发表感叹的。同时,我们也见到了一部分家长的感言。 此举不仅让学生的学习时空具有了开放和弹性的延伸,使学生超越课堂这个狭小的空间,在课外体验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让家长得到了参与和发言权,教师也随时可以得到学生活动的反馈,便于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沟通与调整,让课堂效果更具生活性和实效性。 教师要把握组织实践活动的时机,其实就是要找准道德情感或认知生成的结合点。如果说学生的道德情感与认知生成过程是一条不规则线条的话,那么,实践活动是穿在线上的珍珠,只有穿在合适的地方,才能使整个过程变得熠熠生辉。 在对生命课堂的现实性解读中,我们感受到了生命课堂对生活的依赖,这也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赖以存在的基础。生活无疑是课堂教学的源泉。生活体验服务着课堂,也服务着学生。只有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并真正进行了生活体验,才能使他们建构起自身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认识,也才能使生活体验真正成为提高品德课堂效率的“大功臣”。
  参考文献: 1.《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诊断》.吴永军等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2.《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邬冬星.浙江大学出版社
  3.《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李秀伟等主编.新华出版社
  4.《小学德育》2007年至2008年若干期
其他文献
一、摘要  本实验是《光的折射、透镜》一章的重点内容,又是难点内容。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出课堂的活力和学习的兴趣。这和新课改要求下的探究式教学和构建活力课堂理念是相符的,更符合了初中学生认知的特点和规律。在研究开始时,通过简单的学生活动,教师的恰当诱导,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从而产生探究动机,通过探究,获得必要的信息,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常被称为“儒家格言”的敦煌P.tib.987和988两个写卷是河西某汉文童蒙读物的藏译本,具体的资料来源此前尚不清楚。本文在石泰安法译文的基础上通过对校寻出了其中的一批典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与世界评估组织联合会共同举办的世界评估组织联合会第七届评估师大会于2015年11月12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人大、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等政府部门
茂名石化为应对市场竞争压力,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的战略,至目前上网采购接近100%,促进了企业管理,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Maoming Petrochemical to cope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实践证明民族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更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那么如何通过创新来实施素质教育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应高度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实施创新教育。  一、激发学习兴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新世纪初我国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创新工程。新课改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也必将促使我们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扮演进行重新审视,同时在职业道德方面对教师提出新要求。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
期刊
【摘 要】:民族音乐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灵魂。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音乐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新教材中民族音乐的“文化蕴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气息,通过音乐作品向学生传递民族音乐的多元文化,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广和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可以增强学习者的艺术修养。  【关键词】:新课改 中学音乐 民族音乐资源    民族音乐是一个国
民营企业崛起、外资企业涌入、行业产能扩张、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巴陵石化环氧树脂事业部面对激烈而多变的市场竞争形势,创新营销,带动全局。 The rise of private enterpris
[教学案例]:   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节这样写到“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抓住两个“幸福”引导学生进行体会、理解。   师: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里冻死在街头,难道她幸福吗?   生1:我觉得死是不幸福的事情。   生2:小女孩又冷又饿,我觉得不幸福,反而很痛苦。   师: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