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创新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学数学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即让学生在德、智、体、能、技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一个连贯的、长期的过程,即小学、中学、大学是一个整体。只有注重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认真进行素质教育,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发挥出创造才能。
回顾我国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历史,我国的数学教学基本上采用了五个环节的教学形式,即组织教学、复习引入、讲解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教学以讲演式和谈话式为基本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学要求高强度、高难度、高速度。60年代开始中国具备自己的教学特点,在加强“双基”的要求下,着重讲和练,“精讲多练”遂成为普遍采用的数学模式。我国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有三种,即(1)讲练方式;(2)探练方式;(3)自练方式。这三种方式,最后都落实到“练”。通过大量练习来学习数学,是中国教学的主要特点。但是,大量模仿性练习,使得数学教学缺乏创新精神。常规练习可以获得基本数学能力,但对非常规的求异思维,对未知领域的较深程度的探索,则显得不足。近年来,在我国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科技水平,意义深远。如何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只有充分考虑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才能有效地在中学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一、理论层次
一直以来,数学教学的重点都在对科学结论的分析与理解上,忽略知识的来源和应用。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围绕教学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是素质培养的前提。在授课中,教师要善于用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交往型学习等形式,积极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突出表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上。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学生:老师讲的他们很快就会明白,练习也做得很好,但一到综合考试,成绩就一落千丈。究其原因就是模仿能力强,知识综合能力差。因此,要重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课程内部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不同学科课程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二、实践层次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也是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充满情趣的实践活动。具体如下:
(一)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长期以来我们在“应试教育”桎梏的束缚下,教学是“填鸭式”、“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实施素质教育就要针对学生充满好奇心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亲近学生,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并重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体,只教无学,教就不会有成效。只学无教,学习也不会有理想的效果。尤其中学生,虽有部分知识积累,但并没有掌握学习方法,还不会自学,必须依赖于老师的方法指导。如果一味实施灌输,很容易让学生的接收系统封闭,教育落空。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情景教学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中学生从小学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渐渐过渡到中学还很难适应,因此,要突出情景教学,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胜心,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充满疑问的情景,把数学的严谨、抽象、简练、概括等属性以巧妙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兴趣。
最后,要注意运用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设计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练习,采用实验、操作、游戏等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参考文献 】
[1] 肖明镜. 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初探[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01) .
[2] 靳道阳. 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素质教育[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9(05) .
[3] 卢华. 新课标与中学数学素质教育[J]. 新课程:教研版, 2009(05) .
[4] 蔡明生. 数学素质教育探析[J]. 教育探究, 2006(02) .
[5] 欧大林.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减负与素质教育[J]. 科技信息, 2009(10) .
【关键词】中学数学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即让学生在德、智、体、能、技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一个连贯的、长期的过程,即小学、中学、大学是一个整体。只有注重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认真进行素质教育,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发挥出创造才能。
回顾我国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历史,我国的数学教学基本上采用了五个环节的教学形式,即组织教学、复习引入、讲解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教学以讲演式和谈话式为基本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学要求高强度、高难度、高速度。60年代开始中国具备自己的教学特点,在加强“双基”的要求下,着重讲和练,“精讲多练”遂成为普遍采用的数学模式。我国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有三种,即(1)讲练方式;(2)探练方式;(3)自练方式。这三种方式,最后都落实到“练”。通过大量练习来学习数学,是中国教学的主要特点。但是,大量模仿性练习,使得数学教学缺乏创新精神。常规练习可以获得基本数学能力,但对非常规的求异思维,对未知领域的较深程度的探索,则显得不足。近年来,在我国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科技水平,意义深远。如何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只有充分考虑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才能有效地在中学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一、理论层次
一直以来,数学教学的重点都在对科学结论的分析与理解上,忽略知识的来源和应用。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围绕教学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是素质培养的前提。在授课中,教师要善于用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交往型学习等形式,积极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突出表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上。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学生:老师讲的他们很快就会明白,练习也做得很好,但一到综合考试,成绩就一落千丈。究其原因就是模仿能力强,知识综合能力差。因此,要重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课程内部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不同学科课程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二、实践层次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也是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充满情趣的实践活动。具体如下:
(一)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长期以来我们在“应试教育”桎梏的束缚下,教学是“填鸭式”、“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实施素质教育就要针对学生充满好奇心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亲近学生,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并重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体,只教无学,教就不会有成效。只学无教,学习也不会有理想的效果。尤其中学生,虽有部分知识积累,但并没有掌握学习方法,还不会自学,必须依赖于老师的方法指导。如果一味实施灌输,很容易让学生的接收系统封闭,教育落空。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情景教学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中学生从小学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渐渐过渡到中学还很难适应,因此,要突出情景教学,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胜心,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充满疑问的情景,把数学的严谨、抽象、简练、概括等属性以巧妙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兴趣。
最后,要注意运用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设计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练习,采用实验、操作、游戏等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参考文献 】
[1] 肖明镜. 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初探[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01) .
[2] 靳道阳. 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素质教育[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9(05) .
[3] 卢华. 新课标与中学数学素质教育[J]. 新课程:教研版, 2009(05) .
[4] 蔡明生. 数学素质教育探析[J]. 教育探究, 2006(02) .
[5] 欧大林.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减负与素质教育[J]. 科技信息, 20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