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我们常说管中窥豹,以蠡测海。就是从一件极小事物洞悉更大事物的运行轨迹。教学教学也是这样,要从一堂课的得失推演教学的得失,从一节课的经验,推演该学科的经验。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
【关键词】个体;观察;初中数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37-01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兴趣并非能持久,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从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来说,他们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最容易被兴趣所左右,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都与兴趣紧密相连。数学,其内容较多。知识面较广,且数学这门学科又由于其理论深奥、抽象性强的特点,许多学生学习不适应,积极性不高,以至于学习成绩不好,教学效果也比较差。针对出现的上述情况,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采用一些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刺激其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由于是采用了一些相关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现教学目的,姑且就称它为“兴趣教学法”。
下面,就结合自己在《概率》这一章的教学情况,从四个方面来简单地探讨一下这种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激趣
在学习某部分知识内容之前,激发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要学习的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将要开始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学前的“兴趣激发”既可以在学习每部分内容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每章、节内容之前进行,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予以激发。在学习《概率》这一章内容之前,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了解甚少,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先做一个小实验:反复多次投掷一枚均匀相同的硬币,考察其正反面所占的比率,通过多次实验,可得出结果:各50%。然后告诉学生,只要学习了概率的相关知识,就能合理地解释上述或比上述向题更复杂的其他问题。这样既使学生对即将所学的概率知识具有深厚的兴趣。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概率所研究的内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有助于即将开始的学习。在学习“独立重复实验的概率”这一小节的内容之前,就可以做以下游戏:在班里,找出两个视力差别较大的学生,分别进行视力测试:辨别一组相同的数字,并和学生一起考查实验结果(视力好的同学正确率高于视力差的同学)进行分析(视力好的同学其视力优于视力差的同学,因而正确率高)。指出发生上述情况的理由,使学生对即将所学的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并对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从而,相应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
2.课中激趣
在学习了某知识内容的一部分,而该部分知识内容尚未学习完全的过程中,进行兴趣激发,既有利于已学知识的巩固与提高,还有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因而,这种激发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学习了“互斥事件的概率”这一概念之后,即可进行下述游戏:班里找出2男4女6个同学,争夺问题的抢答权(学生举手快即为获得抢答权),指出男生获得抢答权与女生获得抢答权为互斥事件,加深了对“互斥事件”这一概念的理解,并分析结果(男生获得抢答权的比率低于女生),并指出原因(男生所占人数的比率低于女生),从而为下一步将要学习的互斥事件概率的计算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事例,使学生对上述概念也就不再是单纯地进行抽象理解,并对其计算方法也有了认同感,有利于计算的掌握。
3.课后激趣
在学习完某部分相对独立的知识内容之后,进行兴趣激发,既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并通过应用的成功,使之具有一种满足感,为下一步的继续学习注入新的动力。在学习完概率这部分知识之后,可和学生一起对现今社会流行的“幸运摸奖”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分析,利用所学的概率知识,得出结论:得大奖的概率几乎为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应用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其综合思维能力,又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并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现实问题,自然就会形成一种满足和自豪感,而这又是以后学习不可缺少的动力,对于以后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利的。
4.注意问题
4.1激发要简便可行。“兴趣激发”可以采用做一些小试验、小游戏或通过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其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学生的参与,调动其积极性,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因此,兴趣激发不能故弄玄虚、脱离现实,使学生不易于参与,也就不能实现激发的目的,同时,兴趣激发也不能太繁琐复杂,使学生丧失参与的积极性,更不可采用不合理的方式,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达不到激发的目的。
4.2激发要合情合理。“兴趣激发”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只有根据现阶段学生的特点,立足于现实,心灵上与学生共鸣,感情上与学生沟通,才能使自己的做法得到学生的认同。因此,在激发中,一定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3激发要善始善终。“兴趣激发”成功与否,不仅在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在于积极性的持久。学生只有持久的积极参与,才有可能实现激发的目的。因此,学生积极性持久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要实现这一目的,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地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分段、有序地进行兴趣激发。不能只激发而不完成其最终过程,必须彻底地完成每一激发过程,不能立即完成的兴趣激发,也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完成的时候进行。
总之,对如何用好新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其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真正能胜任新教材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个体;观察;初中数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37-01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兴趣并非能持久,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从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来说,他们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最容易被兴趣所左右,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都与兴趣紧密相连。数学,其内容较多。知识面较广,且数学这门学科又由于其理论深奥、抽象性强的特点,许多学生学习不适应,积极性不高,以至于学习成绩不好,教学效果也比较差。针对出现的上述情况,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采用一些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刺激其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由于是采用了一些相关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现教学目的,姑且就称它为“兴趣教学法”。
下面,就结合自己在《概率》这一章的教学情况,从四个方面来简单地探讨一下这种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激趣
在学习某部分知识内容之前,激发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要学习的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将要开始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学前的“兴趣激发”既可以在学习每部分内容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每章、节内容之前进行,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予以激发。在学习《概率》这一章内容之前,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了解甚少,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先做一个小实验:反复多次投掷一枚均匀相同的硬币,考察其正反面所占的比率,通过多次实验,可得出结果:各50%。然后告诉学生,只要学习了概率的相关知识,就能合理地解释上述或比上述向题更复杂的其他问题。这样既使学生对即将所学的概率知识具有深厚的兴趣。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概率所研究的内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有助于即将开始的学习。在学习“独立重复实验的概率”这一小节的内容之前,就可以做以下游戏:在班里,找出两个视力差别较大的学生,分别进行视力测试:辨别一组相同的数字,并和学生一起考查实验结果(视力好的同学正确率高于视力差的同学)进行分析(视力好的同学其视力优于视力差的同学,因而正确率高)。指出发生上述情况的理由,使学生对即将所学的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并对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从而,相应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
2.课中激趣
在学习了某知识内容的一部分,而该部分知识内容尚未学习完全的过程中,进行兴趣激发,既有利于已学知识的巩固与提高,还有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因而,这种激发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学习了“互斥事件的概率”这一概念之后,即可进行下述游戏:班里找出2男4女6个同学,争夺问题的抢答权(学生举手快即为获得抢答权),指出男生获得抢答权与女生获得抢答权为互斥事件,加深了对“互斥事件”这一概念的理解,并分析结果(男生获得抢答权的比率低于女生),并指出原因(男生所占人数的比率低于女生),从而为下一步将要学习的互斥事件概率的计算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事例,使学生对上述概念也就不再是单纯地进行抽象理解,并对其计算方法也有了认同感,有利于计算的掌握。
3.课后激趣
在学习完某部分相对独立的知识内容之后,进行兴趣激发,既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并通过应用的成功,使之具有一种满足感,为下一步的继续学习注入新的动力。在学习完概率这部分知识之后,可和学生一起对现今社会流行的“幸运摸奖”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分析,利用所学的概率知识,得出结论:得大奖的概率几乎为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应用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其综合思维能力,又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并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现实问题,自然就会形成一种满足和自豪感,而这又是以后学习不可缺少的动力,对于以后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利的。
4.注意问题
4.1激发要简便可行。“兴趣激发”可以采用做一些小试验、小游戏或通过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其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学生的参与,调动其积极性,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因此,兴趣激发不能故弄玄虚、脱离现实,使学生不易于参与,也就不能实现激发的目的,同时,兴趣激发也不能太繁琐复杂,使学生丧失参与的积极性,更不可采用不合理的方式,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达不到激发的目的。
4.2激发要合情合理。“兴趣激发”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只有根据现阶段学生的特点,立足于现实,心灵上与学生共鸣,感情上与学生沟通,才能使自己的做法得到学生的认同。因此,在激发中,一定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3激发要善始善终。“兴趣激发”成功与否,不仅在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在于积极性的持久。学生只有持久的积极参与,才有可能实现激发的目的。因此,学生积极性持久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要实现这一目的,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地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分段、有序地进行兴趣激发。不能只激发而不完成其最终过程,必须彻底地完成每一激发过程,不能立即完成的兴趣激发,也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完成的时候进行。
总之,对如何用好新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其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真正能胜任新教材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