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产业学院建设探讨

来源 :河南教育(高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gcheng8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产业学院是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有效举措,也是高校结合办学定位、面向行业特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建设途径。目前,产业学院建设存在政府引领与行业协会指导有待加强、投资主体合作体制机制不够顺畅、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有待加深等问题,急需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推动的“三链融合”新生态、多主体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新机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同频共振”新模式,从而打造定位准确、亮点突出的特色产业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助力。
其他文献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尾门关闭,支架会受到气弹簧关门方向的动态力,通过Ansys Ncode模块进一步分析受到该动态力以后,支架所能承受的交变循环次数。行业内通用的汽车支架设计需要满足100万循环次数,选用支架在加载力1 150±200N环境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球头位置疲劳寿命为9 000次,不能满足要求,通过实验室真实加载对比发现结果相近,但断裂位置有出入,分析认为和装配间隙有关,为支架优化设计
<正> 中医学术发祥远古,至春秋战国,中医学逐渐形成体系。西汉时,医理和医术已呈百花争艳、各吐其香的局面。三国以降,中医学各门类、各学派竞相独立发展,造就出众多大医家如璀璨群星,汇聚成一条奔流于世界东方的医学长河。至迟唐代,中医学术东传朝鲜、日本,西经阿拉伯而进入欧洲。中医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和人类医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鸦片战争,英国殖民者的坚船利炮打败了满清政府,西方文化随之也猛烈冲击中国。
期刊
随着我国水稻种植业的不断进步,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我国水稻栽培的品种逐渐趋向多样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水稻栽培技术已经实现质的飞跃,水稻的种植方式及品种改良方面都在逐渐地创新。特别是水稻种植业核心的高产栽培技术在快速提高。因此,在实际的水稻种植中,需要进一步明确水稻栽培的具体情况,掌握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提高水稻的总产量,保障广大人民粮食的质量与安全,促进水稻高
为提高LQ550级高强冷弯薄壁C型钢连续檩条的承载能力,采用在支座处嵌套的方法来加强连续檩条。对未加强和采用两种嵌套方式加强的檩条共7组试件进行三点受弯试验,得到了试件的承载性能和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加强后的试件出现跨中局部屈曲和嵌套端部局部屈曲两种破坏形态。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嵌套加强的檩条进行数值模拟,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承载力和破坏形态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有限元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子商务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电子商务在带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同时,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基于此背景,饲料企业为有效解决产品销量问题也开始了电子商务的探索之路。为便于分析,文章对饲料企业的电子商务转型做出论述,并根据影响饲料企业精准营销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策略,希望能帮助饲料企业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实现饲料产品的促销。
<正> 随着现代科学不断发展,医疗技术和手术用品不断更新,手术种类日渐增多,但也增加了医院内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在美国医院内交叉感染每年大约有200万人,直接死于院内感染的占3%。近年来,医院内感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当代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在我国乙型肝炎的感染率也很高,约占人口的20%。所以,手术病人中,就有相当数量乙型肝炎带病毒者。我院自1987~1988年间对20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病
期刊
当前,百年变局和新冠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发展面临更多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可持续发展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企业谋求可持续性商业模式创新带来新契机。人力资源管理承载了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必要活动和竞争性资源,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就在于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型发展模式。由此,一种将“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与“人
一直以来,农田水利工程一直存在着“重建设、轻管护”的问题,管护不当会造成设备运转失效、水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和农业生产不稳定。如何高效、可持续地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利用率,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三农”问题,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水利部也提出要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
从20世纪60年代起,考古工作者对沮漳河中下游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和探查工作,大批的考古资料得以公诸于世。考古资料显示在这一区域有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说明自远古时期该地区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现阶段学界已对该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有了一定认识,但从整体的宏观角度来看,其理论建构不足,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和梳理。基于以上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该区域内夏商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分期与年代发展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