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高海拔山区二化螟防治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llisjor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川南高海拔山区由于其地理、气候条件,种植结构、栽培技术的改变以及害虫抗药性的增强,导致川南山区水稻二化螟灾情越来越严重。基于此,针对川南高海拔山区二化螟发生的种属、频率、动态以及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如改善耕作方法,物理防治和药物防治等,为预防川南高海拔山区二化螟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海拔山区;二化螟;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5.11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30-0-02
  二化螟是我国川南山区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重大害虫,发生率近几年有回升趋势,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度减低。近几年,由于各种化学药物的滥用,导致二化螟的耐药性增加,为该害虫的防治增加了困难[1]。二化螟的发生有很多原因,如免耕技术的开展、杂家水稻的增多、单季稻的增加等。根据上述原因找出相应的方法,科学、合理的防治二化螟的发生、发展是目前紧要的问题[2]。下面主要介绍川南高海拔山区二化螟发生的特点,包括种属、发生频率、发生动态,二化螟发生的原因;气候、地理条件,种植栽培技术的影响、抗药性的增强,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改善不良的人为耕作方法,物理防治和合理的药物防治。
  1 川南高海拔山区二化螟发生的特点
  1.1 二化螟种属
  二化螟是螟蛾科昆虫的一种,属于钻蛀性害虫,寄生在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多种部位,包括水稻叶鞘,稻茎,叶心等多个部位。二化螟分布我国多个省份,其中以四川、湖南、浙江等南方城市居多[3]。
  1.2 发生频率
  二化螟在建国初期危害并不严重,但随着滥用化学药物频率的增高,二化螟耐药性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二化螟的爆发性扩增。川南高海波山区由于其地理、气候的特点,因此,该地的二化螟发生频率较其他地区高,并且具有逐年递增的趋势[4]。
  1.3 发生动态
  二化螟是一类温度敏感性害虫,随着气温的变化它的数量也发生着变化。二化螟对川南高海拔山区玉米及水稻的危害主要在5月下旬-6月上旬,到了8月呈现降低的趋势。它还随着种植结构、栽培技术变化而变化[5]。
  2 川南高海拔山区二化螟发生原因
  2.1 气候、地理条件
  川南全地势南高北低,海拔600~1 400 m,海拔高差800 m左右,属于高海拔山区。该地区属立体型气候,由于地形地貌的影响,该地属迎风雨带区,故多阴雨低温天气,种植的农作物同时具有坝区和高山的特点。近年来,由于气候多变,长期低温、多雨、寡照,自然环境不断变化致使农作物病虫害呈现加重发生态势。
  2.2 种植结构、栽培技术的影响
  随着种植技术、种植结构的复杂化,是导致二化螟数量回升的重要原因。耕种制度变革后,呈现,单季稻为主,单双季交替的局面,该局面有利于过度田的产生,为二化螟的繁殖提供了有力凭借。因为该过度田给二化螟提供了繁殖的营养条件和转代条件。同时,各种经济作物的耕种,如玉米、甘蔗等也为二化螟提供了营养,有利于其繁殖、生长。
  2.3 二化螟抗药性的增强
  随着各种化学药物的应用,二化螟的抗药性逐年增强,最终导致药物的失效。在我国二化螟的防治主要采取化学农药方法,在1983年以后主要采用的是杀虫单、杀虫双以及甲胺磷等,但随着耐药性的不断增强,上述药物作用越来越弱,甚至对替代药物三唑磷和光谱抗虫药物氟虫腈也产生了耐药作用。这种耐药性局面的发生,对二化螟的防治带来深刻的影响和挑战。
  3 川南高海拔山区二化螟防治措施
  3.1 改善不良人为耕作方法
  耕作方法随着现代化技术的普及变得越来越科技化、简单化、机械化,然而存在很多让二化螟回升的问题。首先是种植结构的改变,单季稻的增加,为二化螟提供了寄居的场所;同时,导致冬闲田的增加,导致越冬代虫源面积的增加。因此,需要改变种植结构,增加双季稻,减少免耕技术的应用。其次是种植物种类的影响,由于杂家水稻高产率的优势,已经慢慢普遍化,然而这种杂交水稻较常规水稻更容易让二化螟生长,因此,需要增加常规水稻的耕作面积,减少杂家水稻的耕作面积,合理的安排两种水稻种植。
  3.2 物理防治
  性诱剂是一种物理防治二化螟的有效方法,它采用的是诱导雄娥交配溺死于水中,是一种活化物质。它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它是一种化学活性物质,无毒害,避免了环境污染,保持了生态的平衡,用量少,并且防治效果明显;其次,性诱剂的价格便宜,可以在农村普遍应用;最后,性诱剂可以防止幼虫向成虫转变,因此,大大减少了成年幼虫的发生。因此,可以在农村大大鼓励农民引进该种性诱剂,减少化学药物的应用,避免耐药性的发生。
  3.3 药物防治
  在我国化学药物防止二化螟仍是二化螟防治的主要措施,因此,应该科学的引导农民正确的使用二化螟化学药物。根据科研技术的证明,杀虫剂的不同处理、组合对二化螟的防治以及水稻的产出是有影响的。选用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以及甲维盐的单剂或者组合搭配会有不同的杀虫效率,因此科学的组合各种药物。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耐药特点,因此可以联合农业科研院所,采取相应的科研课题,从而因地制宜的开展相应的预防措施。
  4 结语
  二化螟是螟蛾科昆虫的一种,属于钻蛀性害虫,对我国川南高海拔山区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种植结构、种植技术以及药物应用的变化,导致二化螟的防治变成重大的难题。防治二化螟,应该根据其种属特点、发生动态特点以及发生的原因,因地制宜的提出防治措施。性诱剂的发现是科技的一个重大发明,它是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活性物质,用量少,效率高且无毒害,是一种绿色防治技术,用于二化螟的防治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单季稻、免耕技术的开展、杂交水稻面积的增加,导致越冬代的增多,增加了虫源以及为虫源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导致二化螟数量的回升。因此,应该根据上述原因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做到全面彻底的抑制二化螟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卫华.二化螟的抗药性及综合防治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2]李洪波,张锴.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132,136.
  [3]刘志发.不同杀虫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研究[J].北方水稻,2012(1):38-39.
  [4]高鹏.二化螟对几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0.
  [5]刘兆鸿,陆泉宇.防治水稻二化螟药剂筛选试验[J].广西农学报,2013(4):21-22,26.
  (责任编辑:刘昀)
其他文献
摘 要 稻飞虱是影响其产量的一大害虫之一,且稻飞虱具有突发性强的特征。为了筛选出更加高效、低毒、针对性强的药剂,以防治稻飞虱对于水稻的伤害,特地深入到基地,做了一系列的水稻稻飞虱防治药剂的试验。结果证明,50%的吡蚜酮·阿克泰WP对于大面积发生的稻飞虱具有十分显著而持久的效果。15%阿维·噬嗦酮WP对大面积的稻飞虱防治效果一般,但是其对于稻飞虱中的白背稻飞虱则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将试验过程及结果整
摘 要 介绍了重庆市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7年来配方肥推广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农企合作配方肥推广模式、发挥农业部门组织协调作用、提高配方肥质量和农化服务水平、加强配方肥市场的监管力度”等推进配方肥落地的建议。  关键词 测土配方施肥;配方肥;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147.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34-27-03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打好"两基"攻坚战,加快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提供强有力
期刊
【正】 这几年,以文字工作、学术活动、理讨探讨等方式为改革与建设服务,尽了一点微薄的力量,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为厂长(经理)们说话。在以“两权分离”为理论依据推行的
为了探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CL一90》及《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对全校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新生心理问题检出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本文从引导学生质疑和创设交际情境两方面展开论述,是
【正】 一、捷克斯洛伐克的三次经济改革捷克斯洛伐克解放后40年,经济体制进行了三次大的改革,前两次均未成功,都因政治和经济原因,最后回到中央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从七十
针对地表变形最大限值和采煤临界深度最小限值是采动区建抗变形建筑物的两个必要条件,通过实测数据分析指出:建抗采动变形建筑物的地表变形限值应以Ⅲ级为宜;在不形成塌陷漏斗
<正>目的:建立一种适合基层现场的鸡沙门氏菌病抗体的免疫胶体金试纸条。方法:本试验以鸡沙门氏菌的基因组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invA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后,用Ni-NTA纯化Inv
会议
为了研究钻井、完井过程中钻井液、完井液渗入近井地层以及固体颗粒沉淀造成的地层损伤对油井产量的影响,考虑钻井液、完井液对石油的驱替,将其渗入地层视为动界面的渗流力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