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勺子验证食物软硬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kui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一位朋友无意中说起俺们杂志2014年1期的《宝宝咀嚼和吞咽都是需要训练的》这篇稿子,她告诉我,她和孩子姥姥觉得孩子嗓子眼小,一直给孩子吃又烂又软的食物,现在孩子三岁了,一吃点硬东西就像卡住了一样干呕。后来到医院检查,被诊断吞咽能力只相当于9个月的婴儿,成了“肌肉废用性萎缩”!好可怕!
  武志红的微博也说有个孩子因为从小吃流食和软食导致不会咀嚼,看来这真不是个小事!得亏哥们曾经练过!
  给闺女加辅食前认真看了看书,得知加辅食不仅仅是因为母乳的营养不能满足孩子了,还因为小比比只会吸吮,还不会咀嚼,加辅食是一种训练,慢慢练习吃固定食物,向“真正的人类进化”。
  孩子4-6个月大时,要给他们吃那种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稀糊状食物(用勺子挖一勺食物,倾斜后可以滴落),质地要很细腻。
  7个月大以后开始吃半固体的粘糊状食物(用勺子挖一勺,倾斜,食物不再掉下来,而是紧紧黏在勺子上)。
  到9个多月大的时候就要吃带颗粒的细碎的固体食物了(把大人能吃的肉啊菜啊剁碎),一点一点锻炼孩子的咀嚼和吞咽能力(这些能力和走路说话一样,不是天生的,需要锻炼),而且9个月左右还是锻炼孩子咀嚼吞咽能力的一个敏感期,错过敏感期,就会出现前面说的那种“不会咀嚼”甚至“肌肉废用性萎缩”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给孩子加辅食不能使用奶瓶,而是应该用勺喂的原因。加辅食,不仅仅是能吃进去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习”如何吃。是的,吃也需要学习,这是真的。
  韩铭
其他文献
晚饭前先玩捕鱼  最近,英翔放学回来,我们要先“捕鱼”才能做饭。和他爸双手相握成渔网,英翔这条小鱼绕着渔网钻来钻去,我们哼着“捕鱼歌”:一条小鱼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快快抓住!唱到“抓”时,就要收网啦!  捕到鱼后,我们问:是“大鱼”还是“小鱼”?英翔说是小鱼,那就放生,说是大鱼就带回家洗鱼、刮鳞片、炖鱼。  洗鱼:我们一起抓胳膊抓脚,把大鱼抬到洗菜盆(沙发)里,打开“水龙头”,一顿乱搓,鱼在盆
期刊
近期去了一趟传说中的“河南”。为啥是“传说中”的?因为……你懂的!  唯有亲身体验,才能破江湖传言。下了车,都晚上9点了,加上雾霾,整个人都不好了。一辆出租驶来,赶紧探进脑问人家:是不是黑车?  司机被我的“愚昧”笑抽了。告诉我如何辨别黑车,真要遇到黑车怎么办,热情得就像第二天的早餐:胡辣汤。  当然,我来河南的目的不是胡辣汤,而是参加一个“家庭重塑”心理工作坊。话说,去上课的路上我大嚼手抓饼,与
期刊
吃完饭,三岁的凡凡开始把他的书包拿出来,翻出所有的书本,妈妈开始以为他在看书,过一会再看他,小家伙却在撕书,其实早之前小家伙就有这个举动,对他也再三教育,忍无可忍,妈妈动手打了他的小手。当时用力不大,可小家伙却非常伤心地哭了,而且一副受了莫大委屈的样子。妈妈无法理解他当时的想法,是不是在想妈妈对他的责罚是不应该的,还是在想书本其实不重要。事后,我再问小家伙下次还会不会撕书,小家伙摇头说:“不撕了,
期刊
逛英雄山文化市场,瞥见了“最家长”杂志,大概翻了翻,感觉不错,就领回家,一口气看完后,就放桌子上做饭去了。正忙着,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突然拿着杂志走过来,喊着“妈妈,妈妈,你快看这个!”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一看,原来是《别对孩子凶巴巴》,我立即心虚地说已经看了。女儿嘟起小嘴强调:以后不许对我凶巴巴了!她又翻到《被爸妈揍掉的“公主病”》那页,她小时候也喜欢撒娇,尤其喜欢和我一起睡,却被我无情拒绝了。这下她
期刊
说个半年前的事。  一天,我去某银行自助取款机取钱。取款的人挺多,我等着。突然推门进来一个小朋友,后面还跟着妈妈。小朋友边走边吃糖,拿着糖纸要往垃圾箱里丢,个头矮,够不到,妈妈抱了抱,丢了进去。娘俩儿出去了。  嗨,麻里麻烦进来,就为丢张糖纸啊,了不起。我继续等。  几分钟后,娘俩儿又进来了,还是小朋友丢糖纸,够不到,妈妈抱了抱,丢了进去,又出去了。  等我取钱出去,看到娘俩儿大手拉小手在街上散步
期刊
汉语是世界上字义最丰富、最美的文字,今天的我们,只认字,不识字,文化的一脉快断了。  对于我姥姥那代人来说,能上扫盲班识字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了,他们因此能读懂路牌、站牌,以免火车误站、出门迷路,甚至能给远方的亲人磕磕绊绊地写封信,说说家里哪个娃又考上了学,找了工作。  建国之初,国家花费大量精力推广简体字也是为了让更多不识字的人能认识字,《新华字典》的简单解释对他们来说是足够的,也是非常合适的。
期刊
我得承认,我的自我价值感就不高。那我说说我的自我价值感是怎么没的吧,于是你也就明白怎么有的了。  上学第一次考试,我考了24分。老师是拧着我的耳朵拉到讲台上的。我看见了满试卷的红叉,个个都牛气哄哄;我看见了同学们前仰后合的笑姿,惹得我都笑出了声儿;我还听见老师的怒吼:“拿卷子回去给你爹妈看看,还夸口说你这儿子很聪明,不嫌丢人啊。”  于是我拿着卷子回家了,我以为爸妈会找老师算账,因为她侮辱了他们。
期刊
网上有一段子,女生问男友:你不会是“富二代”隐瞒身份考验我吧?男友一拍脑门:我爸不会是故意隐瞒身份考验我吧?  有钱爹妈怕孩子不懂得珍惜,不求上进,纷纷假装家里破产,这种新闻近来越来越多了。  人们津津乐道“三代出贵族”,又幸灾乐祸“富不过三代”。有钱、有地位、有名声看似给孩子提供了高起点、好条件,但是相比普通家庭,他们养育孩子也多了一份挑战。  父母的优秀给孩子巨大压力  首先人们相信“虎父无犬
期刊
跟女儿姜来聊天,姜来给我讲她的小伙伴们密码本的故事:  王某某,密码本是用来记日记的,可是她记的日记没有标点符号,读起来乱七八糟的。  李某某,密码本是用来记作业的,记作业根本就不应该用密码本,都让她记浪费了。  林某某,她的密码本,有四个密码,四个密码都好用,都能打开。  唐某某,她的密码本密码坏了,得从零按到九,全部按一遍才能打开。  谢某某,她的密码被她忘了,她每次都是把密码本硬掰开……  
期刊
小米先叫的“爸爸”  “爸爸!”  我和米爸瞬间对视了一下,又马上把眼珠子转向了正在沙发上玩玩具的女儿小米。那一刻的情景我们会一辈子刻在心里!小米一手拿着玩具,一手指着米爸,眼神里透露的信息是:我知道,你是我爸爸!  那一天,女儿刚满7个月。  一声清晰的爸爸过后,女儿又沉浸在自己的玩具海洋里了,但却在我们这对初为父母的80后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米爸当然是又激动又兴奋,但为了不让我心里有太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