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免疫学基础及病原生物学》是中等卫校必修的一门医学基础课,在医学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就其学科特点而言,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内容繁杂,相对枯燥。再加上近年来中等职校生源综合素质下降,基础较差,给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启发式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免疫学基础及病原生物学学生学习兴趣
《免疫学基础及病原生物学》是中等卫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医学基础课,学好这门课可为学生将来学习临床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包括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及人体寄生虫学三部分。免疫学基础部分理论性强,知识面广,内容深奥抽象,不易理解;医学微生物学部分内容繁多,知识零碎难记忆。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枯燥易混淆。针对学生的现状及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1启发式教学的定义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的教学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的实际运用
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虽无一定的模式,但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1精心设计,导入启发。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每次课程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如讲述“超敏反应”一章时,首先请学生举出看到或听说的一些过敏现象,如有人使用化妆品过敏,有人对青霉素等药物过敏,有人吃鱼虾甚至吃鸡蛋也会过敏,还有人吸入花粉、灰尘、冷空气也过敏,由此导出本次课的课题“超敏反应”。然后解释其概念,接着导出相关的问题:大家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过敏现象吗?接着引入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此后把学生举出的过敏现象进行归类,最后总结出常见疾病。又如学习抗体这一章时先问学生预防传染病时家长都会带你们去打预防针,打预防针为什么能预防传染病呢?因为体内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的蛋白质,称为抗体。那么抗体是怎么预防传染病呢?然后开始介绍抗体的结构及作用,这样以环环相扣的问题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培养了学生探索性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引用趣闻,兴趣启发。广泛收集与病原学相关的故事和趣闻,结合教学内容注入课堂教学。如讲解葡萄球菌时,可介绍弗来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讲解伤寒沙门菌时,可介绍伤寒玛丽的故事,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2.3列表归纳,对比启发。在讲授《免疫学基础及病原生物学》的过程中,有许多知识可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列表归纳。通过对比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如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相比较;抗原和变应原相比较;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比较;青霉素皮试和结核菌素试验比较;细菌总论和病毒总论比较;各类细菌之间相比较等举不胜举。
2.4恰当举例,比喻启发。《免疫学基础及病原生物学》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学生难理解。如能恰当的应用比喻能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如讲解免疫的功能时,把整个免疫系统比喻成一个班集体,正常情况下应该是稳定,团结的。当有人来班级捣乱时,如本班同学毫无反应,属于免疫防御功能低下——导致免疫缺陷病;如反应过于强烈,把那人打伤了,自己也受伤了,属于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导致超敏反应;如班级内部不团结,影响班集体的荣誉,属于免疫稳定功能失调——导致自身免疫病;如班级内极少数同学的不良风气占上风,班委监管不力,属于免疫监视功能失调——导致恶性肿瘤。讲解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时,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可用狭窄的河道沉积泥沙来比喻。又如讲解抗原的特异性时,把一对一的对应性比喻成钥匙和锁的关系。讲解佐剂时比喻成佐料等等。
2.5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启发。直观启发式教学主要是通过直观教学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在授课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使空洞、抽象、复杂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可增强教学效果。如讲解免疫应答时,整个过程可以做成动画,一边讲解一边逐步展示,使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课件对所学知识加以理解和记忆。还可将细菌和病毒的形态,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等做成课件,使枯燥、难记忆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
2.6联系生活,实际启发。根据实际情况可经常给学生介绍流行的传染病,如2003年对人类生命造成巨大威胁的非典, 我省是重灾区的艾滋病,目前在某些地区发现的禽流感以及手口足病等这些众所周知的传染病,均由相应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激发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2.7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情感启发。情感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教师的情感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情绪高涨,主动积极参与,乐于接受。学生不喜欢严肃刻板、高高在上的教师, 会对他们产生反感、惧怕和抵触情绪, 进而发展到厌烦该教师所教的这门功课。但如果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学生就会感到教师可亲可敬,也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功课。所以教师要由传统的教育操纵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情感中得到启发、满足,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师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协同完成教学任务,必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多种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使内容抽象,不易理解且难记忆的知识变得容易接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并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随着07版的新计划、新大纲的实施,《免疫学基础及病原生物学》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肖运本主编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及病原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
社
2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探讨(网络资源)
3张洁等.在生理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医学生素质.现代
医药卫生,2007(16)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免疫学基础及病原生物学学生学习兴趣
《免疫学基础及病原生物学》是中等卫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医学基础课,学好这门课可为学生将来学习临床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包括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及人体寄生虫学三部分。免疫学基础部分理论性强,知识面广,内容深奥抽象,不易理解;医学微生物学部分内容繁多,知识零碎难记忆。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枯燥易混淆。针对学生的现状及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1启发式教学的定义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的教学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的实际运用
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虽无一定的模式,但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1精心设计,导入启发。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每次课程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如讲述“超敏反应”一章时,首先请学生举出看到或听说的一些过敏现象,如有人使用化妆品过敏,有人对青霉素等药物过敏,有人吃鱼虾甚至吃鸡蛋也会过敏,还有人吸入花粉、灰尘、冷空气也过敏,由此导出本次课的课题“超敏反应”。然后解释其概念,接着导出相关的问题:大家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过敏现象吗?接着引入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此后把学生举出的过敏现象进行归类,最后总结出常见疾病。又如学习抗体这一章时先问学生预防传染病时家长都会带你们去打预防针,打预防针为什么能预防传染病呢?因为体内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的蛋白质,称为抗体。那么抗体是怎么预防传染病呢?然后开始介绍抗体的结构及作用,这样以环环相扣的问题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培养了学生探索性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引用趣闻,兴趣启发。广泛收集与病原学相关的故事和趣闻,结合教学内容注入课堂教学。如讲解葡萄球菌时,可介绍弗来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讲解伤寒沙门菌时,可介绍伤寒玛丽的故事,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2.3列表归纳,对比启发。在讲授《免疫学基础及病原生物学》的过程中,有许多知识可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列表归纳。通过对比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如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相比较;抗原和变应原相比较;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比较;青霉素皮试和结核菌素试验比较;细菌总论和病毒总论比较;各类细菌之间相比较等举不胜举。
2.4恰当举例,比喻启发。《免疫学基础及病原生物学》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学生难理解。如能恰当的应用比喻能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如讲解免疫的功能时,把整个免疫系统比喻成一个班集体,正常情况下应该是稳定,团结的。当有人来班级捣乱时,如本班同学毫无反应,属于免疫防御功能低下——导致免疫缺陷病;如反应过于强烈,把那人打伤了,自己也受伤了,属于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导致超敏反应;如班级内部不团结,影响班集体的荣誉,属于免疫稳定功能失调——导致自身免疫病;如班级内极少数同学的不良风气占上风,班委监管不力,属于免疫监视功能失调——导致恶性肿瘤。讲解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时,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可用狭窄的河道沉积泥沙来比喻。又如讲解抗原的特异性时,把一对一的对应性比喻成钥匙和锁的关系。讲解佐剂时比喻成佐料等等。
2.5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启发。直观启发式教学主要是通过直观教学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在授课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使空洞、抽象、复杂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可增强教学效果。如讲解免疫应答时,整个过程可以做成动画,一边讲解一边逐步展示,使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课件对所学知识加以理解和记忆。还可将细菌和病毒的形态,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等做成课件,使枯燥、难记忆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
2.6联系生活,实际启发。根据实际情况可经常给学生介绍流行的传染病,如2003年对人类生命造成巨大威胁的非典, 我省是重灾区的艾滋病,目前在某些地区发现的禽流感以及手口足病等这些众所周知的传染病,均由相应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激发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2.7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情感启发。情感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教师的情感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情绪高涨,主动积极参与,乐于接受。学生不喜欢严肃刻板、高高在上的教师, 会对他们产生反感、惧怕和抵触情绪, 进而发展到厌烦该教师所教的这门功课。但如果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学生就会感到教师可亲可敬,也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功课。所以教师要由传统的教育操纵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情感中得到启发、满足,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师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协同完成教学任务,必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多种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使内容抽象,不易理解且难记忆的知识变得容易接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并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随着07版的新计划、新大纲的实施,《免疫学基础及病原生物学》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肖运本主编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及病原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
社
2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探讨(网络资源)
3张洁等.在生理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医学生素质.现代
医药卫生,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