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市中考优秀作文素材运用解析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回放】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55分)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题目:我,不只属于我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的地盘我作主”;但每个人又不是孤立的存在,我们还扮演着很多角色:子女、同学、朋友……
  (2)下面的三棵树,哪一棵树最能触动你的心灵?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第一棵树,长在乱石堆,树根粗大有力,深深扎进石缝里。没有肥沃的土壤,却一个劲儿向上长,枝繁叶茂。
  第二棵树,长在人来人往的路边,树冠很大,撑起一大片绿荫。烈日下,总能为路人带来阴凉。
  第三棵树,长在公园里,歪斜难看。从来无人理睬,却快活地生长,树枝在风中欢快地舞蹈。
  【名师题解】
  今年重庆中考作文在命题形式上,依旧保持近几年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二选一的一贯风格,命题内容领域依然聚焦于“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表达主题仍然侧重于“成长体验”和“生活哲思”。
  题目一是以“我,不只是属于我”为题的命题作文,关键词是“不只属于”,暗含“更属于”,思辨的落点应该揭示两者之间的关联点,重点放在“更属于”后半部分题干,也就是挖深“更属于谁”,避免人云亦云。从选材来看,矛盾双方的选择可以是父母与子女、学生与老师、同学或朋友……可以是自己生活上不懂得节约,父母的一次偶然谈话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自私,原来我还属于家中的一员;可以是班级活动时怕耽误学习而不愿参加,老师的一番教育引导,意识到自己还属于班级中的一员;可以是无意间发现爷爷满头的白发,才意识到以前只关注自己,忽视了对长辈的关注,进而意识到我不只属于我;还可以从祖国历史和现在的抒写中表达自己要用价值奉献于祖国,因为自己更属于祖国;还可以针对当前出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告诉人们我们还属于城市的一员。
  题目二是一个材料作文,首先要抓住题干中的句子“哪一棵最能触动你的心”,“一棵”决定了人生态度的选择只能是一种。材料中给我们展示了三棵不同的树,从中可以提炼出环境之艰难和自身之坚强努力、入世与奉献、感受生命的美好等主题。素材选取的角度看,可以从自然中选择,叙写冬天梅花的长叶到美丽绽放的过程,巧妙穿插于自己的人生成长过程中;可以从动物界入手,赋予有缺陷的动物以人的灵性,细腻描写其外形丑陋但快乐生长;还可以選取古今中外名人事例,如平凡的志愿者的奉献,“全国五一巾帼奖状”获得者郑秋菊的奉献、卢安克支教的奉献、中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的奉献等等。
  【满分佳作一】
  我,不只属于我
  重庆一考生
  站在高山之巅,胸怀朗朗乾坤,俯视脚下莽莽林海,千山万壑,眺望那冉冉升起的红日,心潮澎湃,拳拳豪言从树叶间、从岩石缝、从茫茫原野升腾起来,氤氲开去,竟至惊雷一般,响彻于天地之间——
  “我,不只属于我,更属于这土地!”
  我属于这土地,深深地爱着的土地,她是我慈爱的母亲,是她为我遮风挡雨,是她给我带来知识和乐趣,是她哺育了我、养育了我……
  我属于这土地,深深地爱着的土地,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悠悠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她孕育了举世瞩目的华夏文明,铸造了顶天立地的中国脊梁。
  我为她曾经拥有的璀璨文化而骄傲,也为她曾经所受的屈辱而痛心。想当年,英法强盗闯进我们的家园,肆意烧杀抢掠,抢走国宝,至今还把那些国宝当做他们炫耀的资本;想当年,沙俄像野兽一样撕毁了她的身躯,给她烙上了永恒的伤疤;想当年,日寇铁蹄践踏华夏神州,竟欲将她囫囵吞下……
  欣慰的是,她身可残,魂却不灭。她养育的优秀子孙为了她的尊严,为了维护她的完整,挺起胸膛,一代代为她而战,为她而奋斗。古有苏武杖汉节而牧羊北海边,誓死不肯低下高贵的头;今有朱自清虽贫病交加,饿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古有岳母刺字“还我河山”,教育儿子至死不忘收回旧山河;今有杨靖宇爬冰卧雪,吃草根,吞树皮,宁死也要把侵略者赶出国门去……“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这就是前人前仆后继,世代相承,共同铸造的中华魂,因为他们都属于这土地,都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
  我属于这土地,这几千年来都不容分割的土地,这凝结着中华各民族心血的土地。历史的重任落在了我们的肩上,这是她最光鲜亮丽的时期,我们更应像对待一颗易碎的水晶,小心呵护着她,不让她沾染一丝灰尘,蒙受一点侮辱。赛场上的奋力拼搏,神舟天宫的成功对接,保钓人士冒险登岛,中国政府南海宣言……因为我们都属于这片土地。
  有一天,我会化作一只小鸟,伴着东海冉冉升起的红日,在无边的旷野上,在苍茫的天宇下尽情地歌唱,向世人昭示:
  我,不只属于我,更属于这土地,这永远深爱着的土地!
  【亮点精评与素材解析】
  为了情感的表达,考生把祖国比作母亲,把自己比作小鸟,同时三个“想当年”构成排比描写祖国曾经的屈辱,三个“今有”“古有”构成排比赞美祖国的优秀子孙,另外,长短句的运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气势和美感,也展示了考生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素材的运用上,考生跳出了狭隘的个人圈子,站在国家这一层面写自己更属于伟大的祖国。通过对祖国曾经的文明、屈辱与现在的繁荣的叙写,强调自己属于祖国这片土地,并愿意为祖国歌唱,其拳拳爱国之心令人感动,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满分佳作二】
  带伤的幸福
  重庆一考生
  那是一只猫,一只说不清道不明的猫。不知道它的年龄、性别、籍贯、姓什名谁,甚至连对它的样子仔细端详过都没有。
  只是在一次意外的发呆里,看见了一团黯淡的毛和一条翘得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的尾巴。   这只猫少了半条腿,经常拖着露出骨头的另外半条腿在林荫下散步。也许是因为它不灰不白的毛色在一群花枝招展的花猫中显得很特别,也许是它的跛脚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太惹人注目,这所学校的人都认得这只猫。
  学生们在校园遇见它,都会停下匆匆的脚步,与它说说话儿,送给它饼干、牛奶,和它亲切地打招呼。久而久之,这只猫拥有了许多爱称,“咪咪”、“阿呆”、“Mary”……还有细心的老师用结实的木板、旧衣服、旧被褥为它搭了个窝,这样就不会在下雨时看见它惊恐、挣扎地奔跑或者呆在屋檐下孤单的背影了。更可喜的是,猫似乎比从前自信了许多,虽然它一直还是怕人,但是现在走路变得从容不迫了,同学们叫喊它时,它总是把头抬得高高的,让它那半条露出粉红骨肉的腿变得不再刺眼。
  这只猫从不会因为遇见健康美丽而又不友好的同类绕道而行,听到同类并不欢迎的叫声,它永远都是平视前方,竖起长长的尾巴,拖着半条脏兮兮的跛脚,慢慢地走,稳稳地走,不着急、不自卑。
  它还喜欢趴在草丛里晒太阳,倘若心情愉快也会偶尔扑扑蝴蝶,不过大部分时间都是将头埋得低低的,打打盹儿,唱两支恐怕只有它自己才听得懂的歌谣,悠闲得很。这个时候,它的尾巴会软软地放在地上,猫的显眼伤口仿佛一朵粉红色的花儿,为它增添了不少生机与活力。
  它似乎从来不关注自己的跛脚。我不知道它为什么不关注这只跛脚,是已成习惯,还是不想刻意地忘记,忘记自己失去那条腿时的痛苦和惨叫?我常想,习惯也好,忘记也罢,总比日日为失去而唉声叹气的强,总比沉浸在悲伤的阴影里强。它把这道触目惊心的伤口当作了自己灵魂的一部分,它注定不能平凡,但不等于它不能幸福,坐在树荫下的它,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师生,时不时地摇摇尾巴,似乎在说:“看看,我多自在!”好一只快乐的猫!
  猫像凯旋负伤的将军,又似饱经沧桑的哲理诗人:带着伤口继续快乐,不也是很幸福的吗?
  【亮点精评与素材解析】
  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猫以人的动作神态和思想灵性,“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等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猫的人生态度。同时,文章标题新颖,“带伤”“幸福”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含意深刻,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本文的选材视角独特,考生把一只断腿的猫自由快乐的生活描写得活灵活现。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只猫就是第三棵树,虽然外形丑陋但快乐生长,自己感受着生命的美好,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其他文献
最近,杭州本地论坛上的一张普通照片引起杭州市民网友的纷纷点赞。  照片上,一对打着伞正在过马路的父女向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司机竖起了大拇指,简单的一个动作让司机倍感温馨。这对暖心父女父亲名叫张能庆,女儿名叫张懿。对于正上小学五年级的张懿来说,过马路为让行车辆点赞已经成为了一个习惯。  在杭州,斑马线前让行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2015年,就有来杭州的网友发帖,称他在杭州几个大小路口都看到汽
我在盛夏的午后醒来,空调房里的丝丝冷气让我更加慵懒,我随手拿起一本小书,打算以此来消磨时光。这幽幽书香令我不禁有些沉迷,双眼也被一行诗句吸引——“桃李无言今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我向窗外望去,日头正烈,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大地,但,那些花儿却正恣意烂漫地盛放着,在小径的两旁,好像一条浪漫的花廊。  想起自己被酷暑所打倒,终日闭门不出,兀自黯然。而外面,却有着树树盛放的紫薇。我不禁有些动容。  我一把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俞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现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  《梅花三弄》系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曲中同一段曲调重复演奏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春江花月夜》原名《夕陽箫鼓》,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
【真题回放】  2047年6月17日,30年后的今天,同学们相约回初中母校聚会,要求每人发言。请你发挥想象,以“无情岁月有味诗”为题,写一篇发言稿。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50分)  【名师题解】  2017年南京卷的命题形式基本遵循近几年的命题规律,即采用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但在形式上、要求上却有大的变化。形式上要求发挥想象,写成发言稿,从题目前面的材料来看,内容必须限定在材
“为什么风信子会开花/是风带着爱的气息/吹拂着花骨朵的脸颊/刷红她们的腮/催促着/开花呀,开花呀,快开花呀/我要拿你交作业啦……”上海8岁女孩陈恩至的诗配画作品天马行空,让人仿佛看到法国作家埃克苏佩里《小王子》的影子。小女孩的母亲说,女儿的灵感很多产生于随她买菜购物时、聊天散步间隙以及讲故事时。除了诗与画,手工、阅读以及旅行、工艺都是陈恩至的兴趣,而她的愿望是能将画作制成绘本,用作公益事业。最好的
【中考真题】  请以“让我想一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文题解读】  题目中的“想一想”是关键,可以理解为思考、探究,也可以理解为在行动之前的慎重,用心琢磨,甚至可以是一种追忆。题目中的“让我”则需要用第一人称来写。但在写的过程中,应侧重于自我感受,重点写想的过程、想的内容与独特的内心体验。“想一想”的对象并不明确,可见选材的空间很广阔,无论是
天空下起了雨,不知怎的,我也闷闷不乐,或许是天气的缘故吧,或许是其他吧。不管了,我要出去散散心,透透气。于是,拿出一把伞,推门而出。  这雨说大也不大,只是比一般的小雨大了许多。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副冷冷的面具,见不到人的本性,似乎每个人都板着脸,冷冰冰的。  习惯了那些做作的表情,习惯了那些矫情的言语,习惯了世态炎凉。我的心,像一块滚烫的铁放入冰水里,终于冷了,也硬了,不会轻易熔化,可谁又不是这
【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大自然中,背阴的地方,往往环境幽暗,氛围清冷;向阳的地方,常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人生也是如此,面向阳光,我们便常拥有春天般的生活。  请以“向阳春常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题解读】  2017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作文题延续了最近几年的作文命题思路,采用了“材料 题目”的题型,作文材料紧贴生活实际,将自然现象和生活感悟有机融合,主旨表
幸福如歌,余音袅袅琴声透;幸福如花,竹韵悠悠山水秀;幸福如茶,醇香缕缕情依旧。幸福不是觥筹交错,不是腰缠万贯,不是转瞬流星,幸福就在身边,无需仰望。  还记得那个静谧的夜晚,我一如既往地挑灯夜战,枕着星辰而眠的日子仿佛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车轮……我丢开笔,不耐烦地甩甩头,望着墙上滴滴答答响不停的钟,“把钟表调回去,我会回到童年吗?”我呢喃自语道。  “人生不是时光旅行,每个人都想回到没有烦恼的童年,妈
是那样万般无奈的凝视,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便把祝福别在襟上吧。  ——席慕蓉《渡口》  我想象着,我收到一封不远万里寄来的信,短短的封口对着我。拆开来看,熟悉的墨迹之中女孩白头绳黄风衣的背影,鲜亮地闪动在渡口的素色中。  可是没有,我只在满是垃圾邮件的QQ信箱里,发现一封女孩的电子邮件。她说,见字如面。——女孩的黄风衣张扬在灰色天空和灰色江水之间,她说,见字如面,然后越走越远。  我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