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土地整治绿色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o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中德合作·重庆长寿梓潼项目为例,从建设思路、做法等方面,总结项目在乡村土地整治绿色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乡村土地整治绿色发展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土地整治;绿色发展;重庆
  中图分类号 F29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1-0001-03
  Abstract:Taking DGF International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in Chongqing as an example,from the aspects of the basic thought and target orientation,effects is summarized by Gree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and consolidation,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development strategy,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Gree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and consolidation.
  Key words:Land consolidation;Green development strategy;Chongqing
  綠色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大创新性思想,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的根本举措。深刻领会“绿色发展理念”是有效贯彻的前提[1]。2015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及“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概念,并提出要“加快推进国土综合整治”[2-4]。土地整治作为对土地生态系统发展进行干预的一种外在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不可逆的[5]。因此,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综合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提升,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特色,开展乡村土地整治,以实现“质量-数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综合整治模式[6-7]。以中德合作·重庆长寿梓潼项目为例,从建设思路、做法等方面,总结项目在乡村土地整治绿色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乡村土地整治绿色发展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
  1 项目概况
  中德合作·重庆市长寿区八颗镇梓潼村土地整治与农村发展示范项目是国土资源部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签订协议确定的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是涉及到生态环境、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等农村重大现实问题的一项系统工程,是推进新农村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社会实践。项目在乡村土地整治绿色发展方面作出探索和实践,是“土地整治+”的体现,同时为开展生态型土地整治提供了借鉴。
  项目位于重庆市长寿区八颗镇梓潼村,距长寿区主城10km。全村幅员面积433.63hm2,其中耕地282hm2、建设用地47hm2。梓潼村村民有1600户,农业人口4100人,劳动力约1910人,外出务工人数占70%以上。项目实施前,梓潼村产业结构主要为传统种植业(水稻、玉米),养殖业(生猪)。农产品以自给自足为主,农民增收主要依靠外出劳务收入。
  2 建设思路
  借鉴德国土地整理与乡村革新的成功模式和先进理念,将“综合整治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发展高效农业、发动公众参与、实现城乡等值”的德国农村发展理念与梓潼村的自然资源、人口结构、经济和文化状况紧密结合,秉承“洋为中用、探索创新”,坚持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的原则,实现德国经验中国化、梓潼化。
  2.1 目标定位 建设富有养生长寿文化内涵的生态效益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美丽乡村。其中养生长寿文化是特色和主题定位,生态效益农业是产业基础和环境条件,乡村旅游是旅游业态和产业重点,美丽乡村是总体特征和发展目标。
  2.2 路径定位 从土地整治入手,启动村庄革新与社区重建,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依托由此形成的生态环境、农业景观、人文氛围、配套功能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整个项目建设融入养生长寿文化的特色元素,最终成为新农村一体化发展的示范项目。
  3 做法及成效
  3.1 完成项目顶层设计 针对项目建设工作需要,项目实施前经多方论证,完成顶层设计,编制“一纲要三规划”,即《中德合作·梓潼项目实施纲要》《中德合作·梓潼项目产业发展规划》《重庆市长寿区八颗镇梓潼村规划》《中德合作·梓潼项目土地整理规划》,确立了项目主题定位、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即围绕“综合整理土地—村庄革新与社区重建—生态效益农业与生态环境—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依托乡村风貌、生态环境、景观资源和农耕文化,探索特色效益农业与乡村旅游相融合的乡村发展模式。
  3.2 贯彻生态低碳化理念 领会德国土地整理的先进经验,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环保理念。(1)土地平整工程结合生态型土壤改良。硫磺粉、松针土改良蓝莓基地11.66hm2,菌孢层和鸡粪层改良葡萄西瓜混种基地1.29hm2,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大幅度下降。(2)选用生态环保的材料进行施工。生态护坡整修山坪塘、卵石材料修建了排水沟、泥结石路面代替混凝土路面等。(3)注重农田防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建了农田生物缓冲带、完成生物通道建设、生物净化池净化灌溉水等。
  3.3 发挥整治工程效益 一方面,中德合作·梓潼项目投入建设资金近4000万元,为梓潼村新建村级道路约15km、种植生态防护林7900m、蓄水池23座、整修和新修提灌站9座、亲水平台10座,实现了对山水林田湖的综合整治,从根本上改善了梓潼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生态景观化建设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化种植业、生态效益农业。目前引进企业已培育蓝莓种苗16.8万株,栽种蓝莓17.33hm2、共6.8万株,修建不锈钢标准大棚1.87hm2,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下一步企业将进行高科技组培快繁技术推广、建设科技大棚基地、蓝莓生产园、特色蔬菜基地,项目区农业规模化种植开始起步。   3.4 尊重当地民情民意 项目的建设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扩大了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一方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村集體和农民群众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设计方案均属调整方案必须征询群众意见。同时,探索群众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对可以由群众承担的工程,优先安排给村集体和群众进行建设,尽可能地增加当地群众的劳务所得。另一方面,项目区产业结构逐步“粮食+生猪”模式向“规模化、产业化”的特色生态效益农业和乡村旅游相融合的模式转变。由此带来梓潼村村民收入结构开始由外出务工为主逐步向多元化收入结构转变。这种转变增加了土地流转租金收入,梓潼村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农业龙头企业,1hm2耕地的租金为每年6000kg/hm2稻谷或折算为等价值货币补偿的净收入约15000元。带动了村民在农业龙头企业务工,平均每年每人约增收工资性收入4000元。实现了“政府投资、公众参与、农民增收、社会受益”。
  3.5 开展社区重建规划 以农民集中居住、服务功能配套、生态环境友好为特征的村庄建设和社区重建,是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综合体的重要载体。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村庄建设和社区重建的规划,其规划遵循两大原则,即坚持“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有提高”的原则和坚持产业发展使用的建设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按照“大分散、小集中”“以村庄改造为主,适当建新为辅”的建新思路,形成了农民新村“一心三点”的规划布局,“一心”即在梓潼村建立村民活动中心,主要承载村公共服务和村民居住功能。“三点”即为新房子居民点、饮马凼居民点及黑巷子居民点,打造渝东民居风貌。下一步将集体按照村庄“六通”(通道路、供电、给水、排水、广播电视和通信)和“六有”(有1个小广场、1个便民商业网点、1个医务室、1个垃圾运收站、1个农家书屋、1个幼儿园)的标准进行改造。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教育引导 项目的建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扩大了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但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以民为本、共建共享”的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实现城乡等值目标还需跟踪努力。应进一步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引导,提高思想素质,加强对村民劳动技能培训,按照“村民自主、民主管理”原则,议定项目建设的重要事项;促进村民在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就业;支持龙头企业与村民建立股份合作与劳动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在项目区产业发展中,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2 完善相关政策 农业龙头企业是带动项目区传统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农业龙头企业在资金、用地、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一是应加大政策支持,从涉农惠农项目安排、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强化对农业企业的指导,从项目合作延伸到与农业企业的合作,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实力和水平。三是完善“先建后补”模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支持农业企业与村民建立股份合作与劳动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村民与农业农头企业共同发展。
  4.3 经验复制推广 该项目践行了综合整治理念、生态整治理念、产业发展理念和民主参与理念,而且现在在政策上明确了着重“三生”,竣工后应及时开展评价工作,对项目从立项决策到竣工验收,全过程、各阶段工作和可持续性进行全面的跟踪、调查、分析和评价。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技术标准等,为下一步经验推广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金伟,吴琼.绿色发展理念的哲学基础、实现路径及重大意义[J].生态经济,2017,33(2):14-20.
  [2]王军,钟莉娜.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问题及发展建议[J].农业工程学报,2017,33(5):308-314.
  [3]胡鞍钢.绿色化:生态文明建设之钥[J].前线,2017,8:32-34.
  [4]孔令苏,李玉芳,荀文会,等.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国土资源,2017(4):48-49.
  [5]张正峰.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标准与评估[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7):1-7.
  [6]刘世梁,安南南,王军.土地整理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22(9):1010-1019.
  [7]刘世梁,侯笑云,张月秋,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土地整治生态风险评价与管控建议[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7,33(3):193-200.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摘 要:为提高新时期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食品工艺学实验进行教学改革,将饮料加工模块中果蔬汁饮料的加工由验证性实验转变成综合性、开放性实验。该文以果蔬汁饮料加工为例,介绍了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评价了改革后的教学效果,总结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综合性实验;果蔬汁饮料  中图分类号 G6
期刊
摘 要:校企合作共建园艺实践基地是实现校企合作的最佳方式,是解决园艺专业课程实训实习重要途径。该文分析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实训基地情况,结合实训基地建设问题提出了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建设内容和策略,以期为实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艺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13
期刊
摘 要:采用靖远县近30年的历史资料,通过距平和趋势分析,对2017年度基本气象要素及异常气候事件,进行科学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7年度靖远县气温偏高1.1℃,降水偏多18%,日照时数偏少185.3h。年内高温日数、连阴雨日数偏多;大风和沙尘天气偏少,灾害性天气主要出现在5—8月,影响较重。  关键词:气候;影响评价;靖远县;2017年  中图分类号 P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期刊
摘 要:采用熵权法,以生产机械化水平、产品经济效益、社会需求重要性、环境影响程度和资源供给为评价依据,选取耕地费、种植费、采收费、管护费、种苗费、产值、国家储备需求、生产补贴、施肥量、农药量、耗水量、立地条件12个单项指标,对淮河源5种农作物巨菌草(Pennisetum sp.)、水稻、小麦、油茶、茶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淮河源地区5常见作物综合评价值为:0.0799、0.0824、0.082
期刊
摘 要:在地方高师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生命科学概论》实践教学中,引入“在线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以“生命科学与生活”教学专题中开设的“校园植物花部器官观察”实践项目为案例进行实践创新,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也为多样化的通识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在线移动学习;生命科学概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
期刊
摘 要:为了解成土环境对潜育水耕人为土形成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构建地形景观与潜育水耕人为土分布的关系,调查了浙江省水网平原、滨海平原、河谷平原和山丘谷地等地貌区潜育水耕人为土的特征及其分布的微地形、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结果表明,微地形可直接改变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潜育水耕人为土形成的最重要的成土因素。潜育水耕人为土主要分布在水网平原、滨海平原、河谷平原及山丘谷地的低洼区域,其成土母质主要为湖沼
期刊
摘 要:該文结合当前宅基地使用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以安徽省金寨县作为案例进行剖析,分析其宅基地抵押贷款过程中种种困难的成因以及解决之道,以小见大,为进一步完善宅基地抵押贷款机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制约因素;金寨县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3-04-0012-3  新中国成立来,宅基地在很长一段时
期刊
摘 要:该文分析了玉门地区霜冻对作物的危害特征,并提出了防御霜冻的农业措施。  关键词:霜冻;气候特征;防御措施;玉门地区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120-02  玉门市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南部为祁连山,北部为马鬃山,海拔在1200~4600m,新市区海拔1520m。南部为浅山工矿、农牧区,包括浅山工矿区、昌马盆地农牧区;中部为走廊农林
期刊
摘 要:种子生物学是农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信阳农林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设置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为此,在积累以往专科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的教学方式: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校及学生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该文以“腊八蒜变绿”的传统食品加工现象为案例,将之融入研究生《高级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结合课程内容和文献调研,自主创新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了《高级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激发了学生探究食品化学知识的兴趣,锻炼了其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明案例教学值得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级食品化学;案例教学;腊八蒜  中图分类号 G64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