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在地方高师院校《生命科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0720372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地方高师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生命科学概论》实践教学中,引入“在线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以“生命科学与生活”教学专题中开设的“校园植物花部器官观察”实践项目为案例进行实践创新,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也为多样化的通识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在线移动学习;生命科学概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137-03
  Abstract: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in Local Higher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teaching mode of “online mobile learning”is introduced,and the practical project of “flower Department organ observation of campus plants”set up in the “life science and life”teaching project is carried out for teaching cases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effect.Aim at the same time,i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diversified teaching of general courses.
  Key words:Mobile learning;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Lijiang Techers College
  由于《生命科学概论》课程内容与人们的健康、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很多高校均开设该门课程,并对教学进行改革[1-6]。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云南省的地方高师院校,自2014年开始开设《生命科学概论》通识课程,并作为非生物类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经3年的发展,课程开设稳定。课程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的专业实际,注重理论实践结合,强调科普性与前沿性,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喜欢。本文以“校园植物花部器官观察”的实践教学为案例,结合现代信息化手段及当前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智能手机实现“在线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介绍。
  1 教学方法与过程
  1.1 教学方法 采用考察教学法和研讨型教学法,结合现代化学习手段与资源,引入“在线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以“任务单”为学习导向展开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讨论、课程微信圈学习中心在线交流、小组成果汇报展示,实现“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并采取知识的“重复”学习方式,达到加深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
  1.2 教学准备 学前准备绘图纸、彩色铅笔、解剖针、放大镜、橡皮擦、颜料笔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本和教学任务单。学生自主携带智能手机,建立课程微信圈学习中心。
  1.3 教学过程 为实践型教学,需室外与室内教学结合,安排3个连续课时,以便完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前导入、小组协作、互动学习、效果检验、课后学习等5个方面,如表1所示。
  2 教学效果与分析
  2.1 教学效果 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检验主要从4个环节入手。第1个环节为提交清晰的植物花部照片及解剖照片;第2个环节为绘制花部解剖结构图;第3个环节为展示学习成果;第4个环节为完善小组讨论记录本及提交植物名片和朋友圈发布的截图。在实际教学中,学习小组和成员积极参与教学并且均能出色完成任务,通过了检验,达到教学目的。
  2.2 教学分析 在“生命科学与生活”专题中以“校园植物花部器官观察”为主题进行实践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是由花柄、花托、花被、雄蕊群和雌蕊群等结构组成,并说出各个结构的功能。其次,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观察自然的乐趣并逐渐养成观察身边事物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实现以上的教学目的,教学从课前学习入手,课前学习引入简短学习视频,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是对学习内容的第1次学习。实践过程引入“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作、讨论完成任务,这是第2次学习。为检验“小组协作、互动学习”效果,小组需要提交学习成果,并进行汇报交流,这是第3次学习。指导教师根据各小组学习表现、成果及汇报情况进行总结,这是第4次学习。课后各小组完善学习讨论记录并提交课后学习任务成果,这是第5次学习,也是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巩固。
  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现状开展“接地气”的教学活动是地方高师院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园植物资源丰富[7],并且建有丽江高山植物标本馆[8],为“校园植物花部器官观察”实践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其次,将“互联网+”技术手段嵌入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借助智能手机引入“微信公众平台”和“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9-10]进行辅助教学,实现“移动学习”和“移动教学”。第三,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前或者课后共享微视频[11],让学生提前学习,在探究过程中通过使用网络生物识别系统比如“形色”和“智能花卉识别系统”[12]对植物物种名称进行查询,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均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在教学中,教师的线上、线下指导非常关键,只有在第一时间解决学生的困难,才能保证教学的时效性和教学的有效运行。
  3 结语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非生物类专业的公共选修课,是通识课中的重要组成之一。限选专业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音乐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和英语教育等以人文科学性质类课程为学习背景与基础的师范类专业。基于此,教学内容的开展需要综合考虑科学性、科普性与实用性;因为培养的学生就业渠道主要从事学校基础教育工作,而且需要顾及选修学生的学习背景。当前大学生惯用手机,在正常教学中通过疏导运用智能手机的功能辅助于教学活动,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在“生命科学与生活”教学专题中,选定开设“校园植物花部器官观察”实践项目,将学生的智能手机充分用于教学,而且能凸出学科的实践性特点,教学实体是校园植物的花,内容形象可見,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便于教学的开展[13,14]。
  参考文献
  [1]周树敏.《生命科学导论》在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3,6(4):189-190.
  [2]李霁,吴敏,曾冬云,等.“生命科学导论实验”课的实践与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6):204-207.
  [3]白璐,田晓柱,冯虎元.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导论实验教学实践与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03):31-33.
  [4]李冰.《生命科学导论》核心课程建设之初探索[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6,52(4):482-486.
  [5]鲍佩华,郭良,郭卓维,等.参与式教学法在非生物专业生命科学导论教学中的探索—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J].黑龙江科学,2016,7:128-145.
  [6]李岩,赵懿琛,赵德刚.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46:129-130.
  [7]郑忠标,周艳.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园林植物现状调查[J].现代农业科技,2013,6:169-170.
  [8]寇灿,樊丹敏,莫新春,等.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中植物标本馆的效应分析——以丽江高山植物标本馆为例[J].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58-63.
  [9]毕翔,唐存琛.移动时代微信教学平台的发展模式[J].青年记者,2018,6:102-103.
  [10]郭海成.新媒体新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及前景——以“雨课堂”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2:42-44.
  [11]高博文.微视频在专业外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2:14-16.
  [12]朱朝东,罗世孝,周欣,等.地球生物基因组计划与生物分类学生物多样性,2017,25(11):1251–1254.
  [13]闫桂琴.生命科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03.
  [14]马炜梁,王幼芳,李宏庆.植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0.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农家乐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乡村旅游方式,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该文通过分析北京地区农家乐发展现状,针对农家乐发展的特色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北京农家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家乐;北京;优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116-02  农家乐以农民自家田产为依托,以具有浓厚乡土
期刊
摘 要:针对新疆棉区机采棉育种现状,在新疆不同生态区建立机采棉育种流动基因库,加强机采性状的选择,提高机采棉品种抗逆性。  关键词:机采棉;育种;流动基因库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112-02  棉花生产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棉花收获基本上依靠人工完成,棉花品种的选育都是以适应人工采收为目标,近年来随着机
期刊
摘 要:用微波消解法对空气滤膜和废气滤筒进行前处理,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铬、铜、镍的浓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空气样品中铬、铜、镍分析时微波消解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006μg/m3、0.003μg/m3、0.04μg/m3,精密度分别为1.5%、3.2%、3.5%,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4%、105%、103%。对废气样品中铬、铜、镍分析时,微波消解法的检出限分别为2
期刊
摘 要: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中国五大主食之一,也是汉中的特色主导产业和城固县重要的富民产业。通过对以汉中市城固县陈丁村为代表的汉中马铃薯产业发展典型样板“陈丁模式”实地调研,总结了其成功经验和做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进一步补齐“陈丁模式”短板,促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加快汉中马铃薯产业转型发展。  关键词:汉中市;马铃薯;陈丁模式;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中图分类号 F32
期刊
摘 要:建立一种应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蔬菜、水果中多种农药残留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样品采用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用1%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后,净化包(内含PSA、C18、GCB、MgSO4)净化,应用全扫描模式(Full Scan)对30种农药进行定性,选择反应监测模式(SRM)定量,外标法计算结果。通过对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优化,减小了本底值,使定量的准确度得到了提高,在0~0.20mg/
期刊
摘 要:该文介绍了马鞍山市在打造“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格局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马鞍山工农业生产、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安居生活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气象服务。  关键词:马鞍山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125-03  气象灾害是指大
期刊
摘 要:为提高新时期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食品工艺学实验进行教学改革,将饮料加工模块中果蔬汁饮料的加工由验证性实验转变成综合性、开放性实验。该文以果蔬汁饮料加工为例,介绍了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评价了改革后的教学效果,总结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综合性实验;果蔬汁饮料  中图分类号 G6
期刊
摘 要:校企合作共建园艺实践基地是实现校企合作的最佳方式,是解决园艺专业课程实训实习重要途径。该文分析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实训基地情况,结合实训基地建设问题提出了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建设内容和策略,以期为实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艺专业;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13
期刊
摘 要:采用靖远县近30年的历史资料,通过距平和趋势分析,对2017年度基本气象要素及异常气候事件,进行科学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7年度靖远县气温偏高1.1℃,降水偏多18%,日照时数偏少185.3h。年内高温日数、连阴雨日数偏多;大风和沙尘天气偏少,灾害性天气主要出现在5—8月,影响较重。  关键词:气候;影响评价;靖远县;2017年  中图分类号 P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期刊
摘 要:采用熵权法,以生产机械化水平、产品经济效益、社会需求重要性、环境影响程度和资源供给为评价依据,选取耕地费、种植费、采收费、管护费、种苗费、产值、国家储备需求、生产补贴、施肥量、农药量、耗水量、立地条件12个单项指标,对淮河源5种农作物巨菌草(Pennisetum sp.)、水稻、小麦、油茶、茶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淮河源地区5常见作物综合评价值为:0.0799、0.0824、0.08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