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的责任与使命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uask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呈现“倒金字塔”结构,“421”现象(4位老人、一对夫妻、1个孩子)日益普遍,位于“倒金字塔尖”的孩子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儿童的成长历程中,难免受到各种疾病侵害,如何让一个不成熟的、刚刚接触世界的婴孩,健康成长为一个心智、体格都健全的、完美的、对社会有用的成年人,儿科医生的责任重大。
  儿科医生是儿童成长路上的“健康卫士”,肩负着治病救人的医学使命。儿科诊治范围广(涵盖了内、外、妇、儿等各个医学专科),患者年龄跨度大(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18岁青春发育结束)、数量多(据估计,我国约有4亿人属儿科诊治范畴)。更为重要的是,儿科医生面对的是一个具有成长性的人。儿科绝对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并非“人小点儿、药吃少点儿”那么简单。儿科与成人科的疾病谱、看病方式、治疗方法都完全不同。比如,成人科的常见病是糖尿病、高血压等,而威胁儿童健康最主要的疾病是先天缺陷,特别是先天性心脏病。成人会主动述说自己的不适症状,也能配合医生做检查,但年幼的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更不懂得如何配合医生检查,儿科医生必须懂得如何从家长的叙述和对孩子的观察中获取信息,懂得如何安抚孩子,顺利完成检查。更重要的是,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器官发育程度不同,什么药能用,什么药不能用,都很有讲究。儿科医生给孩子用药,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年龄、肝肾功能发育等情况。部分家长常要求医生用好药、贵药,或者听别人介绍哪种药好,就要求医生给孩子开同样的药,这其实是一种认识误区。
  同时,儿科医生还应该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肩负着提高人们健康素养的社会使命。如今,许多家长抱怨儿科看病难,就诊环境差、候诊时间长,对人满为患的输液室更是耿耿于怀。究其原因,除目前儿科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因素外,家长们头脑中的不少错误观念也在无形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个头疼脑热,一家人“倾巢出动”,反反复复跑多家大医院、找许多专家看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要求医生用贵药、好药、“一药见效”的情况比比皆是。实际上,像普通感冒之类的小病,并不一定要去三级甲等医院看,也并不一定需要输液和使用抗生素。三级甲等医院的水平主要体现在疑难疾病的诊治上,治疗普通感冒、咳嗽之类的小病,各个医院的水平都差不多,用的药也差不多。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医院看病,不仅人多、候诊时间长,在空气污浊的输液室里输液,还会增加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对孩子有害无益。近年来,许多80后独生子女纷纷结婚生子,从小娇生惯养的他们自己还是个“孩子”,对如何养育“孩子的孩子”自然是一窍不通。宝宝应该穿多少衣服、盖多厚的被子、什么时候应该添加辅食,这些最基本的常识,他们一概不知。于是便有了“冬天把孩子捂到中暑”“给4个月的孩子吃奶糕,吃到腹泻不止”的例子。还有些年轻家长一遇到问题就喜欢上网查,也不管网上的信息是否正确,拿来便用,往往越弄越糟糕。在此状况下,儿科医生有这么一份激情和社会责任,走出病房、走出医院,主动应当承担起更多的科普宣传义务,向广大群众宣传医学常识,提高大众的自我保健能力。大众的健康素质提高了,患病的人少了,不仅国家的医疗支出会减少,儿科医生的压力也会减轻许多。这其实是一种共赢的做法。
  真心希望家长们给予儿科医生更多的理解与信任,也希望我的同仁们能够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只要双方携手同心,今天的小树苗必将茁壮成长为明日的参天大树。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热爱我的工作,每当看到孩子们那纯真无邪的笑脸,听见他们亲热地叫你一声“医生叔叔”,看到他们康复出院的时候,那种满足感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
  
  专家简介
  孙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儿童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系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心血管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超声诊断分会副主任委员
  医疗专长:擅长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
其他文献
生活实例  小红怀孕20多周。近两日,她出现小腹痛,还老是头晕,去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说是“宫缩”,可能要流产,需要保胎治疗。医生遂开了一堆药品,其中,有一瓶硫酸沙丁胺醇。小红回家后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发现硫酸沙丁胺醇是治疗支气管炎和哮喘的药物,孕妇禁用。小红很疑惑,既然硫酸沙丁胺醇孕妇禁用,为什么医生会开给她?会不会弄错啊?  小红的问题是许多孕妇常常遇到的。硫酸沙丁胺醇又称为硫酸舒喘灵,是临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拥有健康的血压,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那么,你是否真正理解和懂得了高血压呢?是否做到正确合理控制自己的血压呢?做一做下面的测试。  测一测:你对高血压的看法是否正确  以下关于高血压的观点,你是否同意,请在相应的空格中做上标记。  题号  关于高血压的认识、看法和做法  同意  不同意  1  我前几天在医院测了一次血压,结果正常,这说明我不是高血压。  2  我虽然患
快过年了,送长辈什么礼物呢?今年别出心裁,准备按古方自己炮制一剂延年益寿的黄精膏,聊表孝心。  我是第一次自己去店里买饮片,这张古方只有三味药,却跑了三家店才买齐。如今知道了,一般药店和保健品店只有制黄精这样的大路药,后两味比较少用的在老字号中药店才有。而且,我们这里的饮片要50克起卖,我只好买了50克桂心,回家再分出20克。  干姜和桂心(中药店里名叫肉桂)都是片状饮片,这家老字号中药店也不提供
由于肝囊肿通常不引起任何症状,以往人们总认为它发病率“较低”。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提高与广泛使用,肝囊肿已由过去的少见病变成常见病,许多人在体检时被查出有肝囊肿。不少被查出患有肝囊肿的人,虽然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但还是忧心忡忡:那么,肝囊肿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对身体有没有影响?会不会发展成  恶性肿瘤?要不要调理或治疗?     多为先天性良性病变    肝囊肿中占绝大多数的是先天性肝囊肿,它是一
家里有一大袋桂圆肉,一直懒得吃。最近得到一张玉灵膏古方,居然可以只要一味桂圆,做法看上去也简单,不由跃跃欲试。  怕做砸了糟蹋,只取了一半桂圆肉,约250克。用了不到1/2量的糖,因为听说桂圆性热,家里正好有一罐芦荟蜂蜜,便也挖了一勺,芦荟的寒也许可以中和一下桂圆的热吧。  万事具备,装碗、拌匀、加盖,开蒸。蒸了20分钟左右,开盖看看,居然白糖粒粒在目,并无熔烊之意。估计是太干了,按制法上说的加一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一些不健康心理的困扰,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在,压力无处不在、人际关系更加复杂,生活中“心理陷阱”更多,容易受到某种不健康心理的“纠缠”。如果处理不当,问题就可能变得严重,甚至造成心理和躯体疾病。   正因为心理问题与每个人健康息息相关,本刊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前夕发起了“影响你最深的不健康心理”专题调查。调查在新浪网和本刊官网同时进行,广大读者、网友积极参与,最终评出
宋代名医陈直在《寿亲养老新书》说:“牛奶最宜老人,平补血脉,益心,长肌肉,令人体强壮润泽面目。”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说贾母要吃“牛奶蒸羊羔”,看来很会保养。  中医学认为牛奶性味甘平,入心、肺经,有补虚损、益肺脾、生津润肠作用。《日华子本草》称可“润皮肤、养心肺、解热毒”。如果睡前喝点牛奶,不但可以稳定情绪,还可以有饱腹感,从而达到安神养心的目的。  营养全面 应用广泛  牛奶以其营养丰富和产量
生活实例  张老伯今年60岁,患高血压多年,一直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得不错。近一周来,他一直觉得胸口隐隐作痛,休息时也痛。服用保心丸以后,胸痛稍有缓解。家人得知后,连忙陪张老伯去医院就诊,心电图检查提示存在心肌缺血。医生怀疑张老伯患有冠心病,建议其做一次冠状动脉造影。一听要做造影,张老伯顿时慌了神:做造影吧,既有创伤,也有风险;不做造影吧,又不放心,不知该如何是好……  医生的话:胸痛是临床上的常
早餐不是早点,营养应充足    在广州,从前有闲阶层的早餐有“一盅两件”的说法,就是喝一盅茶,再吃两件点心就可以了。过去的有闲阶层,早上吃得这么少,他有时间在饿的时候再吃。这种吃法显然适应不了现今大众的需求。如今的上班族,如果早餐不吃饱,至午饭前再吃东西都不太方便。早餐不应该被马马虎虎对付过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年颁布)指出: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应占30%
生活实例  62岁的孙老太太身体瘦弱,平时消化不好、经常拉肚子。一天早晨,她一早来到医院排队看病,一进入候诊室,急忙对医生说:“这病怎么越治越多,腰腿痛好点了,胃口又坏了。”医生经过仔细询问后得知,孙老太太因为腰腿痛,长年服用活血化淤药,久而久之,胃开始感到不舒服,出现恶心反胃,吃不下饭等胃肠道反应。医生认为她的胃不适与她长期服用活血化淤药有关。听医生这样一讲,孙老太太很疑惑,这活血化淤药怎么会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