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存储:入市需谨慎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SHENGHU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的一切都在“云”上,从互联网到通信业,所有耳熟能详的巨头都杀了进来。创业团队似乎只有缔结城下之盟,才能求得生机。
  火了一整年的硅谷明星公司Dropbo×在中国制造了一片“血海”,而且不再是典型的“背后站着各家VC的一众小创业者”的沙场,而是聚集了腾讯、百度、阿里、360、金山、华为、联想、中国移动等巨头的必争之地。那么,“云”的美好未来是不是跟创业公司无关了PA?且让我们从头说起。
  国内外市场迥然有别
  云存储的概念虽然是近两年提出的,但其实际应用早在10多年前便已随着Emall系统而开始(最早由Hotmall提出这一概念,如今Gmall成了这一领域的象征)。Web2.0引爆的各种热门的服务,从GoogIe DOCS文档到Facebook、Twitfer,都建立在云存储的机制之上。可以说,不是每个网民都知道云存储的存在,但至少有八成网民已经生活在了云端。
  在云产业链中,云存储位于最底层,核心功能是收集、存储和处理数据,它是云平台、云服务等业务的基础。IT市场咨询公司Sprinqboara Research预计,在未来5年中,中国云存储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3%,至2014年将达2.1亿美元。报告同时指出,“尽管每月每GB的存储服务价格将持续下降,但是云存储市场总量的增长幅度更为迅猛,这将推动市场整体规模在未来5年内快速上扬”。
  在云存储的海外产业链中,亚马逊、谷歌等几家大公司多年来已经打下了云计算的基础。尤其是亚马逊S3,其使用方式具有高度的弹性和灵活性,用户仅需为自己使用的计算平台付费,把云计算做到了“像自来水一样随取随用”。而Dropbox等产品,便是基于S3的文件同步和分享服务,而它自身又是开放的,可以对接各种垂直应用。
  然而,国内云存储市场与国外有天壤之别,其中的竞合关系也大不相同,在市场增长的美好背后,有着截然不同的残酷性。国内的大公司“开放”喊在嘴上,却没有人去承担亚马逊S3的角色,它们都想覆盖从基础设施到终端产品(甚至包括垂直应用)的全链条,梦想着成为这一领域的寡头。它们相信,只做“中国S3”会导致自己永居底层,让那些做垂直应用的公司在用户面前占尽先机。另外一重深意是,“云”是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云”的主人才是移动互联网真正的霸主,所以要任何一家大公司在这一领域袖手旁观都是不可能的。
  大与小的博弈
  因此,中国的云存储创业公司也不像美国伺行那样有“巨人肩膀”可以站,也不得不自己花钱架设专属的云计算平台。酷盘CEO黄明明告诉《创业家》,其B轮的2000万美元融资中,将有四分之三用于在各地架设服务器,它们会在10个月内被用掉。空前的资源消耗由此可见一斑,令人自然地联想到那些曾经浪漫但残酷的泡沫,比如视频,比如电商。
  基于“资源”在这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领域未来赢家通吃、强者愈强,而处在夹缝中的小团队步履维艰的可能性就极大。
  首先,从投入成本看,大公司有着先天的优势,非一般小创业团队所能比拟。而一些国内的云存储创业团队,将用户数据寄存在Amazon S3上,自身不能对安全性和稳定性承担完全责任,而这却恰恰是用户所关心的。
  其次,从产品角度说,云存储的重点不在“存储”,而在“服务”。大公司能够将已经成熟的业务线向云存储作拓展,继而带来新的增长点。而许多创业团队曲解了应用的本质,将视线锁定在了做云存储本身,于是云存储就做成了单纯卖空间的生意,缺乏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再者,云存储参与者需要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被Dropbox证明可行的道路是不求速胜,先用廉价甚至免费的午餐牢牢抓住用户,等用户乖乖走到自愿付费的那一天。但这种玩法对于创业团队来说风险极高,甚至连如今备受追捧的Evernote都曾一度因资金链差点断裂而到了濒死的境地。
  杀手尚未出现
  云存储现有4种产品类型:1.通用型文件同步存储服务:以Dropbox为代表,国内有DBank、快盘、Everbox等。2.笔记同步服务:以Evernote为代表,国内有盛大麦库、有道笔记、云笔记等。3.各种垂直同步服务:如通讯录同步、应用同步、手机设置同步等。4.以高级功能、延伸补充、第三方扩展为形式提供的同步功能:如浏览器的书签、密码同步。
  单从产品来看,现在“杀手”尚未现身。因为一众仿效Dropbox和Evernote的追随者们(不管大部分自称与众不同、革命性突破性)充其量只是对样板的简单照搬(从产品形态到UIANeb设计),同质化严重,而且大部分相当早期,尚在基础功能的完善过程中。
  这一次《创业家》选取了四家产品基因和服务方向都不尽相同的云存储创业公司,他们或者资本运作较为出色(如“酷盘”),或者在服务性能、界面设计和符合国人使用习惯等方面把控得相对较好(如“yunio”和“云笔记”),或者剑走偏锋(如“迷你云”)。较为可贵的是,它们都意识到了“开放”的重要性。
  或许,懂得“抱大腿”能够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创业家》调查发现,大多数云存储创业公司愿意接受来自大公司的投资,与之形成利益共同体。而拥有技术实力和资源的大公司,也乐于投资一个好的团队来共担风险。如果创业团队的产品能弥补当前的技术缺陷,或者能够拓展现有的业务渠道、吸引更多的用户,则有相当大的机会获得青睐。
其他文献
近一两年来,在线教育可谓炙手可热。在线教育公司的融资新闻不断传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提供在线课程的创业公司宣布获得百万美元级投资,而且这些网站用户活跃度极高,堪称叫好又叫座。  在国外,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反观国内,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辞任CEO后立即杀入在线教育领域,其二次创业的网站“91外教网”也随即浮出水面。但是,当在线教育真正遇到中国教育的氛围时,
期刊
得益于创业板的推出,许多家族企业的财富一夜间飙升数十倍,而企业的缔造者们则共享财富盛宴。  《创业家》此次评出的“创业板女富豪榜”,揭示了女人们通过资本市场致富的规律。在创业板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永恒的法则。上榜的女富豪们,与公司实际当家人的关系,除了主流的夫妻关系之外,还包括父女、母女、母子、兄妹、姐弟、前妻、岳母,甚至大姨子。  有将近38%的上榜者与公司董事长为夫妻关系,证明在当下的
期刊
我一直在等待有一天能说点什么、做点什么。  去年,分众、展讯、新东方等多家公司遭遇做空,我不能说这些公司没有犯任何的小错,但绝对没有做空公司说的那么严重。早些年,确实有一批很明显的中国做假公司,做了假就该被打,打它们等于帮社会尽责。做空公司赚钱也无可厚非,但现在开始打这些没有犯错误的,或者犯了点小错误的,用夸大、造假、虚构的方式,这就过分了,从一个打假者,变成了作假者。  新东方这件事,做空者把做
期刊
1. 8月24日,香橼(Citron)发表做多搜狐的报告,并在报告中看空奇虎,质疑奇虎游戏ARPU值(每用户每月平均收入)等数据造假。  2. 8月27日,李开复发表《中国概念股做空者——打假还是造假?》,提出奇虎搜索2013年可获9800万美元营收,而非香橼预估的零收入等7个问题,质疑香橼报告不专业或故意造假。  3. 8月31日,香橼回应称奇虎ARPU值不可能有400元人民币,并以10万元人民
期刊
企业家都希望员工对公司的决定和号召“一呼百应”,也知道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让员工信任。但是,很多时候企业家在不经意间自己把信任基础破坏了。  一位创业企业的CEO曾跟我提到,他的公司中存在一个现象:开会时间到了,人总是到不齐,有时候甚至连主持人都没按时到会。而大家也没有觉得是问题,这让CEO很头疼。后来我从公司内部了解到,这位CEO有时候安排好一个会议,开会的时候自己却没有来,也不提前打招呼,害得大
期刊
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  先规范还是先发展,一直是困扰本土民营企业的问题。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会有一个好的财务核算和管理系统。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就需要具备良好的财务管理理念,才会少走创业弯路,少交创业学费。创业者不仅要学会赚钱,还要学会“算钱”和“管钱”,这样才会为创业打造基业长青的基因。  三年前,我们联合其他机构投资了一家高端制造业企业,其产品主要为出口,下游客户基本是著名跨国公司。该公司2009年至
期刊
马化腾命好。  放眼互联网公司,哪怕远至美国,也很少有像腾讯那样的,吃下PC互联网大片江山后,又快速蚕食掉移动互联网版图一大块。Facebook在这个问题上就遇到很大麻烦,Google幸运的是及早抓住了Android。而腾讯,没做系统,只在两年时间里,就凭着一款灵巧的产品:微信,收入两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腾讯因之成为各大公司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的一马当先者。  然而,回顾腾讯多年来在趋势、产品上的小步
期刊
你的创业冲动来自哪里?  最初的灵感是从离线下载功能开始的,当时我亲眼体验到一个700MB视频可以在2分钟内下载并且开始播放,简直就是魔术。但是在规划Yunio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离线下载不是一个能够做大的产品,所以就拆开来发布了专做离线下载的产品Fetchio。现在Yunio拥有的功能是经过N次的反思后确定的。  你为创业做了哪些准备(经验、资金、团队、心理等)?  我和我的搭档都在美国创过业并参
期刊
计划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家们,正面临一个对中国公司越来越持怀疑态度的市场环境,这也使得一大批pre-IPO公司止步不前。通过与那些参与上市过程的银行家等人士交谈,我了解到大约50至60家中国公司正等待前往纳斯达克或纽交所。但似乎没有人想在这个时候冒险去挂牌。即使按照保守估计,一起IPO平均市值也不会低于1亿美元,意味着至少50亿至60亿美元市值难以释放。这还没算上那些原本具备在美上市条件、却担心上市
期刊
安徽壳壳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 2011年2月  所在地区 安徽宁国  公司人数 42人  主营业务 坚果在线销售  2011年营业收入(3月起) 1200万元  毛利率 40%  融资状况 暂未引入投资  ■创始人:章燎原在国企当过工人,摆过地摊,开过店;后作为职业经理人进入实体坚果厂商詹氏集团,将公司营业额从400万元提升到1亿多元。  ■团队:目前有40多名员工,平均年龄为24岁,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