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行研究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行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这个过程的运行规律,并且这个过程运行的具体步骤必须围绕着解决这一基本矛盾而展开。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基本矛盾 规律 步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指我国高等院校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要求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他们形成我国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这一过程运行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各种矛盾在这一矛盾体系中所占有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有一个矛盾是主要的,它处于支配地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这一矛盾体系中的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即教育者掌握的我国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
  首先,这一矛盾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由于社会存在的复杂性和高校学生个体思想政治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和差异性,因此,高校学生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和我国社会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之间必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由于这种矛盾的客观存在,教育者才有必要对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尚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高校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于是才会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产生。当一个旧矛盾解决以后,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同时产生一个新的教育过程。正是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推动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其次,这一矛盾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内在的、相对稳定的方面。事物的本质是由该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决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殊矛盾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之间产生的固有矛盾。教育者通过借助一定的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对高校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使高校学生形成我国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素质,这一过程的本质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而这一矛盾决定着这四个要素之间的矛盾,决定着这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决定着教育者依据我国社会的要求,运用一定的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朝着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方向变化。
  最后,这一矛盾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其他矛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其他矛盾,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和教育介体的矛盾、教育介体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介体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这一矛盾决定的。这一矛盾从总体上规定和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趋势,其他矛盾的解决又都服务于这一矛盾的解决。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运行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比如存在于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趋势,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规范和受教育者个体思想政治素质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向等。
  1. 思想政治教育要保持适度张力
  张力在社会科学中是指事物内部相关部分之间的牵制力和制衡力。思想政治教育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所提出的教育要求要适当超越受教育者目前的思想品德基础,有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水平的可能,同时这一超越不能超过受教育者经过努力也难以达到的高度。在任何时期任何条件下,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都是必要的。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人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规范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基本依据、发展的主要动因,并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其他矛盾。“张力”规律正是对这一基本矛盾的反映。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总是处在“它现在怎么样”与“社会希望它怎么样”的矛盾运动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解决这一矛盾,推动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就应根据这一矛盾的具体情况,对受教育者提出适当的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并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活动,促使这一矛盾的解决,以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不断解决这一矛盾,推动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张力”规律揭示了教育过程中教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的基本趋势,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规律。
  2.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两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就是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趋势的一个规律。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一定社会思想政治要求的表达者和体现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施加者和调控者,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教育影响的接受者和教育效果最主要的体现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当大学生作为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时,他是教育的客体;当大学生接受教育影响进而进行自我教育时,他便是教育的主体。因此,受教育者即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时,也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影响的,而是积极主动地对教育影响进行理解、筛选和吸收,也就是自我教育。
  由此可见,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同时并存且辩证地统一在一起。没有教育者的教育引导作用,就谈不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就缺乏外在的积极的强化,就难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教育作用的实现,又离不开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没有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作用的发挥,教育者所传授的教育内容就不可能为受教育者所真正认识和接受。
  3. 协调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
  教育者所施加的自觉影响。教育者所施加的自觉影响包括直接的、间接的教育者个体和群体如学校教师、家长及其他社会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不同教育主体施加的教育影响是一致的,有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但由于不同教育主体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乃至经济利益的差异,他们所施加的教育影响可能出现不协调;尤其是在社会发生深刻变革时期,不同教育主体施加的教育影响就更容易出现差异,甚至对立和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教育主体的影响进行自觉地协调,努力避免其相互抵触,使之同向发挥作用,形成正合力。
  社会环境因素的自发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是一个封闭孤立的过程,而是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各种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都在自发地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正面的,也有消极的、负面的。在现实生活中,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在严重地抵消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影响,这是现阶段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环境因素影响的复杂性,要求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抑制和消除社会环境因素中的消极影响,利用并强化其中的积极影响,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自觉影响协调统一起来,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积极主动地施加教育影响,而且要注意对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并尽最大努力对各种因素加以调控,使之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挥作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运行步骤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准备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建立关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建立关系是教育者施教的前提。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特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他们之间必然要建立某种关系,这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职业关系,这种关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兼容性、情感性和非对等性等特征。
  目的性,是指建立这种关系的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解决精神世界发展中的某些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工具性,是指这种关系是一种工作关系,即建立这一关系是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情感性,是指这种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关系的维持和发展离不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情感的正常交流与表达。在理想的教育关系中,这工具性和情感性两种属性并不矛盾,并不互相排斥,而是有机统一在一起的。非对等性,是指在教育关系中,教育者要向受教育者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而受教育者则不必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可以不讲民主、平等而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而是指教育者应具备奉献精神,更应努力为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服务。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建立关系是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更好的成效,使受教育者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双方建立良好的教育关系,对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关系重大。由于教育者处在组织教育活动的地位上,因而在建立良好的教育关系的过程中,他们负有比受教育者更大的责任。教育者自身具有高尚的品德情操和强烈的敬业精神,以身作则,对受教育者采取接纳、尊重、关心、同情、理解的态度并深入了解受教育者的情况,又能恰当地运用教育方法,就更容易和受教育者建立密切的教育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会更有成效。
  受教育者的心理准备。所谓心理准备,就是使受教育者形成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形成接受教育、提高自己思想道德境界的精神需求和信任、尊重教育者的态度。受教育者的心理准备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的前提。有了这种心理准备,受教育者就有可能更顺利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自觉地接受教育影响。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是指直接进行的活动过程。从总体上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的基本任务是要完成思想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转化。
  (1)传导思想政治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
  在教育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向大学生传授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认知水平,是思想政治教育很重要的一环。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各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独立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某一阶段可以着重培养某一方面的品质。由于思想政治认识是思想政治情感及其行为的基础和内在动力,没有正确的认识,就难以产生正确的品德行为。因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掌握行为标准。
  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认识,需要灌输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使人们的情、意、行建立在可靠的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内容上要注意系统性、针对性;在方式上要力避单纯的“注入”,而注意通过讨论、调查研究、参观访问等形式生动活泼地进行,使人们在一种主动的状态中掌握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规范,从而为提高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道德判断力以及行为的选择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引导大学生实现从认识到行为的转化
  从知到行的转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基本也是最困难的一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促使大学生把思想政治认识转化为相应行为及其习惯的问题。
  第一,重视思想政治情感和信念的培养。由思想政治认识转化为相应的行为,需要经过情感和信念这两个中间环节。在人的认识向行为转化的过程中,情感和信念是两个重要的驱动因素。情感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对人的行为的方向和强度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培养大学生鲜明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情感,对促进其认识向行为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信念是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情感的有机统一,只有当认识与有关的情感体验结合时,信念才会产生。因此,我们要重视创设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注意以情育情,以境育情,通过实践使大学生获得思想政治行为的经验和富有感情色彩的体验,以促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信念。
  第二,提出行动要求,促使大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动机。提出行动要求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引导性特征所决定的,没有要求就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明确地向大学生提出明确的行动要求。行动要求必须合理、适当,也就是说,行动要求既要适当高于大学生目前的接受能力,有思想政治水平提升的可能,以激励大学生奋发进取,开拓向上;又要切实可行,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过低或过高的要求都难以为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难以起到引导的作用。行动要求只有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需要相协调,才能更好地内化为他们的行动动机。
  与此同时,引导大学生通过实践取得正面的经验和积极的体验,避免获得反面的经验和消极的体验,以进一步理解教育要求的正确性、合理性,使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在各种层面的现实生活中都得到肯定和强化。
  第三,指导大学生选择行为方式,锻炼品德意志。有了良好的愿望,如果没有恰当的行为方式,还是难以顺利地将思想政治认识转化为相应的行为。因此,我们需要对大学生进行行为方式的指导,包括对道德行为方式的意义、适用情境等的说明,对典型的道德行为方式的分析,对道德行为行动步骤的讨论,对道德行为方式榜样的展示,对大学生道德行为方式进行训练,等等。通过这种指导,大学生懂得控制和调节自我行为,辨别不同情境下应采取的行为方式,逐步形成正确、独立、理智地选择道德行为方式的能力。
  在思想道德动机转化为行为的过程中,大学生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没有坚强的意志,大学生在行为的过程中就有可能犹豫徘徊、畏缩不前,被困难吓倒,被挫折搞得灰心丧气。因此,我们要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促使大学生产生意志锻炼的愿望,有意识地进行意志磨炼,从而用道德的动机战胜非道德的动机,克服各种障碍,把道德动机转化为行为。
  第四,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在上述各个环节的基础上,要及时组织各种活动,促使大学生把思想道德认识付诸实践,巩固这些道德行为,使之形成习惯,即形成稳固的、自动的、愉快的行为模式。如大学生在经过教育后,更努力地工作,更刻苦地学习,更好地参加公益活动,更自觉地遵纪守法等,都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表现。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通过反复的实践,及时巩固,养成习惯。为此,教育者要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教育情境,消除不良行为的重复机会。同时,注意改变大学生的某些不良习惯。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强化
  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强化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行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取得一定成效后,我们需要及时对教育效果进行强化,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好地运行。通常,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强化的主要手段是与奖惩相联系的评价。评价是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以及教育活动的结果所作的价值判断,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最后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将评价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评价的向度,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正评价(对教育过程状况及其结果的肯定)和负评价(对教育过程状况及其结果的否定)两种;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发展时段的角度,我们可以将其分为阶段性评价(对教育过程某一阶段状况的评判)和总结性评价(对整个教育过程状况及其结果的评判)两种;从评价主体的角度,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教育者的评价和受教育者的评价两种,等等。无论是哪一种评价,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运行有重要意义。恰当的评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和大学生的活动会产生一种刺激作用,使他们继续或中止某种行为,从而起到强化效果的作用。
  为了实现既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我们必须适时有效地调整教育过程,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评价的结果就是这种调整的依据。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应经常及时地组织教育活动的检查和评价,注意把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正评价和负评价、教育者的评价和受教育者的评价结合起来,并利用评价反馈的信息,加强和改善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调控,充分发挥评价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用,使评价成为诊断、调整、激励和提高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张世欣. 思想教育规律论[M] .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张官禄.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自我教育机制建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3).
其他文献
【摘 要】 档案管理工作是电力系统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电力系统管理体制越来越先进化和现代化,档案工作作为电力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必然要提高它的管理水平,以适应现代电力系统管理模式。文章分析了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档案管理 内容 问题 措施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部门也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
县以下粮棉油收购企业帐户管理模式选择石寿江隋全亮张延风农业发展银行分设后,加强了对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全方位管理,但由于农发行分支机构只设到县(市),在县以下粮棉油收购企业(以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发展形态强烈冲击着各行各业,对高等教育也不例外。文章就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互联网+”发展潮流下对实验教学思维的转变进行探讨和分析,借以希望对
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的资金筹措、信贷对策研究张少刚,丁艳,王秀琴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含义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目前,许多地方明显加快了中小企业改制的步伐。在这样一场深刻的变革中,有许多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值得认真探讨总结。我们拟结合对淄博市中小企业改制的调查谈几点看法。1.中小企业
有个叫沙缪尔的男孩,他仰头看了看天空,见一朵乌云正朝东方跑去,风在后面赶着它。
高职院校应如何将就业指导纳入日常管理工作,教育和培养同学们具有一定的就业观念,并能顺利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顺利转型,作者从三个方面对学生就业和管理工作的结合进行了总结,提
今天我得到一双神奇的飞鞋,穿上它就可以跑得飞快!现在,我就去找几个特别的对手赛跑。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对维护高校稳定,充分发挥高校育人功效,以及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意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优秀校友的典型示范教育,以期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高校 校友资源 育人功能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持续性工作。而分布于社会
大白菜想交朋友。他委托春风姑娘把这个心愿传遍了各地。一天,一只七星瓢虫落到了大白菜的身上:“大白菜,我来和你交朋友了。”大白菜瞟了七星瓢虫一眼,问:“跟你交朋友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