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现实·愿景:论元代北方文士的“大定”“明昌”情结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w335471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朝大定明昌时代被视为治世.元朝建立后,北方文士在诗文中仍频繁提及"大定""明昌",并对之进行描绘或评价性书写.在文士诗文中,大定明昌时代呈现重文轻武、人尽其才、国泰民安等特质,堪称盛世,文士们甚至将之与汉唐盛世媲美.事实上,当时金朝虽相对安定,但并非一派升平.但金末文士在和战背景下遭遇人生落差,同时又面临金朝灭亡后的相同困境,集体形成"大定""明昌"情结.此观念通过言传身教、文脉传承方式传播,被后继元代北方文士接受.出于冀望元朝政权尊儒重文、开创盛世的愿景,后继仕元文士向统治者宣扬大定明昌时代,并得到官方认同.与金末一辈文士相比,后继文士淡化金章宗后期弊政,视整个金世宗、章宗时期为盛世,"大定""明昌"观念更趋美化."大定""明昌"情结应是特定历史时期在特定人群身上的产物,是主观意识与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融合"是当今传媒艺术发展的重要特征和传媒艺术生态格局变化的重要背景,主要体现在技术融合、媒介融合和平台融合三个层面.在新环境下,传媒艺术呈现传统传媒艺术和新兴传媒艺术相融合的全新生态格局.传媒艺术在以电影、电视和视频为代表的传统形态和新兴形态共生共存的基础上,实现了技术、媒介和平台等方面的相互融合,呈现融合发展后的全新态势.在融合时代传媒艺术的全新生态格局中,需要辩证地看待传统传媒艺术和新兴传媒艺术各自的优长和问题.在融合背景下,传统传媒艺术和新兴传媒艺术的创新发展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草原工矿业开发的复杂面相使牧民的可持续生计成为重要议题.聚焦于个人和家庭可持续生计的发展型社会政策为解决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关键性议题提供了一种整体协同的发展思路.本文在梳理发展型社会政策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二者关联的基础上,构建了工矿业开发—可持续生计框架,并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内蒙古西部草原某铜矿开发区的牧民生计资本进行评估,揭示了牧民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关系,同时探讨阻碍牧民实现可持续生计的原因.研究表明:牧民的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存量较低;自然资本越高的牧民越倾向从事牧业型或混合型生计策略
当前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存在一些理论误区,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人为淡化族际差异关联起来正是其中之一.从族际关系中张力来源学理辨识的角度而言,"族际冲突主要是由历史文化方面的族际差异所造成"的流行观念遭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这就使得其背后潜藏的以淡化族际差异来消解族际关系张力的政策理念失去了学理支撑.从同化主义与多元文化主义价值选择角度而言,人为淡化族际差异在当今已丧失了其道德与价值上的合法性,而强化族际纽带恰好具备超越两种价值对垒的现实意义.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结构限定角度而言,中华民族内部结构
中俄两国比邻而居,两国边境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边境贸易区.黑龙江省黑河市是我国最重要的对俄贸易口岸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边境地区商人群体最主要的聚集地之一.由于中俄两国自然人文资源的差异性,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以及两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政策的不断变化等因素,这个地区的商人群体自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来,经历了从"倒商"到"坐商"再到"网商"三种经商模式的转型.本文从微观个体层面入手,对中俄边境地区商人群体的经商过程进行历时性考察,在深入的田野调查基础上,运用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分析该群体经商模式转型的
七七事变后,顾颉刚应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之邀前往西北实地考察,为期一年.他辗转于河、湟、洮、渭诸流域之间,先从回汉聚居区逐渐进入汉、回、藏等多民族聚居区,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了西北地区多民族、多宗教共存共生的社会状况及其内在关系.在繁忙考察中,他将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观察、阅读和交流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阅读了大量有关民族边疆方面的论著、西北地方史籍和西北考察游记,将书本知识与现实观察相结合,加深了对汉、回、蒙古、藏等民族的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确存在种种差异和矛盾,但也存在和睦相处的情况和统合为一个"中华民族
校园欺凌是全球性教育问题,校园欺凌治理是各国关注的重要教育政策问题.近年来,中国校园欺凌多发、高发、频发,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此逐步构建了校园欺凌治理的专门政策.研究发
作为中国研究的重要领域,单位研究发端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经历了"共产主义中国社会"研究(1950—1980年)、"计划体制批判"时期的单位研究(1980年—21世纪初)、社会治理背景下的单位研究(21世纪初至今)三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拥有特定的研究主题.发轫期的单位研究主要依托海外中国研究加以展开,试图发现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和组织内复杂的内在联结和动员机制.而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发端的计划体制批判意义上的单位研究,其目标则是通过对计划经济的批判反思,对单位制的结构及功能展开深入分析,试图破解国企发展的体
智能司法的设计进路主要是以推理逻辑为指导,通过机器深度学习实现类案类判、推理和决策等,其能够为法律职业者、当事人提供参考信息,减轻法律职业工作者的工作负担,促进司法公正.若使智能司法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不能仅运用逻辑数算开辟设计进路,还应当以人工心理的研究现状为依托,考量诉讼当事人的心理状况和法官决策的心理要素,引入智能司法的心理学设计路径,使智能司法更加"智慧".
传媒艺术,特别是新兴传媒艺术是否为艺术,是一个经典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激进派与保守派有经年的争辩.新兴传媒艺术逼真的复刻性、模糊的主客关系、强大的惊颤性和智能的学习性等特征与传统艺术在创作、传播与接受方面有相当大的区别.这引发了我们对传媒艺术与传统艺术共通性的思考.二者的共通性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艺术创造方面,都是通过形式追求表现性的创造品;在艺术审美方面,都突出人们内在情感与想象的重要性;在艺术认知方面,都承认艺术认知与科学认知的不同,也都承认艺术有或多或少的道德功用.在媒介融合和艺术融合的背景下,传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重大政治命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价值观先导"效能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国家治理效能是"向量"概念.以"向量"作为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先导"效能进行划分,包括三个层面,即"价值观先导"效能体现国家治理政治方向坚守的程度;"价值观先导"效能体现价值观与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关联程度;"价值观先导"效能体现价值观向国家治理行为转化的程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治理中的"价值观先导"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