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 开展有效学习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20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认知,悟到方法,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无效、低效的情境,课堂教学效益难以提高,因此,开展创设有效情境的研究是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举措。下面就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有效数学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的设置。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一上课,我就启发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圆,然后用设疑的方法提出:有些物体可以根据人为的需要而改变形状,比如钟面,它既可以是圆的,也可以是椭圆和正方形的,然后让学生想象,如果车轮也做成正方形的,行吗?学生会认为正方形有棱角,车子行进时会颠簸,我马上追问:椭圆形没有棱角,那么,车轮能做成椭圆形的吗?引起学生的争论,然后通过电脑演示验证,紧接着提出“车轮为什么一定要做成圆形的”,这样,把学生引入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教学情境中,同时导出课题。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希望解决问题的渴求,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有的放矢地进行操作实践,去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获得真正的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这里教师为学生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问题情景,使他们有兴趣的走进数学奇景,培养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敏锐地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开端。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学习是从认识到问题开始的,在遇到问题时,儿童总是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开放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实现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使原有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只有在问题情境中,才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地将新旧知识发生相互联系,相互比较,主动调动原有认知结构中能解决新问题的那部分知识,并将其重组、建构,找到适应新的问题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而开展有效学习。比如教学“圆的周长计算”时,我出示圆形教具,问:“如何测量我手中的圆的周长?”学生观察思考得出,把圆形教具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得周长。接着,我用多媒体出示一口水井,又问:“要测量这口水井的周长,能把它搬起来滚动一周,测出周长吗?”学生苦苦思索得出:用卷尺绕井沿一周量出周长。我再演示:绳子一端系红色小球,手执另一端甩动小球,小球轨迹成一圆。问:“此圆的周长能用刚才方法测量吗?”学生冥思苦想,仍感疑惑不得其法,求知欲望异常强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适时呈现妙趣横生的感性材料,引导探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应用问题
  数学知识不仅来源于实际生活,也应服务于实际生活,在教学中要注意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因此,在教学时要创设情境,以帮助学生沟通教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如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可以编这样的题目:(1)小英把积攒的零用钱120元从2011年10月1日开始在储蓄所存定期一年,那么到2012年10月1日,她可以得到多少元?这样的问题,新鲜有趣,与生活贴近,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会自觉地到银行去了解利率、利息等知识,并与百分数知识相联系。通过学习思考、调查访问、实际计算,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还了解到一些金融知识。从而增长见识,培养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就会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问题意识,从而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愉悦地接受教学。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2]教育学:情境与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6.
  [3]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4.
  (作者单位 福建省永安市燕北街道益口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GW4-110型隔离开关是早期变电站大多数使用的产品,通过设备普查和专业工作统计,发现GW4-110型隔离开关故障率较高,根据故障的情况的调查确定发生故障的原因,并提出并实施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降低了GW4-110型隔离开关故障发生率。  关键词:降低;GW4-110型隔离开关;故障率  1、前言  早期变电站大多数使用GW4-110型隔离开关。该类型隔离开关在前期运行中发生缺陷较多,针对
我国古代法文化的两个核心是人情和礼。"儒家法的道德原理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的和谐性,亦即和谐是其追求的社会关系的最高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念旧恶,怨是用稀"。儒家要求
课堂是一个不断互动生成的教学过程,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教师任务的过程。理想的课堂是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是实现对文本、教师、学生超越和扩展的过程。
《景阳冈》一文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一、播放歌曲,引入情境  上课的前2分钟播放《水浒传》中的主题歌《好汉歌》。用歌声把学生带入一种情境之中……  二、畅谈英雄,进入情境  教师:《好汉歌》唱出了《水浒传》中许许多多好汉的英雄气概。请你想一想在《水浒传》里,那108位好汉你都喜欢哪些好汉呢?并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学生:我喜欢豹子头林冲,他武功高强,是东京80万禁军教头。百姓传言——马上林冲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是素质教育起步阶段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数学教学的时效性不高,而个性教学的出现恰好打破了目前数学教学的瓶颈。就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进行探究分析,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性化;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也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常成为课堂的主角,在讲台上一味地传授知识,学生
摘 要: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而实施这一战略的关键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发扬个性,激励人才。  关键词:中华民族;复兴;以人为本;发扬个性;激励人才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这一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要实施这一战略目标,就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发揚个性,激励人
“教师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艺术。它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而且包括教师用爱的情感和
介绍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生物会演的主要内容、重要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建议在会演中增加质疑和提问项目,促进会演向更高层次发展。
本文通过对雷雨和雷暴的形成及其种类的阐述,根据各天气特征对航空安全的影响以及严重程度,结合雷暴的基本特点,论述了雷雨中飞行应注意的问题。
摘 要:大课间活动的开展需要完善机构,健全组织,而且需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在周密制订的活动方案中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来,享受大课间体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在大课间活动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课间;阳光体育;制订方案;强化管理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新型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目的就是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