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每一个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心理学更注重人的积极面,寻找幸福感,它的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探索人健康的发展途径,这一点和当代教育完全契合。运用积极心理学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不失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阶段;学困生;积极心理学
一
初中阶段对于刚毕业的小学生而言是神秘而美好的,然而这种美好在巨大的学业压力面前很快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无限的挑战与无数的挫败。究其原因,小学六年的学习习惯成为定势,城乡教育水平差异大,很多学生小学毕业只停留于机械性地抄抄背背。面对剧增的学科、加深加广的知识,许多人逐渐感受学习的困难。义务教务阶段具有全面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阶层,很多父母文化水平有限,教育孩子的方式过于简单粗暴,要么一味溺爱,要么过于严苛,动辄打骂。亲子关系的不正常发展也给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初中阶段的学困生,首先表现为学习困难,成绩不断下降,以语文科(满分一百五十分)为例,初一如果能考一百分分,初二很可能只在及格边缘挣扎,到初三,基本只剩五六十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困生们学业的退步不是以学年体现的,这个时间周期很短,以学期统计,成绩波动已经非常明显。从科目上来说,文史类科目的矛盾相对缓和,数学、英语还有其他理科的退步速度往往更快,更无法补救。其次,学困们在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表现往往比普通学生更差,迟到早退、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以及睡觉甚至偷完手机等不良行为的主体多数是学困生,因而他们受批评教育的机会又更多。
此外,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由于学困生们学习的内驱力远远不足,在长期的受挫以及受批评当中,很多人有厌学情绪,三天两头的请假甚至旷课,长期厌学的学生存在着很大的辍学的风险。而且,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期,受同伴群体的影响较大,对于班级管理来说,班主任们最头疼的是厌学成为“传染病”,在学困生当中蔓延。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信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不会对学困生视而不见、袖手旁观,那么如何转化学困生呢?
二
随时心理学学科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侧重于治疗心理疾病、分析情绪障碍的消极心理学暴露出其有限性,专注于研究人的积极方面,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促进人找到幸福感的积极心理学给心理学科注入了新的血液。
积极心理学是“关于人的日常强项和美德”[1]的科学研究,积极心理学和消极心理学相反,它是以科学的方法去探究人性中的积极面,尊重个体性差异,努力挖掘人性的闪光点,肯定每个不完美的个体,并力图以此促进个人、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发展是人重要的心里需要,而积极品质则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因,尽量肯定而不是否定学生,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优势与幸福的一门心理学学科”。[2]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论说是丹尼尔所引导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认为心理健康有三个重要标志:主观性;积极方面;多维性。心理健康是包含个人生活各个层面的一种主观体验,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消极影响,只不过存在消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着积极因素,而且积极因素起主导作用。因而应该挖掘个人生活各个层面的积极因素,寻找主观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探索美好的生活以及获得美好的生活生活的途径与方法,它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复杂的行为,它的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并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3]教务的目的也在于发展人,当我们发现,教育生活中,当学生暴露各种缺点,采用消极心理学去分析成因,寻找解决途径,结果差强人意的时候。不如另辟蹊径,运用积极心理学,去肯定学生,帮助其寻找到幸福感。
三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队伍庞大,问题花样百出,转化难度很大。成功转化学困生是一个优秀的德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这关系到班集体的构建,良好班风的形成,关系到义务教育的实施与完成。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积极的心理学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方面,积极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作出评价,帮助其找到自信和获得成就感。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困生不仅在学习上有困难,在行为规范等方面往往更容易不合“规矩”,更经常受到家长以及老师的否定与批评,很多学困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面对困难时更容易气馁,最终拒绝学习。如果,我们针对教育目的,寻找学困生个性的闪光点,利用这些闪光点,布置学习任务,可能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给学困生做幸福加减法,挖掘其在学校生活中的幸福感,对抗厌学情绪。每一位学生心里都有一杆秤,衡量自己所得。因此根据学生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做肯定性评估,所获得的用加分,失去的用减分,统计综合结果,从中获得一种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幸福是动力的源泉,只有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生活中自己得到更多,相信他们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教育实践中我们有一个极端的案例,曾有学困生沉溺于网络,多次旷课,家长对此毫无办法。我们制定了一个方案,给其制定两个幸福加减法并加以行动化,结果是停课一个月后学生回到学校中,学习积极性比之前更高。从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要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就不能让他在校外“太舒服”!试想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用上学,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吃香喝辣的,可以随便玩手机刷剧,谁还想到校学习?
积极心理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希望广大同仁不断地共同探索!
参考文献
[1]邵迎生.对积极心理学学科定义的梳理和理解[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54 - 59.
[2]阳志平.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
[3]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 [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3):81-87.
关键词:初中阶段;学困生;积极心理学
一
初中阶段对于刚毕业的小学生而言是神秘而美好的,然而这种美好在巨大的学业压力面前很快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无限的挑战与无数的挫败。究其原因,小学六年的学习习惯成为定势,城乡教育水平差异大,很多学生小学毕业只停留于机械性地抄抄背背。面对剧增的学科、加深加广的知识,许多人逐渐感受学习的困难。义务教务阶段具有全面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阶层,很多父母文化水平有限,教育孩子的方式过于简单粗暴,要么一味溺爱,要么过于严苛,动辄打骂。亲子关系的不正常发展也给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初中阶段的学困生,首先表现为学习困难,成绩不断下降,以语文科(满分一百五十分)为例,初一如果能考一百分分,初二很可能只在及格边缘挣扎,到初三,基本只剩五六十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困生们学业的退步不是以学年体现的,这个时间周期很短,以学期统计,成绩波动已经非常明显。从科目上来说,文史类科目的矛盾相对缓和,数学、英语还有其他理科的退步速度往往更快,更无法补救。其次,学困们在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表现往往比普通学生更差,迟到早退、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以及睡觉甚至偷完手机等不良行为的主体多数是学困生,因而他们受批评教育的机会又更多。
此外,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由于学困生们学习的内驱力远远不足,在长期的受挫以及受批评当中,很多人有厌学情绪,三天两头的请假甚至旷课,长期厌学的学生存在着很大的辍学的风险。而且,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期,受同伴群体的影响较大,对于班级管理来说,班主任们最头疼的是厌学成为“传染病”,在学困生当中蔓延。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信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不会对学困生视而不见、袖手旁观,那么如何转化学困生呢?
二
随时心理学学科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侧重于治疗心理疾病、分析情绪障碍的消极心理学暴露出其有限性,专注于研究人的积极方面,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促进人找到幸福感的积极心理学给心理学科注入了新的血液。
积极心理学是“关于人的日常强项和美德”[1]的科学研究,积极心理学和消极心理学相反,它是以科学的方法去探究人性中的积极面,尊重个体性差异,努力挖掘人性的闪光点,肯定每个不完美的个体,并力图以此促进个人、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发展是人重要的心里需要,而积极品质则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因,尽量肯定而不是否定学生,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优势与幸福的一门心理学学科”。[2]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论说是丹尼尔所引导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认为心理健康有三个重要标志:主观性;积极方面;多维性。心理健康是包含个人生活各个层面的一种主观体验,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消极影响,只不过存在消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着积极因素,而且积极因素起主导作用。因而应该挖掘个人生活各个层面的积极因素,寻找主观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探索美好的生活以及获得美好的生活生活的途径与方法,它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复杂的行为,它的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并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3]教务的目的也在于发展人,当我们发现,教育生活中,当学生暴露各种缺点,采用消极心理学去分析成因,寻找解决途径,结果差强人意的时候。不如另辟蹊径,运用积极心理学,去肯定学生,帮助其寻找到幸福感。
三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困生队伍庞大,问题花样百出,转化难度很大。成功转化学困生是一个优秀的德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这关系到班集体的构建,良好班风的形成,关系到义务教育的实施与完成。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积极的心理学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方面,积极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作出评价,帮助其找到自信和获得成就感。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困生不仅在学习上有困难,在行为规范等方面往往更容易不合“规矩”,更经常受到家长以及老师的否定与批评,很多学困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面对困难时更容易气馁,最终拒绝学习。如果,我们针对教育目的,寻找学困生个性的闪光点,利用这些闪光点,布置学习任务,可能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给学困生做幸福加减法,挖掘其在学校生活中的幸福感,对抗厌学情绪。每一位学生心里都有一杆秤,衡量自己所得。因此根据学生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做肯定性评估,所获得的用加分,失去的用减分,统计综合结果,从中获得一种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幸福是动力的源泉,只有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生活中自己得到更多,相信他们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教育实践中我们有一个极端的案例,曾有学困生沉溺于网络,多次旷课,家长对此毫无办法。我们制定了一个方案,给其制定两个幸福加减法并加以行动化,结果是停课一个月后学生回到学校中,学习积极性比之前更高。从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要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就不能让他在校外“太舒服”!试想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用上学,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吃香喝辣的,可以随便玩手机刷剧,谁还想到校学习?
积极心理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希望广大同仁不断地共同探索!
参考文献
[1]邵迎生.对积极心理学学科定义的梳理和理解[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54 - 59.
[2]阳志平.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
[3]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 [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3):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