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其已步入了误区:
1.随意而盲目 既不能把知识能力、情感方法等融合在一起,也甚少考虑学情与文本的联系,没有关注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也没有考虑学习方法、策略的运用等。
2.单一而单向 忽略、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书面作业多且内容单一,课外阅读量窄,只关注配套作业,只强调机械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3.机械而呆板 经常布置诸如抄写类的重复操练作业,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出现了“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现象。
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作业设计实践探索有很大意义。
二.理论依据
(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于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如此,智力的核心和衡量的标准并不是像传统智力理论所说的那样是语言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而是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人脑至少有言语的、逻辑的等七个不同的智力中心,而这七种智力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只有教师设计出多元化的作业,学生的潜能才会被充分激发,教学效率的提升才有一定保障,学生发展性学力的培养才不会落于空谈。
三.有关概念的内涵
(一)作业:《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①为完成生产、学习、军事训练等任务而进行的活动。②从事这种军事活动或生产学习活动。作业就是作业者活动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参与、自我实践的过程,也是人自主能动的学习方式。
(二)多元化作业: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科整合力量,使作业内容多元化,作业形式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初中语文多元化作业设计的策略
自主能动的作业方式是应和素质教育的呼声的,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单纯的行为参与学习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核心的能动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以下将以改变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为切入口,进行尝试和探索:
1.实践型作业的设计
是开放性作业的一种。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材知识、实践活动,用亲身感受来获取知识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目的是通过实践性作业,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泰戈尔也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作业布置更不能沿袭旧有的观念、内容、形式。
(1)观察性作业:提高观察能力,丰富生活积累
观察是认识的起点,写作的起点。设计观察性作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观察记录激发了学生的情感,积累了写作的第一手素材。这样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观察周遭,从不同的视角提炼出有意思的东西,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表述性作业:学习言语交际,锻炼表达能力
表述性的作业无疑是一座沟通现实、教材与生活的桥梁。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是表述性作业的重点。
案例1:学习《张良奇遇》时,让学生把文言文用现代白话改编成课本剧并表演。
将相声《考不好的下场》《吹牛》进行串写,增添方言,合成一篇夸张诙谐有地方特色的相声段子,自由组合表演。
如此,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不知不觉中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书写表达能力。
(3)查阅性作业:拓展知识领域,增加知识积淀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课改对于课外阅读量作了大幅度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业做细做实,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案例2:教学《隆中对》时,让学生课前查阅了解诸葛亮生平、东汉末诸侯割据的状况和三国鼎立的形势图,以期对文本的背景有一些基本的感性接触。上课时,教师出示古三国军事地图,请学生扮演诸葛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课后请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第37回、38回。思考比较史籍《三国志》与小说《三国演义》里的隆中对,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这样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学会沟通课内外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阅读能力,升华思想。
(4)调查性作业:引导关注现实,培养合作精神
调查性作业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变个人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
案例4:教学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时,设计:“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有谁离得开自己脚下哺育了我们的这片土地?请你与同学自由组成小组走访周边地区,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情况,出谋划策,写一份调查报告。
使之脱离狭窄的语文观,有效拓展到大语文学习的境界之中,形成语文与社会热点、思辨与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机融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思考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不拘泥于学科本身。
2.自主型作业的设计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因而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过渡。而设计多样化的自主性作业,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 (1)可选性作业:提供选择空间,直击学生需要
所谓“可选性”是指教师为学业程度、兴趣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作业,允许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当天完成的作业。作业的形式可采取“星级作业”和“必做 选做”等形式。“星级作业”是将作业按照难度划分成不同等级,学生可自选一项或多项,评分亦根据等级和完成的质量而定。课后大作文练习也可每月提供学生十五至二十个选题,自行选择轮流写作,并予以评价。
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2)层次性作业:尊重学生个性,引导自主探索
每位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根据教学目标把作业设计成ABC三个等级,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C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选择作业,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为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完成好!”
作业因人而定,也兼顾全体,让他们能写、愿写、想写。
(3)参与性作业:发挥主体作用,调动学习潜能
把布置作业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这样不仅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还能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3.探究型作业的设计
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新课程理念更是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1)课堂深化性作业
课堂的深化性作业,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一是对学科知识的深化。
(2)课后迁移性作业
好处是能进一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是课堂的延伸与提高。课后迁移性作业,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此,实践型、自主型、探究型作业的设计,能够彻底改变以往单一、机械、重复的弊端,能够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多元理解,产生不断期待、不断探究的阅读习惯,从而使语文作业设计走向更加深入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陈厚德.《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伊道恩.《中学语文教学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
[3]李元功.《语文教学艺术与思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版.
[4]和更生 吴红耘.《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
方丰珍,教师,现居浙江建德。
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其已步入了误区:
1.随意而盲目 既不能把知识能力、情感方法等融合在一起,也甚少考虑学情与文本的联系,没有关注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也没有考虑学习方法、策略的运用等。
2.单一而单向 忽略、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书面作业多且内容单一,课外阅读量窄,只关注配套作业,只强调机械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3.机械而呆板 经常布置诸如抄写类的重复操练作业,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出现了“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现象。
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作业设计实践探索有很大意义。
二.理论依据
(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于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如此,智力的核心和衡量的标准并不是像传统智力理论所说的那样是语言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而是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人脑至少有言语的、逻辑的等七个不同的智力中心,而这七种智力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只有教师设计出多元化的作业,学生的潜能才会被充分激发,教学效率的提升才有一定保障,学生发展性学力的培养才不会落于空谈。
三.有关概念的内涵
(一)作业:《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①为完成生产、学习、军事训练等任务而进行的活动。②从事这种军事活动或生产学习活动。作业就是作业者活动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参与、自我实践的过程,也是人自主能动的学习方式。
(二)多元化作业: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科整合力量,使作业内容多元化,作业形式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初中语文多元化作业设计的策略
自主能动的作业方式是应和素质教育的呼声的,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单纯的行为参与学习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核心的能动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以下将以改变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为切入口,进行尝试和探索:
1.实践型作业的设计
是开放性作业的一种。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教材知识、实践活动,用亲身感受来获取知识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目的是通过实践性作业,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泰戈尔也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作业布置更不能沿袭旧有的观念、内容、形式。
(1)观察性作业:提高观察能力,丰富生活积累
观察是认识的起点,写作的起点。设计观察性作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观察记录激发了学生的情感,积累了写作的第一手素材。这样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观察周遭,从不同的视角提炼出有意思的东西,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表述性作业:学习言语交际,锻炼表达能力
表述性的作业无疑是一座沟通现实、教材与生活的桥梁。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是表述性作业的重点。
案例1:学习《张良奇遇》时,让学生把文言文用现代白话改编成课本剧并表演。
将相声《考不好的下场》《吹牛》进行串写,增添方言,合成一篇夸张诙谐有地方特色的相声段子,自由组合表演。
如此,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不知不觉中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书写表达能力。
(3)查阅性作业:拓展知识领域,增加知识积淀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课改对于课外阅读量作了大幅度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业做细做实,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案例2:教学《隆中对》时,让学生课前查阅了解诸葛亮生平、东汉末诸侯割据的状况和三国鼎立的形势图,以期对文本的背景有一些基本的感性接触。上课时,教师出示古三国军事地图,请学生扮演诸葛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课后请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第37回、38回。思考比较史籍《三国志》与小说《三国演义》里的隆中对,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这样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学会沟通课内外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阅读能力,升华思想。
(4)调查性作业:引导关注现实,培养合作精神
调查性作业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变个人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
案例4:教学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时,设计:“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有谁离得开自己脚下哺育了我们的这片土地?请你与同学自由组成小组走访周边地区,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情况,出谋划策,写一份调查报告。
使之脱离狭窄的语文观,有效拓展到大语文学习的境界之中,形成语文与社会热点、思辨与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机融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思考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不拘泥于学科本身。
2.自主型作业的设计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因而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过渡。而设计多样化的自主性作业,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 (1)可选性作业:提供选择空间,直击学生需要
所谓“可选性”是指教师为学业程度、兴趣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作业,允许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当天完成的作业。作业的形式可采取“星级作业”和“必做 选做”等形式。“星级作业”是将作业按照难度划分成不同等级,学生可自选一项或多项,评分亦根据等级和完成的质量而定。课后大作文练习也可每月提供学生十五至二十个选题,自行选择轮流写作,并予以评价。
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2)层次性作业:尊重学生个性,引导自主探索
每位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根据教学目标把作业设计成ABC三个等级,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C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选择作业,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这是专门为我设计的作业,我一定能完成好!”
作业因人而定,也兼顾全体,让他们能写、愿写、想写。
(3)参与性作业:发挥主体作用,调动学习潜能
把布置作业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这样不仅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还能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3.探究型作业的设计
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新课程理念更是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1)课堂深化性作业
课堂的深化性作业,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一是对学科知识的深化。
(2)课后迁移性作业
好处是能进一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是课堂的延伸与提高。课后迁移性作业,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此,实践型、自主型、探究型作业的设计,能够彻底改变以往单一、机械、重复的弊端,能够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多元理解,产生不断期待、不断探究的阅读习惯,从而使语文作业设计走向更加深入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陈厚德.《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伊道恩.《中学语文教学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
[3]李元功.《语文教学艺术与思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版.
[4]和更生 吴红耘.《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
方丰珍,教师,现居浙江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