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教学学术文化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ice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术文化总体上是指思想观念、学术信念。“教学学术”,以学术的视野来研究教学,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合法的理论依据。本文从教学学术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教师教学水平的价值体现,构建学术性教学团队、培育师生关系学术共同体以及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加强教学学术文化管理,推进教学学术质量文化建设等方面,阐述教学学术文化培育及其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有机载体、保障机制以及归宿。
  关键词:学术文化;教学学术;教学团队;学术管理;质量文化
  
  一、教学学术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教师教学水平的价值体现——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前任教育部长、卡内基基金会主席厄内斯特·博耶首次提出了“教学学术”的概念。他认为学术不应仅仅指专业的科学研究,而应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即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知识的学术和传播知识的学术。如他所言:“学术不仅意味着探究知识、整合知识和应用知识,而且意味着传播知识,我们把传播知识的学术称之为教学的学术(scholarship of teaching)。”他十分强调教学学术,认为“教学支撑着学术。没有教学的支撑,学术的发展将难以为继”。在他看来,杰出的教师在其教学活动中将会表现出创造性,教学由于同样要分析、综合以及把知识以一种新的、更有效的方式呈现出来,因而是一种学术活动。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教学相长、创新和扩展知识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既在培养学生,又在造就学者。首先,教学作为一种学术,需要教师能迅速掌握新的信息,并沉浸于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中;其次,教学是个能动的过程,它需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再次,好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传播知识,同时还学习知识,自身也获得发展。归根到底,如果没有教学的这种功能,知识的连续性将中断,人类积累的知识就将面临被削弱的危险;最后,“我们还要给教学的学术以尊严和地位,确保学术之火不断燃烧”。“教学学术”,以学术的视野来看待教学,它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合法的理论依据。扩大对教师学术性工作领域的理解,在理论上使大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得到了更合理、更具创造性的认识,使大学教师的教学知识与“实践智慧”得到应有的承认和支持,突出教学在教师学术水平中的重要地位,为今后教师深化教学知识,进行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的研究提供了合法的理论依据。
  大学教师的学术水平应是教师在学科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开发等职业活动时所体现出来的发现、综合和应用的能力。大学教师的学术水平应包含教学的学术水平和学科的学术水平,这是评价大学教师与评价专职科研工作者的最大不同之处。教学学术水平,通常称为教学水平,是指以从事专门学科教学工作的研究、综合和应用的能力:学科的学术水平是指以从事专门学科的研究、综合、应用的能力。大学教师教学水平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的理解程度。二是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理论功底。三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学方式的启发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方面更能体现出一名教师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与水平。四是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因此,大学的管理者,尤其是大学校长,应充分认识到大学教学具有学术性和教学在大学学术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站在学校发展特别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明确教学学术的价值取向,制定教学学术发展的规划,提出发展教学学术的要求,重视并加强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硬件建设,从而营造尊重教学学术、鼓励教师研究教学学术的氛围。
  
  二、构建学术性教学团队、培育师生关系学术共同体以及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机载体
  
  1 学术性教学团队建设
  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一定的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高校教学团队是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教学团队不是静止的组织,而是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建立和完善教学团队带头人选拔和培养机制。高校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可以说是学校某一学科的旗帜,是某一学术研究领域的先行者、向导与指挥者,因此,高校在组建教学团队伊始,首要任务就是选拔教学团队带头人,建立和完善团队带头人培养机制。作为带头人,不仅要做到学术能力和领导能力的高度统一,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个人威望和人格魅力:不仅要在团队内部有影响力,而且对教学团队以外的更大范围内也应有相当的影响力与活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带领教学团队顺利开展工作。高校在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中,要克服泛行政化管理倾向,赋予教学团队学术自主权,实现教学领域的学术权力回归。高校的教学管理机构和管理者,要进行角色转换,要从发号施令者转换成为教学团队的指导者、服务者和支持者。
  
  2 师生关系学术共同体培育
  在大学发展中,师生关系始终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个学术的共同体,大学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服务于共同的目的——学术的探究,真理的求索,从而使得大学的存在具有丰富的内涵,也使得大学形成一种浓郁的学术氛围。因为有大学教师,学生可以追寻学术理想的亮光;因为有大学生,人类文化的命脉才得以延续。学术氛围由师生共同造就,师生关系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石。师生之间所结成的学术共同体也正体现出教育的真谛——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是师生互为主体之间的身心交流的活动。洪堡所说,大学教师已非严格意义的教师,大学生也非真正的学生;大学生已在进行研究,教师不过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研究。也就是说,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为科学而共处”。因此,现代教师应该超越“传道、授业、解惑”的境界,具备人文化成的功能。即,教师的风范、教师的思想涵养、教师的信念价值,不知不觉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价值和性格。反过来,学生也不断激发教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潜力。研究性课堂教学是体现师生学术共同体的重要方式,为此,教师要努力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充分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的权利和机会,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参加讨论,提出质疑,发表见解,在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开展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创新的主人。
  
  3 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作为教育部实施精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定的涵义。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 将其定位为“五个一流”,即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作为以现代的教育思想为先导、以优秀的教材为基础、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前提、以优化的教学内容为核心、以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平台、以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为保障的高校课程体系,其质量和水平体现在方方面面,它主要包括教师群体的影响与声望、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层次与水平、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教学改革的力度与深度,且在课程建设中通过团队合作长久的发展和积淀。其教学过程应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很好地完成教与学双方的互动交流,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因此,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系统性、适用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三、加强教学学术文化管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机制
  
  1 注重大学教师发展性及学术性评估制度建设
  高校要尊重高校教师劳动和心理特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高校管理从“物本”向“人本”转变,从刚性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积极探索和推进以发展性评估为主导、以奖惩性评估为辅助的新的教职工绩效考评体系,真正激发教师群体的内聚动力机制。发展性教师评估从教师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注重对教师人格的尊重、能力的信任以及未来发展的关心,从根本上鼓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并努力通过评估促进教师向更高的目标前进。高校要充分重视教师的学术生命价值,尊重教师的学术劳动力。要适度彰显学术权力,抑制行政权力泛滥,要能够真正站在相对独立的立场上,以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术进步为目的,允许学术争鸣和学术冲突,塑造教师独立的学者人格、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敢于质疑的批判意识,确保学术自由,推动学术发展。要努力健全和完善学术权力的制约机制,预防和检视有可能出现的学术霸气,从而为新的学术思想的孕育与形成、为学术新人的成长营造宽松的环境。
  
  2 重视教学学术管理
  学术管理主要是指学术事务的管理,是管理者根据教学和学术发展的规律及知识理论的权威性,依靠专家、学者对大学内部学术性工作开展的管理活动。其主要内容有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学位授予等。学术权力不同于行政权力,它的存在依赖于专家的专业背景和学术水平,是学术组织及学术人员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这种权力扎根于学科专业,具有自主性和松散性,权力的核心是“力”(学术地位)而不是“权”(行政职位)。强化学术管理,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尊重学者,发挥学术组织在教学管理决策中的作用,这样学校就会充满活力。
  
  四、推进教学学术质量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归宿
  
  建设大学的质量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居于深处的精神层面的质量文化建设。要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质量价值体系,包括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的质量目标、教职工的质量意识以及教风、学风等。在搞好精神层面质量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制度层面质量文化建设,建立和健全各种质量行为规范和制度,逐步使其成为全体教职工共同的行为规范,使“质量第一”成为教职工工作准则。这样就形成了学校在质量空间精神层面的软约束和制度层面的硬约束,从而共同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质量。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大发展,高等教育已逐步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新的教育质量观既着眼于整体的质量,也着眼于不同办学层次的相对质量,其质量标准必然向多元化、多样化和多层次过渡,具体而言,多元化的质量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发展的质量观。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首要的,判断教育质量是否好,首先要看它是否能有利于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能否满足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二是整体质量观。从各个方面而不是一个方面来看待质量,要从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创造性和学生的素质、能力、文化品位的动态变化等方面来综合评判质量;三是树立特色质量观。是否能满足不同个体和社会的要求,特色就是质量、就是水平、就是生命。注重过程质量是现代教育质量观的新内容。教育教学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它包括教师“教的质量”、学生“学的质量”和管理质量,它是一个综合概念。从综合意义上讲,它是一种与能达到教学目标及要求的学生、教师、管理、培养全过程、教学环境相联系的动态概念,其核心是教学质量必须达到学生培养及教学规定的需要及潜在需要。因此,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不能局限于一种工具、标准、程序或技术,而应该形成以质量管理实践为基础,融入教育教学生活,深入组织成员内心的质量文化。高校学科差别与学术文化性质,要求其组织结构必须松散。高校质量管理的核心应该是课程设计、教学性质、教师发展、学科知识结构及其变化等学术领域。故此,学校必须适当放权,让出部分权力空间,让基层把注意力集中在课程、教师、学生与教学等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上,真正参与到高校质量管理中,并做出有显示性的成果来。学校只需要在质量管理中确定总体理念与指导思想,明确基层组织教学科研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对基层充满信任,尽量避开统一质量管理的技术细节。高校要从过多的非学术性社会责任中逃脱出来,大学只有将主要力量转移到学术上来,才能履行大学引领社会未来发展的使命。
其他文献
以ACM/ICPC竞赛活动为有效载体,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ACM/ICPC竞赛与C语言和数据结构课程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建立健全ACM/ICPC竞赛的科学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学生训练基地建设
据海外媒体报道,近日,意美科学家联合研制出高效有机发光敏晶体管(OLET),其发光效率达到了5%,是采用相同发射层的优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2倍多。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近期出版的《纳
KDP晶体是一种优质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其作为光学倍频转换器及电光开关元件在ICF高功率固体激光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KDP晶体具有质地软、易潮解、脆性高、高温度敏感性等特
为了满足旅客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接驳需求,提出了一种需求响应型的机场定制巴士,并在区间路网信息下对机场定制巴士的路径优化进行了研究。在综合考虑乘客和运营企业的利益后,以需
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和德国埃尔朗根一纽伦堡弗里德里希亚历山大大学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模仿蝴蝶翅膀的微观结构,开发出一种小于人类头发丝宽度的纳米级光子晶体设备,能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认为影响研究性教学开展的因素依次是教学管理制度、领导重视程度、评价制度和课程与教材,学
盛春五月,春意盎然,阳光灿烂,百花盛开。“五一”长假刚过,中国仪表功能材料学会顾问、本刊执行主编杨亲民教授便奉领导之命,带着对兄弟单位中南大学、湘潭大学的深情厚谊,带着筹备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是1999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并于2004年11月被教育部确认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院位于浙江师范大学西校区,办学设施完善,拥有一支高职称、高学
据有关媒体报道,LCoS光学引擎量产仪式日前在南阳举行,河南中光集团成为世界第三家和国内唯一一家实现LCoS光学引擎量产的企业,可月产LCoS光学引擎3000台。
为更好地分析泡沫轻质土在侧限条件下的压缩特性,探究轻质土压缩性能与施工后沉降之间的关系,利用GDG系列高压固结仪对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 d和120 d的泡沫轻质土进行了压缩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