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会计行业发展日趋成熟,电算化办公已经成为现代会计办公的主要手段,为了适应这种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和市场需求,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应将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技能培养的核心课程,优化课程内容,以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要求。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高职会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一、高职院校设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必要性
(一)会计市场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数量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长,信息产业化时代的到来,使信息的传播和扩散较之以前更为迅速,加之一些新兴行业的出现,致使会计账务处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企业也越来越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可以大大满足目前市场需求量。
(二)社会对电算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一直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应围绕着市场需求这一前提而展开,市场的需求决定着高职会计教学的发展方向。当前,社会对会计从业者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变化,高职会计教育应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列入核心课程范畴,培养出大批的能够掌握新的会计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新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三)会计电算化教学为就业提供了先决条件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传统的会计教学早已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而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与就业相挂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账务处理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在在学期间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为上岗就业提供资格保证,会计电算化教学在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的促进就业率的提升。
二、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会计电算化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重视,其体系构建是否合理已经成为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本人拟从以下四点对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构建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
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行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满足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的原则;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零对接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主线的原则等。
依据以上开课原则,针对会计电算化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及结构的判断与界定,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应该开设如下课程:
1.基础技能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基础会计 会计实务。将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电算化教学的先修课程,结合基础会计和会计实务,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环境下的记账、编制报表等相关知识,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
2.核心技能课程:财务软件应用技术 财务成本管理。财务软件应用技术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核心课程,在设置上可以选取相对成熟的软件公司研发的财务管理平台,与会计学和成本管理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和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的同时提高财务分析的能力。
3.延展技能课程:财政税收 审计学 计算机系统维护等。延展课程是在核心课程基础上增加的一些辅助性课程,主要以自我实践为主,属于选修范畴,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的选择,通过这部分学习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理论体系。
(二)教材建设
目前各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版本不一,其内容和难易程度不尽相同,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成果、技能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会计电算化教材应涵盖的基本内容有:
1.理论知识:主要论述会计电算化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介绍会计电算化的涵义、目标、任务和意义;
2.实践操作:这部分内容应该是整本教材的重点和核心,可以以某一研发成熟的财务软件为例(如用友或金蝶),主要介绍财务软件的安装、会计信息的初始化设置、功能模块的分类、各模块的运行程序及系统管理等。此外,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相应的介绍电算化环境下如何实施和完成会计的分析、监督、管理和协调职能;
3.系统维护:重点介绍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的涵义、分类、必要性以及软件系统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技术;
4.国内外对比: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教学方法、理论体系等方面介绍国外的先进经验,通过与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进行对比和研究,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会计改革如何适应电算化发展,引导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创新;
5.提升空间: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研发和实操,根据系统研发的原理、方法和步骤,运用所学参与实际案例的设计与编程,使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三)师资队伍
师资建设是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软件因素,它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应该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其方式多种多样:
首先,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一方面,可以接受财务软件公司推出的师资培训,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提高实践技能,更新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接受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的培训,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技能,保证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
其次,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考试,一旦获得证书,将与其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相挂钩,这种激励方式不但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让教师走出去,到兄弟院校、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考察学习,取其所长,补己之短,将考察成果融入实际工作,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高职院校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机会,走出国门,开阔眼界,学习国外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提高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使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更具国际化特色,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 最后,扩大师资力量,将企业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请进来,聘为技能课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开展讲座,通过对企业真实案例的分析,增强学生对财务软件的认识,提高对财务软件的运用能力,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弥补高职院校本身师资力量的不足。
(四)实践教学
建立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是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建立和实施能够有效的解决会计教学以理论为主线,与企业实际财务工作流程相脱节的现状,符合学生进入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1.实务技能教学。实务技能教学大体分为验证教学、摸索教学和开放教学。
根据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财务软件操作演示,使学生熟悉操作过程,掌握模块功能,从而验证教材中给定的会计电算化处理步骤,获得感性认识,即验证教学;将课程内容和企业实际业务相结合,自行摸索设计账务处理方案,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即探索教学;学生不受教学内容的约束,自选研发项目,独立完成并运行设计方案,发挥创造力和创新力,即开放教学。
2.校内实训。根据实务技能教学的要求,实现实务技能教学的目标,建立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实训室势在必行。
综合实训是训练学生独立完成整个财务软件的账务处理、财务管理及分析,通过实践将会计知识融会贯通,体会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3.校外实训。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用至少半年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在真实的会计环境下感受财务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比较校内、校外实训的异同。学生可以针对校内实训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请教专业的会计人员,从根本上消除知识盲区,在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的同时,熟练职业技能,培养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三、总结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应该承认,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市场需求,因此,通过改进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模式,将会计电算化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生涯规划为目的,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凸显高职教育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张玉胜.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03).
[2]张洪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3]王海洪.对会计信息化下财务软件教育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02).
[4]周晓娟.加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几个措施[J].辽宁高职学报,2006(02).
[5]王丰存.网络技术在会计信息中的应用[J].河北煤炭,2009(02).
[6]闫书丽.财务管理本科“目标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0).
[7]郭银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探讨[J].财会月刊,2006(03).
作者简介:张健美(1979-),女,天津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会计学。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高职会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一、高职院校设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必要性
(一)会计市场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数量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长,信息产业化时代的到来,使信息的传播和扩散较之以前更为迅速,加之一些新兴行业的出现,致使会计账务处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企业也越来越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可以大大满足目前市场需求量。
(二)社会对电算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一直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应围绕着市场需求这一前提而展开,市场的需求决定着高职会计教学的发展方向。当前,社会对会计从业者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变化,高职会计教育应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列入核心课程范畴,培养出大批的能够掌握新的会计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新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三)会计电算化教学为就业提供了先决条件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传统的会计教学早已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而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与就业相挂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账务处理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在在学期间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为上岗就业提供资格保证,会计电算化教学在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的促进就业率的提升。
二、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会计电算化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重视,其体系构建是否合理已经成为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本人拟从以下四点对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构建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
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行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满足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的原则;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零对接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主线的原则等。
依据以上开课原则,针对会计电算化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及结构的判断与界定,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应该开设如下课程:
1.基础技能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基础会计 会计实务。将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电算化教学的先修课程,结合基础会计和会计实务,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环境下的记账、编制报表等相关知识,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
2.核心技能课程:财务软件应用技术 财务成本管理。财务软件应用技术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核心课程,在设置上可以选取相对成熟的软件公司研发的财务管理平台,与会计学和成本管理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和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的同时提高财务分析的能力。
3.延展技能课程:财政税收 审计学 计算机系统维护等。延展课程是在核心课程基础上增加的一些辅助性课程,主要以自我实践为主,属于选修范畴,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的选择,通过这部分学习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理论体系。
(二)教材建设
目前各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版本不一,其内容和难易程度不尽相同,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成果、技能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会计电算化教材应涵盖的基本内容有:
1.理论知识:主要论述会计电算化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介绍会计电算化的涵义、目标、任务和意义;
2.实践操作:这部分内容应该是整本教材的重点和核心,可以以某一研发成熟的财务软件为例(如用友或金蝶),主要介绍财务软件的安装、会计信息的初始化设置、功能模块的分类、各模块的运行程序及系统管理等。此外,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相应的介绍电算化环境下如何实施和完成会计的分析、监督、管理和协调职能;
3.系统维护:重点介绍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的涵义、分类、必要性以及软件系统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技术;
4.国内外对比: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教学方法、理论体系等方面介绍国外的先进经验,通过与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进行对比和研究,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会计改革如何适应电算化发展,引导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创新;
5.提升空间: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研发和实操,根据系统研发的原理、方法和步骤,运用所学参与实际案例的设计与编程,使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三)师资队伍
师资建设是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软件因素,它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应该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其方式多种多样:
首先,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一方面,可以接受财务软件公司推出的师资培训,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提高实践技能,更新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接受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的培训,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技能,保证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
其次,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考试,一旦获得证书,将与其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相挂钩,这种激励方式不但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让教师走出去,到兄弟院校、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考察学习,取其所长,补己之短,将考察成果融入实际工作,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高职院校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机会,走出国门,开阔眼界,学习国外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提高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使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更具国际化特色,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 最后,扩大师资力量,将企业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请进来,聘为技能课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开展讲座,通过对企业真实案例的分析,增强学生对财务软件的认识,提高对财务软件的运用能力,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弥补高职院校本身师资力量的不足。
(四)实践教学
建立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是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建立和实施能够有效的解决会计教学以理论为主线,与企业实际财务工作流程相脱节的现状,符合学生进入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1.实务技能教学。实务技能教学大体分为验证教学、摸索教学和开放教学。
根据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财务软件操作演示,使学生熟悉操作过程,掌握模块功能,从而验证教材中给定的会计电算化处理步骤,获得感性认识,即验证教学;将课程内容和企业实际业务相结合,自行摸索设计账务处理方案,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即探索教学;学生不受教学内容的约束,自选研发项目,独立完成并运行设计方案,发挥创造力和创新力,即开放教学。
2.校内实训。根据实务技能教学的要求,实现实务技能教学的目标,建立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实训室势在必行。
综合实训是训练学生独立完成整个财务软件的账务处理、财务管理及分析,通过实践将会计知识融会贯通,体会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3.校外实训。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用至少半年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在真实的会计环境下感受财务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比较校内、校外实训的异同。学生可以针对校内实训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请教专业的会计人员,从根本上消除知识盲区,在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的同时,熟练职业技能,培养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三、总结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应该承认,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市场需求,因此,通过改进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模式,将会计电算化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生涯规划为目的,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凸显高职教育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张玉胜.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03).
[2]张洪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3]王海洪.对会计信息化下财务软件教育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02).
[4]周晓娟.加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几个措施[J].辽宁高职学报,2006(02).
[5]王丰存.网络技术在会计信息中的应用[J].河北煤炭,2009(02).
[6]闫书丽.财务管理本科“目标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0).
[7]郭银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探讨[J].财会月刊,2006(03).
作者简介:张健美(1979-),女,天津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