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进行推进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才能更好的加以实践运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教学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改革,在教学思维、教材内容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将多媒体技术引入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师生互动,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不能随意实践和生搬硬套,还需要结合实际找准切合点,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有效融合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为不断提升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语文;传统;融合;实践;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7-0000-00
新课标要求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各方面的资源加强信息整合,扮演好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从而增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更好地成长为“我要学”的好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由于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单纯地进行传统理论授课,不容易增强师生互动,教师机械性讲解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影响学习质量。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取长补短,是当前语文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探索方向。加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研究,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1多媒体教学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引入的重要性
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转变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想要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将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有效结合起来,提升综合语文素养,就需要立足实际,针对性探索和开发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升级,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信息传递效率高、内容形象直观,便于接受和视听等优势大大提高了教学成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加强多媒体技术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合,意义重大。一方面,有助于更好为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融合,能够将静止的、枯燥的内容转化为动态的、有趣的、有声的内容,从而能够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欲望,进而在寓教于乐中获得成长,增进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语文教学的难点、重点等进行直观地显现出来,通过情景再现和内容展示,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提高记忆能力。同时多媒体技术既可以呈现教学信息,还可以收集学生的反应信息,这样形成双向教学互动,进而可以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需求等进行内容和形式创新,真正达到因需促教,提高学习有效性和质量。加强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语文课堂的魅力,让学生不局限于设定的框架内进行理解,有助于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地激发思维,既开阔了视野,扩大了学习的信息量,又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协调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从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在互动中得到锻炼,学以致用。
2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有效融合实践探析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也要把握基本的原则,不能生搬硬套或者随意设计。
(1)要把握基本原则,提高契合度。多媒体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小学语文课堂也有基本的教学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重新对新课标要求进行认识和解读,提高对多媒体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辅助服务作用,从而有助于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要以教学内容和教学轰动为主线,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选择优秀的素材,设计出高质量的课件,从而更好地在课堂上加以展示,才能收获效果。此外还要正确地处理好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虽然多媒体技术在内容展现方面比较有吸引力,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有很多的经验还需要进一步传承,片面地利用和展示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哗众取众,不利于把握重心,这也与语文教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所以要注重实效,科学恰当地运用,还要兼顾学生的需求和反应,才能正确地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有效补齐传统语文教学的短板,进而实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
(2)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的丰富性和针对性。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结合手段,从而将教学难点和重点有效的突出出来。语文课程内容有不同的课型和阶段,教师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有效设计。针对新课程内容,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技术声音、图像、文字能够有效融合的优势,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加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深度,带着兴趣去学习,直接和文本展开对话等,提高统筹思考能力。针对复习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将知识点进行有效串联,从而加以应用,所以教师要善于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将知识点进行衔接,并运用多媒体的展示功能设定框架,不断引导学生去补充,从而提高学习的系统性。针对课程辅导方面的知识点,由于不同学生的基础和功底不一样,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创新设计,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内容设计和讨论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性设计教材内容,提高学习的活跃度。另一方面要围绕教学内容针对性确定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要善于针对和结合教学内容,从而利用多媒体技术不同功能来展现和补充,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有效性。比如对于很多学习写字笔画的课程,教师还是要在黑板上进行一笔一画地教,才能让学生循序地进行理解和掌握的,对于文字的内涵,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来进行形象地展示,通过配以相关的图片、声音等,让学生在音形义中深入理解,增强记忆,加以运用。比如对于阅读课程,教师可以穿插应用相关的多媒体技术和方法,带领学生走进曼妙的阅读世界,去感受情感,把握阅读基调,在阅读中提高认知,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此外还要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情况。比如在进行写作课堂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设定主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进而针对性在课堂上进行图片、文字等信息资源收集和整合,与学生一起创造更有意境的写作课堂,通过引导式、启发式、辩证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总之,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和方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新课标的推行为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要辩证地看待,只有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在继承和巩固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针对性开发,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教学互动,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修养,更好地联系实际加以运用,融会贯通。语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千篇一律的模板,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与总结,才能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活力课堂,提高教学成效,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蒋登鹏.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现代語文(教学研究版),2017,(04):104-105.
[2]李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高歌.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北大荒的秋天为例[J].才智,2015,(06):248.
[4]吴苏舒.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才智,2017,(13):134.
作者简介:刘国文(1979—),男,汉族,湖北汉川人,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语文;传统;融合;实践;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7-0000-00
新课标要求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各方面的资源加强信息整合,扮演好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从而增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更好地成长为“我要学”的好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由于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单纯地进行传统理论授课,不容易增强师生互动,教师机械性讲解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影响学习质量。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取长补短,是当前语文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探索方向。加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研究,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1多媒体教学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引入的重要性
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转变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想要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将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有效结合起来,提升综合语文素养,就需要立足实际,针对性探索和开发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升级,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信息传递效率高、内容形象直观,便于接受和视听等优势大大提高了教学成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加强多媒体技术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合,意义重大。一方面,有助于更好为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融合,能够将静止的、枯燥的内容转化为动态的、有趣的、有声的内容,从而能够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欲望,进而在寓教于乐中获得成长,增进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语文教学的难点、重点等进行直观地显现出来,通过情景再现和内容展示,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提高记忆能力。同时多媒体技术既可以呈现教学信息,还可以收集学生的反应信息,这样形成双向教学互动,进而可以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需求等进行内容和形式创新,真正达到因需促教,提高学习有效性和质量。加强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语文课堂的魅力,让学生不局限于设定的框架内进行理解,有助于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地激发思维,既开阔了视野,扩大了学习的信息量,又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协调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从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在互动中得到锻炼,学以致用。
2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有效融合实践探析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也要把握基本的原则,不能生搬硬套或者随意设计。
(1)要把握基本原则,提高契合度。多媒体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小学语文课堂也有基本的教学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重新对新课标要求进行认识和解读,提高对多媒体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辅助服务作用,从而有助于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要以教学内容和教学轰动为主线,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选择优秀的素材,设计出高质量的课件,从而更好地在课堂上加以展示,才能收获效果。此外还要正确地处理好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虽然多媒体技术在内容展现方面比较有吸引力,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有很多的经验还需要进一步传承,片面地利用和展示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哗众取众,不利于把握重心,这也与语文教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所以要注重实效,科学恰当地运用,还要兼顾学生的需求和反应,才能正确地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有效补齐传统语文教学的短板,进而实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
(2)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的丰富性和针对性。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结合手段,从而将教学难点和重点有效的突出出来。语文课程内容有不同的课型和阶段,教师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有效设计。针对新课程内容,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技术声音、图像、文字能够有效融合的优势,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加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深度,带着兴趣去学习,直接和文本展开对话等,提高统筹思考能力。针对复习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将知识点进行有效串联,从而加以应用,所以教师要善于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将知识点进行衔接,并运用多媒体的展示功能设定框架,不断引导学生去补充,从而提高学习的系统性。针对课程辅导方面的知识点,由于不同学生的基础和功底不一样,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创新设计,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内容设计和讨论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性设计教材内容,提高学习的活跃度。另一方面要围绕教学内容针对性确定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要善于针对和结合教学内容,从而利用多媒体技术不同功能来展现和补充,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有效性。比如对于很多学习写字笔画的课程,教师还是要在黑板上进行一笔一画地教,才能让学生循序地进行理解和掌握的,对于文字的内涵,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来进行形象地展示,通过配以相关的图片、声音等,让学生在音形义中深入理解,增强记忆,加以运用。比如对于阅读课程,教师可以穿插应用相关的多媒体技术和方法,带领学生走进曼妙的阅读世界,去感受情感,把握阅读基调,在阅读中提高认知,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此外还要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情况。比如在进行写作课堂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设定主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进而针对性在课堂上进行图片、文字等信息资源收集和整合,与学生一起创造更有意境的写作课堂,通过引导式、启发式、辩证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总之,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和方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新课标的推行为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要辩证地看待,只有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在继承和巩固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针对性开发,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教学互动,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修养,更好地联系实际加以运用,融会贯通。语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千篇一律的模板,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与总结,才能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活力课堂,提高教学成效,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蒋登鹏.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现代語文(教学研究版),2017,(04):104-105.
[2]李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高歌.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北大荒的秋天为例[J].才智,2015,(06):248.
[4]吴苏舒.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才智,2017,(13):134.
作者简介:刘国文(1979—),男,汉族,湖北汉川人,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课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