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抽象逻辑思维是一种假设的、形式的、反省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训练是指采用一定的程序,对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抽象逻辑思维方法、抽象逻辑思维知识和抽象逻辑思维态度等进行的系统训练。
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切身感受到动力性困难和能力性困难是当前中学生作文的主要困难,有写作困难的初中生高达94%。即存在写作兴趣、写作热情、写作自发性和写作积极性方面的畏难情绪。学生写作思维还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上。笔者觉得学生写不好的主要原因正是缺少一种思维深度,在初中这一关键期,由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发展引起的。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可训练的。当然,思维训练和作文之间应具备以下几种关系。
1)通过假设进行的作文启发思维训练。比如苏霍姆林斯基编的《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中有这样一个习题:古时候,在辽阔的乌克兰草原上,有两个相距不远的村庄——一个叫“真话村”,另一个叫“假话村”。“真话村”的居民总是说真话,而“假话村”的居民总是说假话。假若我们当中有谁突然来到这两个古代村庄中的一个村庄,只允许向第一个碰到的当地居民提一个问题,打听自己来到的是哪个村庄,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提法?完成一篇短文练笔。这是一个较思辨的问题,可以放在作文课上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2)通过想象进行的作文目标思维训练。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个实验。他把实验者分为三组,练习投掷飞镖。第一组的人连续20天,每天都不停地练习飞镖掷向标靶,然后把第一天与最后一天的得分记录下来。第二组的人只在第一天与最后一天进行飞镖练习,其余时间每天用20分钟“想象”——假想自己瞄准、投掷及修正等动作。第三组的人只在第一天与最后一天进行实际的飞镖练习。此外,未做任何其他练习。结果,心理学家发现第一组的实验者最后一天命中率,较第一天的提高了30%,第三组则一点也没进步,最令人觉得奇怪的是第二组的实验者,竟也提高了30%。很明显,第二组的人学得最轻松,效益最高,因为他们既有练习的机会,又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可见想象在学生习得的过程中占据的位置是多么的重要。再者,学生的生活圈子很狭窄,学校与家之外可以激活他们思维的情景很少,想象在启迪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又显得那么的必要。
3)通过预计进行的作文准备思维训练。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就是思维的预计性。从青少年开始,在思维活动中就表现出这种“预计性”。通过思维的预计性,在解决问题之前,已采取了一定的活动方式和手段。
皮亚杰说:“思维是一种操练。”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培养,是目前国外写作教学的重要趋势。抽象逻辑思维训练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运用的策略具体如下。
1)小组合作写作。班级教室是几十个学生集体学习的场所,如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制度下的集体教育功能,受到世界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欧美日等国的中小学里,正在试行一种小组写作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一个大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2~5人,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就一定命题,讨论写作方案,组织写作活动,完成写作任务。美国学者认为,讨论对写作的重要作用不在于思维是否在谈话中有直接的参与,而是为观点孕育提供了良机,意识的扩展促使写作胚胎逐渐成长壮大起来,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和发展观点,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是有帮助的。
2)参与辩论。思想在辩论中产生,包括自己和自己辩论。例如关于是主权高于人权还是相反,我认为是保护人权的主权大于人权,不能包括导致国王享用婴儿宴的主权,即必须界定主权,前者有条件成立。导致该认识的原因是有该问题的辩论,否则不会产生。
3)“物意”联想法。联想的前提是先找好媒介物,并以此作为“引子”,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这里的物,可随意找出特定的图形或实物。在第一次作文训练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让学生广泛联想,学生们的思维异常活跃起来——零、英文字母、月亮、露珠、光环、跑道、烧饼、彭丽媛唱歌时的嘴巴、爸爸生气时的眼睛、抗日战争时的地雷、光盘、飞碟、草帽、钟表、枪口、地球、车轮、足球、金牌、硬币……列举了多种具体有形的物。所要说的是,这一环节中的“物”,可根据需要随意选取、自主定度。接着,提炼主题“意”。在第一步广泛联想的基础上,顺势而下,让学生为联想物赋予一定的内容和意义,并提炼出深远而有意义的主题。比如,○→月亮→万家团圆、祖国统一;再如,○→地球→保护蓝天绿水→维护生态平衡。这一过程意在培养学生从特定事物中,广泛联系现实生活,并能深入挖掘内涵,进行再创造。这样,由形象到抽象,由抽象再到所要表达的“意”,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思考,使文章主题自然挖掘出来,表达又有深度。随之引导学生流畅地表述内容,形式自由、文体不限,成文快速。
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切身感受到动力性困难和能力性困难是当前中学生作文的主要困难,有写作困难的初中生高达94%。即存在写作兴趣、写作热情、写作自发性和写作积极性方面的畏难情绪。学生写作思维还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上。笔者觉得学生写不好的主要原因正是缺少一种思维深度,在初中这一关键期,由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发展引起的。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可训练的。当然,思维训练和作文之间应具备以下几种关系。
1)通过假设进行的作文启发思维训练。比如苏霍姆林斯基编的《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中有这样一个习题:古时候,在辽阔的乌克兰草原上,有两个相距不远的村庄——一个叫“真话村”,另一个叫“假话村”。“真话村”的居民总是说真话,而“假话村”的居民总是说假话。假若我们当中有谁突然来到这两个古代村庄中的一个村庄,只允许向第一个碰到的当地居民提一个问题,打听自己来到的是哪个村庄,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提法?完成一篇短文练笔。这是一个较思辨的问题,可以放在作文课上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2)通过想象进行的作文目标思维训练。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个实验。他把实验者分为三组,练习投掷飞镖。第一组的人连续20天,每天都不停地练习飞镖掷向标靶,然后把第一天与最后一天的得分记录下来。第二组的人只在第一天与最后一天进行飞镖练习,其余时间每天用20分钟“想象”——假想自己瞄准、投掷及修正等动作。第三组的人只在第一天与最后一天进行实际的飞镖练习。此外,未做任何其他练习。结果,心理学家发现第一组的实验者最后一天命中率,较第一天的提高了30%,第三组则一点也没进步,最令人觉得奇怪的是第二组的实验者,竟也提高了30%。很明显,第二组的人学得最轻松,效益最高,因为他们既有练习的机会,又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可见想象在学生习得的过程中占据的位置是多么的重要。再者,学生的生活圈子很狭窄,学校与家之外可以激活他们思维的情景很少,想象在启迪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又显得那么的必要。
3)通过预计进行的作文准备思维训练。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就是思维的预计性。从青少年开始,在思维活动中就表现出这种“预计性”。通过思维的预计性,在解决问题之前,已采取了一定的活动方式和手段。
皮亚杰说:“思维是一种操练。”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培养,是目前国外写作教学的重要趋势。抽象逻辑思维训练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运用的策略具体如下。
1)小组合作写作。班级教室是几十个学生集体学习的场所,如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制度下的集体教育功能,受到世界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欧美日等国的中小学里,正在试行一种小组写作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一个大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2~5人,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就一定命题,讨论写作方案,组织写作活动,完成写作任务。美国学者认为,讨论对写作的重要作用不在于思维是否在谈话中有直接的参与,而是为观点孕育提供了良机,意识的扩展促使写作胚胎逐渐成长壮大起来,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和发展观点,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是有帮助的。
2)参与辩论。思想在辩论中产生,包括自己和自己辩论。例如关于是主权高于人权还是相反,我认为是保护人权的主权大于人权,不能包括导致国王享用婴儿宴的主权,即必须界定主权,前者有条件成立。导致该认识的原因是有该问题的辩论,否则不会产生。
3)“物意”联想法。联想的前提是先找好媒介物,并以此作为“引子”,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这里的物,可随意找出特定的图形或实物。在第一次作文训练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让学生广泛联想,学生们的思维异常活跃起来——零、英文字母、月亮、露珠、光环、跑道、烧饼、彭丽媛唱歌时的嘴巴、爸爸生气时的眼睛、抗日战争时的地雷、光盘、飞碟、草帽、钟表、枪口、地球、车轮、足球、金牌、硬币……列举了多种具体有形的物。所要说的是,这一环节中的“物”,可根据需要随意选取、自主定度。接着,提炼主题“意”。在第一步广泛联想的基础上,顺势而下,让学生为联想物赋予一定的内容和意义,并提炼出深远而有意义的主题。比如,○→月亮→万家团圆、祖国统一;再如,○→地球→保护蓝天绿水→维护生态平衡。这一过程意在培养学生从特定事物中,广泛联系现实生活,并能深入挖掘内涵,进行再创造。这样,由形象到抽象,由抽象再到所要表达的“意”,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思考,使文章主题自然挖掘出来,表达又有深度。随之引导学生流畅地表述内容,形式自由、文体不限,成文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