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杜郎口模式同实现高效课堂的冲突与融合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ei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杜郎口教学模式是地方课程改革中探索新思路的代表者,其倡导的自主学习模式使学生课内课外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实际应用中看似与实现高效课堂有一定的冲突和矛盾,但在深入研究与探析其精髓之后,可以发现这些冲突和矛盾在实践中是完全可以融合与统一的,这一过程也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杜郎口模式 高效课堂 冲突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006-01
  山东杜郎口中学在新课程改革中闯出了一条新路,其创造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和“10+35”课堂模式风靡一时,成为很多学校学习的榜样。实际上,很多学校和教师在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之后受益匪浅,学生进步明显,教学相长成果显著,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成功的案例,并且对这种模式的实用性、广泛性和长效性产生了一些质疑。因此,想要全面学习和掌握杜郎口模式的有效应用方法,首先必须深入探究和分析它与实现高效课堂之间的关系。
  
  1 热闹的形式与落实效果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凡是参观过杜郎口中学课堂的人都有一样的印象—— 这样的课堂像“超市”:教室四周包括走廊上都是黑板,写满画满各科各种内容;课堂上学生不仅写自己的黑板,还要抢教室里的黑板写;小组讨论时气氛尤为热烈,发言者不用举手,站起来走到焦点位置就说,有时长篇大论,有时只有一句话,说完就下,另一个紧接着跟上;有时两人不约而同都说,甚至比谁的嗓门更大,谁就可以先发言;老师在学生中间走来走去,只是时不时地提一个新问题,立即又引来新一轮的讨论。那么这样的课堂固然热闹非凡,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可究竟有多少内容可以落实到位?采用这种模式教学的课堂能够实现“高效”吗?其实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发动学生学习,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实现了自主学习之后,内在的学习动力就会发挥主导作用,不需要强迫学生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他们会主动地利用课间的空隙探讨学习问题,即使遇到难题和困惑时,由于有内在的学习动力,他们也会勇敢地接受挑战,通过查资料、找方法、反复研究、互相探讨来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所达到的教学效果要远远超过教师讲授所能落实的那些所谓的知识点,“要我学”与“我要学”之间的效果差异相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非常清楚。事实上,很多学校和教师脑海中的“落实效果”其实就是考试分数,以此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这也是长久以来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而新课程改革正是要打破这种“唯分数论”,教育工作者要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摆在首位,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性格与全面的能力,只有教师先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引导学生在实践新课改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当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又教会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后,“高效”的取得自然是水到渠成了,杜郎口中学的高中录取率连续三年全县第一就是沉甸甸的答案,尽管他们决不把追求升学率作为目标和宗旨。由此可见,仅仅只看到杜郎口模式中热闹的课堂形式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深入领会其背后蕴含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效果上的高效率。
  
  2 有限的课堂时间与完成教学进度之间的对立与统一
  “10+35”课堂模式,即一堂45分钟的课,10分钟属于教师,35分钟属于学生。“10+35”课堂模式,意味着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求教师尽量减少知识性语言的陈述,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空间与机会。问题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或探究分析都可能偏离教师预计的教学目标与轨道,从而占据相当的课堂时间与学生的思维空间,导致单节课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必然影响到以后多节课,甚至于导致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完成出现困难。现实中有些教师从杜郎口中学参观考察回来,立即满怀激情地在教室周围安上黑板,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学习,可遇到的却是学生不积极配合、仅只有少数好学生表演、课堂纪律不好、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等等问题。结果一段时间以后,学生成绩出现下滑,学生不认可,家长有意见,甚至学校也不再支持。其实出现组织活动占用课堂时间与完成教学进度之间的对立与矛盾,关键在于仅仅只是照搬其形式,而没有真正领悟到杜郎口模式的核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三、六”模式中的第一个“三”指的是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这就要求教师组织的活动不能是单一的、围绕某一具体知识内容的,而是涵盖范围广、综合程度高、易于推进并卓有实效的活动。第二个“三”即三个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在杜郎口中学,预习课是正课,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没有预习好的课不能上,预习成为最重要的前提基础,课堂中的展示与讨论不是对结果的确认,就是促进思维的碰撞,而且往往可以激发学生自主预习下一节课内容的热情。因此看杜郎口的课,不能还用常规的、封闭式的老式课堂模式去生搬硬套,必须把“预习、展示、反馈”当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去把握,因为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之后,“课堂”的概念已经有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广泛延伸,学生主动进行的课前预习与课后探究的无法计算的时间、空间与思维动力都成为了课堂的组成部分,有了这样的课堂,哪一位教师还会担心无法完成教学进度呢!
  
  3 活跃的课堂气氛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之间的矛盾与解决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和受教育对象。杜郎口教学模式发现了课堂真正的主人,用实际行动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不仅砸掉讲台,禁止教师独霸课堂,创立“10+35”课堂模式,甚至采取“0+45”课堂的非常手段来打破旧观念。很多学校学习杜郎口模式,可在课堂气氛活跃之后出现了新的问题,即教师的主导作用难以显现,很多活动不能按照预期开展,甚至有些课堂出现乱哄哄而无法收场的局面,以致有些教师慨叹课堂易放难收,进而怀疑杜郎口模式的实用性。究其原因,一是传统课堂“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根深蒂固,教师放不下权威的架子;二是教师的备课没有到位,活动设计不够细致全面,知识储备还有欠缺。因此,想要在杜郎口模式下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先领悟其精髓,后学习其形式,把课堂当作一个舞台和载体,真正的功夫在课外,其基础是教师本着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在课外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备课、搜集信息、了解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习惯等,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因为这些活动创意既与新课标紧密结合,又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所以运用在课堂中可以充分实现主导明确、内容具体与主体落实活动到位,这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善其器”,有了这样充分的备课和准备工作,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解决其与活跃的课堂气氛之间的矛盾自然易如反掌。
  总而言之,杜郎口中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勇于打破常规,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其创造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看似与实现高效课堂有一定的冲突和矛盾,但在深入研究与探析其精髓之后,可以发现这些冲突和矛盾是完全可以融合与统一的,也正是在这样的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我们能够转变传统观念和做法,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与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2009年在河北省普通高中掀起了高潮,在这次彻底的课程改革和调整中,高中政治课程则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运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应对新课程的挑战。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新课改 教学理念 专业技能 教学方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2009年入秋以来,河北省普通高中也正式进入了新一轮课程改革。这是一次空前、彻底的课程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劳动生产率日益提高,加之人口年年增加,耕地急剧减少的反方向运动,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他(她)们或有组织
当下,艺术在社会经济的制约和驱动下,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朝商品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倾斜和转靠。艺术不再仅仅作为意识形态而存在,同时也是作为现代化文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
固始县,是我省南部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这片红土地上生机勃勃,一派兴旺。然而,大潮涌动,难免泥沙俱下。在固始县往流、观堂两个乡镇,出现了杨子洲之流
摘 要: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于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尤为重要。本文综合论述了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生物教学 创造性思维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149-01  在生物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发散性,同时有利于生物学习中科学
以产氢发酵细菌Ethanoligenens harbinense YUAN-3为研究对象,通过间歇产氢实验,考察不同pH值对YUAN-3生长和产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缓冲体系的培养基初始pH值为7.0时
一、统计失真现象与危害 统计本应是严肃、认真、准确无讹的,可是,现今统计失真现象较为严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为了更有效地研究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算法,回波模拟技术的研究变得十分重要,其中回波模拟的计算效率成为关键问题.采用2DFFT方法对粗糙地面上的典型建筑物进行合成孔径雷达(SA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洪最近指出:向市场经济过渡必须做好十个转变。 一、所有制将由单一的国家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的公有制形式向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混合型的所有制(
摘 要: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很多,如何抓住主要因素迅速提高其就业率往往很困难,而且我国近年来就业率统计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就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影响因素及其统计方法的相关问题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因素统计方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