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蚕学会:从“破茧而出”到“羽化成蝶”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wygah02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淀文化底蕴,把握时代脉搏,山西省蚕学会(以下简称“学会”)耕耘蚕桑产业热土,俯首孺子、踔厲奋发,致力三晋蚕桑产业“破茧而出”“羽化成蝶”,为推动蚕业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专业科技人才成长、振兴祖国蚕桑事业贡献不竭力量。
  8月6日,记者走访了两位学会发展的见证者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院长韩红发与省蚕学会秘书长畅晋钢,聆听他们的回顾与展望,走进山西蚕桑学科发展的前世今生……

悠久历史文化 孕育蚕桑产业


  蚕桑,植根于悠久中华传统文脉的瑰宝,凝聚五千年的丝绸记忆。从嫘祖养蚕的远古传说到西阴遗址的沧桑古迹,从意蕴流畅的古诗文辞到寻常百姓的古蚕习俗……古老蚕桑文化孕育着蚕桑产业的代代接力、薪火相传。
  “山西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亦是世界蚕丝业的发祥地。栽桑养蚕的历史悠久,传说嫘祖教民养蚕就始于山西夏县。”关于蚕桑的悠久历史,韩红发娓娓道来。
  1926年,李济博士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了震惊世界的半个蚕茧,至今已有5500~6000年的历史;“蚕丝文化是中国发明及发展的东西,这是一件不移的事实”,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蚕茧;2019年,吉林大学在夏县师村遗址出土4枚仰韶早期石雕蚕蛹,至今6000年以前,是养蚕和丝绸起源的重要线索,开启了古老蚕桑文化历史的大门。
  在蚕桑历史文脉上,点缀着诸多闪耀而深邃的文物足迹。潞绸作为山西丝绸业鼎盛时期的代表,曾与杭锻、蜀锦齐名,从隋朝起就已成为山西州府向朝廷进贡的主要物品。“没有丝绸,哪来‘丝绸之路’?丝路的源头在哪里?其实我们山西给出了参考论证。”韩红发说道。
  2001年,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副院长张铁锁先生在沁水土沃乡南阳村考察时,意外发现山西至今保存完好的古丝绸古道,进而发现更多古文化遗存,形成“南阳村是古丝绸之路源头之一”的理论轮廓。上党堆锦作为长治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是工艺美术行业中唯一保留的一个地域性民间手工艺品种,蜚声海内外,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追本溯源始得真意,正是悠久而博大的蚕文化,才酝酿了中国蚕业的气象更新,赋予了山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沃土。

赤心耕耘热土 造福蚕桑产业


  一桑一叶总关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蚕桑产业重现生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山西蚕业迅猛发展,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产业效益不断提高,凝聚着一代代蚕业人孺子牛般的奉献、拓荒牛般的开创、老黄牛般的奋进。
  山西蚕桑产业的发展,不止是山西本土人民的勤恳付出,还有全国蚕桑科技人员的帮助与扶持。“九岭相向,十山相拥……情留何处,在故人中。”在太行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吟诵着这样一段歌谣,传唱着的是模范县委书记——孙文龙。“山西蚕桑发展功臣孙文龙是地地道道的山西人,历任三地县委书记,老百姓都亲切称他为‘太行山上的焦裕禄’。孙文龙走一处干一处,为阳城、武乡、屯留3县群众栽下了数不清的‘摇钱树’,给千万农户带来了享不尽的‘红利’。”畅晋钢介绍道。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江苏、浙江、四川、安徽等省选派10名蚕桑技术人员,组建了山西省农业厅蚕桑队,支援山西省的蚕桑生产,几十年来为山西培养了大量的蚕桑科技人才,为山西蚕桑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有浙江农业大学毕业的邢学敏,1957年前往夏县筹建山西省原蚕育种场,先后选育出“晋蚕一号”“晋蚕二号”等家蚕新品种;有九三学社社员的陈树启,历经阳城县、省蚕研所,培养一大批农民蚕桑技术骨干,使阳城县成为当时北方省区第一个蚕茧万担县;有调任到山西省长治农业学校蚕桑班任教的陈其福,主编山西省中学劳动课《栽桑养蚕》教材……
  正是一辈辈、一代代蚕桑科技人匍匐在这片热土上持续耕耘、不断接力,山西蚕桑才能够发展日益壮大,日焕新生。

引流源头活水 蚕桑“老树”发“新枝”


  “学会是1970年创建,由省内蚕桑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主要包括省蚕科院、晋城市、长治市、阳城县、沁水县等团体会员,到2020年学会会员已发展到近200人。”畅晋钢介绍说。
  “山西省蚕业发展,省蚕科院在其中发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畅晋钢介绍道,“省蚕科院的前身是山西省原蚕育种场,至今发展已近65年,在构建山西蚕桑种质资源平台、选育和引进推广优良桑、蚕品种、培养蚕桑技术人员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山西省蚕科院作为学会的主体单位,历经三大发展阶段。1957年,在党的八大胜利召开之际,蚕科院肩负着“传承嫘祖文化,振兴蚕桑事业”的使命,山西省原蚕育种场应运而生,经过艰辛建设,建成了唯一集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和人才培养的生产型单位,成功试制出我省第一批杂交种,培育出第一个杂交品种,保证原种普通种供给。
  1979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际,山西省蚕桑研究所正式挂牌,产业发展实现了由生产型向生产和技术研发并重发展的新阶段,成功实施了省蚕桑种质资源库(圃)建设、国家“东桑西移”工程、协作研发、品种技术攻关等。
  进入21世纪,随着2010年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的正式挂牌,蚕桑产业步入了由生产技术型向公益科研创新转型的新阶段。“十二五”期间,蚕科院成功实施了国家蚕桑体系运城试验站、省蚕桑多元化技术研发实验室等项目,开展科技项目26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论文70余篇。“十三五”期间,蚕桑产业更是发生了深刻变革:科技创新科技支撑喜结硕果,人才结构优化服务大局喜获荣光,党的建设文明创建规范化升级。
  “回望蚕桑产业功能地位发生的深刻变化,主要经历了由为国创汇到全面建设小康再到满足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米袋子、钱袋子、好日子问题。”韩红发介绍道。   为响应国家“美丽中国”建设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号召,学会推进一产高质高效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亟需赋予蚕桑产业新时代内涵,实现传统蚕桑产业转型跨越发展,突破思想藩篱,从栽桑养蚕向栽桑养人转型,转变发展方式,立桑为业、多元发展,走现代蚕业发展之路。”韩红发说。
  近年来,省蚕科院充分挖掘发挥蚕桑产业具有鲜明的多功能、多元化、资源化、产业化、外向型的特色产业特征,加大科技引领支撑作用,“高效蚕业、综合蚕业、生态桑业、休闲蚕业等现代蚕业发展模式正逐步飞入寻常百姓家。”韩红发介绍说。

蚕宝吐出金丝线 小蚕织就致富锦


  蚕桑产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潜力产业,也是纯农业及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特优主导产业。近年来,学会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蚕桑产业真正打造成富民产业,近年来,山西省、市、县三级业务部门和学会会员紧紧结合“阳光工程”“科技宣传周”等活动,认真开展“蚕农培训”工程,引领蚕农“作茧致富”谱新篇。
  “農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学会积极深入全省各地,深入田间地头、合作社企业,开展科技推广服务和技术培训,指导培育新模式、新业态,使古老农桑迸发出新活力。”畅晋钢介绍说。
  学会在晋城市引进并推广新型优种桑苗,使阳城县三利园区成为省内最大专业育苗生产基地;在忻州市定襄县突破传统思维,在无霜期短的晋北建立第一个蚕茧生产基地;在运城市、晋城市等大力发展新兴果桑产业,桑葚休闲采摘、桑葚干红、桑葚醋、桑葚饮品、桑叶茶等方兴未艾;在长治市加快发展桑类新型功能菜品,为畜牧行业增添新型高蛋白饲料来源;在吕梁市充分发挥桑树生态经济兼备特点,积极推动示范生态桑林建设……一项项蚕桑科技成果,一批批新模式、新业态颇丰的捷报喜传,衬出乡村的足足变化,百姓的张张笑脸,乡村的步步振兴,传统蚕桑产业的与时俱进。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面对新发展阶段,山西省蚕学会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蚕业转型为纲、科技创新为上、项目支撑为王、融合创新为路径、高质高效发展为主责,努力蹚出山西生态多元现代蚕业转型发展新路径,为新时代山西“三农”发展踵事增华!

学会简介


  山西省蚕学会是全省蚕业科学技术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法登记的全省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是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全省性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蚕业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纽带和发展蚕业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学会自成立以来,围绕科研、交流、培训、考察、咨询等工作开展了全省蚕桑生产规划,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蚕桑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推广项目的申报,蚕种质量的监督检验及优质丰产示范桑园建设,蚕桑生产的技术指导、咨询,杰出人物的宣传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省蚕桑事业的健康发展。
  历届理事会组织情况:
  第一届理事会:
  理事长:崔务震
  秘书长:郎计林
  第二届理事会:
  理事长:邢学敏
  秘书长:郎计林
  第三届理事会:
  理事长:邢学敏
  秘书长:郎计林
  第四届理事会:
  理事长:邢学敏
  秘书长:郎计林
  第五届理事会:
  荣誉理事长:范履端、陈    国宝、郭荣卿、袁泰成
  名誉理事长:于志诚、马    巧珍、闫好勇
  理事长:邢学敏
  秘书长:郎计林
  第六届理事会:
  名誉理事长:刘德宝 邢学敏
  理事长:冯志宏
  秘书长:燕成梁
  第七届理事会:
  名誉理事长:王高勇
  理事长:冯志宏
  秘书长:燕成梁
  第八届理事会:
  名誉理事长:关建勋
  理事长:闫和健
  秘书长:畅晋钢
  第九届理事会:
  理事长:闫和健
  秘书长:畅晋钢
其他文献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造意识;科学素养   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科学理念的黄金时期,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思维可塑性强,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认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智力等方面制订具体措施,能为其未来的个性发展做好铺垫。但是,目前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存在些许问题,学校及教师应为学生的发展及时改变教学现状。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
期刊
新形势下煤矿职工表现出新的特点,他们的文化程度有所提升,思维更加活跃,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有所增強,但是责任意识有所弱化,管理人员要结合新形势下煤矿职工的特点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探索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手段和策略。 一、新形势下煤矿职工表现出来的特点  在新形势下,煤矿职工表现出新的特点。(一)文化程度有所提升:首先是煤矿工人的文化程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和老一代的矿工相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记者邬婷 为团结和引领山西科技工作者“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7月13~14日,智汇山西·石楼行动暨百名科技工作者“重走红军东征路”活动走进石楼县,活动是山西省科协组织的“百名科技工作者重走红色路活动”之一。本次活动由山西省科协、吕梁市科协和石楼县委、县政府共同举办。山西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科技社团党委书记郝建新,吕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建国出席活动。  百名科技工作者“重走红色路活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记者耿倩 7月16日,记者从山西省工信厅获悉:“十四五”期间,山西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瞄准未来发展方向,围绕“新特专高精尖”目标,实施非均衡和差异化发展策略,重点聚焦先进金属材料、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半导体材料、纤维新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前沿新材料等7个重点领域,不断优化产品品种结构,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加快培育1个千亿级、3个五百亿级、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努力构建
期刊
打开解放思想“总阀门”,激活发展“源动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党委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讲话、“七一”重要讲话、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四本指定学习材料,以研讨交流悟思想,联系实际求实效,奋力开启全方位推进新焦煤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深触灵魂,锤炼党性悟思想。按照学习要求,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党委制定下发了《党委领导班子党史学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记者耿倩 “年底项目达产后,可年产Ⅲ型无菌胶原蛋白300万支,不但弥补国内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规模化生产的空白,还打造了完整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研发、生产、销售国际化产业链,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胶原蛋白产业基地,可迅速占领国际市场,带动山西省生物医药研发实力快速提升,满足我国Ⅲ型人源胶原蛋市场持续快速发展的需求。”7月14日,记者在由山西综改示范区管委会和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
期刊
“‘吕粮山猪’是山西省首家直供港澳的生猪品牌,截至6月底,經过检疫检测我们已供港420头生猪,在香港市场销售良好。”7月15日,吕粮山猪创始人师国栋高兴地向记者说。   “吕粮山猪”品牌是由山西南山百世食安农牧业有限公司所创,由中国农业大学许剑琴教授和山西农业大学李步高教授两家技术团队进行长期指导,采用国际先进的生物强化智能数控技术,从源头到餐桌实现全程管控,将许剑琴教授团队的药食同源动物保健技术
期刊
付高山攝  近日,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王村煤业公司充分利用微信群、班前会、安全展板等方式,广泛宣传贯彻安全文化理念,引导广大干部员工牢固树立“安全高于一切,安全重于一切”的理念。图为该公司综采二队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文化理念有奖问答。
期刊
科学导报讯 日前,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举办的首届工程建造微创新技术大赛总决赛落下帷幕。驻晉央企中铁十二局集团所属二公司工程检测中心自主研发的《基于AI的智能质量监控平台及混凝土质量检测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从全国121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以94.54分的成绩荣获特等奖。   “铁航”牌智能化检测工装是《基于AI的智能质量监控平台及混凝土质量检测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的应用产物,由隧道混凝土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记者马骏 “山西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要注重科技、人才,还要注重产品、市场与配套,还需对甲醇重整燃料电池汽车等替代燃料汽车产业开展进一步研究。”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孙逢春在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西研究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山西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预结题会上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西研究院院长、太原理工大学校长黄庆学黄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