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委书记应注意处理好的八个关系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hbyc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提高党委的治校理教能力是在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关键。在工作实践中笔者体会到,作为高校党委书记,要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要提高履职能力,就应该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注意处理好以下8个关系:
  
  一、 党委书记个人与党委集体的关系
  
  这是一种特殊的个人与组织、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关键在于正确实行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贯彻好民主集中制既是党委运行的要点又是难点,关键在党委书记。首先,党委是集体领导,遵循“多数原则”,体现整体的意志。在这个意义上讲,党委书记是集体中的一员,和其他委员是平等的,表决时是一人一票。书记必须有“平等意识”,尊重其他委员,重视每一位委员的意见。其次,党委书记是党委集体的核心,是党委“一班人”的“班长”。书记要“带领”党委集体领导学校的整体工作,在这个意义上讲,党委书记又不是党委中普通的一员,他和党委其他委员不是“平责”的,因此书记又必须有“责任意识”,负起领导责任。这就是书记和党委集体的辩证关系。党委书记要做到在党委内充分发扬民主,善于正确集中,有效地集中正确意见,就必须既要有主见,又要善于把它化为大家的意见,形成统一意志。党委的团结是书记的责任,要把班子的团结作为重要原则,又要通过坚持原则达到班子的团结。党委书记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带领大家“打胜仗”,靠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成为党委集体中的核心和灵魂,同时善于充分调动每一位党委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互相扬长补短,把党委建设成坚强有力的、团结奋进的、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领导集体。
  
  二、党委书记和校长的关系
  
  这是一种特殊的个人关系、领导者之间的关系。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种体制本身就要求处理好党政“一把手”的关系。在工作实践中笔者认为,要努力使党政两个“一把手”形成一个有机体,书记应起主导作用。第一,要提高认识,党委书记和校长是一个责任体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在学校整体工作上,书记对校长应成为“主导”而不是“领导”,在大政方针和班子建设上,书记是责任人,因而是“领导”,而在学校工作“运行”上校长是责任人,是“领导”。第二,书记对校长要尊重、信任、支持。要支持校长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独立开展工作,进行行政决策,对内对外代表学校等,力戒“争权”。党委书记能否调动和发挥校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履职能力的重要表现。第三,书记对校长要理解、帮助、补台。要理解校长作为行政首长要有权威,理解行政工作与党务工作的特点不同,决策、指挥方式上也有所不同,理解行政工作往往处于各种矛盾之中的难处,力戒疑心。书记要帮校长“搭台”,要主动关心了解校长的工作思路、需求、做法和困难;主动出主意,提建议,帮助其解决难题;帮助其把握政策,把握方向,作出正确判断,而不能“看热闹”。必要时,书记要给校长“补台”,出了问题要主动承担责任,“推功揽过”。第四,书记要与校长主动沟通,这是同心协力的关键。是否善于沟通是党委书记水平的标志。作为党委书记,应希望和要求校长是“能人”,书记和校长都应有独到的见解,这就必须沟通,而不能各行其是。特别是重要和重大问题,两个“一把手”必须事先沟通,取得一致。意见相同时,要防止片面性,意见不同时,要防止主观性。党委书记与校长意见不同时,书记要特别注意:要善于作出判断,要善于换位思考,靠智慧和真诚取得共识;坚持原则不刻板,灵活处置不失度;既不优柔寡断,也不草率行事。第五,书记和校长的团结、友谊和协调非常重要。书记要支持校长“外露”,而自己更内在一些,作为“灵魂”,成为“主心骨”。两人保持一致,不留“缝隙”。
  
  三、党委书记与中层干部的关系
  
  在高校中这种上下级关系,有其特殊规律。与行政机关和企业不同,高校是教育、科学、文化、学术、技术的业务单位,中层干部都是知识分子,学历高,有思想,还有一些是专家教授、学术权威,有的还有较高层次的社会兼职。因此,在高校当领导不能只靠职务权威。另外,对高校的中层干部,完全作为“党政干部”去要求也会失当,要承认他们党政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双重属性”。作为党委书记,第一,要知人善任。知人,就是要了解每位中层干部的长短,包括学识、思想、能力、为人、心理素质、经历、阅历等;善任,就是用其所长,用其所能,扬长避短,不求全责备。还特别要注意研究干部的类型,是用其开拓能力还是用其稳定能力,等等。要以是否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衡量标准,切忌以个人好恶为标准。第二,要善于调动中层干部的积极性。既要以事业凝聚人心,又要以关爱和关怀凝聚人心;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要发扬民主、平等待人;既要讲究理性,又要讲究感情;既要对其工作业务提出要求,又要关心其学术业务的发展;既要要求其贯彻学校决定,又要允许其认识问题有个过程;对其工作和品德要求要严格,对其思想认识要宽容;要坚决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同时维护好干部的正当权益。第三,对中层干部要做好传、帮、带工作,特别是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书记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既要“促动”更要“带动”。书记对各位中层干部应该是“兄长”、“师长”、“首长”。书记的领导权不仅是“授予”的,而且是在实践中“取得”的。
  
  四、与上级的关系
  
  这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又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这里主要是两条:第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作为一级党组织的负责人,必须忠实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精神,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局部必须服从全局。这个服从不是被动的,不仅是从组织原则上讲,而且是从事业原则上讲。我们所负责的高校是党和人民事业的一部分,没有全局和整体观念的人不能做基层党委书记。因此,高校党委书记必须比别人更加下大力气学习,研究中央和上级的精神,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深刻、科学地认识。既不另搞一套,也不简单照搬、形式上执行。对上级精神不仅要贯彻而且要创新。必须将中央和上级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化作治校理教的具体方针、政策、措施、做法。把上面的“千条线”穿好本学校的“一根针”,处理好共性和个性、全面与重点,并且用本校的实践为全局作出贡献。这里关键在于创新,关键在于学校办出特色,而且越是特色的,越对全局有贡献。第二,要主动与上级沟通。高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开放的首要因素就是信息。党委书记要特别关注与上级的信息交流。这种交流和沟通是双向的,上级通过沟通了解学校情况可以及时给予指导,并且在决策工作时会考虑该校的因素;高校通过沟通了解全局情况,自觉把本单位的位置摆正,这样才可以把事情“做到点子上”。
  
  五、抓党务工作与抓教学行政工作的关系
  
  党要管党,党委书记首先要抓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对学校全面负责的同时,必须履行和认真钻研党建这个“自己的业务”,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党委书记要抓好“精神变物质”,通过抓好基层组织和党员先进性建设促进各项工作。党的工作是灵魂、是核心,灵魂不能脱离躯体、核心不能脱离外壳。高校工作是以育人为中心,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党委书记不能脱离教学、科研、管理和师生利益等“实际”去抓党务,而要使党的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有机结合。书记应该过问教学科研行政工作,对于方向性的问题、代表性的问题、需要突破的问题必要时还要亲自抓一下。但不要“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既要防止“两张皮”,又要防止“包办代替”,既不能甩手,也不能到处伸手。书记要抓大事,抓调研,抓动向,抓方向,抓政策,抓重点,抓用人,抓典型,抓氛围,抓风气。对于必须“抓一下”的工作,其作用主要是“促”,要进得去,出得来,抓得实,不代替。书记在推动全校工作时,更要注意工作的艺术,注意协调的艺术。
  
  六、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这是工作空间的关系,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社会作为宏观、学校作为微观,一个是学校作为宏观、基层单位和师生员工作为微观。高校党委书记要“吃准两头”。首先,要了解和研究社会发展状况,高校的普遍状况和社会对本校的需求,行业内对学校的需求状况等,只有这样,才能找准学校的定位和工作的着力点,这是“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的基础。对宏观形势的正确判断,是我们治校理教的战略和战术安排的重要依据。其次,要关注学校内部微观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仍然是如何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党委书记对群众和基层的主要情况和动向应了如指掌。学校的发展、建设、管理、改革要与广大师生员工的直接的切身利益相结合,与各个不同群体的利益相结合,领导的感受要与基层群众的感受相结合,学校各项工作要有机地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和每名教职工,学校才能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和谐发展。工作切忌大而化之。
  
  七、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这是时间的关系,是目标和过程的关系,是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党委书记要善于谋划,就要整体考虑学校发展建设的过程和脉络,每个阶段之间的联系,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实,依据历史和现实去思考未来,不断地发现和创造发展的新动力。一个人的任期是有限的几年,而党和人民的事业是连续的。一名有作为的党委书记,不但要建立任期内的业绩,而且要为后来者的工作打好基础。所以,是否“有后劲”是我们工作的重要标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凡有深度的、凡带基础性的工作都有后劲,而且凡有后劲的工作,现实性也很强,因为只有能思考长远的人才能更好地谋划当前。因此,要注重工作的前瞻性,措施的一贯性,政策的连续性,队伍的延续性,领导和工作思路的逻辑性、步骤性和衔接性。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切忌作秀。领导的创新型思维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审时度势,依据科学,与时俱进。
  
  八、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第一,党委书记要带领党委一班人和全体共产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信心,坚定贯彻中央路线方针的决心。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于科学的理论和扎实的实践。高校党委书记要带头学好用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问题。要旗帜鲜明,敢于坚持真理,善于坚持真理,有能力坚持真理。因此,要下大力气学习,学习的面要广一些,要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新的知识,要具备比较强的吸取现代信息和了解知识创新成果的能力,以此来支撑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的认识。同时,党委书记还要有足够的历史知识,能够正确有效地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翻身求解放、取得民族独立人民民主的史实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改革开放、开辟现代化强国之路的实践成果,来教育和鼓舞师生员工。党委书记要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充满理想,感染和带动干部群众。第二,要科学地对待理想和现实。现实是实现理想的过程,现实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充满矛盾的。要做到凝聚人心,团结奋进,就必须面对实际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在讲实现理想时要讲“阶段论”,在讲现实时要讲“多样论”。面对群众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疑问,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发展分析”、“生产力分析”和“利益分析”,来释疑解惑。在学校中,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改革创新,创建办学特色,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要善于把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凝聚到学校的发展和前途上,把学校的发展和前途与每个人的发展和前途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广大群众的“信念”、“信心”和“信任”。第三,书记和党委要努力指导建设朝气蓬勃、求真务实的,有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的学校各级基层党组织,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学校特点和师生实际,运用生动的、针对性强的活动方式,实现理想和现实的“互动”,使“现实”支撑“理想”,“理想”指导“现实”。■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包和春]
其他文献
从人生社会化相关理论视角看,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非理性消费现象,标志着消费社会化的缺失,其原因在于大学生人生成长过程中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缺失,以及社会负面宣传的影响
价值澄清理论是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广为流传的一种德育理论,该理论以其关注生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极强的操作性等优点对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自
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传统教学方式脱离实际的倾向,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原则和人才就业市场要求,探讨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现行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构建与
荀子继承了儒家重视道德教化的传统,对道德教化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使用了“教化”这一概念,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出发对道德教化的
“十五”期间,首都高等教育虽然在规模上实现了普及化,但其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协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市属院校,在办学条件日益紧张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扩招所带来的影响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消化和吸收,提高质量成为当务之急。问题是,相对于中央部委所属院校来说,市属院校总体上底子薄、实力弱、基础差,亦步亦趋地追赶,难见效果。要实现质量的“提速”,必须重新研究目标定位,找准发展的目标,办出学校的特色。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大学要构建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摇篮。新的形势和任务促使我们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思考。    一、创新人才的内涵    “创新人才”是一个新名词,各种版本的解释也不完全一致,但其核心要素有两条,一是创新精神,二是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主要指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包括: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事业心和责任感,
当免疫系统没有阻碍的时候,细胞疗法可以治愈Ⅰ型糖尿病。道格拉斯·梅尔顿(Douglas Melton)给了自己一段简短的庆祝时间。经过23年的努力,他终于成功地在实验室里培养出替代
期刊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青年理论期刊正确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做嫁衣,扶植新人;完善制度,以质论稿。 “People-oriente
2009年12月25日,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成立十五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二届儒家经典师资读书班结业典礼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召开.原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徐惟诚、北京市教委副主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能否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促进作用,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既是实现国家战略转型的基础,也是新时期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历史使命。  随着北京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