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的媒介呈现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aoguo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中国青年报》为例,通过分析和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报道,研究金融危机过后大众媒体是如何呈现大学生就业这一话题的。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就业;媒介呈现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057-02
  
  一、研究背景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举步维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2009年9月美国匹兹堡G20峰会结束标志着世界经济出现积极变化,世界经济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也逐渐走出低谷。但金融危机仍难言结束,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大众媒体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呈现样态,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理解和关注程度。本文以《中国青年报》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报道为例,探讨媒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是如何呈现大学生就业这一问题的。
  二、研究对象与样本采集
  本文选择《中国青年报》作为研究对象。《中国青年报》是当代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份全国性综合性日报。时间上本文选择2010年1月1日至6月30日这半年的报纸为分析对象,通过阅读2010年上半年的报纸找到关于大学生就业报道的文章共计425篇。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对“大学生”的界定包括高职、大中专院校的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对就业的限定包括了毕业生创业、当村官、考公务员、入伍以及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等途径。另外本文拟与《中国青年报》在正常年份的就业报道进行对比,选取刊登在《新闻界》2009年第5期上的论文《框架理论下大学生就业的媒介呈现——以<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就业报道为例》为范本,把本研究得出的结论与研究正常年份大学生就业报道所得出的结论进行对比,以充分展示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报道的特点。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将《中国青年报》2010年上半年大学生就业报道分为四个类别:报道的版面位置、报道的体裁、报道的主要内容以及报道的地域。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整理如下: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报道是媒体极为重要的议题
  表1《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就业报道版面分布情况(共425篇)
  版面位置 篇数 所占比例
  要闻 47 11.1%
  青年话题 7 1.6%
  综合新闻 53 12.5%
  教育科学 19 4.5%
  思想者 1 0.2%
  共青视点 12 2.8%
  大学生村官 72 16.9%
  创业周刊 60 14.1%
  职业教育 42 9.9%
  青年调查 133.1%
  青春校园 9 2.1%
  两会特刊(三月) 11 2.6%
  KAB创业教育特刊(三月末) 15 3.5%
  全国大学生网络创新商务应用大赛特刊(五月末、六月初) 26 6.1%
  其他 38 9.0%
  在2010年仅半年的时间里,《中国青年报》对于大学生就业议题的报道数量就已经达到425篇,超过了2007年全年290篇的报道数量。由此可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媒介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这一热点话题。从表一中可以看出:《中国青年报》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村官、创业周刊、综合新闻和头版上。2009年4月24日起,《中国青年报》开辟每周一期半个版的“大学生村官”专版,全面展示大学生村官的精神风貌,激励更多的有为青年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创业周刊”则是《中国青年报》关注大学生创业的固定版面。另外2010年3月“KAB创业教育年会暨第二届大学生创业教育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青年报》特别开辟了特刊对这次论坛进行全面报道。由此可以看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或者媒体首先提倡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去就业以及自主创业。《中国青年报》在2010年5月底和6月初开辟了全国大学生网络创新商务应用大赛特刊,报道这次大赛决赛各方面情况,包括参赛团队的风采、参赛选手的感受、专家的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这说明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青年报》力图通过报道就业活动给大学生以信心。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媒体更全面地呈现大学生就业这一热点问题
  表2 《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就业报道体裁分布情况(共425篇)
  体裁 篇数所占比例
  消息 199 46.8%
  通讯 92 21.6%
  深度报道 45 10.6%
  图片报道 25 5.9%
  评论 22 5.2%
  其他 42 9.9%
  从表2可以看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青年报》在对于大学生就业报道的体裁上多采用消息和通讯这两种形式,而直接代表媒体立场和态度的评论体裁较少,仅有22篇。这与金融危机前的正常年份相比变化不大,但消息的比重由2007年的51.72%降至46.8%,同时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青年报》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呈现时选用了更多的报道体裁,图片报道被加入其中,并选用专访、自述等体裁来对大学生就业这一热点问题进行呈现。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媒体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多采用以树立典型的方式进行报道
  表3《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就业报道内容分布情况(共425篇)
  内容 篇数 所占比例
  就业政策 45 10.6%
  就业现象 68 16.0%
  求职创业案例 96 22.6%
  就业对策报道 74 17.4%
  求职创业指南 27 6.4%
  就业创业活动 65 15.3%
  其他 50 11.7%
  从表3可以看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青年报》在对大学生就业报道的内容选择上,更注重求职创业案例以及就业对策的报道。而金融危机前,“《中青报》在对大学生就业报道的内容选择上,更注重对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及法律的解读和就业对策的报道”[1]。这说明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媒体希望通过以积极典型的案例引导大学生就业。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媒体对于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就业关注不均
  由表4可以看出,后金融危机时代,媒体对于大学生就业报道的地区呈现并不平衡,这与金融危机之前《中国青年报》“多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等地,而较少关注安徽、湖南、云南、新疆、甘肃等经济欠发达地区”[1]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表4 《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就业报道地区分布情况(共242篇)
  地区 篇数 所占
  比例 地区 篇数 所占
  比例
  北京 41 16.9% 山西8 3.3%
  上海 7 2.9% 河南 14 5.8%
  天津 6 2.5% 内蒙古5 2.1%
  辽宁 9 3.7% 安徽 62.5%
  河北 2 0.8% 江西 93.7%
  山东 8 3.3% 湖北 93.7%
  江苏 32 13.2% 湖南4 1.7%
  浙江 26 10.7% 陕西6 2.5%
  福建 10 4.1% 甘肃 4 1.7%
  广东 15 6.2% 四川 5 2.1%
  海南 1 0.4% 重庆 41.7%
  吉林 3 1.2% 贵州 10.4%
  黑龙江 2 0.8% 云南 4 1.7%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综观《中国青年报》2010年上半年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报道,笔者认为,《中国青年报》基本做到了全面客观的呈现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的状况。同时,《中国青年报》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报道仍有不足之处,如在“创业周刊”中报道创业成功的案例较多,忽视了创业过程中困难的报道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媒体的就业报道切忌片面化
  同样的报道内容,如果有了辩证的报道艺术就能起到不同的报道效果。比如报道大学生就业招聘会如果只渲染应聘之艰难,就会给受众带来不必要的恐慌。如果媒体同时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形势的分析,那么这样的组合报道就更具有服务性。再如《中国青年报》开辟了专门的创业周刊,宣传成功的创业典型。但实际上,大学生创业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劣势,比如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还很低,创业存在着较大的市场风险等。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媒体要搭建起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桥梁
  对于大学生就业报道,媒体要客观准确的反映就业市场的状况。信息的缺失和不对称,也是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媒体应尽可能全面的提供与就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过后,面对仍然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更需要全面的就业信息。在大学生就业报道过程中,媒体可以搭建毕业生与社会的橋梁,为毕业生提供信息支持以及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 殷子然.框架理论下大学生就业的媒介呈现——以《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就业报道为例[J].新闻界,2009(5).
其他文献
摘要:广播媒介是诉诸于听觉,借助于电子技术传播声音的媒介形式。自广播媒介产生到当前的新媒体时代,其自身具有的媒介属性和传播功能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与探索。论文分析了广播媒介产品的内容结构和传播优势,通过分析广播媒体网站和播客技术,探讨了在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介如何根据形势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广播媒介;新媒体时代;传播技术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大,媒介文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此过程中,一些新的媒介文化相继涌现,并且在受众的体验再塑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此为背景来略谈一下在数字空间的感官沉浸方面新媒体文化对受众体验再塑的作用。  关键词:数字空间;新媒介文化;体验再塑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7-0110-02    网络的世
期刊
摘要:在中国电视版图当中,城市电视台数量最多,市场份额却占得最小。城市台新闻节目长期在央视、省台夹缝中生存,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来“三网融合”更对其造成极大冲击。笔者分析了城市台传统民生新闻面临的困境,引进正在兴起的公民新闻概念,并尝试提出解决之道:把握从“民生”向“公共利益”转轨的理念,掌握必要的新技术手段,提升新闻整合等业务能力。  关键词:三网融合;城市台新闻;公共新闻  中图分类号:G22
期刊
摘要:尽管内外环境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学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但学报仍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探索:科学定位,个性策划,规范办刊,制度管理,贯彻“学者办刊”理念,为打造高质量的社科学术期刊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天津行政学院学报》;办刊探索;学术期刊  中图分类号:G2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7-0123-02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是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主管,天津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声教学在实践中所涉及到的方式方法和心理感知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教学相长的互动性原则。着重强调情感体验在表演艺术中所具有的突出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进行美声教学实践的目的。  关键词:美声教学;情感;互动;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J6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7-0148-02    一、引 言  美声属于表演艺术,美声技能技巧的培养和美声艺术实践,
期刊
摘要:影视文化是当代大学生社会认知体系建构过程中重要的资源和文化氛围之一,影视文化对大学生的导向作用毋庸置疑,本文拟就影视文化导向功能的发挥策略做出探析。  关键词:影视文化;大学生;导向;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7-0135-02     “影视文化”的内涵包括三层含义:第一,电影、电视既是艺术形式,又是文化形式,都是反映一定时代、民族
期刊
“将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花了38年,电视花了13年,它只用了14个月,它是什么?”,当我将这个问题在搜狐的“微讲堂”上抛出时,人们不约而同给出了惊人一致的回答:微博。  微博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媒体人的生活?2011年整个春节期间,在新浪微博上流淌着三个话题:一个是人们自发其怨地对一年一度春晚的微博“抱怨”;一个是人们自发其愿地展开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
期刊
编者按:近年来,《今传媒》坚持以“追踪学术前沿、突出学术个性、荟萃精品力作、创办品牌期刊”为本的办刊理念,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主动闯市场塑品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刊社综合实力跃居全国传媒报刊前列。西安市教育局主管的《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封二以“《今传媒》——当今传媒的领航者”为题,对《今传媒》杂志做了详细、全面的报道,给予全面总结和充分肯定。《今传媒》将继续努力,进一步研
期刊
编者按:山东卫视是全国省级卫视中第一个上星的电视台,并于当年在全国第一个实行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山东是黄河的入海口,山东卫视的标志就如蜿蜒起伏的九曲黄河一样,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同时也是山东首字母“S”的变形体,更如同彩带一样传递着山东人民热情好客的精神。山东卫视是以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以“情深似大海,义重如泰山”为频道定位语,立足全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山东电视台坚持与
期刊
主持人语:近年来,网络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电子产品也越来越多,更新换代的速度更是惊人,受众对于信息的接受变得多样化,媒体业的竞争随之异常激烈。新媒体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报纸、电视、广播和杂志作为传统的媒体,在新媒体的发展下,也引起了产业结构的新变化。传统媒体必须敢于面对竞争和挑战,将人力资源和技术相融合,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有自己的立锥之地。  《市场星报》
期刊